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學的真實面目 (妙澤居士著)▪P19

  ..續本文上一頁不飲酒”,此戒律設立的初衷,是預防過量飲酒後亂性造諸惡業,而且經常飲酒會導致身心不清明防礙我們開智慧。釋迦牟尼時代設立此戒的本意是遠離一切讓我們迷失本性的麻醉品,反過來說,適量飲了酒不亂性,內心如如不動,並不防礙身心的清明,這個戒也就失去了意義。正因爲我們往往定慧力不夠,所以才需要持戒。

  其實普通人在酒桌上都懂得適可而止,並非別讓我們飲多少我們就飲多少,都會擔心飲多了會醉,會失態,會幹傻事兒,這種能自我約束的行力,遵紀守法等等就是一種持戒的表現。因此學佛不能太刻板和迂腐,並非是我們滴酒不沾但可以吸食毒品就正確。我們要以智慧心明白戒律産生的初衷和目的是什麼,戒律絕不是修行的目的,只是一種防患的手段。戒律就像“補丁”,是有了漏洞才會有“補丁”,我相信釋迦牟尼若若是現在駐世的話,訂製的戒律肯定會根據具體情況的不同而有所調整。

  還有,有人放生,放雞時說以後不能再吃雞;放烏龜就說以後不能再吃烏龜等,不能明白這其中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所以這也是戒禁取見。甚至有人認爲吃素就一定能開慧證果,所以他吃素,這也是戒禁取見。行菩薩道者,是爲了避免因他吃肉而要殺害衆生,因爲這不僅會使衆生痛苦,自己造殺業,促成輪回受報的動因,同時還會增加自己在修持上的障礙。所以戒殺、放生和吃素等,都是一種慈智雙運的表現。因此放生、戒殺和素食都是有功德的,但並非是吃素本身就等于解脫證果。如果單純吃素就能解脫的話,所有的草食性動物早都解脫了。

  19:該不該吃素?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佛門有許多弟子常年吃素身體非常好,而且還長壽。吃素確實易培植一個人的慈悲心和清淨心。氣功界都知道,動物脂肪會影響氣脈的通暢。可見素食實是一種對我們非常有利的飲食習慣,無論自然界的動物還是人類自身,肉食者未必比素食者長壽和健康,這一點科學界也早有論證。在佛門來看,食肉只是一種積重難返的習性使然,而一個人健康與否在于其心態以及自身的業力,與其是否食肉並無直接的因果關系。

  “隨緣消夙業,更不造新殃”,這是佛教徒的人生觀之一。六道衆生在無明中輪回不已,我們吃我我吃我們,這便是産生輪回的業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何人都不想被“取命” ,而一切有情衆生的生命都有靈性,因業力和慧力程度不一而領受不同的相狀與形態(果報),我們當然也不應取它們的命。衆生皆有佛性,原本同根同源,殺衆生、食衆生肉至少是不夠慈悲的表現。因此,佛門是提倡素食的,因爲吃素者才是從根本上避免了造殺業的人,予己修行也非常有利,所以是件功德無量的事。

  據說無論人類,還是動物被屠殺、宰割時,因肉體劇烈痛楚而引發精神上、情緒上、心理上的恐怖、怨恨、悲傷等等,在遺體中都會産生一些毒素(俗稱屍毒)。動物的肉經由食肉者嘴巴進入胃腸,消化後溶入血液,再由血液流遍全身,毒素在體內攢積久了,便會使各器官組織的細胞慢慢中毒、腐化、變異,最終便會引發種種疾病。

  美國華盛頓心理實驗室曾做過一種心理變化對生理健康導致影響的化學試驗。即是放一支玻璃管容器在冰水杯中,管底朝下,空口朝上。受試驗的人從管口向管內呼氣,氣遇冷而凝結在管內壁上,集聚成水。如果受驗人的心理狀態正常,呼氣凝成的水呈無色透明,如同一般的水;如果受驗人的情緒狀況是怨恨、生氣、害怕、嫉妒等等,玻璃管中的水會出現種種不同的顔色,經過化學分析,都含致命的劇毒。憤恨、嫉妒的水讓一只老鼠喝,它幾分鍾內就會死亡。因此,無論一個人是否信仰佛教,若要修身養性,確保身心健康,獲得長壽,培養素食的飲食習慣確是一種好手段,致少植物中的營養成份非常齊全、高效,絕不會引起什麼心髒及其它內髒的疾病。

  20:正信才是真佛教

  現在有一些修行人非常執迷于納吉祈福,要不就僅是追求治病健身或神異功夫,這些都是違背佛陀的教誨的,這不僅完全的本末倒置了,同時還爲一些外道或邪教的傳播提供了一定的因緣,這非常的讓人痛心……說句實在話,我們在心思上還真用不著太挂礙這些多余的問題,因爲這絕對是一種妄想執著,是浪費表情。對于一個肯如法修行的人,他肯定會漸漸消除許多業障,轉化掉許多不良習性,自然能增加許多福報,甚至開發出一定的神通。

  當然了,除了救渡人時的方便妙用外,佛門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強調和彰顯神通的,因爲神通有時會很害人,一個人如果心性標准上不去,往往會對神通執迷過深,障礙進一步修道不說,有時還會令人更加墮落。神通不是智慧,它只是一種“相”和妙用,且還有究竟與不究竟之分,根本上是不可執著的,我們一有執著就不可能證得究竟的圓滿。況且,許多特異功能還不能同神通完全劃等號,就像螞蟻等小昆蟲、一些小動物都可以預知天氣、地震,人憑自己就不能預知。蝙蝠沒有視力,飛行中卻能發出超聲波避開一切障礙物。我們說我們即便有了這些連動物都能有的功夫又算得了什麼呢?

