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行人而言,哪怕只是起心動念上的執著都是不對的,因爲雜亂無章的心念一直遮蔽著我們本然的覺慧,執著的人絕無轉識成智的可能。所以,如何去執著是任何一個修行人都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有些初學者開始總是弄不清楚執著和如法修行的區別,其實執著與如法精進完全不是一個概念。要破除執著就得如法(仿佛是一種以毒攻毒),我們無始以來執著于一切不可執著的東西,由此執著出了許多業障和煩惱,我們修行的起初就是要刻意破除和熄滅掉這些東西。如法是指“如本然的法則”,是吻合于道,回歸于道。而我們煩惱、妄想之習性太重,業障使我們離自己的本來面目太遠了,開始當然只能以“有爲法”來糾正和克服,這個有爲法尤如電腦的“補丁程式”,離了它我們修行就不能夠得到正常而有效的啓動。如此,便令一些初學者們心生誤解了,認爲這是一種“刻意”。刻意幾乎就是執著的代名詞。
事實上在世俗谛中,去執著不過是一種相對的事相,即是訓練“心”盡量別妄想馳逐,目的首先在于減少造業,減弱一些不良習性。而在勝義谛中,真正在絕對意義上去執著,那已是無爲法的範疇了。
許多外道氣功師,甚致邪教法師也講去執著,可他們往往搞不懂什麼才叫去執著。比如他們也講順其自然,實則是指順應自我,縱容自己。試問,什麼才叫“自然”?自然是本然,是道。所以,他們由于種種的知見錯誤,有的就把頑空、無記也當成是一種不執著,以爲由此也可以得到解脫,可惜果報恰好是當畜生。比如狗吃屎,不知善惡是非,瘋子、叫化子不知禮儀廉恥、垢淨冷暖等,不也好像沒差別心、什麼也不執著不攀緣了嗎?可他們能依此智慧解脫麼?一個人只執著于“空“,對一切”有”都漠不關心,不以爲然,是絕不可能證入“實相” 的(以上兩種情形都是“頑空”的一種表現)。我們在無意識中造了業,下意識地做下許多不好之事(“無記”的一種),難道我們就不會承擔任何後果了嗎?世法中過失犯罪也照樣得接受法律的製裁。
所以破除迷執,並不等于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上心,不以爲然。那麼,尤其是對于初初入門的修行者,以及那些尚未明心見性的人而言,如何才能慢慢地去掉執著呢?佛說:依八正道(見下面章節內容)。當最後連這八正道也沒了,我們才有資格進入所謂人法兩空的境界。總之,要以一切正法中的有爲法對治我們的貪、嗔、癡、慢、疑,及一切不良的身心習氣和行爲。對于“好” 和進步均不在意,不起心動念,不停滯,不執著,這才叫去執著。從根本上講,假如我們心裏有相,甚致還挂礙一個“空”字、一個“佛”字等都爲不究竟,執著什麼法門什麼師傅就更爲不究竟。在具體行持上,一些外道或邪教硬執著于“不執著”更是要不得的,那無疑是拉開了走火入魔的序幕。
只有慧空者,了了分明卻不起心動念,那才是真正的做到了破除一切的迷執。這樣的人,才可以做到不執著,不起任何差別心,真正地證得人法兩空。從某種角度講,對于不如法者,對于初學者,對于尚未明心見性者,動辄妄談去執著實在沒什麼益處(弄不好就是頑空)。因此,要修行成功,我們先得學會做人。把一切真、善、美,慢慢地化成我們血液裏的一種本能之後,我們才有資格說破除一切執著。
23:簡述“八正道”
八正道的解釋有兩種含義:一是世間的八正道,即是正確生活的一種標准。二是出世間的八正道,是修習智慧解脫道之修行者所應遵行的生活標准。因此可以這麼說,八正道是任何修學佛法之佛弟子皆應完成的生活方式和修行態度,唯有依八正道才能真正淨化修行者的身心。它是一條通過德行(戒)、理性(慧)與精神淨化(禅定)而走向體證世間及實相的路徑。所謂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精進、正命、正念、正定爲八正道。
(1)、正見:正確的知識和見解就是正見,反之爲邪見。世俗生活中的正見是指一些正確經驗所積累的知識、善良的心腸,理性恪守的情操,通過名稱、標志及事物的相貌與形狀而産生的一種分辨體系,有一定的相對性。出世間的正見指依教義保持慧照分明,見理正確。但根本上講,出世間正見則只有在明心見性後的人才會真正擁有,只有通過修習正確的禅定及放下一切雜念與染著後才能生起。
(2)、正思維:沒有貪、嗔、癡等煩惱的情況下,依正見觀察、思維,如理地作出決定的過程和狀態,所以正思維又稱爲正欲或正志,也只有由正思維才能做出正確之身口意叁業的行爲。比如腦海裏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莫以善小而不爲,莫以惡小而爲之”等,都是正思維的表現。出世間的正思維則指依佛學義理作想作觀,利于我們斷惑證真。
