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有些人得到,有些人得不到,那就未必是真的,得到的人是他的机缘成熟,业因成熟,果报现前,就是这么一回事情。由此可知不是他的能力,他有能力知道你的果报何时会现前,他是有这些小神通,知道你什么时候走运,知道你什么时候将会升官,知道你什么时候将会发财,藉你的因缘,他说他来加持你,他来保佑你,你上了他的当啊,来生必堕三途,所以这个不是利益,与真实的利益不相应。
佛教导我们,我们要求世间的富贵,不是求不到,常言说得好,“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要怎样求法呢?一定要如理如法,它有正当的理论和方法。
理上来讲,真诚心、清净心、大慈悲心。事上讲的,那就是佛告诉我们的“布施”。财布施是种因,得财富是果报,所以我们要想得财富,一定要修财布施。
你要想聪明智慧,你要懂得法布施。
你要希望你健康长寿,你要知道修无畏布施。
佛是教我们修如是因必得如是果,这个是相应的,不但是利益相应,与法也相应,如理如法,没有求不到的。如果我们有所希求而不能满愿,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自己有业障,障碍住了,所求不能满愿。
这个时候要怎么办呢?要把业障找出来,把业障消除,所求就满愿了。佛在一切经里,这些理论及事实,以及所求的方法,讲得太多太多了,诸位读《无量寿经》就讲得很圆满,读熟之后,有机会同修们在一起要互相研究讨论,经文里的义理如何应用到生活上,我们日常生活、工作要怎样去运用这些原理原则,那才是真修行。
所以要与利益相应,要与法相应,要与理论方法相应,更重要的要与断烦恼相应。魔所说的一切法绝对没有这个,魔不教你断烦恼,魔是鼓励你搞贪嗔痴慢,佛菩萨是教你远离烦恼,灭尽烦恼。
远离烦恼,你的修行功夫就得力了;灭尽烦恼,你才能证果,也就是说你才能得到大圆满,才能得到大自在。
在末法时期,也就是在现代这个时代,诸佛菩萨应世,也就是他们要是再来,再来的人有啊,不是没有,但是不一定是什么身份,有出家法师的身份,有在家居士长者的身份,必是劝你念佛求去净土,为什么?因这是究竟圆满的利益。
如果此生不能往生,不论你修学那个法门,你没有办法脱离六道轮回,也就是说你没有能力断见思烦恼。不离轮回,绝对是三恶道的时间长,三善道的时间短,这是我们不能不警惕的。
佛以身作则,为一切大众说法,守住这个原则,纵然佛陀在世时,各种不同根基的学人,在家、出家的这些弟子,根性成熟了,所以佛说种种法门帮助他们成就,这就是以后留下来这么多的经典。
可是佛在《大集经》上明白的开示后人,佛说正法时期戒律成就,正法是世尊灭度后一千年;像法时期禅定成就,佛教传到中国来正是像法时期,所以禅定成就在中国的的确确显示出灿烂的光彩。佛法末法时期净土成就,现在无论是从中国历史的记载,或者是外国人计算的方法,世尊灭度二千年以后是末法时代,末法时代修净土容易成就,这话是佛说的。所以一切诸佛菩萨要是乘愿再来世间,一定劝大家念佛求生净土。
柒、四种辩才,一切诸佛,之所遮止。
《楞严经》上说现前世间“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邪正从那里辨别?世尊说法四个原则的反面就是魔说。
第一、就是绝对与利益不相应。
这是魔说,换句话说,那些法学了,实实在在没有利益,没有利益就有损耗,那些地方损耗?我们就不必说了,诸位想想,不难见到。
第二、就是非法相应。
与佛所说的法恰恰相悖,和佛讲的相反。
第三、一定和烦恼相应。
你修学他那个法门,烦恼不但不能消除,天天增长,增长贪嗔痴慢,增长嫉妒,增长造罪业。
第四、绝对与生死相应。
也就是说他不主张超越轮回,他教人死了以后赶快再来做人。死了之后,你想做人就能得人身吗?不见得,佛说的话是真的,佛比喻说人死之后,来生能再得人身的,如爪上的土,不能得人身则如大地的土。所以人失去人身,来生能再得人身,凤毛麟角,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的。
什么样的人才能得到呢?佛在经上讲得很多,此生五戒十善修得很好,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十善是身三口四意三,我就不必细说了。自己想想,我这一生当中,能不能为自己的五戒十善打上八十分,如果可以打八十分,来生决定不失人身;假如没有这个分数,来生就靠不住了。
所以魔家说法与生死、六道轮回相应,不教你出六道。我们接待一切众生,你的亲戚朋友、认识的人,也应当给他们说法,劝他们断恶修善,劝他们念佛往生。与世尊这四个原则相应,你说的就是正法,与这四条不相应,那你说得就是邪法,这是我们要记住的。
捌、顺行与劣行
我们可以在大乘经上常常看到,菩萨在这世间有种种不同的示现,示现随顺法性行的,没有问题,我们不会怀疑,我们会很尊重依教奉行。但是也有示现随顺劣行的,我们就相当不容易辨别了,这是我们不能不留意的。
