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但是他无所谓。一旦事情的真相弄明白之后,他同样是非常坦然。我们缺少的就是这种训练,一遇到事情马上就心态不平衡。
我们知道了一念可以上天堂,一念可以下地狱,那时一中转悟的自在,转,转化,佛教、《金刚经》告诉你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若能转悟,即同如来,若被悟转,即是凡夫。”我们一直在作者随波逐流的一种举动,我们的行为没有办法改变,我们唯一可以安慰自己的就是我们比别人还强那么一点点,所以我们就安慰自己我比他强,比他好多了,然后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做你的我执的事业了,那你就理直气壮的轮回好了。轮回是很可怕的,我一直说“轮回路险”,真的很危险,有人说既然将来轮回的那个主宰不是我现在这个主体,那我怕什么?但是我告诉你,你没有悟的时候,他就是一个,你无法脱离现在这个我,如果你真正悟的时候,你才说那无所谓,因为你真正明白了。
十法界众生的因缘是各不相同的,他们同样是面对一个生存的现实,比如说面对一杯水的感受,不会是相同的。比如天人看到一杯水,他认为是甘露,是金,是珠宝;但是对于鱼、畜生来讲,他说这是我们的家;对于我们人来讲,我们维持生命的源泉;对于阿修罗来讲,他认为这杯水是刀剑;对于地狱的人来说,看过《地藏经》的人知道,他们根据自己的业不同,可能是刀山,可能是剑树,也可能是冷冰,各不一样;对于饿鬼来讲,可能是脓血,也可能是火焰;但是对于声闻乘人,它表现的就是三法印,他感受到的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所以他依然是一种解脱;对于圆觉乘的人来讲,他觉得是十二因缘的流转过程,因为我们的无明才感觉到有一个实在的水,然后我们对水采取的态度才导致我们的生老病死;对于菩萨乘的人来讲,他觉得是空性,诸法实相,他觉得这是一个道场;对于佛陀来讲,他认为这是常寂光土。
我们面对的都是一种物质,但是我们的反应、反射的情绪都不一样,为什么?因为我们都在把这个水作为我们的道场,或作为我们业力的来源,但是我们都没有觉悟,都在挂碍着,都在执取着,所以面对一杯水的感受,十法界众生是完全不同的感觉。我们怎么办呢?要提升自己,改变你原来对水的看法,原来它不过是H2O,原来不过是氢氧两种元素,你只不过是随缘地在利用它,而你并没有半点的执著和挂碍,你是基本的解脱,然后你慢慢地发现那里面原来就有空性,就有佛法,就是道场。这是很关键的,但是我们一直都不会去思维呀,所以老是认为西方极乐世界离我们十万亿佛土,觉得非常的遥远,但是你知道,在这样所谓多维的空间完全是我们自己、人的业的束缚造成的,你打破了这种束缚,你会突然地有一种突破,你就会发现,现在可以是极乐世界,现在可以是地狱,完全是可能的。但是你现在被无明被我执束缚住了,你现在无法突破。我们需要智慧的透视,原来一切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原来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原来一切都不是那么太难,只是你希望保持我执,所以你才不愿意去努力,你才愿意去走捷径,去投机取巧,就象我们今天很多居士一样,家里面确实有很多佛经佛书,但他是收藏家,他把书放在那里,让它睡觉,而且他自己一本书都不看,然后他就到处跑,收集书本,然后搞那些所谓的收藏,非常喜欢那些书,这个我觉得时非常可怕的,因为如果我们真的深入经藏,哪怕是对一部经的深入,我觉得你也不会是现在这样的心猿意马,就是说心情很浮躁,总是想找一个寄托,总是想找一个人聊天,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几个人凑在一起,就是说张三好啊李四不好啊,哪一个法师更有本事更有能力更有神通,哪一个人会治病,不都是这样一个结果吗?起码的佛教徒标准都不够。
不是我瞧不起诸位,不是的,因为我们在盲目地瞎撞,象没有头的苍蝇一样,撞来撞去,一无所成,无所事事,岂不可悲?这个是非常关键的。信仰和良知,责任和压力,使我不得不把这些话说出来,我不说出来是不可以的。下面我们讲第四点,解脱即是回向。解脱要从回向开始,或许觉悟的旅途很漫长、很遥远、很艰难,但是要解脱必须让我们有一个下手处,就是说“理要顿悟,事要渐修”。但是我要告诉诸位,我要请教诸位的是,诸位哪一个对佛法的理是明明白白的?没有的,因为你是盲目的,东一头西一头地在撞,跟着感觉走,没有“理要顿悟”,你要“事要渐修”也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佛教徒第一点是知见要正,就是“理要顿悟”。知见,你的知见一定不能偏离佛法的轨道,这就是“理要顿悟”。“事要渐修”,我们今天说,哪怕你读了万卷书,你还要走万里路,如果读了万卷书,不走万里路的人,是书呆子,什么都解决不了,他可能一出校门就到处上当受骗,他要走万里路,最后他才明白怎样才能够很自如地应付这个现实这个社会。
