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对于解决中医基本原理问题的芹曝之献▪P2

  ..续本文上一页.14伏的电动势。电鳗鱼的电器官总共可放出650伏的电压。亚里斯多德等所提出的“震击”现象,就被证实了,欧洲学术界能够尊重公元前三百多年亚里斯多德提出的电鳗鱼“震击”现象,而用科学方法加以证明,难道我们中国人不能尊重二千五六百年前,长桑君、扁鹊等医务工作者发现人身上有“阴气”“阳气”的现象,而不可以用现代科学最新的理论加以证明吗

  

  其实,十九世纪, 由于发明了“电位计”,欧洲出现了不少从事“生理电学”的科学家。他们都认为,生物体能发电是一种“普遍的生活现象”,而且从古以来早就有人知道。所以我国古代的医务工作者在自己身上发现有“阴气”“阳气”的现象,并不是奇怪的事情。当然,还可以迫问,长桑君、扁鹊等古代的医务工作者,是怎样在自己身上发现“阴气”“阳气”,或曰“阴电”“阳电”的

  

  我记得,《医学衷中参西录》的作者张锡纯说过:“人身上头部不怕冷”,是错误的。因为,如果整个头部不怕冷的话,为什么还要戴帽子,有人甚至还要戴上皮帽子呢

  但在我们头部,确有一处是不怕冷的,眉心以上大约一寸多的小块地方,即使严寒季节,冷到零下几十度,也不需要保护他。通常都知道,阳是代表热的,我们头上那一小块地方既不怕冷,当然就是“阳气”或“阳电”集中的地方,从而证明人身上确有“阳电流”的存在。另外,我们身上确有一处是最怕冷的,小孩要用红布“兜肚”保护他,就是年轻人中午休息时,也要用被子盖上,否则就要受寒,这就是“脐”。脐是人身上最怕冷的地方,通常也知道,阴代表寒冷,所以“脐”是“阴气”或“阴电”集中的地方,从而也可以证明,人身上确有“阴电流”的存在。人身上有“阴气”“阳气”分别集中的地方,是客观的存在,一经说明,谁都可以了解,并无任何秘密,更不神秘。

  4.人身上既有阴阳生物电流存在,又迭经科学证明了的,那末,中医基本原理把脏腑分属于阴阳两类,是否可以说,五脏对于阴电的感应较强,所以属于阴,六腑对于阳电的感应较强,所以属于阳呢

  我认为是可以这样说的。同时,五脏中的各个器官,对于阴电流的感应又有程度上的不同,因此再分为少阴、太阴、厥阴三类。六腑中的各个器官,对于阳电流的感应,也有程度上的不同,于是再分为太阳、阳明、少阳三类。脏腑及其所属器官的性质既已区分清楚,一旦发生疾病,就可以按照其性质,辩证论治了。至于经络是否存在的问题,一般西医们认为,生理解剖上,至今还没有找到经络,大都不肯相信。常言道,眼见是实,这也难怪。不过,在临床的经验上,经络还是与神经有所区别的。例如:在臂丛神经上注射麻药,只能引起它所支配的同侧上肢麻醉,不能影响对侧上肢,而按经络学说进行针刺,则可以影响对侧上肢。因此,我认为,中医基本原理所说的经络,其实是阴阳生物电流的通道,其作用在于连贯五脏六腑,调节整个肌体的功能,所以按照脏腑的阴阳性质,对他也同作区分,奇经八脉亦然。经络既然是阴阳生物电流的通道,循经的“气穴”,可能就是小小的“磁场”了。再说神经系统吧,都是由神经细胞组成的,神经传导能力那样敏感迅速,难道没有“生物电流”的作用在内吗

  从针麻疗法创新以来,出现的许多现象,以及各种不同的意见来看,应用中医基本原理中的阴阳学说,是可以解决其原理问题的。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种推测。

