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不饮酒”,此戒律设立的初衷,是预防过量饮酒后乱性造诸恶业,而且经常饮酒会导致身心不清明防碍我们开智慧。释迦牟尼时代设立此戒的本意是远离一切让我们迷失本性的麻醉品,反过来说,适量饮了酒不乱性,内心如如不动,并不防碍身心的清明,这个戒也就失去了意义。正因为我们往往定慧力不够,所以才需要持戒。
其实普通人在酒桌上都懂得适可而止,并非别让我们饮多少我们就饮多少,都会担心饮多了会醉,会失态,会干傻事儿,这种能自我约束的行力,遵纪守法等等就是一种持戒的表现。因此学佛不能太刻板和迂腐,并非是我们滴酒不沾但可以吸食毒品就正确。我们要以智慧心明白戒律产生的初衷和目的是什么,戒律绝不是修行的目的,只是一种防患的手段。戒律就像“补丁”,是有了漏洞才会有“补丁”,我相信释迦牟尼若若是现在驻世的话,订制的戒律肯定会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还有,有人放生,放鸡时说以后不能再吃鸡;放乌龟就说以后不能再吃乌龟等,不能明白这其中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所以这也是戒禁取见。甚至有人认为吃素就一定能开慧证果,所以他吃素,这也是戒禁取见。行菩萨道者,是为了避免因他吃肉而要杀害众生,因为这不仅会使众生痛苦,自己造杀业,促成轮回受报的动因,同时还会增加自己在修持上的障碍。所以戒杀、放生和吃素等,都是一种慈智双运的表现。因此放生、戒杀和素食都是有功德的,但并非是吃素本身就等于解脱证果。如果单纯吃素就能解脱的话,所有的草食性动物早都解脱了。
19:该不该吃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佛门有许多弟子常年吃素身体非常好,而且还长寿。吃素确实易培植一个人的慈悲心和清净心。气功界都知道,动物脂肪会影响气脉的通畅。可见素食实是一种对我们非常有利的饮食习惯,无论自然界的动物还是人类自身,肉食者未必比素食者长寿和健康,这一点科学界也早有论证。在佛门来看,食肉只是一种积重难返的习性使然,而一个人健康与否在于其心态以及自身的业力,与其是否食肉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
“随缘消夙业,更不造新殃”,这是佛教徒的人生观之一。六道众生在无明中轮回不已,我们吃我我吃我们,这便是产生轮回的业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何人都不想被“取命” ,而一切有情众生的生命都有灵性,因业力和慧力程度不一而领受不同的相状与形态(果报),我们当然也不应取它们的命。众生皆有佛性,原本同根同源,杀众生、食众生肉至少是不够慈悲的表现。因此,佛门是提倡素食的,因为吃素者才是从根本上避免了造杀业的人,予己修行也非常有利,所以是件功德无量的事。
据说无论人类,还是动物被屠杀、宰割时,因肉体剧烈痛楚而引发精神上、情绪上、心理上的恐怖、怨恨、悲伤等等,在遗体中都会产生一些毒素(俗称尸毒)。动物的肉经由食肉者嘴巴进入胃肠,消化后溶入血液,再由血液流遍全身,毒素在体内攒积久了,便会使各器官组织的细胞慢慢中毒、腐化、变异,最终便会引发种种疾病。
美国华盛顿心理实验室曾做过一种心理变化对生理健康导致影响的化学试验。即是放一支玻璃管容器在冰水杯中,管底朝下,空口朝上。受试验的人从管口向管内呼气,气遇冷而凝结在管内壁上,集聚成水。如果受验人的心理状态正常,呼气凝成的水呈无色透明,如同一般的水;如果受验人的情绪状况是怨恨、生气、害怕、嫉妒等等,玻璃管中的水会出现种种不同的颜色,经过化学分析,都含致命的剧毒。愤恨、嫉妒的水让一只老鼠喝,它几分钟内就会死亡。因此,无论一个人是否信仰佛教,若要修身养性,确保身心健康,获得长寿,培养素食的饮食习惯确是一种好手段,致少植物中的营养成份非常齐全、高效,绝不会引起什么心脏及其它内脏的疾病。
20:正信才是真佛教
现在有一些修行人非常执迷于纳吉祈福,要不就仅是追求治病健身或神异功夫,这些都是违背佛陀的教诲的,这不仅完全的本末倒置了,同时还为一些外道或邪教的传播提供了一定的因缘,这非常的让人痛心……说句实在话,我们在心思上还真用不著太挂碍这些多余的问题,因为这绝对是一种妄想执著,是浪费表情。对于一个肯如法修行的人,他肯定会渐渐消除许多业障,转化掉许多不良习性,自然能增加许多福报,甚至开发出一定的神通。
当然了,除了救渡人时的方便妙用外,佛门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强调和彰显神通的,因为神通有时会很害人,一个人如果心性标准上不去,往往会对神通执迷过深,障碍进一步修道不说,有时还会令人更加堕落。神通不是智慧,它只是一种“相”和妙用,且还有究竟与不究竟之分,根本上是不可执著的,我们一有执著就不可能证得究竟的圆满。况且,许多特异功能还不能同神通完全划等号,就像蚂蚁等小昆虫、一些小动物都可以预知天气、地震,人凭自己就不能预知。蝙蝠没有视力,飞行中却能发出超声波避开一切障碍物。我们说我们即便有了这些连动物都能有的功夫又算得了什么呢?
