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四分律 题解▪P3

  ..续本文上一页意义,所以後世律宗又将佛陀所制的一切诸戒归纳为「止持」、「作持」二门。止持门是指对於身口等的过非,制止而不作,就是守持戒法,如比丘、比丘尼二众制止身口不作诸恶的「别解脱戒」,则为止持戒。作持门是指对於社会人群乃至一切有情有益之事,能积极去作,就是守持了戒法,如戒律中安居、说戒、悔过等行持轨则为作持戒。

  《四分律》中,前半部解释僧尼二众的别解脱戒:比丘戒中有四波罗夷、十三僧残、二不定、三十舍堕、九十单堕、四悔过法、百众学法、七灭诤:比丘尼戒中有八波罗夷、十七僧残、三十舍堕、百七十八单堕、八悔过法、百众学法、七灭诤,这些即为止持门。後半部解释受戒、说戒、安居、自态、皮革、衣、药、迦缔那衣、俱睒弥、瞻波、呵责、人、覆藏、遮、破僧、灭诤、比丘尼、法、房舍、杂二十种键度,这些都是作持门。止持、作持是对佛制戒法的根本概括,即使是被称为四分律南山宗的五大部,内容也不出此二类。

  《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旨在说明止持,《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说明作持。《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上、下二卷说明作持,中卷说明止持。《四分律拾昆尼义钞》多说明止持,《四分比丘尼钞》说明比丘尼止、作二持。

  四分律弘通独盛的内在契机

  《四分律》原属声闻乘,但在中国流传弘扬过程中,律师们即将此律会通大乘敦义。早在北魏时,慧光律师即判此律为大乘,至唐代,道宣律师更明确地主张《四分律》通於大乘。在《行事钞》卷上之三说:「四分宗义当大乘。」同书卷中四说:「四分律一宗是大乘。」更在《羯磨疏》中,从律文中搜寻出五种理由来证明其说:

  其一为「沓婆回心」,这在解释「僧残」的律文中,说到无根谤戒,沓婆比丘得了罗汉果之後,生起厌弃此身无常之心,欲修利他行,求牢固法。此可为回心向大的很好说明。

  其二「施生成佛」,在戒本回向文中有「施一切众生,皆共成佛道」两句,即是大乘的圆顿了义,和《华严经》、《法华经》之义相通。

  其三「相召佛子」,在律序中一再说「如是诸佛子」 、「佛子亦如是」 ,佛子的称呼和大乘《梵网》戒中所称佛子意义相同。

  其四「舍财用轻」 ,《四分律》中解释「舍堕」戒中,舍堕求悔,先须舍财,如僧用不还,只犯突吉罗轻罪,和大乘戒以意业分判轻重相通。

  其五「识了尘境」,如《四分律》小妄戒,解释见闻觉知,说眼识能见、耳识能闻等,以识为了义,也和大乘义理相通。由此五义,即以《四分律》会通大乘。

  《四分律》作为律典中最为详备的法典,义通大乘,被机最广。由於佛陀耶舍译、出此律之後不久即返宾,承继无人,以至使《四分律》久不行世。又当时僧尼南方多依《十诵律》,北方颇盛行《僧只律》,故《四分律》译出六十余年间,几乎无人研习,即使有之,也是只供旁涉而已。

  律学初传中国之时,只有昙摩迦罗译出《僧只戒本》,後又有安息国沙门昙谛,在洛阳白马寺译出《昙无德羯磨》,此即中国比丘羯磨受戒所禀之法。以後,律部次第译出,诸律杂弘,受戒习律趋於混乱,正如《绩高僧传·智首传》云:「自律部东阐,六百许年,传度归戒,多迷体相,五部混而未分,二见纷其交杂,海内受戒,并诵法正(昙无德)之文。至於行护随相,多委师资相袭,缓急任其去取,轻重互而裁断。」智首慨叹五律互相混杂,受戒轻重不一。

  道宣在《续高僧传》中也对以前南方律师受(受戒)遵《四分》,随(行持)依《十诵》的状况表示遗憾,并说:「穷其受戒之源宗归四分。」可见中国僧众自来受戒都是依著《四分律》的。就戒而言,所受的与所持的应当求得一致,所以後来《四分律》的通行乃是必然的趋势。

  及至北魏孝文帝时,北台法聪律师本学《僧只》,开通精研,因穷受体,既部依云无德律,於是辍讲《僧只》,而弘传《四分》,使受随相契,事归一揆,自是以後,弘传渐盛,疏释者众。其弟子道覆律师即撰《四分律疏》六卷,使《四分律》在北方逐渐流行。慧光律师博听律部,师承道覆研究《四分》,大力弘扬,奠定了《四分律》开宗立派的基础。慧光门下弟子众多,律匠辈出,殆至洪遵律师入关一呼,《四分》大唱,乃一跃而代《十诵律》大行天下。至唐代道宣律师承智首律师之统,专依《四分》以明受体而谈随行,使《四分律》弘通独盛,蔚成一宗。道宣《续高僧传》中云:「今混一唐统,普行四分之宗。」从唐时推行《四分律》,并发展为律宗,直至现在,汉地佛教僧尼受戒持戒一直奉行《四分律》不改。

  中国佛教典籍中属於昙无德部的律典多和《四分律》有关,现存别译或集录而成的,就有:佛陀耶舍译《四分律比丘戒本》一卷,怀素校定《比丘戒本》一卷,《比丘尼戒本》一卷,道宣《删定僧戒本》一卷,宋元照《重定比丘尼戒本》一卷,明弘赞辑《式叉摩那尼戒本》一卷,曹魏康僧铠译《杂羯磨》一卷,昙谛译《羯磨》一卷,刘宋求那跋摩译《比丘尼羯磨》一卷,道宣集《删补随机羯磨》二卷,怀素集《僧羯磨》三卷,《尼羯磨》三卷。

  戒律精神本具止恶生善的双重意义,本书节选内容,即是本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原则,从六十卷《四分律》,洋洋七十余万言中,选出原典近三万字,在内容上,止持、作持二门均予兼顾,涉及比丘戒的四波罗夷、十三僧残、二不定法,以及九十单堕中的一目。比丘尼戒中八波罗夷中与比丘戒不同的另四波罗夷。犍度律中选有受戒键度、说戒键度、安居键度、自恣键度、衣键度、比丘尼键度、杂键度的基本规则。此外还有昆尼增一中的一部分。对所选原文除加以分段、标点和注释外,还进行了必要的文字校勘。

  本书原文以日本《大正藏》为底本,以金陵刻经处刻本及日本《正藏经》为参校本。

  

  

《四分律 题解》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