我们佛教徒也是一样啊,你必须要深入经藏,理要顿悟,知见要正,事要渐修。但是理要顿悟,是什么境界呢?据说当年玄奘法师的师父戒贤在印度拿兰陀寺,他们在探讨开悟是什么感觉的时候,最后戒贤法师说出了一种感觉的时候,大家都相当地佩服,这种感觉是什么,“言妄率觉,无有言说”,你看那些大骗子说得太多太说,他是主宰,他是救世主,他是万能,就像li.hong.zhi说的:“我发现在座的诸位还有许许多多的气功大师,谁也没有法身,只有我有。”很奇怪呀,你们成佛了也不一定有法身,非常地奇怪,把佛教的术语在混淆,混淆是非,混淆佛教的名词概念,似是而非的,竟然有一些傻蛋他就信,包括那些教授,那些大学生,我发现他们傻得真的可爱。非常地可怜呐,他们的我执也很重,他们认为他们找到一条光明的大道,这很难找啊,就像那个被烧的人说:“我不后悔!我为大 法,这么好的大 法。”什么大 法?如果三恶道的话,那的确也挺大的。
而且是修在自己,功在师父,这种主宰是紧紧地控制你。我是根据li.hong.zhi的经典来说的,引用他的话,“修在自己,功在师父,如果没有我的话,你也是白修的瞎练。”所以他紧紧地控制你,所以他一呼则百应,至少很多傻蛋上当了,至少那个叫刘云 芳的唯恐天下不乱、别有用心,他让别人自 焚,最后他自己不死,他还要去骗别人呢,留下来继续骗别人,这种人才是真正的该杀的一个人,别人是上当了,他是骗人的。
戒贤法师说:“言妄率觉,无有言说。”开悟就是这样的境界,你用人的思维观念、我们的价值给佛法的开悟下一个定义,根本不可能,所有的人认为都是有一个把著,开悟就是自在的,所有的都是对它的一种亵渎,所有的名言概念对它来讲都绝对不是它的本来面目,因为所有对它的的名词、概念、形容都是牵强的,都表达不了那种开悟的境界。所以佛法讲那是空性,所以心经里才说“不生不灭”,不是生的也不是灭的,不是增加的也不是减少的,不是清静的也不是垢染的,是百不,所有的都错了,都不是,才是“言妄率觉,无有言说”。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又发现这“言妄率觉,无有言说”是什么境界呢?人们在思维的时候,这是玄奘法师来到了印度,他告诉大家“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觉得非常到位,所以你了解佛法,你感受过佛法,那是胡说八道的吗?你怎么可能听别人的指挥棒呢?希腊哲学家说:“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我觉得这就是佛法了。师父是可爱,我是要尊重他,但是我学的是真理,如果师父不讲真理,那他还叫师父吗?师父他搞个人崇拜吗?我们现在所有的三大宗教也好,几大宗教也好,我们都秉承一个祖师的传承,一个教主的传承,基督教的人从来没说过我就是耶稣,天主教的人没说过他就是上帝,伊斯兰教的人没说过他自己就是安拉,佛教徒也不应该说他自己就是佛陀。怎么可以这样去讲呢?没有这样的人说过,但是只有邪魔外道才这样讲,但我发现邪魔外道有市场,所以这个世界是什么?听邪不听正,听骗不听劝。他以为跟师父搞好关系就能借点什么灵气之类的,这个很可怕的。
这样的例子告诉我们,开悟是我们自己的事情,学法是要师父来诱导的,但是这种诱导必须是依法不依人的。佛陀的伟大之处,他给我们以后的佛教徒有一个标准来识别真伪,来让我们又一个驾驭佛法的观念,第一点就是“依法不依人”!对不起,人讲得再漂亮,如果和佛法没关系,再见!“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他应该是解脱的,不应该是轮回的,我今天告诉你一个发财的法,那么对不起,这不是了义,这是不了义。“依智不依识”,眼睛看的都是错的,但是我们就相信我们的眼睛,所以在法源寺里,在很多地方就发现了,大家看见天上有这个奇怪,那个奇迹,我告诉你,那个葬送你的法身慧命,看见了,你心里会如如不动吗?可以看,但是你的心态怎么样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要依智不依识。第四点是“依义不依语”,语言概念不是佛法,只是工具。开悟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也就是说我不能做你的梦,你也不能做我的诗,彼此之间不可能一样的,千差万别的,但是不能因为我们千差万别的因缘,就保持一个千差万别的我执,就自以为是,跟别人去冲突,就去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不应该是这样的。所以佛教徒要解放别人,你自己也将被解放,不然的话,你把别人拴住,你自己也被拴住了,肯定如此,你自己活得也累。解脱的目的是不再绕圈了,不再随欲而来了。
在四不退转地中就有所谓的“信不退转”,我昨天在通教寺讲维摩经的时候也讲过,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因为我们在信上就没有立足,我们甚至不信,因为如果你真信佛的话,那么各种各样的气功你都不会去练。现在有一个居士还告诉我:“我每个月要回一趟家”,我问回哪,他说“回白云观”。他是佛教徒啊,我毫不客气地说他,我不怕他生气和烦恼,你以为哪方面便宜都让你占了,可能吗?你…
《轮回与解脱》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