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灯灯相映 心心相连──蓝毗尼圣园献灯祈福法会▪P2

  ..续本文上一页,于此巡礼佛陀遗迹,建立佛塔雕凿纪念石柱,柱高约十三公尺,上刻铭文,作为证明此处是大觉世尊所生之处。古代高僧法显及玄奘大师,皆曾至此游历;有关记录均载于《佛国记》及《大唐西域记》中,对后世考古学者勘定现址帮助甚大。公元1896年,阿育王石柱出土,数十年间,此地渐受到尼泊尔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视,开发保护文物、修治古迹,世界各国佛教徒,于此处建立种种风格不同之寺院,成为佛弟子朝圣之圣地。

  今天我们有缘来到这里虔诚礼拜、祈祷祝愿;一盏盏的供佛明灯,燃亮我们的心灯;佛光与心光相连相印,相互辉映,大家是否感到法喜充满呢?(充满!)(掌声)我们远道从香港、从大陆内地来到这里,做一场庄严盛大的水陆法会,实实在在真的不容易,但是我们想一想,我们的法显大师、玄奘大师,他们在那么久远之前的年代,没有現代化之交通工具,路途如此的遥远、如此的艰辛,他们仍不畏艰难,不辞劳苦,无非为追寻佛陀的足迹;相对来说,我们已经幸福得多了,所以我们应该生欣庆想、欢喜心,能够来到佛陀出生之地,朝拜佛陀的遗迹,领受佛光的加被,这是何等的福报!佛陀离世已经二千多年了,但其实佛是如来如的,既没有去,也没有来,因为法身佛是常住不灭的,是无处不在的。我们都知道,佛陀转*轮之初,是转四圣谛*轮─苦、集、灭、道等四法,世尊言:苦谛应遍知,集谛应永断、灭谛应作证、道谛应修习。所以我们要遍知如何是苦,并且要好好认识苦,从苦中体会一切都是无常法;由于无常,所以一切法都是苦的,都是不真实的,所以我们就不要去执着。

  然后知苦是集谛之果现,也是果报之因,过去世所造之业;因此今生如已遍知苦,就应永断此集谛之因缘;若今生做不到永断集谛,来生仍然还在六道中轮回,无法解脱,无法出离。所以要做到永断集谛之业因,不黏着一切,就要用灭谛之法,也就是世尊所说的诸佛法要去证知,且所作要能办到。若仅知修行的方法,而不去做实践的工夫,则集谛要永断是不可能的;若集谛不灭,则修行者此心还是有所执着,当然也就不能于今生得解脱。所以初步认知─苦谛「应遍知」,集谛「应永断」、灭谛「应作证」、道谛「应修习」,是我们学佛人的基础;而大乘佛教菩萨道的修行,又加上六度、四摄、四无量心:慈、悲、喜、舍等无数功德。佛教将宇宙分为「十法界」,即佛、菩萨、声闻、缘觉、天、人、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其中就是一个生命不断往上提升的过程;我们今天有机会来朝礼佛陀的圣迹,实在是既珍贵而又难得的因缘,让我们一起来共同发愿,但愿一切有情众生都能得闻佛法,离苦得乐,将来同成佛道,共证菩提。

  开示完毕,在连绵的「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号声中,四众弟子们虔敬地手捧油灯,一同围绕着普斯格拉尼池塘及无忧树下经行,佛光、心光,交融互涉,和谐喜悦;每人心中均怀着无穷之祝愿,祈愿佛力加被,*轮恒转,正法久住;世界和平,人心祥和;众生解脱,离苦得乐。献灯祈福法会圆满结束,为众人留下深刻难忘的记忆,深感确实是不枉此行。

  慈悲伟大的佛陀离世已经二千多年了,时至今日,古老的圣迹,接受了新时代文明的洗礼,而赋予更现代化的价值与意义;现时的蓝毗尼已成为国际佛教和平村,发挥着佛教传统及旅游传播的多元功能与角色,是全世界佛教信徒朝礼的方向、信心与希望。

  逐步改变中的蓝毗尼

  1956年,时值第四届世界佛教联合会议,前国王比兰德拉对蓝毗尼的基础设施建设非常关心蓝,对于修建僧舍、旅馆及连结邻近城市的道路,及改善蓝毗尼的旅游环境亦甚感兴趣。

  1967年联合国秘书长攸坦特到蓝毗尼朝圣,树立了近代蓝毗尼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攸坦特对蓝毗尼的神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和比兰德拉国王商讨,建议尼泊尔王国将蓝毗尼发展成为国际朝圣和旅游中心。为协助蓝毗尼的开发,联合国总部于1970年成立了「蓝毗尼开发国际委员会」,任命来自日本的堪左谭格教授,负责蓝毗尼开发蓝图的设计任务。

  1978年,「蓝毗尼开发蓝图」完成,并得到联合国和尼泊尔王国的同意,其间,尼泊尔王国通过蓝毗尼开发委员会直接参与了蓝毗尼的开发设计,委员会征地、重新安置村庄、开始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造林计划等都非常成功。

  1985年,「蓝毗尼开发企业联合法案」产生,「蓝毗尼开发企业联合组织」亦相应成立,该组织负责宏伟蓝图的实施和蓝毗尼的整体发展。

  「宏伟蓝图」的内容

  蓝图南北覆盖面积为三平方英里,包括三个区,每个区占地一平方英里(2.56平方公里),三个区由一条长达1,474米长的步行路和一个运河连接起来。三个区是:

  1.圣园。

  2.寺院区。

  3.新蓝毗尼村。

  设计图以南部的圣园为中心,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营造一个与时代相符,和佛陀教诲相符,具有宗教感,象征和平、世界友谊和非暴力的环境。圣园庇护着古老的文物,这里环境幽静,茂盛的树林环绕着建筑群。为保护具有考古意义的景点,在池塘和环绕河堤围绕的圣区,禁止建造任何新盖建筑物。

  寺院区坐落在圣园北部的森林区,由运河分为东西寺院区,共有四十二块土地,分别分配给小乘和大乘的新寺院。区内穿过中心连结桥,计划有一个研究中心、一个图书馆、一个演讲听和一个博物馆,这些设施均用于佛教调查和研究。

  北部正在被开发成新蓝毗尼村,此地是通往外界的主要通道;朝圣信徒及游客,不必担心交通及住宿,因为这里可以找到舒适的、设备齐全的旅馆和餐厅。这些都是佛力的加被,让信徒们在感恩的心情下完成朝圣之旅。

  (全文完)

  

  

《灯灯相映 心心相连──蓝毗尼圣园献灯祈福法会》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