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人众 踊跃皆欢喜
大士观世音 整服稽首问 白佛何缘笑 唯然愿说意
梵声犹雷震 八音畅妙响 当授菩萨记 今说仁谛听
十方来正士 吾悉知彼愿 志求严净土 受决当作佛
觉了一切法 犹如梦幻响 满足诸妙愿 必成如是刹
知法如电影 究竟菩萨道 其诸功德本 受决当作佛
通达诸法性 一切空无我 惠求净佛土 必成如是刹
[疏]此八偈中。颂上听法宣布道化。就此文中。初之两偈。弥陀如来现相发起。次有一偈。观音怪问。后之五偈。彼佛具答。梵声犹雷。八音畅妙。答声妙也。八种梵音。如彼梵摩喻经中说。一最妙声。其声哀妙。二易了声。言辞辨了。三调和声。大小得中。四柔软声。其声柔软。五不误声。言无错失。六不女声。其声雄朗。七尊慧声。言有威肃。如世尊重有慧人声。八深远声。其声深远犹如雷震。以此妙音酬答观音。当受菩萨记。今说仁谛听。敕听许说。授记之言。义如上解。今当说此。仁等谛听。自下四偈。正明所说。于中初偈。举彼愿心。记必成佛。第二一偈。举彼智愿记必得土。觉了一切如梦幻等。是举智也。满足诸愿。是举愿也。成如是刹。记得土也。第三一偈。举彼智行。记必成佛。知法如电。举彼智也。究菩萨道。具诸德本。举彼行也。受决作佛。记成佛也。第四一偈。举彼智愿。记必得土。通达法性一切空无。是举智也。前觉一切如梦幻等。是世谛智。此通法性一切空无。是真谛智。专求净土。是举愿也。必成是刹。记得土也。
下十五偈。颂上文中诸佛共叹。初有五偈。颂前十方诸佛共叹。后之十偈。颂前文中释迦自叹。
诸佛告菩萨 今觐安养佛 闻法乐受行 疾得清净处
至彼严净国 便速得神通 必于无量尊 受记成等觉
其佛本愿力 闻名欲往生 皆悉到彼国 白致不退转
菩萨兴至愿 愿己国无异 普念度一切 名显满十方
奉事亿如来 飞化遍诸刹 恭敬欢喜去 还到安养国
[疏]前五偈中。诸佛告菩萨。令觐安养国。正劝令往。闻法受行。明往所作。疾得以下。明作利益。疾得净处。明前闻法受行之益。自于当来得妙净土。名得净处。下之四偈。彰前往觐安养之益。益有五种。第一往彼得神通益初半偈是。第二往彼得授记益。次半偈是。前明彼佛授菩萨记。即其事也。第三往彼得不退益。次一偈是。前言生彼住正定聚。即其事也。第四往彼起愿之益。次一偈是。菩萨兴愿。是总举也。下别叹之。别中愿己国无异者。求净土愿。愿己得土同弥陀佛。名国无异。普度一切。化众生愿。名显十方。求佛身愿。愿得佛时名达十方。第五往彼广供多佛起行之益。后一偈是。
自下十偈。释迦自叹。令人同往。于中三分。初有三偈。举经难闻。欢喜修行。次有四偈。叹弥陀佛授菩萨记。即佛智德殊胜。令人归趣。后之三偈。以理教劝。
若人无善心 不得闻此经 清净有戒者 乃获闻正法
曾更见世尊 则能信此事 谦敬闻奉行 踊跃大欢喜
憍慢弊懈怠 难以信比法 宿世见诸佛 乐听如是教
[疏]前三偈中。初有半偈。举无善人不闻此经。彰经深重。次有偈半。举有善人方乃得闻。显经微妙。于中先明有善之人。方闻此经。曾更见下。明见佛者。方乃信敬欢喜奉行。次有半偈。举有恶人不信此法。彰经深重。下之半偈。举有善者乐闻是教。显经微妙。举恶不闻。令人舍远。举善得闻。使人慕修。又此文中。彰经深重。去人轻谤。显经微妙。生人信敬。
声闻或菩萨 莫能究圣心 譬如从生盲 欲行开导人
如来智慧海 深广无涯底 二乘非所测 唯佛独明了
假使一切人 具足皆得道 净慧如本空 亿劫思佛智
穷力极讲说 尽寿犹不知 佛慧无边际 如是致清净
[疏]此之四偈。叹弥陀佛智德殊胜。令人归趣。于中初有七句之文。明诸声闻菩萨不测。初法。次喻。后合可知。次有一句。明佛独了。次有六句。明一切人悉得圣道。共思不知。假使一切。人之多也。具皆得道。行德胜也。净慧达本。空解深也。亿劫思佛。观之久也。穷力讲说。言之极也。虽复如此。尽寿不知。下有半偈。结叹显胜。佛慧无边。叹佛智广。如是致净。叹佛德净。致谓至也。穷至清净法性涅槃。故难测知。
寿命甚难得。佛世亦难值。人有信慧难。若闻精进求。
闻法能不忘。见敬得大庆。则我善亲友。是故当发意。
设满世界火。必过要闻法。会当成佛道。广济生死流。
[疏]此之三偈。以理教劝。于中初偈。举彼三难。劝人勤求。寿命难得。是初难也。佛世难值。第二难也。有信慧难。第三难也。此三难。今已得之。故闻此经。应当勤求。次第二偈。举彼见闻。能获大益。劝人发心。闻不忘得。弥陀佛所闻法不忘。言见敬者。见弥陀佛心生重敬。得大庆者。明前闻法见佛恭敬。得善利也。得善可喜。名得大庆。则我善友。为佛摄也。行顺释迦。名我善友。是故当发。结劝发心。末后一偈。教令定去。设满世界火。必过要闻法。决意定去。会当成佛。广济生死。明去所为。会当成佛。求自利果。广济生死。求利他果。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卷四终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卷四》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