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但是弟子为了积累自己的福德资粮,应当向上师供养饮食、财物、资生之具。身做顶礼、经行、侍奉等,并断绝身业的过失。尤其应当依止上师的教言精进修法,才是上品的供奉。
如喇嘛阿秋依止上师昌根阿瑞仁波切四十四年,为上师做侍者。在粮食紧张的困难时期,喇嘛经常把自己的口粮供养上师,自己饿着肚子修法。四年前虹化的大成就者阿曲尊者(四川新龙县人,1998年8月29日圆寂)也是如此。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尊者和大家一样面临饥饿的威胁。但为了省出一点粮食供养上师,尊者在很长一段时期,两天才吃一点糌粑,然后把节省下来的糌粑全部供养给香巴克珠上师。虽然两天才吃一点东西,尊者仍然坚持每天磕大头、诵经修法。在此期间,仅大礼拜(大头),尊者就做了二十五万遍。
这些了不起的大德,都是因如法依止上师,精进修持令上师欢喜,而获成就的,给我们做出了最好的楷模。反之,弟子要是对上师做出不如法的行为,果报也是很严重的。在《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文》中,有这样一个公案:有一位上师,是大成就者。他有一位弟子,是个法师。一次弟子正在讲法时,上师以乞丐的形象来到他面前。弟子不好意思在大庭广众之中顶礼上师,便装作没看见。集会散后,他立即去拜见上师。上师问:“刚才为什么不顶礼?”弟子说:“我没有看见上师。”话刚出口,两颗眼珠就落到了地上,于是弟子马上忏悔。经上师加持,弟子的眼睛才恢复。
其次,语业方面。
他人如果诽谤上师,做弟子者应当回遮。在他人面前,应当宣说上师的功德。因为我们依止的根本上师称为三恩上师,对我们有大恩大德。为什么称为“大”?父母亲有生身之恩,老师长辈有教育之德,但这些世间的恩德尚不足以解脱我们的轮回之苦,所以父母师长的恩德不及上师恩德大。诸佛菩萨为了救度我们脱离轮回之苦,无始时来一直在赐予恩德佑护,然而我等凡夫众生由于业障深重,无法显现出诸佛菩萨的清净形象,也无法直接听闻到他们的法语教诲,一切还是要依靠现前的上师,所以诸佛菩萨的恩德也不及上师恩德大。上师为九至宝之本体,故无垢光尊者曰:“(上师)于所化众生前,其恩较佛更大,具如是功德,今生便成熟解脱深道。”我们能在自相续中生起稍许功德,也正是靠现前根本上师的恩赐,所以应当回遮他人对上师的诽谤,宣扬上师的功德。
在对上师讲话时,应顺合上师的心意,言词温雅,态度恭敬,断绝妄言、绮语、两舌、恶口等语业的过失。
意业方面,内心应当恭敬、信奉,祈祷上师,忆念上师的功德,思维上师的教诲,观修上师瑜伽,并断绝贪、嗔、痴等过失。所谓“观师为真佛,得真佛加持;观师为凡夫,得凡夫加持。”总之,将三门无别供奉上师,对上师的吩咐依教奉行,遵照上师的教诲勤修正法,就是依止上师的要点。大恩上师喇嘛阿秋在《颂扬妙音》中说:“吾初依止上师时,起始奉献身语意,意衷慈爱缘由此。中期恭敬上师时,身与财富无吝献,布施窍决缘由此。后来尊前为使者,凡言遵命诸照办,无别教言缘由此。”
我们只要学会如法地依止上师,必然会令上师欢喜,迅速圆满二种资粮。三种欢喜中,修行供养为上品,真实能令上师欢喜。如《功德藏》云:“若有财物供上师,身语恭敬承侍事,何时一切亦不毁,三喜之中修最胜。”
谈到依止上师,我们顺便再讲一下相关的问题。有人说“皈依”就是皈依某个人,从此以后,再也不能依止其他的善知识,但这种说法与经论中的教言不相符。皈依之时,皈依师是应当按照仪轨给弟子授皈依戒,但这只是一种方便诠示而已。弟子所皈依的对象是三宝,是释迦牟尼佛、法及僧,并不是某某个人。
有人要问:上师身为僧,语为法,意为佛,集三宝于一体,难道不可以皈依上师吗?而且在密乘中,有“皈依上师”的讲授。是的,一位具德上师是尊贵的,不仅集三宝于一体,而且是九宝之尊(此义如前所讲),我们是在了解了这位具德上师的不共功德(具备三宝)之后,而皈依三宝,而不是在尚未知道其是否具足功德的情况下,盲目的皈依某人。这个含义我们要知道,不然会闹出笑话。前些天我还在医院,有人说要皈依我。我说:我自己都经常生病,连自己都拯救不了,又怎么能拯救你呢?如果是法王如意宝和喇嘛仁波切这样的圣者,无疑可以作为你我的皈依境。因为,临时我们的烦恼沉重不能见到他们真正的佛相,他们其实就是释迦牟尼佛。虽然这些圣者有时也示现病相,但这正是他们修持自他交换菩提心的功德显现,哪会等同凡夫的疾病呢?《维摩诘所说经》云:“菩萨疾者,以大悲起。”“菩萨为众生故,入生死;有生死,则有病。若众生得离病者,则菩萨无复病。”然而像我们这样的人,只能用诠示的方法,依靠仪轨给信众传授皈依,真正的皈依境还是三宝。
下面,我们开始讲解违师过患,也就是说,已经依止三恩上师接授了灌顶,闻到了续部的教言,并且得到了窍决法后,如果违背上师的教诲或者诽谤上师等等,会有什么过失和罪障呢?
