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也是偶然的緣法吧
今晚會在酒樓中,從報販的手裏買到一冊《獅子吼》創刊號。讀了一過,惬懷已極。尤其令人歡喜贊歎的是:暮氣沈沈的佛徒中,卻有法師們這許多大德,具著高瞻遠矚的慧眼,來改革久已失了西來真面目的佛教。法師!我是一個已經過了世法所謂:“叁十而立”,卻毫無所立的天涯遊子。爲了貪圖性命,甚至抛了慈愛的母親和可憐的妻兒,從淪陷區逃到後方來。在這山國的寓樓裏,有時夢回人靜思前想後,真是無限怅惘:不僅是怅惘,竟是痛苦。所以者何
原因是沒有確切的宗教信仰。以前雖也比較接近佛教,但是爲了沒有大德的指導,和看到一般所謂佛弟子的腐化行爲,誤會到佛教沒有真價值,所以也就缺乏堅決的信心。現在讀了獅子吼之後,把我的信心從新堅定起來,很想藉此機緣,販依我佛,對于佛教哲理,深切的加以研討,以求人生的真谛。但是這個志願,在入門之前,非有大德予以指導,萬難成功的。因此寫這封信來,希望法師大發慈悲,惠予指教,在最初應當看何經典
如何人手
詳細示覆!築垣就法師所知,應就那位大德請益
亦盼明示!最好代爲介紹,尤所感荷!敬祝勝利安健!
殷實頓首
十二,六日
貴陽東門外街36號
(原載《獅子吼月刊》1941年第1卷第2期)
唐君毅教授致巨贊法師書
巨贊法師道席:
《獅子吼》第叁、四期昨日奉到,正擬作書與兄即得兄書,殊以爲慰。讀貴刊叁期,于兄宏揚佛法之苦心與熱誠,極爲佩服,如此辦下去,于兄所欲提倡之新佛教運動必有好影響。唯此期印刷似太壞,兄之一文全看不清,使文章減色,此點亦宜注意。又關于通俗佛學講座一類之文及論佛法與世法之關系者,宜增多篇幅,似較徵經溯原之作,尤多現代學術之價值,可以使佛法與實際文化發生關系。弟于佛法固是門外漢,然佛之立教,無論如何多系對當時外道立言,且亦多用當時外道術語,今日之外道已非昔比,佛徒誠欲重興內學,當不可以考證自限。兄于廣研叁藏外,複有以二十年治西歐中士之志,弟最爲欽服,惟此亦非一人之力。須先提倡此風氣,從事者多,其中自有卓異之之士出,而開風氣之始,固不免有牽強附會之謬說,然爲應有之現象,誠能觀文化變遷之大勢者,不能因噎廢食。弟以爲就個人治學問言,必敢于犯錯誤者乃可以言求真,自文化學術風氣之開創言,亦必能容一時之異論雜出者,乃可以言辟魔與外。以今世唯物功利思想之混流,豈特佛法衰微,即中土固有思想,西方宗教及正統哲學亦在陵替之類勢,誠注目于整個人文化之問題,則知門戶之不可不廣,而經生之事業爲次要也。又今之老師宿儒教人者恒不免強人就一定之矩範,其苦心孤詣,誠堪矜式,然在今日絕不能通,而先摧折學者向上之銳氣,其意固在絕學者之驕慢,實則反隳其遠志,尤爲不可。日前貴刊有某先生一函。致歎于今世後生之無可望。此固未嘗不可如此說,唯此類謂世無人之心,亦潛藏之慢。弟總以爲真欲望人信已所信者,于人之不己信時,但能自責其說之善巧,不能怪他人之不能接受,至于學者方面,則又只能怪自學力之不是,即始終只有一面話無兩面話方爲切己之義也。此話與兄隨便談及望絕勿發表,否則又成責備他人矣,一笑。關于中西文化之文,弟已四年不作,此類問題,大而無當,弟雖有一些意見,但尚不知如何寫出,且弟意貴刊仍以使之爲純佛教刊物爲是,勿犯淩雜之病。弟近來教論理學一課,複思及科學知識真確性問題,仍歸于一切科學知識,只有內在之理性必然,而無世所認客觀效准之義,(亦可合于唯識所謂分位假法之義,)此義西哲持之者亦多,然大皆不是以自圓,頗擬于此下了番工夫,唯亦大不易。迩來興趣不佳,順筆所之又是壞筆,潦亂之至,乞諒!匆候禅悅!
