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頂經 2 卷中▪P6

  ..續本文上一頁這裏指菩薩。

  ⒄諸如來:原指一切如來,這裏特指如來藏。

  ⒅金剛初:初,原指本初,這裏引申爲「本來清淨法界」。金剛初,這裏指的是金剛上首菩薩。

  ⒆金剛染大樂:金剛染,指前文所說的金剛召鈎召諸佛、衆生入此染智。大樂,即極其快樂的意思,這裏指諸佛、衆生入染智後,能滿足大欲望,從而生超大喜悅。

  ⒇金剛善:指金剛善哉。

  21大適:即大喜悅。

  22「豐」,《大正藏》本作「峰」。

  23「金」,《大正藏》本作「真」。

  24大炎:指大火焰。

  25佛光:原指佛的光明,這裏指金剛日光超越叁時(早晨、中午、黃昏),光明常照,沒有晝夜限製。

  26善利:善,指善于、擅長。利,指利益,這裏指金剛幢菩薩善于利益衆生。

  27「利」,《大正藏》本作「刹」。

  28大奇:原義爲非常驚奇,這裏指金剛笑、大笑和(另一個)金剛笑叁位菩薩叁笑世間、出世間一切奇中之奇事。

  29世貴金剛眼:世貴,原指世間最尊貴,這裏指觀照自在。金剛眼,又名實相眼、真谛眼,指此眼能洞見諸法實相,非世俗之眼可比擬。

  30金剛劍大器:金剛劍,表示般若智慧之劍銳利無比,猶如金剛一樣。「大器」,《大正藏》本作「仗器」,即大器仗,能斷除衆生一切虛妄執著。

  31大場:原指大道場,這裏指金剛輪。

  32理趣:指道理旨趣,這裏指曼荼羅法門。

  33金剛場:原指金剛道場,這裏指衆生本來具足菩提曼荼羅,有感即應。

  34金剛語:「語」,《大正藏》本作「說」。原義爲不出聲地默誦,這裏指金剛*輪轉動時,應當持誦成就悉地。

  35妙明:妙,指微妙。明,指咒子、真言。妙明,這裏指真言行者念誦時,字字相應,句句相應,遍有光圈,連續不斷,如同連環一樣。

  36金剛誦:即金剛念誦。

  37妙成:妙,即微妙。成,指成就。

  38業金剛遍行:業金剛,即事業金剛或羯磨金剛。遍行,指普遍通行。業金剛遍行,這裏指不空事業豎窮叁世,橫遍十方。

  39大勇:指具有勇猛之心,擁護一切。

  40金剛甲:即金剛甲胄。

  41大堅:堅,指堅固不壞。大堅,指極其堅固,牢不可破。

  42勝誓:勝,指殊勝。誓,指誓言。

  43金剛名灌頂:金剛名,即金剛名號。金剛名灌頂,這裏指所獲得的功德。真言行者如果念誦此一百零八贊,就能成佛,名號爲灌頂。

  44大乘現證:大乘,梵語MahaYana的意譯。大,與小相對。乘,指運載。以佛教而言,大乘,指大教,即從佛受教,開一切智,廣度一切衆生,以區別于惟求□身滅智、空寂涅槃的小乘教。大乘現證,這裏指金剛薩埵菩薩的另一個名號。

  45大理趣:即大乘理趣。(詳見大乘現證、理趣條)

  46「請世」,《大正藏》本作「贊汝」。

  47最勝儀:指最殊勝的儀式,這裏指金剛弟子入金剛界曼荼羅儀軌。

  48一切佛大輪:大輪,原指大金剛輪,這裏指佛智。一切佛大輪,指諸佛具有的五智、叁十七智和無數的差別智印。

  譯文

  這時候,世尊大日如來聽完一切如來贊頌之語後,入一切如來叁昧耶,生起加持金剛定,宣說金剛界大曼荼羅偈頌道:

