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行人而言,哪怕只是起心动念上的执著都是不对的,因为杂乱无章的心念一直遮蔽著我们本然的觉慧,执著的人绝无转识成智的可能。所以,如何去执著是任何一个修行人都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有些初学者开始总是弄不清楚执著和如法修行的区别,其实执著与如法精进完全不是一个概念。要破除执著就得如法(仿佛是一种以毒攻毒),我们无始以来执著于一切不可执著的东西,由此执著出了许多业障和烦恼,我们修行的起初就是要刻意破除和熄灭掉这些东西。如法是指“如本然的法则”,是吻合于道,回归于道。而我们烦恼、妄想之习性太重,业障使我们离自己的本来面目太远了,开始当然只能以“有为法”来纠正和克服,这个有为法尤如电脑的“补丁程式”,离了它我们修行就不能够得到正常而有效的启动。如此,便令一些初学者们心生误解了,认为这是一种“刻意”。刻意几乎就是执著的代名词。
事实上在世俗谛中,去执著不过是一种相对的事相,即是训练“心”尽量别妄想驰逐,目的首先在于减少造业,减弱一些不良习性。而在胜义谛中,真正在绝对意义上去执著,那已是无为法的范畴了。
许多外道气功师,甚致邪教法师也讲去执著,可他们往往搞不懂什么才叫去执著。比如他们也讲顺其自然,实则是指顺应自我,纵容自己。试问,什么才叫“自然”?自然是本然,是道。所以,他们由于种种的知见错误,有的就把顽空、无记也当成是一种不执著,以为由此也可以得到解脱,可惜果报恰好是当畜生。比如狗吃屎,不知善恶是非,疯子、叫化子不知礼仪廉耻、垢净冷暖等,不也好像没差别心、什么也不执著不攀缘了吗?可他们能依此智慧解脱么?一个人只执著于“空“,对一切”有”都漠不关心,不以为然,是绝不可能证入“实相” 的(以上两种情形都是“顽空”的一种表现)。我们在无意识中造了业,下意识地做下许多不好之事(“无记”的一种),难道我们就不会承担任何后果了吗?世法中过失犯罪也照样得接受法律的制裁。
所以破除迷执,并不等于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上心,不以为然。那么,尤其是对于初初入门的修行者,以及那些尚未明心见性的人而言,如何才能慢慢地去掉执著呢?佛说:依八正道(见下面章节内容)。当最后连这八正道也没了,我们才有资格进入所谓人法两空的境界。总之,要以一切正法中的有为法对治我们的贪、嗔、痴、慢、疑,及一切不良的身心习气和行为。对于“好” 和进步均不在意,不起心动念,不停滞,不执著,这才叫去执著。从根本上讲,假如我们心里有相,甚致还挂碍一个“空”字、一个“佛”字等都为不究竟,执著什么法门什么师傅就更为不究竟。在具体行持上,一些外道或邪教硬执著于“不执著”更是要不得的,那无疑是拉开了走火入魔的序幕。
只有慧空者,了了分明却不起心动念,那才是真正的做到了破除一切的迷执。这样的人,才可以做到不执著,不起任何差别心,真正地证得人法两空。从某种角度讲,对于不如法者,对于初学者,对于尚未明心见性者,动辄妄谈去执著实在没什么益处(弄不好就是顽空)。因此,要修行成功,我们先得学会做人。把一切真、善、美,慢慢地化成我们血液里的一种本能之后,我们才有资格说破除一切执著。
23:简述“八正道”
八正道的解释有两种含义:一是世间的八正道,即是正确生活的一种标准。二是出世间的八正道,是修习智慧解脱道之修行者所应遵行的生活标准。因此可以这么说,八正道是任何修学佛法之佛弟子皆应完成的生活方式和修行态度,唯有依八正道才能真正净化修行者的身心。它是一条通过德行(戒)、理性(慧)与精神净化(禅定)而走向体证世间及实相的路径。所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精进、正命、正念、正定为八正道。
(1)、正见:正确的知识和见解就是正见,反之为邪见。世俗生活中的正见是指一些正确经验所积累的知识、善良的心肠,理性恪守的情操,通过名称、标志及事物的相貌与形状而产生的一种分辨体系,有一定的相对性。出世间的正见指依教义保持慧照分明,见理正确。但根本上讲,出世间正见则只有在明心见性后的人才会真正拥有,只有通过修习正确的禅定及放下一切杂念与染著后才能生起。
(2)、正思维:没有贪、嗔、痴等烦恼的情况下,依正见观察、思维,如理地作出决定的过程和状态,所以正思维又称为正欲或正志,也只有由正思维才能做出正确之身口意三业的行为。比如脑海里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等,都是正思维的表现。出世间的正思维则指依佛学义理作想作观,利于我们断惑证真。