弟君毅叩。
四月十五日
(原載《獅子吼月刊》1941年第1卷第5、6、7期合刊)
王恩洋居士致巨贊法師書
巨贊法師大鑒:
前接來書,敬悉一切。禅宗深淺,誠難一概。秋公所論,亦非無因。去冬今春兩晤于內院,見其德業精進,至是佩敬,爲法持身,真有不易及者也。獅吼力是聲宏,振聾發聩,弘濟之功,誠難限量,至誠無息,久而益光,是所至禱。近寄叁期合刊十冊,敬謹收到,拜謝之至。茲特附寄郵票十元,略助寄費。誠知法運艱難,印費不易,聊以盡意耳。順頌法樂!
王恩洋拜啓。七月十五日
(原載《獅子吼月刊》1941年第1卷第8、9、1()期合刊)
巨贊法師複田光烈居士書
——預兆與心電輻射
光烈居士慧眼:
浙大李浚清先生轉來大劄,循誦再叁,想見至性,茲據鄙見奉答如次。晚近生物學心理學界,名預兆,連心(或作他心通字Telepathy)等現象爲靈異心理,而皆以爲本于心電之作用,前有神覺,放射等說,近有輻射說。雖其言頗多臆測,而漸近于佛學之領域。吾人于此,除益堅其對于佛學之信仰外,自亦可采取其說之較長者,以釋衆事。《心電輻射下之靈異心理》作者孫道升(《經世季刊》第一卷第二叁合期)解預兆之形成,引《叁國演義》七七回所記關公遇害,先主驚夢事。其言曰:“關羽當臨刑之時,其思深,其情迫,其心電振動則頻率極高而劇烈;于是輻射心電磁波,經運動神經的神經末梢,而播放于遠方。先主與他情逾骨肉,則因電容量與電感量相同,自然周期一致,遂受周公所輻射的心電磁波之激發而起心電共振,其伴隨電共振而起之靈異反應,便是渾身肉顫,便是眼跳心驚,便是神思昏迷,便是關公夢中現形等等。據此可見預兆爲伴隨心電共振之特殊覺知所形成,可見預兆系爲心電輻射所形成。”是下之夢,亦預兆也。或系令兄于修墓發信時。極意關念,引起是下心電共振所生之幻覺。揆以唯識疏所緣緣之論,亦屬可通。《唯識義演》卷十六雲:“疏所緣緣者,唯藉他所變本質爲緣,自識于中變起本質之相,名所緣。如論雲:或有外本質能力緣,發起內影像相分。”此中他所變本質(即外本質)或可假定爲令兄所輻射之心電磁波,自識于中變起者,即是下之心電共振,本質之相(內影像相分)當是是下之夢境,故與先德無涉。唯識言變,盡反應形成之故。孫君未能更抉其微,終不能不齊人于木石(湯姆生科學大綱雲礦物亦有心靈),此近人之所短也。十九年夏(出家前一年)贊因事赴申,先父不知,先父因經理繭行。至無錫與各絲廠結賬,贊亦不知。在申所事猶未有頭緒,而心中惶急思歸,自不論其故,友人力勸亦無效。甫抵家門,先父在錫病危之急電至。力疾至錫,猶及送終,此與先主驚夢之事同。又敝友成都徐季廣居士,笃行君子也。十余歲時,夢至一藏書室,伸手于架上抽得一書,視之爲《大乘起信論》。醒而遍詢師友,時成都猶無佛學社與佛經流通處,故無知之者。其後十年,偶至佛經流通處,見《大乘起信論》,狂喜購回而始學佛,此貝小惟唯識可以解釋之。專此,即頌
教安!