  而今我要普遍說,最上廣大曼荼羅。因它的相如金剛界,所以名爲金剛界。應如教次第而趺坐,在曼荼羅之中,先以大薩埵大印,普遍加持于自身。加持以後應站起身來,前後觀察東西南北四方。現出金剛薩埵威儀相次第行走做結護,口中念誦金剛薩埵真言。接著選取金剛新線,隨曼荼羅的大小來取線的長短。然後按法則持線畫出相應的地界,最後按地界造出曼荼羅。曼荼羅四方

  有四門,並以門上的標記作裝飾;五種顔色的四條線連結四門,又有缯彩花鬘爲它莊嚴。在曼荼羅的四角四方,在所有門戶相合的地方,到處都嚴飾著金剛寶,次第形成外曼荼羅。外曼荼羅中心形狀像個輪子,由此逐漸進入中宮。並布置金剛線道,用八根柱子豎在金剛柱上,然後在八柱中先安置大日如來等五佛的位置。

  又在這五佛位中,按教義安立五佛佛像。在中心曼荼羅中,大日如來佛像的周圍應當安置金剛、寶、法、業四親近菩薩。大日如來位于四菩薩的中央,以此四波羅蜜菩薩表示定德。像這樣按順序而圖畫,以金剛步依次行走,逐個安立四曼荼羅,就是不動如來等四佛。佛像都安立妥當後,先畫不動如來曼荼羅,及金剛薩埵等四親近菩薩。接著畫寶生如來曼荼羅,及金剛藏等衆菩薩。然後畫阿彌陀如來曼荼羅及金剛眼等清淨門衆菩薩。最後畫不空成就如來曼荼羅及金剛業等諸尊。

  在內曼荼羅的四角,應當布置好嬉戲、鬘、歌、舞四菩薩供養東西南北四如來,同時畫上金剛天女。在外曼荼羅的四角,則應當布置香、花、燈、塗香四菩薩供養大日如來。然後在那四門中安置金剛鈎、金剛索、金剛鎖和金剛鈴四位守護大明王。而在外曼荼羅四周線道之中,必須安立十六大菩薩。然後進入殊勝的叁世叁昧耶,各自按照本部的儀軌手結契印。當金剛阿阇黎要進來時,說開門印而進入。這是一切遍入「阿」。

  原典

  爾時,婆伽梵大持金剛聞一切如來贊①語,入一切如來叁昧耶,所生加持金剛叁摩地,說金剛界大曼荼羅:

  次當我遍說,勝大曼荼羅,由如金剛界,名爲金剛界②。如教應安坐③,于曼荼羅中,大薩埵大印④,思惟⑤應加持。印住⑥則當起⑦,顧視于諸方⑧,倨傲而按行⑨,誦金剛薩埵。以新線⑩善合⑾,應量以端嚴⑿,以線智應抨,隨力曼荼羅⒀。四方應四門⒁,四刹⒂而嚴飾,四線而交絡⒃,缯彩鬘莊嚴。隅分一切處⒄,門戶于合處⒅,钿飾金剛寶。應抨外輪壇,彼中如輪形。應入于中宮⒆,金剛線遍抨,八柱⒇而莊嚴;于金剛勝柱,應飾五輪壇21。

  于中曼荼羅22,安立佛形像;佛一切周圍23,曼荼羅于中24;四勝叁昧耶25,次第而圖畫。金剛進而步26,于四曼荼羅27,阿閦毗等四28,安立一切佛。應作不動壇,劑金剛持等29;金剛藏等滿30,寶生曼荼羅;金剛眼淨等31,無量壽32輪壇;應畫不空成33,金剛巧34等壇。

  安立于輪隅,應畫金剛女35;外壇于隅角,應畫佛供養36。門中一切處,守護門四衆37。安立于外壇,應畫摩诃薩38。即勝叁昧耶,結印如儀則。金剛師39入已,摧印40而遍入。此諸遍入「惡」41。

  注釋

  ①「贊」,《大正藏》本作「請」。

  ②由如金剛界,名爲金剛界:此句中第一個「金剛界」是比喻,第二個「金剛界」是法。金剛,表示前文所說的佛具有的五智、叁十七智及差別智印,像金剛一樣不變不壞。界,具有性(不二、不變)、真實、分齊(智體唯一,但事相參差