(3)、正语:不撒谎,不花言巧语,不搬弄是非,不发表引起两者间的憎恨、敌意及不和之言论,不粗恶口骂人,不苛刻、酷毒之讽刺,不作无意义之空谈。等等就是正语。所谓直心为道场,修行人须光明磊落、坦荡荡、和蔼可亲地说话做事。出世间正语要求较严,不专心修道四处游说、行咒术、算卜、仰观星宿等言辞即是没做到正语。
(4)、正业:不违法,不侵害一切众生利益的行为和职业等就是正业。修道时修无漏慧,住于清净梵行之中,在行住坐卧中正念而住也为正业。日常生活中,比如我们从事赌、淫、盗、猎、宰屠、毒品、军火买卖等都为邪业。而且这个盗很广义,我们占小便宜,甚致偷税漏税都是盗。因此,凡不属于我们的利益我们硬要占为己有都为盗。
(5)、正命:以合法不损害众生利益的谋生方式来维持生命,乃至不贩卖众生、军火、杀生器具、毒品或嫖赌等行为或行业都为正命的一种体现。若是出家人,则是如法修行,如法求衣服、饮食、坐卧具、病缘医药,不贪图供养等为正命。
(6)、正精进:勤奋地干正当的事业,努力地做好事,如法认真地修行等都为正精进。反之为邪精进。佛门将木鱼视为法器之一,认为鱼昼夜都不合眼,因此用木制成鱼形,以敲击木鱼警戒僧众昼夜思道,努力修行,这就是正精进的表现。
(7)、正念:以世间法来说,不生邪恶之心念,称为正念,反之则是邪念。以修行来说,即是忆念正法,生出信持正法的念头,念经、念佛、念佛咒等都为正念,否则即是失去了正念。在高层次修法中,哪怕有不行善和犯恶的心念也为失去正念。
(8)、正定:日常生活中,信守正念,不为外境诱惑而沈论、迷失也为正定。对于修行而言,对境无心即是正定,正确的禅定是我们转识成智的有力保障(由定发慧)。外道气功也修禅定,有的则很可能是邪定(易走弯路或走火入魔)。修习正定者才有开启大智慧的无上果报。
24:从供奉佛像说起
正信的佛教中从不搞个人崇拜和迷信。佛弟子供奉佛像是为了纪念、恭敬那些因如法修行而成为了大觉悟者、大智慧者的人。有慎终追远、见贤思齐、鞭策自己的意图。若无恭敬心,供俸佛像是没有意义的。佛像本身没有生命,仅是表法,是一种象征,只有我们的恭敬心、慈悲心及智慧心打开后,我们才同它相应。就像基督徒会躬身亲吻十字架,面对它做弥撒、忏悔一样,这一切都是为净化、洗涤自己的心灵,它们的本意并不是简单而枯燥的仪式。
有一些人信佛前家里供有什么财神一类的神像,信佛后为了供佛像就把这一类神像扔了,这是不妥当的。我们认为佛是究竟智慧与福德的最好象征,只向它表示恭敬和礼拜本身没错,但众生我们都应恭敬,既来之则安之,没有则罢了,既有了何苦又扔了呢?其实,许多受人间香火的鬼神都非常的了不起(有些还是佛菩萨化现),都是修行者,都是善法的持有者,否则他们不会有这样的威德与福报,只不过修行不够究竟不太圆满,才去了阴间或天界。虽然它们仍在六道轮回中,但有的还会是佛教的护法。
再者,就算是邪师、恶鬼神恶魔、狐精蛇怪、精魅魍魉现前,我们也应作是念:愿他们早日回心向善,入正法修行——佛弟子永远要记住,恭敬、善待一切众生,因为一切众生的佛性与佛并无差别,他们虽因业力轮转受报,报得不同于我们的生命形态,存在于许多与我们三维空间所不同维度的空间,可这一切又是归于“实相”的,同我们在根本上并无差别。魔障即菩提,一切在于转识成智。
我有幸认识一个已明心见性的大德,他曾走火入魔,感觉被什么附了体,并一直受到附体的空制,起先非常惊恐和绝望。后来突然想,释迦牟尼有一世修行曾舍身喂虎,我就算被附体,也不过是舍这么一个人形而已,既然众生平等,就算我把自己布施给“它”(附体)好了。这样一想,恐惧全消,附体也没了。由此可见,众生只要不执著、贪恋这五蕴、四大构成的假合的血肉之躯,任何心魔、外魔将拿我们没辙。正心则百邪不侵,我们没有薄弱之处,它们又从何处下手让我们损失什么呢?我们的自性无有生灭和增减,肉身形态上的升灭是暂时的,我们贪著肉身,怕失去人身不能修行,唯恐自己被单搁或失取修行的机会,如此,我们还在魔境中。佛弟子做人和修行应该有一种大雄无畏的精神,唯有这样,我们才会直取无上菩提。
人身为道器,一般情形下,任何形态和种类的有情众生,只有在报得人身后修行才能成功。因此人身难得,没有一定的善业功德是报不得这个血肉之躯的,我们应珍惜这个修行的载体或机会,但又不得为求自私自利而贪著它。当然,对于舍己为人、以身试法一说,尤其是初学者,道心功夫都不坚固,应该量力而行,多用心培植这种心肠才是最贴切的。不过,我们真的做到了无我舍我,则又包我们没事,因为舍我者方得真正的有“我”,这,才是最高层次的修行。
自他无二,原本一体。这就是为什么许多高僧大德、大善知识能舍己为人的根本原由。只要善业道种在,何患报不得一个人身?有隔阴之迷又怕什么?种子破土我们不又醒了吗?修行到高…
《佛学的真实面目 (妙泽居士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