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也是偶然的缘法吧
今晚会在酒楼中,从报贩的手里买到一册《狮子吼》创刊号。读了一过,惬怀已极。尤其令人欢喜赞叹的是:暮气沉沉的佛徒中,却有法师们这许多大德,具着高瞻远瞩的慧眼,来改革久已失了西来真面目的佛教。法师!我是一个已经过了世法所谓:“三十而立”,却毫无所立的天涯游子。为了贪图性命,甚至抛了慈爱的母亲和可怜的妻儿,从沦陷区逃到后方来。在这山国的寓楼里,有时梦回人静思前想后,真是无限怅惘:不仅是怅惘,竟是痛苦。所以者何
原因是没有确切的宗教信仰。以前虽也比较接近佛教,但是为了没有大德的指导,和看到一般所谓佛弟子的腐化行为,误会到佛教没有真价值,所以也就缺乏坚决的信心。现在读了狮子吼之后,把我的信心从新坚定起来,很想藉此机缘,贩依我佛,对于佛教哲理,深切的加以研讨,以求人生的真谛。但是这个志愿,在入门之前,非有大德予以指导,万难成功的。因此写这封信来,希望法师大发慈悲,惠予指教,在最初应当看何经典
如何人手
详细示覆!筑垣就法师所知,应就那位大德请益
亦盼明示!最好代为介绍,尤所感荷!敬祝胜利安健!
殷实顿首
十二,六日
贵阳东门外街36号
(原载《狮子吼月刊》1941年第1卷第2期)
唐君毅教授致巨赞法师书
巨赞法师道席:
《狮子吼》第三、四期昨日奉到,正拟作书与兄即得兄书,殊以为慰。读贵刊三期,于兄宏扬佛法之苦心与热诚,极为佩服,如此办下去,于兄所欲提倡之新佛教运动必有好影响。唯此期印刷似太坏,兄之一文全看不清,使文章减色,此点亦宜注意。又关于通俗佛学讲座一类之文及论佛法与世法之关系者,宜增多篇幅,似较徵经溯原之作,尤多现代学术之价值,可以使佛法与实际文化发生关系。弟于佛法固是门外汉,然佛之立教,无论如何多系对当时外道立言,且亦多用当时外道术语,今日之外道已非昔比,佛徒诚欲重兴内学,当不可以考证自限。兄于广研三藏外,复有以二十年治西欧中士之志,弟最为钦服,惟此亦非一人之力。须先提倡此风气,从事者多,其中自有卓异之之士出,而开风气之始,固不免有牵强附会之谬说,然为应有之现象,诚能观文化变迁之大势者,不能因噎废食。弟以为就个人治学问言,必敢于犯错误者乃可以言求真,自文化学术风气之开创言,亦必能容一时之异论杂出者,乃可以言辟魔与外。以今世唯物功利思想之混流,岂特佛法衰微,即中土固有思想,西方宗教及正统哲学亦在陵替之类势,诚注目于整个人文化之问题,则知门户之不可不广,而经生之事业为次要也。又今之老师宿儒教人者恒不免强人就一定之矩范,其苦心孤诣,诚堪矜式,然在今日绝不能通,而先摧折学者向上之锐气,其意固在绝学者之骄慢,实则反隳其远志,尤为不可。日前贵刊有某先生一函。致叹于今世后生之无可望。此固未尝不可如此说,唯此类谓世无人之心,亦潜藏之慢。弟总以为真欲望人信已所信者,于人之不己信时,但能自责其说之善巧,不能怪他人之不能接受,至于学者方面,则又只能怪自学力之不是,即始终只有一面话无两面话方为切己之义也。此话与兄随便谈及望绝勿发表,否则又成责备他人矣,一笑。关于中西文化之文,弟已四年不作,此类问题,大而无当,弟虽有一些意见,但尚不知如何写出,且弟意贵刊仍以使之为纯佛教刊物为是,勿犯凌杂之病。弟近来教论理学一课,复思及科学知识真确性问题,仍归于一切科学知识,只有内在之理性必然,而无世所认客观效准之义,(亦可合于唯识所谓分位假法之义,)此义西哲持之者亦多,然大皆不是以自圆,颇拟于此下了番工夫,唯亦大不易。迩来兴趣不佳,顺笔所之又是坏笔,潦乱之至,乞谅!匆候禅悦!
弟君毅叩。
四月十五日
(原载《狮子吼月刊》1941年第1卷第5、6、7期合刊)
王恩洋居士致巨赞法师书
巨赞法师大鉴:
前接来书,敬悉一切。禅宗深浅,诚难一概。秋公所论,亦非无因。去冬今春两晤于内院,见其德业精进,至是佩敬,为法持身,真有不易及者也。狮吼力是声宏,振聋发聩,弘济之功,诚难限量,至诚无息,久而益光,是所至祷。近寄三期合刊十册,敬谨收到,拜谢之至。兹特附寄邮票十元,略助寄费。诚知法运艰难,印费不易,聊以尽意耳。顺颂法乐!
