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这里指菩萨。
⒄诸如来:原指一切如来,这里特指如来藏。
⒅金刚初:初,原指本初,这里引申为「本来清净法界」。金刚初,这里指的是金刚上首菩萨。
⒆金刚染大乐:金刚染,指前文所说的金刚召钩召诸佛、众生入此染智。大乐,即极其快乐的意思,这里指诸佛、众生入染智后,能满足大欲望,从而生超大喜悦。
⒇金刚善:指金刚善哉。
21大适:即大喜悦。
22「丰」,《大正藏》本作「峰」。
23「金」,《大正藏》本作「真」。
24大炎:指大火焰。
25佛光:原指佛的光明,这里指金刚日光超越三时(早晨、中午、黄昏),光明常照,没有昼夜限制。
26善利:善,指善于、擅长。利,指利益,这里指金刚幢菩萨善于利益众生。
27「利」,《大正藏》本作「刹」。
28大奇:原义为非常惊奇,这里指金刚笑、大笑和(另一个)金刚笑三位菩萨三笑世间、出世间一切奇中之奇事。
29世贵金刚眼:世贵,原指世间最尊贵,这里指观照自在。金刚眼,又名实相眼、真谛眼,指此眼能洞见诸法实相,非世俗之眼可比拟。
30金刚剑大器:金刚剑,表示般若智慧之剑锐利无比,犹如金刚一样。「大器」,《大正藏》本作「仗器」,即大器仗,能断除众生一切虚妄执着。
31大场:原指大道场,这里指金刚轮。
32理趣:指道理旨趣,这里指曼荼罗法门。
33金刚场:原指金刚道场,这里指众生本来具足菩提曼荼罗,有感即应。
34金刚语:「语」,《大正藏》本作「说」。原义为不出声地默诵,这里指金刚*轮转动时,应当持诵成就悉地。
35妙明:妙,指微妙。明,指咒子、真言。妙明,这里指真言行者念诵时,字字相应,句句相应,遍有光圈,连续不断,如同连环一样。
36金刚诵:即金刚念诵。
37妙成:妙,即微妙。成,指成就。
38业金刚遍行:业金刚,即事业金刚或羯磨金刚。遍行,指普遍通行。业金刚遍行,这里指不空事业竖穷三世,横遍十方。
39大勇:指具有勇猛之心,拥护一切。
40金刚甲:即金刚甲胄。
41大坚:坚,指坚固不坏。大坚,指极其坚固,牢不可破。
42胜誓:胜,指殊胜。誓,指誓言。
43金刚名灌顶:金刚名,即金刚名号。金刚名灌顶,这里指所获得的功德。真言行者如果念诵此一百零八赞,就能成佛,名号为灌顶。
44大乘现证:大乘,梵语MahaYana的意译。大,与小相对。乘,指运载。以佛教而言,大乘,指大教,即从佛受教,开一切智,广度一切众生,以区别于惟求□身灭智、空寂涅槃的小乘教。大乘现证,这里指金刚萨埵菩萨的另一个名号。
45大理趣:即大乘理趣。(详见大乘现证、理趣条)
46「请世」,《大正藏》本作「赞汝」。
47最胜仪:指最殊胜的仪式,这里指金刚弟子入金刚界曼荼罗仪轨。
48一切佛大轮:大轮,原指大金刚轮,这里指佛智。一切佛大轮,指诸佛具有的五智、三十七智和无数的差别智印。
译文
这时候,世尊大日如来听完一切如来赞颂之语后,入一切如来三昧耶,生起加持金刚定,宣说金刚界大曼荼罗偈颂道:
而今我要普遍说,最上广大曼荼罗。因它的相如金刚界,所以名为金刚界。应如教次第而趺坐,在曼荼罗之中,先以大萨埵大印,普遍加持于自身。加持以后应站起身来,前后观察东西南北四方。现出金刚萨埵威仪相次第行走做结护,口中念诵金刚萨埵真言。接着选取金刚新线,随曼荼罗的大小来取线的长短。然后按法则持线画出相应的地界,最后按地界造出曼荼罗。曼荼罗四方
有四门,并以门上的标记作装饰;五种颜色的四条线连结四门,又有缯彩花鬘为它庄严。在曼荼罗的四角四方,在所有门户相合的地方,到处都严饰着金刚宝,次第形成外曼荼罗。外曼荼罗中心形状像个轮子,由此逐渐进入中宫。并布置金刚线道,用八根柱子竖在金刚柱上,然后在八柱中先安置大日如来等五佛的位置。
又在这五佛位中,按教义安立五佛佛像。在中心曼荼罗中,大日如来佛像的周围应当安置金刚、宝、法、业四亲近菩萨。大日如来位于四菩萨的中央,以此四波罗蜜菩萨表示定德。像这样按顺序而图画,以金刚步依次行走,逐个安立四曼荼罗,就是不动如来等四佛。佛像都安立妥当后,先画不动如来曼荼罗,及金刚萨埵等四亲近菩萨。接着画宝生如来曼荼罗,及金刚藏等众菩萨。然后画阿弥陀如来曼荼罗及金刚眼等清净门众菩萨。最后画不空成就如来曼荼罗及金刚业等诸尊。
在内曼荼罗的四角,应当布置好嬉戏、鬘、歌、舞四菩萨供养东西南北四如来,同时画上金刚天女。在外曼荼罗的四角,则应当布置香、花、灯、涂香四菩萨供养大日如来。然后在那四门中安置金刚钩、金刚索、金刚锁和金刚铃四位守护大明王。而在外曼荼罗四周线道之中,必须安立十六大菩萨。然后进入殊胜的三世三昧耶,各自按照本部的仪轨手结契印。当金刚阿阇黎要进来时,说开门印而进入。这是一切遍入「阿」。