示现劣行的,譬如破戒了,故意示现种种罪恶之行,他的示现,一定有他特别的因缘,度一些特殊的对象,不是在一般人当中轻易随便示现的,如果我们能体察到这一层,那你就有相当的智慧了。
这种示现,自古至今,时时可以听到,若有机缘,你也可以能见到。关于此点,佛有特别的教诲,佛举一个例子,譬如菩萨,我们在《华严经》五十三参里就见到好几位随顺烦恼的。这些菩萨,佛称为“慧行菩萨”,不是初学的菩萨,初学的菩萨没有这个能力,为什么?初学的菩萨贪嗔痴慢的习气没有断,你要是造作这些恶业,必定堕三途。
慧行菩萨是指什么样的人?《金刚经》上所讲的破了四相及四见的菩萨,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他统统都没有了,这是什么人?大乘经上常讲的法身大士,不是普通人。他示现种种恶行,他心里头没有,他度众生可以大开方便之门,毫无约束;人家的心地清净,真正一尘不染,他有这个本事。
我们中国人大都晓得古时候有个济公长老,你看济公的行持好像不守戒律,也不守清规,还特别喜欢吃狗肉。确实有济公此人,但不是小说写的那人,小说是不负责任的。那他是不是有这些行持呢?有,《高僧传》里确实有记载,他是吃狗肉、喝烧酒的,而且《高僧传》里的“济公传”很长,比其他法师的传记都长,好像有四、五卷,那是真实的,不是小说,记载他生平的事迹,那是阿罗汉应化来的,不是凡人。
他度的那些对象,是我们一般规规矩矩持戒、讲经、念佛的人所度不了的那些众生,成就无量功德,他心地清净,不为烦恼缠绕,他有这个本事。这一类的人,我们学不得,我们只有佩服,只有恭敬赞叹,决定不能学,你要是学他,你堕三途,他不负责任。
近代民国初年,出现一位和济公长老很相似,江苏镇江金山寺的妙善法师,人称“金山活佛”,他的行仪很像宋朝的济公。这种示现是逆行的,你看他每天早晚课也没有,从来没有看他念过经,也没有看过他诵过戒,一天到晚嘻嘻哈哈和男女居士混在一起,一起吃喝,什么都不讲究。
他能教人佩服,人家称他“活佛”,对他恭敬得不得了,他就穿一件单衣服,春夏秋冬就是穿这一件衣服,冬天也没觉得冷,夏天也不觉得热,这就很奇怪啊。他的衣服也不洗,一生都没洗过一次澡,他的身上也不臭,不但不臭,他身上还有香气,这不是普通人,我们学不得的,这是真的。
现在这个社会,有很多人冒充这些圣人,他也无拘无束,但你仔细去观察,他冬天穿不穿棉衣?如果他冬天要是穿一件单衣服,那大概是真的;如果冬天穿得厚厚的,恐怕不是真的。夏天看他能不能穿皮袄?饮食是否能不分别?不分别干净、肮脏统统都吃。如果在这些地方他没有,可能他是冒充的,这都是我们自己要细心、要谨慎的,学佛不要被人欺骗了。
形迹能骗人,言词能骗人、写成书也能骗人,应当要谨慎;现在这个时代,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没有限制,不同于过去,你看前清以前的时代,你所写的东西要出版,在佛教里要经过国家的审查,不是你随便可以流通的,当代的高僧大德审查没问题了,才送到皇帝那里,批准后才可以流通,不像现在如此自由。
自由有它的好处,但是弊病更多,邪知邪见充斥社会,没有高度智慧的人,很难不被他迷惑,这是民主自由的缺点。古时专制时代,皇帝他的确是保护人民的清净心,保护你不受污染,他有此责任,有此使命。
在中国古时候,这一切当政务官的,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讲的“行政首长”,地方上的县市长,他也遵守三条戒,这三条戒就是“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九字,这就是他当政务官的责任及使命。
“君”是领导老百姓,他若是县市长,他要领导县市的民众。“作之亲”,他要拿做父母的心来关怀市民,所谓“民之父母”、“父母官”,你要帮助他,使他的生活能够更好。“作之师”,你还要教导他们,教育他们。所以政务官的三戒条(三使命)就是“君、亲、师”。
现在民主时代不讲这三条了,民主时代称政务官为“人民的公仆”,你们是主人,我是仆人,你要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你想想看,我们要父母的政务官好呢?还是要一个奴才的政务官好呢?
父母照顾我们无微不至,你家里的佣人照顾你未必可靠,所以有许多人问我,“法师,你是赞成民主,还是帝制?”,我说我赞成帝制,我不赞成民主,我知道帝制的好处,帝制的优点比民主多,而弊害比民主少。诸位如果细读历史就明了了,不要以为当皇帝的都很自私,实在讲,自私就是他的好处,他要处处小心,处处谨慎,处处顾虑到老百姓的利益,如果疏忽了,人民会起革命将他推翻。他要想令人民拥护,他就要当一个好皇帝,真正替国家、人民服务,人民才会拥护他,他代代才能相传,…
《净宗入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