  正信的佛教永遠是求取智慧解脫的佛教,只有那些外道和邪教才會片面強調神通,並以此惑亂人心,大搞個人祟拜。除了覺悟者的究竟境界,一切中間狀態的神通永遠都只是一種相對的相狀,我們只有身、口、意叁業完全清淨,大智慧大覺悟出來了,我們才能出真正的大神通。而我們普通凡夫要做到身口意叁業真正地清淨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我們才要依循一定的教義和方法進行修行。當然,反過來我們也可以這麼說,倘若一個人真的做到了身口意叁業清淨,徹底圓滿的真理、智慧與覺悟便會出現,一定會有不可思議的大神通産生。那他自然就已滅掉了生死與煩惱,也不需要進行什麼所謂的修行了。

  神通只是修行的附産品,修行的根本目的是爲了消除業障,求取智慧解脫。神通根本敵不過業力,佛的弟子大目犍連號稱“神通第一”,他憑自己的功夫卻救不了自己的母親,自己到頭來還給人活活打死。這些佛門公案,無疑說明了一個最爲本質的問題,我們即便開發了一些特異功能或神通,如果改變不了因果,掙脫不了輪回受報的因緣,轉不了定業,我們就改變不了根本的命運。

  當然了,關于正信的佛教,本文僅僅只能是一種泛泛而講,在具體的現實生活當中,若各位有條件的話,最好去認真讀一下《楞嚴經》,因爲此經應該是一切非佛法僞佛教的“照妖鏡”。它對現在一切身批佛教外衣而出現的外道、邪教已有明確的預言。我們簡單一點講,所謂正信的佛教,就是指吻合于佛陀所傳下的“聖言量”的佛教。所謂“聖言量”,即是指叁法印和四依(詳細情況請各位去閱讀相關的佛教書籍)。

  叁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四依: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識、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所謂了義即究竟之法義。)

  我們應以佛陀傳的根本教義“聖言量”爲准繩,明辨那些隨世俗流變和要求而應化的方便教義。(它)是不是佛教,是不是正法,用“叁法印”來一印就知道了。有人如果想混水摸魚傳播外道或邪教,如果我們明白“叁法印” 和“四依”,那混水摸魚的人就根本沒有市場,我們就不會上當受騙。“四依”比較好理解,下面只談一下“叁法印” 。

  (1):諸行無常

  諸行無常指的是世界上所有的一切存在,宇宙中的萬物萬有,都是在不停的運動和變化著的,沒有常性。有人說這是“辯證法”,沒錯,“辨證法” 就是一定程度吻合佛學的“緣起性空” 之說的。世界正是由于永遠不停、遷流不住的變化著,正是因爲“諸行無常”,才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機會,我們會發現即使昨天我做錯了什麼,今天我重新開始,依然可以改造我們的命運。如果說永恒不變,是“常” ,那就是佛教最唾棄的“宿命論”了,這同時也是哲學上的機械論。世上存在著的一切都沒有自性,皆以一定因緣、因果的合和而升滅、聚散。凡是存在,都會變化,都會成住壞空和生住異滅。就像我們逆境、順境現前,無論我們樂不樂意,它來了走了都由不得我們,一切都會成爲過去。誠如氣象萬千的地球,如沒有太陽和大氣層這一對應的因緣,雲、雨、虹等奇觀就不會産生,因此一切因緣和相狀都在變化之中,無自性,無常性。但又是萬變不離其宗,這個宗是世界本來的“真如實相” ,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的一切的“本然” 。

  (2):諸法無我

  諸法是宇宙萬法,是一切萬物萬有的事態與道理及産生、消亡的原由等,是一切緣起,一切妙有、妙用。“我”也是法,也在萬法中,“我”必經曆生、住、異、滅,“我”必定如同一切存在一樣,無一例外在無始無終的運動變化、生滅代謝、因果相續、遷流不停。“我”是五蘊四大積聚的,既然諸行無常,生命當然也是無常,它不過是數十年寒暑的假相,這種形態或是形式到時候還得消失幻滅。只有我們的“自性本體”(真如佛性)才是金剛不壞、不生不滅的本來。

  所以諸法無我裏的“我”並不是指“我們、我、他”的“我”,而是指無自性的我。“我”不過因一定因緣而暫時存在,五蘊四大積聚合和的這個“我”根本沒有自性,所以“我”是不可執著也沒法執著的。都是幻化有,無一法實有。因此才“無我” ,而一般外道、邪教則說諸法有我,執著于法有自性,法是真實的,我是實有的,我與我之外是主客二元的。

  諸法有我是大邪見,將會引發出許許多多的業障。

  常見的邪見有二,在有情上起執著妄想的名“人我見” ,在法上起執著妄想的名“法我見”,也名“我執”和“法執”。由于“有我”,我們就會擁有許多不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自然就生出許多業障。所謂業障,不外乎“煩惱障”與“所知障”兩類。“煩惱障”障的是涅槃,是我們生死輪回的大患。“所知障”障的是智慧,它不僅…

《佛學的真實面目 (妙澤居士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