王恩洋拜启。七月十五日
(原载《狮子吼月刊》1941年第1卷第8、9、1()期合刊)
巨赞法师复田光烈居士书
——预兆与心电辐射
光烈居士慧眼:
浙大李浚清先生转来大札,循诵再三,想见至性,兹据鄙见奉答如次。晚近生物学心理学界,名预兆,连心(或作他心通字Telepathy)等现象为灵异心理,而皆以为本于心电之作用,前有神觉,放射等说,近有辐射说。虽其言颇多臆测,而渐近于佛学之领域。吾人于此,除益坚其对于佛学之信仰外,自亦可采取其说之较长者,以释众事。《心电辐射下之灵异心理》作者孙道升(《经世季刊》第一卷第二三合期)解预兆之形成,引《三国演义》七七回所记关公遇害,先主惊梦事。其言曰:“关羽当临刑之时,其思深,其情迫,其心电振动则频率极高而剧烈;于是辐射心电磁波,经运动神经的神经末梢,而播放于远方。先主与他情逾骨肉,则因电容量与电感量相同,自然周期一致,遂受周公所辐射的心电磁波之激发而起心电共振,其伴随电共振而起之灵异反应,便是浑身肉颤,便是眼跳心惊,便是神思昏迷,便是关公梦中现形等等。据此可见预兆为伴随心电共振之特殊觉知所形成,可见预兆系为心电辐射所形成。”是下之梦,亦预兆也。或系令兄于修墓发信时。极意关念,引起是下心电共振所生之幻觉。揆以唯识疏所缘缘之论,亦属可通。《唯识义演》卷十六云:“疏所缘缘者,唯藉他所变本质为缘,自识于中变起本质之相,名所缘。如论云:或有外本质能力缘,发起内影像相分。”此中他所变本质(即外本质)或可假定为令兄所辐射之心电磁波,自识于中变起者,即是下之心电共振,本质之相(内影像相分)当是是下之梦境,故与先德无涉。唯识言变,尽反应形成之故。孙君未能更抉其微,终不能不齐人于木石(汤姆生科学大纲云矿物亦有心灵),此近人之所短也。十九年夏(出家前一年)赞因事赴申,先父不知,先父因经理茧行。至无锡与各丝厂结账,赞亦不知。在申所事犹未有头绪,而心中惶急思归,自不论其故,友人力劝亦无效。甫抵家门,先父在锡病危之急电至。力疾至锡,犹及送终,此与先主惊梦之事同。又敝友成都徐季广居士,笃行君子也。十余岁时,梦至一藏书室,伸手于架上抽得一书,视之为《大乘起信论》。醒而遍询师友,时成都犹无佛学社与佛经流通处,故无知之者。其后十年,偶至佛经流通处,见《大乘起信论》,狂喜购回而始学佛,此贝小惟唯识可以解释之。专此,即颂
教安!
释巨赞合十
(附来书)浚清先生尊鉴:夙夕风雨之夜,梦与先母聚谈。母似嫌窀穸隘窄,留连缱绻不忍遽别。忽被雷声惊醒,慈魂÷缕,随风消逝,不觉拥衾大哭。次日中午,二兄来书,云适与母亲修茸墓地甫毕。阴阳相感,识识相纲,有如是之效验乎。……唯识家言,一识生时,必有四缘,四缘中第三日所缘缘……外境与他识可为疏所缘缘。证之夙夕所见,则人虽死而含藏识种之赖耶,亦能生起而为生人现识生起之疏所缘缘乎。此问题觉幽玄难喻,不敢自是。堪以转陈巨赞法师而祈教督乎。……
田应矩谨上
(原载《狮子吼月刊》1941年第1卷第8、9、10期合刊)
巨赞法师复潜庐居士书(一)
潜庐居士道席:
今日得镇清法师转来大教,悬河泻辨,搴文苑之苦华;运注投机,嗅大养之薝卜,再三雒诵,不尽朵颐,勉酌蹄涔,以酬下问,洋洋玄肆,还乞正之!来教论列神通理事,厘然各有所当,小释迦仗击神僧,见五家录,洞山嘱侍者勿泄其禅定放光,似见丛林盛事,手头无书可检或有误。克实而言,贝U扬眉瞬目,尽是神通,运水搬柴,无非威力,慧思被毒,发誓不得他心通不说法者,实是激之使然。古德云:“绝因之士,不厌果而自亡;扑火之宾,不扬汤而自止”,仰山示僧所云即此意,亦所以救弊。“得悟早行为便不免有蹊跷不外悟理未澈,习气未融”,卓见千古。晚近眩奇者多,而都不能入理,观行加持,几成利欲工具,可慨也,恨不能以居士此言,一一晓示之耳。取与之间,君子小人所由分,孔孟而下以及宋明儒者,于此莫不三致意焉。养吾心以仁,仁则霭然无欲,而后可以优入人法两忘之圣域;养吾身以廉廉则介焉无竞,而后可以独立于天地之间;孔佛教人,要无二致。惟言之尚易,力行则难,“视生如剩,视死如归”,其几庶乎,“冲破罗网,蓦直向前”,此则赞所仰望于居士者,下学上达非下学而后上达,划成两截也,下学即上达,烦恼即菩提,更何法之可舍。尝闻之欧阳竟无先生言,杨仁山居士以孔子为八地菩萨,或非无据,赞常言修行应于举心动念处,举是下是处体察,将自家身心作为研究之对象,方能踏实,乃与居士之议不谋而合,昔之辟佛者都不知佛,知佛者心不辟佛,程朱无论矣,陆则大醇而小疵,王似犹有客气。赞于儒家言涵养不深,未敢定论,希指正,至于著作,宋大慧禅师尝规黄山谷弗作绮语,近儒辜鸿铭先生亦以惜墨如金为座右铭。元黄子久有句云:“风流不在谈风胜,袖手无言味最长”,颇有味。近之佛学者,不失之拢统,即落于琐碎,拢统者浑沦无归,琐碎者零落无序,皆与本分事不相干。贵省桂伯华、黎端甫二公往矣,宜黄周扬烈(少猷一号幻叟)粹然长者,其示子诗云:“柴米油盐酱醋茶,养生须用不须奢,刀兵水旱灾黎地,露宿风餐百万家。”可以想见其为人。抗日救亡,以战…
《巨赞法师书信摘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