(3)、正語:不撒謊,不花言巧語,不搬弄是非,不發表引起兩者間的憎恨、敵意及不和之言論,不粗惡口罵人,不苛刻、酷毒之諷刺,不作無意義之空談。等等就是正語。所謂直心爲道場,修行人須光明磊落、坦蕩蕩、和藹可親地說話做事。出世間正語要求較嚴,不專心修道四處遊說、行咒術、算蔔、仰觀星宿等言辭即是沒做到正語。
(4)、正業:不違法,不侵害一切衆生利益的行爲和職業等就是正業。修道時修無漏慧,住于清淨梵行之中,在行住坐臥中正念而住也爲正業。日常生活中,比如我們從事賭、淫、盜、獵、宰屠、毒品、軍火買賣等都爲邪業。而且這個盜很廣義,我們占小便宜,甚致偷稅漏稅都是盜。因此,凡不屬于我們的利益我們硬要占爲己有都爲盜。
(5)、正命:以合法不損害衆生利益的謀生方式來維持生命,乃至不販賣衆生、軍火、殺生器具、毒品或嫖賭等行爲或行業都爲正命的一種體現。若是出家人,則是如法修行,如法求衣服、飲食、坐臥具、病緣醫藥,不貪圖供養等爲正命。
(6)、正精進:勤奮地幹正當的事業,努力地做好事,如法認真地修行等都爲正精進。反之爲邪精進。佛門將木魚視爲法器之一,認爲魚晝夜都不合眼,因此用木製成魚形,以敲擊木魚警戒僧衆晝夜思道,努力修行,這就是正精進的表現。
(7)、正念:以世間法來說,不生邪惡之心念,稱爲正念,反之則是邪念。以修行來說,即是憶念正法,生出信持正法的念頭,念經、念佛、念佛咒等都爲正念,否則即是失去了正念。在高層次修法中,哪怕有不行善和犯惡的心念也爲失去正念。
(8)、正定:日常生活中,信守正念,不爲外境誘惑而沈論、迷失也爲正定。對于修行而言,對境無心即是正定,正確的禅定是我們轉識成智的有力保障(由定發慧)。外道氣功也修禅定,有的則很可能是邪定(易走彎路或走火入魔)。修習正定者才有開啓大智慧的無上果報。
24:從供奉佛像說起
正信的佛教中從不搞個人崇拜和迷信。佛弟子供奉佛像是爲了紀念、恭敬那些因如法修行而成爲了大覺悟者、大智慧者的人。有慎終追遠、見賢思齊、鞭策自己的意圖。若無恭敬心,供俸佛像是沒有意義的。佛像本身沒有生命,僅是表法,是一種象征,只有我們的恭敬心、慈悲心及智慧心打開後,我們才同它相應。就像基督徒會躬身親吻十字架,面對它做彌撒、忏悔一樣,這一切都是爲淨化、洗滌自己的心靈,它們的本意並不是簡單而枯燥的儀式。
有一些人信佛前家裏供有什麼財神一類的神像,信佛後爲了供佛像就把這一類神像扔了,這是不妥當的。我們認爲佛是究竟智慧與福德的最好象征,只向它表示恭敬和禮拜本身沒錯,但衆生我們都應恭敬,既來之則安之,沒有則罷了,既有了何苦又扔了呢?其實,許多受人間香火的鬼神都非常的了不起(有些還是佛菩薩化現),都是修行者,都是善法的持有者,否則他們不會有這樣的威德與福報,只不過修行不夠究竟不太圓滿,才去了陰間或天界。雖然它們仍在六道輪回中,但有的還會是佛教的護法。
再者,就算是邪師、惡鬼神惡魔、狐精蛇怪、精魅魍魉現前,我們也應作是念:願他們早日回心向善,入正法修行——佛弟子永遠要記住,恭敬、善待一切衆生,因爲一切衆生的佛性與佛並無差別,他們雖因業力輪轉受報,報得不同于我們的生命形態,存在于許多與我們叁維空間所不同維度的空間,可這一切又是歸于“實相”的,同我們在根本上並無差別。魔障即菩提,一切在于轉識成智。
我有幸認識一個已明心見性的大德,他曾走火入魔,感覺被什麼附了體,並一直受到附體的空製,起先非常驚恐和絕望。後來突然想,釋迦牟尼有一世修行曾舍身喂虎,我就算被附體,也不過是舍這麼一個人形而已,既然衆生平等,就算我把自己布施給“它”(附體)好了。這樣一想,恐懼全消,附體也沒了。由此可見,衆生只要不執著、貪戀這五蘊、四大構成的假合的血肉之軀,任何心魔、外魔將拿我們沒轍。正心則百邪不侵,我們沒有薄弱之處,它們又從何處下手讓我們損失什麼呢?我們的自性無有生滅和增減,肉身形態上的升滅是暫時的,我們貪著肉身,怕失去人身不能修行,唯恐自己被單擱或失取修行的機會,如此,我們還在魔境中。佛弟子做人和修行應該有一種大雄無畏的精神,唯有這樣,我們才會直取無上菩提。
人身爲道器,一般情形下,任何形態和種類的有情衆生,只有在報得人身後修行才能成功。因此人身難得,沒有一定的善業功德是報不得這個血肉之軀的,我們應珍惜這個修行的載體或機會,但又不得爲求自私自利而貪著它。當然,對于舍己爲人、以身試法一說,尤其是初學者,道心功夫都不堅固,應該量力而行,多用心培植這種心腸才是最貼切的。不過,我們真的做到了無我舍我,則又包我們沒事,因爲舍我者方得真正的有“我”,這,才是最高層次的修行。
自他無二,原本一體。這就是爲什麼許多高僧大德、大善知識能舍己爲人的根本原由。只要善業道種在,何患報不得一個人身?有隔陰之迷又怕什麼?種子破土我們不又醒了嗎?修行到高…
《佛學的真實面目 (妙澤居士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