正信的佛教永远是求取智慧解脱的佛教,只有那些外道和邪教才会片面强调神通,并以此惑乱人心,大搞个人祟拜。除了觉悟者的究竟境界,一切中间状态的神通永远都只是一种相对的相状,我们只有身、口、意三业完全清净,大智慧大觉悟出来了,我们才能出真正的大神通。而我们普通凡夫要做到身口意三业真正地清净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我们才要依循一定的教义和方法进行修行。当然,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这么说,倘若一个人真的做到了身口意三业清净,彻底圆满的真理、智慧与觉悟便会出现,一定会有不可思议的大神通产生。那他自然就已灭掉了生死与烦恼,也不需要进行什么所谓的修行了。
神通只是修行的附产品,修行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消除业障,求取智慧解脱。神通根本敌不过业力,佛的弟子大目犍连号称“神通第一”,他凭自己的功夫却救不了自己的母亲,自己到头来还给人活活打死。这些佛门公案,无疑说明了一个最为本质的问题,我们即便开发了一些特异功能或神通,如果改变不了因果,挣脱不了轮回受报的因缘,转不了定业,我们就改变不了根本的命运。
当然了,关于正信的佛教,本文仅仅只能是一种泛泛而讲,在具体的现实生活当中,若各位有条件的话,最好去认真读一下《楞严经》,因为此经应该是一切非佛法伪佛教的“照妖镜”。它对现在一切身批佛教外衣而出现的外道、邪教已有明确的预言。我们简单一点讲,所谓正信的佛教,就是指吻合于佛陀所传下的“圣言量”的佛教。所谓“圣言量”,即是指三法印和四依(详细情况请各位去阅读相关的佛教书籍)。
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四依: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所谓了义即究竟之法义。)
我们应以佛陀传的根本教义“圣言量”为准绳,明辨那些随世俗流变和要求而应化的方便教义。(它)是不是佛教,是不是正法,用“三法印”来一印就知道了。有人如果想混水摸鱼传播外道或邪教,如果我们明白“三法印” 和“四依”,那混水摸鱼的人就根本没有市场,我们就不会上当受骗。“四依”比较好理解,下面只谈一下“三法印” 。
(1):诸行无常
诸行无常指的是世界上所有的一切存在,宇宙中的万物万有,都是在不停的运动和变化著的,没有常性。有人说这是“辩证法”,没错,“辨证法” 就是一定程度吻合佛学的“缘起性空” 之说的。世界正是由于永远不停、迁流不住的变化著,正是因为“诸行无常”,才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机会,我们会发现即使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今天我重新开始,依然可以改造我们的命运。如果说永恒不变,是“常” ,那就是佛教最唾弃的“宿命论”了,这同时也是哲学上的机械论。世上存在著的一切都没有自性,皆以一定因缘、因果的合和而升灭、聚散。凡是存在,都会变化,都会成住坏空和生住异灭。就像我们逆境、顺境现前,无论我们乐不乐意,它来了走了都由不得我们,一切都会成为过去。诚如气象万千的地球,如没有太阳和大气层这一对应的因缘,云、雨、虹等奇观就不会产生,因此一切因缘和相状都在变化之中,无自性,无常性。但又是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是世界本来的“真如实相” ,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一切的“本然” 。
(2):诸法无我
诸法是宇宙万法,是一切万物万有的事态与道理及产生、消亡的原由等,是一切缘起,一切妙有、妙用。“我”也是法,也在万法中,“我”必经历生、住、异、灭,“我”必定如同一切存在一样,无一例外在无始无终的运动变化、生灭代谢、因果相续、迁流不停。“我”是五蕴四大积聚的,既然诸行无常,生命当然也是无常,它不过是数十年寒暑的假相,这种形态或是形式到时候还得消失幻灭。只有我们的“自性本体”(真如佛性)才是金刚不坏、不生不灭的本来。
所以诸法无我里的“我”并不是指“我们、我、他”的“我”,而是指无自性的我。“我”不过因一定因缘而暂时存在,五蕴四大积聚合和的这个“我”根本没有自性,所以“我”是不可执著也没法执著的。都是幻化有,无一法实有。因此才“无我” ,而一般外道、邪教则说诸法有我,执著于法有自性,法是真实的,我是实有的,我与我之外是主客二元的。
诸法有我是大邪见,将会引发出许许多多的业障。
常见的邪见有二,在有情上起执著妄想的名“人我见” ,在法上起执著妄想的名“法我见”,也名“我执”和“法执”。由于“有我”,我们就会拥有许多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自然就生出许多业障。所谓业障,不外乎“烦恼障”与“所知障”两类。“烦恼障”障的是涅槃,是我们生死轮回的大患。“所知障”障的是智慧,它不仅…
《佛学的真实面目 (妙泽居士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