釋巨贊合十
(附來書)浚清先生尊鑒:夙夕風雨之夜,夢與先母聚談。母似嫌窀穸隘窄,留連缱绻不忍遽別。忽被雷聲驚醒,慈魂÷縷,隨風消逝,不覺擁衾大哭。次日中午,二兄來書,雲適與母親修茸墓地甫畢。陰陽相感,識識相綱,有如是之效驗乎。……唯識家言,一識生時,必有四緣,四緣中第叁日所緣緣……外境與他識可爲疏所緣緣。證之夙夕所見,則人雖死而含藏識種之賴耶,亦能生起而爲生人現識生起之疏所緣緣乎。此問題覺幽玄難喻,不敢自是。堪以轉陳巨贊法師而祈教督乎。……
田應矩謹上
(原載《獅子吼月刊》1941年第1卷第8、9、10期合刊)
巨贊法師複潛廬居士書(一)
潛廬居士道席:
今日得鎮清法師轉來大教,懸河瀉辨,搴文苑之苦華;運注投機,嗅大養之薝蔔,再叁雒誦,不盡朵頤,勉酌蹄涔,以酬下問,洋洋玄肆,還乞正之!來教論列神通理事,厘然各有所當,小釋迦仗擊神僧,見五家錄,洞山囑侍者勿泄其禅定放光,似見叢林盛事,手頭無書可檢或有誤。克實而言,貝U揚眉瞬目,盡是神通,運水搬柴,無非威力,慧思被毒,發誓不得他心通不說法者,實是激之使然。古德雲:“絕因之士,不厭果而自亡;撲火之賓,不揚湯而自止”,仰山示僧所雲即此意,亦所以救弊。“得悟早行爲便不免有蹊跷不外悟理未澈,習氣未融”,卓見千古。晚近眩奇者多,而都不能入理,觀行加持,幾成利欲工具,可慨也,恨不能以居士此言,一一曉示之耳。取與之間,君子小人所由分,孔孟而下以及宋明儒者,于此莫不叁致意焉。養吾心以仁,仁則霭然無欲,而後可以優入人法兩忘之聖域;養吾身以廉廉則介焉無競,而後可以獨立于天地之間;孔佛教人,要無二致。惟言之尚易,力行則難,“視生如剩,視死如歸”,其幾庶乎,“沖破羅網,蓦直向前”,此則贊所仰望于居士者,下學上達非下學而後上達,劃成兩截也,下學即上達,煩惱即菩提,更何法之可舍。嘗聞之歐陽竟無先生言,楊仁山居士以孔子爲八地菩薩,或非無據,贊常言修行應于舉心動念處,舉是下是處體察,將自家身心作爲研究之對象,方能踏實,乃與居士之議不謀而合,昔之辟佛者都不知佛,知佛者心不辟佛,程朱無論矣,陸則大醇而小疵,王似猶有客氣。贊于儒家言涵養不深,未敢定論,希指正,至于著作,宋大慧禅師嘗規黃山谷弗作绮語,近儒辜鴻銘先生亦以惜墨如金爲座右銘。元黃子久有句雲:“風流不在談風勝,袖手無言味最長”,頗有味。近之佛學者,不失之攏統,即落于瑣碎,攏統者渾淪無歸,瑣碎者零落無序,皆與本分事不相幹。貴省桂伯華、黎端甫二公往矣,宜黃周揚烈(少猷一號幻叟)粹然長者,其示子詩雲:“柴米油鹽醬醋茶,養生須用不須奢,刀兵水旱災黎地,露宿風餐百萬家。”可以想見其爲人。抗日救亡,以戰…
《巨贊法師書信摘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