  5.高能物理学告诉我们,原子核和电子的电性相反,互相吸引。另一方面,电子又有一种强大的排斥力,用以克服原子核对它的吸引,保持电子能在原子核外面运动,而构成原子。至于电子怎么会有那样强大的排斥力呢

  则是电子具有“功能”的原因。电子的“功能”又是怎样构成的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似乎还是未决之谜。中国古代的医务工作者当然不会知道高能物理学的理论,可是他们从自己身上也观察到“阴气”和“阳气”互吸互排的现象,并且解释得相当清楚。《系辞传》说:“闽户谓之坤,96户谓之乾,一阖一癖谓之变”。这是用通俗的事例来说明阴阳性质的不同。中医工作者根据《内经·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的说法,简化为:“阴守于内,阳卫在外”的口诀,以便于治病,那末,在人身上究竟有没有“守于内”,或可以用“阖户”作比喻的功能呢

  有。

  大家都知道,胎儿在母腹中,是靠脐带吸收母体的营养成分而长大的。脐是阴气集中的地方,显然有“守于内”或“吸入”的功能。一般生理学书上说,胎儿生下后,脐带脱落,脐的“吸入”功能就消失了,这是不正确的。在临床上,有时还可以发现个别病人,脐仍有“吸入”的现象。又胎儿在母腹中,到第七个月,肺泡已大量发育,而由于脐的控制,不用以呼吸。落地一声啼哭。肺才开始呼吸,而仍受脐的控制。这种生理现象,现在的生理学家和医学家还不知道,将来也可以在临床上证明。总之,脐是一直保持着它的“内守”或“闽户”的功能的。脐既如此,“阳气”集中的眉心以上一寸多的小块地方,自然就具是“卫于外”或“96户”的功能了。这说明,由于“阴”“阳”性质的不同,形成内外有距离的互排现象。但“阴”与“阳”又有“守”(这个“守”字,在这里是守卫的意义)和“使”的关系,说明“阴”“阳”互相依傍,造成互吸现象。此外,《内经·天元纪大论》说:“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也是一个重要的原理,用它来解释“阴”“阳”互吸互排的现象,一点也不牵强附会,高能物理学告诉我们,带正电的原子核被轰击之后,放射出来的“基本粒子”,到现在就发现三百多种,其中有带负电的反质子,这不是证明“阳中有阴”吗

  阳中既有阴,阴中必定有阳。我记得有人说过,电子是可分的。为什么可分呢

  现在高能物理学家尚未有答复。我认为,电子是带负电的,根据中医基本原理“阴中有阳”的说法,电子之中必有属于阳性的物质,这也就是说,带阴电的电子里面,包含着阴阳的矛盾,所以是可分的。当然,这还有待于今后的证明。根据上面的引述,我觉得,中医基本原理中,阴阳性质不同,与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的说法,似乎可以回答高能物理学中,电子为什么有“功能”的问题。现在,高能物理学对于微观世界的观察与研究,虽然还未注意及此,我认为,提出来,未始不可以作为高能物理学家的参考。对微观世界的观察研究如此,对宏观世界的观察研究,何莫不然。太阳与地球的互吸互排,星系与星系的互吸互排,乃至无边无际无穷天体的互吸互排,何尝不是基因于此呢

  

  6.高能物理学还告诉我们,原子核里有一种比电磁作用强一百倍的强相互作用,使得核子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组成牢固的原子核,任何化学变化对它都不起作用,即使强烈地压缩或加热,对它也毫无影响。这当然就是一切物体能够保持常态的基本原因。不过,有放射性的元素,还是可以从原子核内部放出射线来,而且一经放射之后,就会变成另一种原子核,这样就妨碍着用现在有办法能够处理的原子核,使它放出巨大的能量。于是,高能物理学家想方设法,用加速器强迫原子核改变常态。果然,原子核经过裂变、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世界上就有了原子弹、氢弹,还可以利用它来发电,改变生产的面貌。对于宏观世界的了解,也比较清楚了,如太阳之所以能长期发光发热,原来是核聚变的缘故。目前,高能物理学家还不满是于这个成就,正在提高加速器的力量,进一步强迫“基本粒子”贡献它的宏大能量于人群。我想,不久的将来,一定可以实现。对于核子的改变是没有穷尽的,每前进一步,就进一步造福于人群,因此,未来的世界,确实是绚丽多彩,现在还不能想像得到。