《观世音金刚橛续》曰:“依止导师得成就,若于彼师起诽谤,其受地狱剧痛苦。如若此境暂脱离,百千俱胝劫之中,亦难见闻佛法也。”
从中我们看到,诽谤上师的果报就是堕地狱。那么,什么叫“诽谤上师”呢?字面上,“诽谤”就是说坏话的意思,这里代指一切侮辱性的言行以及损伤。口头上的诽谤是由内心而生。如果弟子依止三恩上师后,认为上师不具备功德,所言所行都是一种非法邪行等等,在内心生起坚固的邪见后,未能发惭愧心马上忏悔,反而付诸言词,甚至对上师做出伤害之事,就造下了诽谤上师的严重罪业。
作为一个凡夫弟子,尤其是初行着,往往自认为对上师的信心很强,其实恰恰相反,是很弱的。面对上师的一些如理如法的言行举止,弟子一般都有信心;当上师的显现异乎寻常时,弟子难免就会产生疑惑和分别。此时一定要善于护持和调整自相续,思维一切都是因自心不清净而显现,应当忆念上师的种种功德,观想上师的本体清净无垢,一切示现都是为了调伏我等弟子,是具有密意的,如同谛洛巴予以那诺巴的种种考验。弟子如果没有谨慎地护持自心,任凭分别妄念滋长蔓延,就有产生邪见的可能,甚至导致诽谤,成为堕入金刚地狱之因。
假设有一个人每天杀死一万条生命,此人寿命为一百年,那么他一生中杀生无数,罪恶累累。但(只要不犯密乘根本戒)他死后不会堕入金刚地狱,至多堕入无间地狱。而一个诽谤上师的密法弟子,如果没有忏悔清净,一定会堕入金刚地狱。其中的痛苦,是十八地狱无法比拟的,一旦堕入金刚地狱,是极难解脱的。即使脱离金刚地狱,在无数劫之中,也很难见闻佛法。这种果报是非常可怕的。所以行者务必先选择具德上师,再做如法的依止。
在汉地,有的人对密法,尤其对上师瑜伽没做好了解,誓言与学处一概不懂,将依止上师当做游戏,就如同凡夫间的交际一般。只要看到新来的喇嘛,觉得有新鲜感时,就跑去受灌顶,求密法。日后不感兴趣了,将上师与法象玩具般的一概舍弃,无形中已经违犯了十四根本戒中的第一条与第二条根本誓言。还有的依止了上师以后,才开始观察上师,慢慢发现自己好象上当受骗了,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于是以烦恼心造烦恼业,毫无顾忌,大肆诽谤,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违师过患”,什么是金刚地狱……。
法王如意宝经常说:若具备信念者,依止的上师越多越好;若不具备信念者,依止的上师越少越好。因为一个上品根器者具备上品的信心,了知一切善知识都是诸佛菩萨为度化不同众生而方便呈现的不同形象,所以他不会把任何过失放到善知识身上,而是时刻检点自心。在这种情况下,依止的上师多多益善,可以广闻博学,如阿底峡尊者依止过153尊上师。不具备这种信念和智慧的人,如果自不量力,依止的上师越多,自己的分别比较之念越重,也就越容易诽谤造业。在这种情况下,依止的上师越少越好。事实上,法王如意宝是真正的佛,然而法王常说:自己的根本上师就是托嘎仁波切。其中的密意,我们可以领会一二。
知道违师过患后,我们需要了解忏悔的方便。
当自己的身语意做恶犯戒时,即已违反誓言,应该立刻忏悔,不要让罪业过夜。否则,到了第二天,就需要十倍的忏悔;一天过后,需要依会供做忏悔(才能清净罪业);再往后,必须依止上师做忏悔,如果违反根本誓言(密乘根本戒)的次数超过自己的岁数后,再做忏悔,已经悔之晚矣,今生不可能忏悔清净,来世必定堕入金刚地狱。有人要问:这个说法有教证吗?当然有。《前行引导文》中引用了《三味耶庄严续》曰:“倘若其人谤上师,至作七次及十次,以大惭愧忏悔净。若超自岁作忏悔,金刚萨埵不摄受。”比如弟子是三十岁的话,当诽谤上师的次数达到三十一次时,他才发心忏悔,但忏悔之王金刚萨多埵不会再摄受他,意思是他必然会堕金刚地狱。当然,事后的忏悔如同亡羊补牢,并非毫无裨益,因为可以影响到堕狱时间的长短。但他会到金刚地狱去一趟,这是肯定的。
因此,我们一般人在信心不稳固,烦恼沉重的情况下,应当时刻在忏悔心中修持。如早上起床后,应念诵108或21遍百字明咒,愿已生恶令断,未生恶不生。每天勤修忏悔仪轨。至于具体的忏悔方法,我们在前行“观诵金刚萨埵”一节中,已经讲过,以具足四力为要,这里不再重复。
在教授了忏悔的内容后,龙萨娘波尊者又特别指出:“故不应观上师过失,当忆念功德而依止也。”在依止上师以前,应该详细观察,甚至可以直接问:你的上师是谁?传承是怎样的?从普贤王如来到你,传承是清净的吗?有什么依据?等等。还应当问:你在上师面前闻思过什么法?之后是如何修证的?你现前作为一位传法的上师…
《《金刚精要·耳悦前行引导文》之上师瑜伽》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