原典
尔时,婆伽梵大持金刚闻一切如来赞①语,入一切如来三昧耶,所生加持金刚三摩地,说金刚界大曼荼罗:
次当我遍说,胜大曼荼罗,由如金刚界,名为金刚界②。如教应安坐③,于曼荼罗中,大萨埵大印④,思惟⑤应加持。印住⑥则当起⑦,顾视于诸方⑧,倨傲而按行⑨,诵金刚萨埵。以新线⑩善合⑾,应量以端严⑿,以线智应抨,随力曼荼罗⒀。四方应四门⒁,四刹⒂而严饰,四线而交络⒃,缯彩鬘庄严。隅分一切处⒄,门户于合处⒅,钿饰金刚宝。应抨外轮坛,彼中如轮形。应入于中宫⒆,金刚线遍抨,八柱⒇而庄严;于金刚胜柱,应饰五轮坛21。
于中曼荼罗22,安立佛形像;佛一切周围23,曼荼罗于中24;四胜三昧耶25,次第而图画。金刚进而步26,于四曼荼罗27,阿閦毗等四28,安立一切佛。应作不动坛,剂金刚持等29;金刚藏等满30,宝生曼荼罗;金刚眼净等31,无量寿32轮坛;应画不空成33,金刚巧34等坛。
安立于轮隅,应画金刚女35;外坛于隅角,应画佛供养36。门中一切处,守护门四众37。安立于外坛,应画摩诃萨38。即胜三昧耶,结印如仪则。金刚师39入已,摧印40而遍入。此诸遍入「恶」41。
注释
①「赞」,《大正藏》本作「请」。
②由如金刚界,名为金刚界:此句中第一个「金刚界」是比喻,第二个「金刚界」是法。金刚,表示前文所说的佛具有的五智、三十七智及差别智印,像金刚一样不变不坏。界,具有性(不二、不变)、真实、分齐(智体唯一,但事相参差
不齐)三个意思。
③如教应安坐:安坐,指结跏趺坐。如教应安坐,意指应当按照佛陀所教导的那样,结跏趺坐,观想自身是如来。
④大萨埵大印:即大萨埵印。原指大菩萨印,这里指密教三密中的身密。同时,按密教轨则,手印必须有真言互为增上,因此大萨埵印又具有口密(或称语密)。
⑤思惟:即用心思考,这里指三密中的意密。
⑥印住:《大正藏》本作「住印」。指住于刚才结身、口、意三密印的地方。
⑦当起:指前文所说的结跏趺坐,加持自身之后,应当站起身来。
⑧诸方:方,原指方向。诸方,这里指作坛的场所。
⑨倨傲而按行:倨傲,原义为倨功自傲,这里指表现出金刚萨埵的威仪:左手作金刚慢印,右手执五股金刚杵。按行,指按照东西南北方向次第行走而作结护(指真言行者手结印契,口诵真言,守护所修之法,以辟除恶魔)。
⑩新线:又名金刚线、五色线。其制作过程是:先用香水将五种颜色的丝洗干净,然后让童年女孩将丝朝右的方向搓合成线,同时口中连续念诵五如来真言。
⑾善合:这里指契合密教仪轨要求。
⑿应量以端严:应量,指根据曼荼罗(坛)的大小量取相应的五色线。端严,原义为端正、庄严,这里指合适、得体的意思。
⒀以线智应抨,随力曼荼罗:线,即五色线。智,指智者,即行人;行人,指阿阇黎。抨,指拉紧(五色线)、崩紧。这两句表示规画曼荼罗的界域,即根据大小量取长短合适的五色线,将曼荼罗围起来。
⒁四方应四门:四方,即东西南北四方,这里用来表示三十七道品之一的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或者是观身如虚空、观受内外空、观心但名字、观法善恶俱不可得。应,指相应、对应。四门,即东西南北四门,这里用来表示四摄法门或四禅定。
⒂四刹:指装饰在东西南北四门上的标记(门标)。
⒃四线而交络:四线,指四条五色线。交络,指缠绕。四线而交络,指用四条五色线绕在四门和四根金刚橛(为规定曼荼罗地界和绕五色线而埋设在地里的木桩)上,以此作为曼荼罗的界限。
⒄一切处:这里特指曼荼罗的四个角落。
⒅于合处:指门户的连接处。
⒆中宫:即中胎。指胎藏界曼荼罗的中台八叶院,此为大日如来的本体,由此出生四重曼荼罗。
⒇八柱:这里指庄严中宫的八根柱子,又称为金刚柱。
21五轮坛:五轮,有多种意思。如指人的五体(两臂、两膝和头)、佛的五指等。密教指地、水、火、风、空五大为五轮,又指金刚界的五解脱轮。五轮坛,这里专指大日、不动、宝生、阿弥陀、不空成就五如来位,此五佛位安置在八柱中。
22中曼荼罗:即内曼荼罗。
23佛一切周围:佛,指中央的大日如来。一切周围,这里指金刚、宝、法、羯磨(业)四大波罗蜜菩萨,他们是金刚界大日如来的四亲近菩萨。
24于中:这里指在曼荼罗中,四亲近菩萨围绕在中央的大日如来周围。
25四胜三昧耶:三昧耶,这里表示定。四胜三昧耶,指以四波罗蜜菩萨表示定德。
26金刚进而步:指画曼荼罗时,应以金刚步依次行走,不可骑金刚线道而行,或随意出入…
《金刚顶经 2 卷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