  不齊)叁個意思。

  ③如教應安坐:安坐,指結跏趺坐。如教應安坐,意指應當按照佛陀所教導的那樣,結跏趺坐,觀想自身是如來。

  ④大薩埵大印:即大薩埵印。原指大菩薩印,這裏指密教叁密中的身密。同時,按密教軌則,手印必須有真言互爲增上,因此大薩埵印又具有口密(或稱語密)。

  ⑤思惟:即用心思考,這裏指叁密中的意密。

  ⑥印住:《大正藏》本作「住印」。指住于剛才結身、口、意叁密印的地方。

  ⑦當起:指前文所說的結跏趺坐,加持自身之後,應當站起身來。

  ⑧諸方:方,原指方向。諸方,這裏指作壇的場所。

  ⑨倨傲而按行:倨傲,原義爲倨功自傲,這裏指表現出金剛薩埵的威儀:左手作金剛慢印,右手執五股金剛杵。按行,指按照東西南北方向次第行走而作結護(指真言行者手結印契,口誦真言,守護所修之法,以辟除惡魔)。

  ⑩新線:又名金剛線、五色線。其製作過程是:先用香水將五種顔色的絲洗幹淨,然後讓童年女孩將絲朝右的方向搓合成線,同時口中連續念誦五如來真言。

  ⑾善合:這裏指契合密教儀軌要求。

  ⑿應量以端嚴:應量,指根據曼荼羅(壇)的大小量取相應的五色線。端嚴,原義爲端正、莊嚴,這裏指合適、得體的意思。

  ⒀以線智應抨,隨力曼荼羅:線,即五色線。智,指智者,即行人;行人,指阿阇黎。抨,指拉緊(五色線)、崩緊。這兩句表示規畫曼荼羅的界域,即根據大小量取長短合適的五色線,將曼荼羅圍起來。

  ⒁四方應四門:四方,即東西南北四方,這裏用來表示叁十七道品之一的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或者是觀身如虛空、觀受內外空、觀心但名字、觀法善惡俱不可得。應,指相應、對應。四門,即東西南北四門,這裏用來表示四攝法門或四禅定。

  ⒂四刹:指裝飾在東西南北四門上的標記(門標)。

  ⒃四線而交絡:四線,指四條五色線。交絡,指纏繞。四線而交絡,指用四條五色線繞在四門和四根金剛橛(爲規定曼荼羅地界和繞五色線而埋設在地裏的木樁)上,以此作爲曼荼羅的界限。

  ⒄一切處:這裏特指曼荼羅的四個角落。

  ⒅于合處:指門戶的連接處。

  ⒆中宮:即中胎。指胎藏界曼荼羅的中臺八葉院,此爲大日如來的本體,由此出生四重曼荼羅。

  ⒇八柱:這裏指莊嚴中宮的八根柱子,又稱爲金剛柱。

  21五輪壇:五輪,有多種意思。如指人的五體(兩臂、兩膝和頭)、佛的五指等。密教指地、水、火、風、空五大爲五輪,又指金剛界的五解脫輪。五輪壇,這裏專指大日、不動、寶生、阿彌陀、不空成就五如來位,此五佛位安置在八柱中。

  22中曼荼羅:即內曼荼羅。

  23佛一切周圍:佛,指中央的大日如來。一切周圍,這裏指金剛、寶、法、羯磨(業)四大波羅蜜菩薩,他們是金剛界大日如來的四親近菩薩。

  24于中:這裏指在曼荼羅中,四親近菩薩圍繞在中央的大日如來周圍。

  25四勝叁昧耶:叁昧耶,這裏表示定。四勝叁昧耶,指以四波羅蜜菩薩表示定德。

  26金剛進而步:指畫曼荼羅時,應以金剛步依次行走,不可騎金剛線道而行,或隨意出入…

《金剛頂經 2 卷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金剛頂經 3 卷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