  物理学方面的原则,也可以适用于生物学方面。人体因为阴阳互吸互排的作用而保持常态,但人体是能辐射电波的,能量不断耗散,所以年纪越大越衰弱。我国古代的医务工作者,曾经采取强迫人体阴阳改变常态的办法,以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这就是《内经·生气通天论》所说的:“凡阴阳之道,阳密乃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因为“阳气”的常态是卫于外,强迫它“密”,就可以不至于辐射太多而“固”了。再进一步达到“阴平阳秘”,则“精神乃治”了。“精神乃治”的内容,可能是很丰富的,我认为,至少可以解决李老(四光)曾经向我提出的问题。李老是卓越的地质科学家,为发掘祖国的地下财富,作出了非凡的贡献,这是全世界都承认与钦佩的。可是他血压高,苦于失眠。我曾经介绍一个医生为他治病,他也学过“气功”,而一点效果也没有,所以他在1965年初,亲自到我那里去提出“脑筋静不下来,怎么办”的问题。当时,我还不懂“阴平阳秘”的道理,不能给以圆满答复。当然,我现在还是不大懂,但《内经》上既然那样说了,即使从字面上讲,也不能说对李老的病体没有帮助。

  有人问:就算“阴平阳秘”是生理上一种改变常态的办法,而李老提出的是思想方面的问题,有什么相干呢

  我认为,这种说法,实在是老掉了牙的旧观念,该收起来了。钱学森同志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现代科学技术》中说:“我们说计算机能代替人搞一部分思维,因为思维同世界上其他一切一样,都是物质的运动或运动着的物质;不然我们就陷入唯心论”。这是正确的,是和国外一些先进的科学家,如《控制论》的作者维纳(Wiener)等人在这方面的主张有些类似。因此,生理上做到“阴平阳秘”,就可以达到“精神乃治”。

  可惜,唐代的《内经》整理者王冰,不知道“阴阳”就在自己身上,对于“阴阳之道,阳密乃固”,注释为:“阴阳交会之要者,正在于阳气闭密而不妄泄尔”。这是用“房中术”的观点,解说中医基本原理中的阴阳学说。如果,中医基本原理只是“房中术”的话,那还有什么中医基本原理可言,所以他的注释是完全错误的。以后,如马莳等《内经》名家的注释也差不多,是糟粕,都应该抛弃。

  三、 结束语

  我上面所说,虽然不见经传,而是我自己从练功中体察出来的。首先我认为,人身阴阳既有各别集中的地方,按照阴静阳动的原则,要使阴阳相通,必须先引阳入阴。所以先把阳气集中在眉心上一小块的地方,就感觉有从眉心下行,并有微麻之感。经过十天,突然发现一缕紫光,射向脐中,但脐并不接受,反把紫光弹回。我根据周易所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和同性相排,异性相吸的理论,认为脐之所以不接受,·是阳中之阴与脐中之阴相排之故,所以仍旧继续锻练,果然,不出十天,紫光下射,就被脐所吸收,紫光即变为白光。接着腹中就发生抽动的现象,但并无痛苦,反觉舒服。开始抽动得很猛烈,后来逐渐和缓,大约经过一年多;才不再抽动。此时,发现有一缕淡黑色的光从脐中射出,稍经迂回,最后归向眉心。又经过几个月,淡黑色的光完全变成白光,整个身心就进入“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状态,身体自然就强健起来。谓予不信,请尝试之。

  *注:原文无标题一、关于“针麻热”,今据原文意补上,供参考。

  

《对于解决中医基本原理问题的芹曝之献》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