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学的真实面目 (妙泽居士著)▪P30

  ..续本文上一页),方能息妄,所以佛说一切法,无不以智慧为根本。作个譬喻,戒如防贼,定如缚贼,慧如灭贼。

  菩萨是从平凡人做起,一直到成佛为止,共有五十几个阶段。到了等妙觉大菩萨果地时,智慧神通几乎与佛无异,离成佛便只有一步之遥了。修大乘六度者,应常以“三轮体空”作观,不著于“人、我、法相”,比如单就布施而言就是不住相布施,能施者,所受者,以及所施之物谓之“三轮”,我们行施后,此三轮相皆不存于心中,这就叫三轮体空。日常中即便我们还做不到三轮体空,也是应以“观照”的功夫,观到三者“本性”的皆无所得,渐渐达到三轮体空的无相之境,从而得到无限的福慧功德。六度皆是有“三轮体空”的,此才合于“般若实相”。因此,修行人所修六度法,只有不执著「人、我、法相”三轮才可算是波罗蜜,否则就只能得到人天有漏的福报,那就不能到达涅槃的彼岸了。

  另外,一般来讲,行大乘菩萨道是以因地修行时的发心和愿力大为标准。凡有能发自渡渡他、自利利他的心,便是菩萨(称因地菩萨)。一般情形下,初地以上菩萨才是有了果位的菩萨(称果地菩萨),而八地以上的大菩萨便为不退转菩萨,即再入俗世也不会再迷失自己。至于有否断诸惑,得神通,是另一码事,所以菩萨中,有许多是凡夫相状的人。而阿罗汉则是以求自己解脱,断诸惑,得神通为标准(但有种慧解阿罗汉也没有神通),能断尽三界见思惑,得六神通者便是阿罗汉(称俱解阿罗汉),所以阿罗汉位中,皆是圣者。菩萨之所以高于阿罗汉者,是因为大乘高于小乘,发心大高于发心小,并不一定神通会比阿罗汉高。阿罗汉之所以低于菩萨,是因为阿罗汉为小乘修行,最后仍要回小向大,修大乘菩萨道才得以究竟圆满(成佛)。

  不过,从根本上讲,大小乘之别也是一种方便假说,在现实中我们并不能因此而轻看小乘修行,或对小乘修行说三道四,更不可以凭凡夫的见地去揣度小乘圣人,因为我们尚未开启出基本的觉慧,予人予事只是以自己所见所闻的现量为准,其实,普通人能断尽三界见思惑吗? 如果我们连小乘也达不到,又何来大乘?没有小乘为基础,大乘也不会成功。只要我们不肯如法,别说当阿罗汉这样的圣者了,怕是来世连人身也保不住(那就无从修道了)。

  阿罗汉已完全熄灭各种烦恼,不再有生死业之生起,是应当受人天供养的圣者。由于已断烦恼和证得涅槃果(称有余涅槃),在修道上已无可修学(指无为而修),故阿罗汉又称为无学圣人。佛经中说阿罗汉不受后有,即是此种圣人再也不需要来这世间受六道轮回之果报了。从修学的完整性来讲,小乘四果大阿罗汉与佛无异。从修行的彻底性来看,阿罗汉只是没有佛的觉行完美和圆满,所以佛是“无上正等正觉”,而阿罗汉则只称“正觉”。打个并不妥贴的比方,二者都有本科学位,但佛是北大毕业,阿罗汉是地方成人大学之类毕业。我们凡夫则是幼稚班或小学生。

  其实任何人,只要肯入佛修行,无论大乘、小乘和中乘(独觉、缘觉称为中乘),都是在向终极的究竟圆满靠拢,我们并非要以此释迦牟尼已证悟的“果”及传法,“倒果为因”去“丈量”或“栽定”谁是小乘、大乘。除了佛,谁也“经不住”这种丈量。我们只能说尽可能地如法修行,多要求自己,少管别人,除了劝善,最好少造口业。我们别以为自己读了几本大乘经典,或受了菩萨戒就是在修大乘了,只要修不好六度法,做不到三轮体空,我们就谈不上是在行大乘菩萨道,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是小乘或人天乘(到头来怕连小乘圣人的果位也保不了)。而小乘圣人只要回小向大就是大乘。说到底,管它什么大乘小乘,那都是为行方便而作的假言,只要行持得好六度法,攒足了福慧功德,谁都是可以成佛的。

  36:如此而已话“神通”

  神通有六种: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

  只有证得“漏尽通”的人六种神通都具备,但除了普渡众生示现方便外,已无以为用。除此,众生的神通不但没有“漏尽通”,其余的神通还有著许多相对性和不究竟。只有佛的六种神通才会究竟圆满。

  1、以下简介六神通:

  (1)天眼通:

  一般来说,佛家概括性地分类六道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越右者为修行越好的人来世所投生处。其中,色界天以上的人,其身体构成纯净(已非地球人类之物质身体了),其眼根可知远近粗细之形色,并可看到六道众生在何处死、又于何处再度投生。这种能打破不同空间属性的眼功就称为天眼通。现今催眠家亦对此有论述,日本人称之为千里眼。其来源,有“修行而得”与“投生而报得”二种。

  (2)天耳通:

  修行人于禅定中,能闻六道众生语言及世间种种音声,是谓天耳通。比如一些修行人能“听” 超声波和次声波,其耳根对应声波的频率范围已超出常人,有的还能超越三维空间。

  (3)他心通:

  简单来说,就是能够知道其他众生心中在想什么的特异功能。

  (4)宿命通:

  一般而言,就是指没有隔阴之迷,能够了知自己以前投生在何处、作过什么事等的特异功能。某些气功师和算命先生一定程度上也有此神通。据《楞严经》所载,证得阿罗汉果位的修行人,至少可回忆起数百、数千生的事,甚致可回忆起宇宙所有众生的前世。而佛则是对一切众生在一切时间、空间上的生命存在都洞悉无误。

  (5)神足通:

  可分身自在往来、行事的特异功能。绝对来讲,就是“成佛” 时法、报、化三身成就中的化身成就。相对来讲,什么意生身、阴神阳神等出窍也是一种神足通。

  (6)漏尽通:

  漏尽通者,佛学修行之极致,诸漏断尽的无碍者。成就此漏尽通,限于三乘之圣者(即大、中、小三乘)。只有有了漏尽通,人才永不会堕落,此为所有修学佛法之人所得的终极成果之一。

  2:为何佛门禁止佛弟子追求神通?

  佛世尊当年传法时处处在示现神通,古往今来一些高僧大德们也同样如此。可为什么佛门一再禁止佛弟子追求神通呢?这首先是因为神通同智慧解脱是两码子事,其次是我们凡夫修行求神通的根源在于心之“贪得”,由此心地来修行,为害甚大。

  扪心自问,世上的人没有不想要求神通的,但是不知道“神通”之自性,因而盲修瞎练,误己误人。众生的神通,属生命本有的机制和属性,譬如灯之有火,火本有光,火不发光者,非无光也,其咎在阻碍不通,为血肉身躯,五蕴、六根、六尘所遮蔽,有“体” 而不起“用”。可惜一些人不懂得这个神通的道理,或懂了后也超越不了心性,总以为自己神奇和不得了,白白走弯路。因此佛弟子一定要以平常心来看待神通。

  在末法时期,会神通者满地都是,但就“神通” 的性质、来源、功力的高低,又有五种:a、妖通:如狐狸老蛇所变、木石精灵依附之类。b、报通:如鬼神逆知,神龙隐变,或宿世所修天眼未成,今世童年视听方面的特异功能者之类。c、依通:如乘符往来,药饵咒水,以及放光引神,必有所依藉的形式等类。(藉由“催眠”来回忆前世,应该是属于此一类。)以上三种,也假名为神通,其实并非真通,因为不究竟,层次极低,肯定有退转不灵的那一天。假如心性低,人品不好,以此造恶业,恶报更大,必堕三恶道。d、修通:三乘圣者修戒、定、慧三学而可得六神通;气功外道仙人修禅定而只得五神通。e、变通:三乘圣者以神通力变现种种运用的现象或境界。

  一切神通仅是智慧的一种“附产品” ,是生命本来就俱足的潜能,也就是同佛性一样,是人本来就有的机制和属性,我们切记不要颠倒是非、本末倒置。佛家于“漏尽通”先下手(以善慧为本),以道为“体” ,而其他五种神通为“用” (不过仅是渡人的方便示现,不会有其他任何目的)。世间法为有漏,出世法为无漏,通于二者,概不染著一切,名曰漏尽。所以修行者必须先明心地、开发觉慧,证得真空以为“体”,然后缘化万有万物,无心应物以为“用”。

  按《宝藏论》中所述,智有三种,一真智,二内智,三外智。博览古今,通达俗事,是外智。割断烦恼,心意寂静,乃小乘、中乘弟子所修,是内智。这两者都不究竟,真智是圣凡不二(漏尽明),体用如如。因此“漏尽通” 又叫道通。佛弟子的修行,道通为“体”,其他五种神通为“用” 。未得“体”而起“用”,只知“用” 的灵验,却无慧力洞悉其“用” 的因缘、因果,必致造业堕落,必招恶果。此“用”的层次、境界肯定就不能究竟和圆满。只有证得佛果,出“漏尽通” 后,以根本慧,明其根本,起“用”其余五种神通才是无上正道。

  37:如何做功课?

  修行除了万事万物中砺练心性,还应做功课来以维持心性,训练禅定。同学生做功课是一个道理,我们自然应该尽量努力、精进,把求取大智慧看成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把做功课看成生活中同吃饭睡觉一样必不可少的内容。时间充裕者最好订一个计画,比如早、晚各一次定课,每次半小时等等。当然,具体的功课次数及时间长短,应依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本处仅针对在家人而言,因为出家人自有其特定的规定)。

  修行的法门很多,说到底开始都要入静修定,人在禅定中才可能开慧证果。根性不同,相应的法门也不同。一般来说,为了稳妥起见,想修密宗、禅宗的人最好有明师指点,因为许多突发的魔境和不妥之状态,初学者、不相应者仅凭自己的知见与心性是无法控制和把握的。当然,有足够的定力和慧力的人,也有可能自己认证和空掉那些魔境与不妥之状态。但在我有限的阅读范围和人际圈子内,据我所知,这样的人几乎很少。尤其是密宗,虽然很殊胜,但没有根本上师的传承和指导最好不要自己独修。因此,想修密宗、禅宗或其他法门者,无缘遇到上师或老师时,最好不要放弃净土法门。

  其实显密是不…

《佛学的真实面目 (妙泽居士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