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觉醒的勇气--阿底峡之修心七要▪P12

  ..续本文上一页而自大,我们肯定不是在修持佛法。因为自己的骄慢,所以修心的法门无法如常地驯服我们,反而让我们更僵硬倔强。我们变得如此自大,甚至见到佛在空中飞行,或看到他人经历巨大痛苦,肠子挂在身体外面,都不会对佛的功德升起虔诚心,也不会为众生的苦而慈悲。这是在忽视佛法的所有目的。当敌人在东,把重兵全部放在西门是无用的。肝有问题,就要吃肝药。我们发烧,就要服用正确的对治药房。如果服用的药不适合病情,病况会恶化。同样的,修持佛法的目的是要对治我执。对于他人,我们要把自己当作最卑微的仆人,永远处于最低的位置。要真正非常努力地学习谦虚,不去考虑自己。

  

  26.冈波巴(Gampopa,1079-1153):又名达波仁波切(Dhagpo Rinpoche)。密勒日巴尊者最著名之弟子,噶举派寺庙传承之创立者。

  

  勿利用他人之苦。

  

  如果在亲友死亡时,我们竭尽所能地争取他们的财产、食物、金钱、书籍等等;如果赞助我们的功德主生病或死亡,我们到他家去修法,目的却是为了得到报酬;或者与我们同等程度的修行者死了,我们却因为少了一个对手而感到安慰;或因为敌人死了,而感到没有了威胁,这就是利用他人之苦来得利。是不该做的。

  

  第七章 修心的指导

  

  以下是更进一步的教导,让我们了解如何运用修心法门,让慈悲和菩提心凝聚增长。

  

  一切修行只有一个动机。

  

  要培养利他的动机。以饮食穿着来说,当我们得到美味的食物,要心想:“愿众生能够享用相同的美食;愿我能够与一切饥饿的人,共享这美好的一餐。”获得好衣服的时候,同样想:“愿所有的人能够享用这样的好衣服。”

  

  一切困境只有一个对治。

  

  当我们在修心过程中生病,或被负面力量纠缠;当我们名声狼籍而失宠受苦;当我们的烦恼日渐增强,对修心失去兴趣的时候,要想世界上有很多人面对相同的困境,行为有违法教。在此时,即使我们向他人解释法教,教导别人如何培养美好的功德,也没人想要听——仿佛在对牛弹琴。另一方面,人们不需要教导,自然就会说谎、偷窃。他们的行为完全与他们的渴望相抵触——他们除了轮回及下三道之外,还有何处可去?因此,我们应该为他们感到难过,承担他们的过患,祈愿他们立即停止负面行为,走向解脱之道。我们应该祈愿,愿他们对轮回生起出离心,愿他们发菩提心,并由自己承担他们的怠惰、忽略佛法的一切果报。换句话说,我们要不断修持自他交换。

  

  初后做二事。

  

  早晨起床时,我们应该发下如此的誓言:“我今天一整天将记得菩提心。吃饭、穿衣、禅修时,不论我到哪里,将持续修持。如果一时忘记,要提醒自己。时时专注于菩提心,不让自己堕入贪、嗔、痴的状态中。”我们应该集中意志,努力持守这个誓言。晚上就寝前,检查自己:我发了多少菩提心?我对他人有多大的帮助?我的行为是否依循法教?

  如果我们发现自己的行为违反法教,要心想,虽然自己已经进入了佛法,从上师处领受了大乘的法教,我们仍然没有能力付诸实修。这是因为无数轮回以来,我们背离法教之故。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我们将永远无法停止在轮回和下三道中流转。我们应当如此责备自己,忏悔一天的过错,并下定决心从第二天开始,在二十四小时之内,或一个月之内,或至少一年之内,必须要看到自己进步的征兆。要铁了心,不要因为过去除过患是庞大的工作而气馁。反过来说,如果在一天之内,我们的行为没有背离法教,维持利他的态度,就应该欣喜,心想:“今天是有用的一天,我记得上师的教导,如此完成了他的愿望。明天我还要更进步,后天还要更进步。”如此可以保证菩提心的增长。

  

  二境皆应忍。

  

  透过对三宝的信心和慷慨布施,我们或许会因为业果的成熟,而变得富裕,拥有崇高的社会地位等等。此时,我们可能会想:“我有钱,我有地位,我最厉害,我出类拔萃。”如果我们这些修行者具有这种骄慢,对此生的执着将会增加,邪魔将会进入我们的心。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能够享受快乐、财产和影响力,而不起骄慢,我们将了解,这些事物不过是幻象、不具实质的梦,有朝一日都将消逝。对于所有聚合而成的事物,有一句话说:“有所积聚,必有所用尽;有起必有落;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

  我们应该告诉自己:“谁知道?或许明天我就要向这一切说再见。因此,我要把我最满意的事物、最好的财富供养上师和三宝。愿他们欣喜地接受,并加持我,让我在修行道上没有障碍。这一切只不过是一场美梦,但愿一切众生能够享受如我这般的快乐,甚至于更多的快乐。”

  另一方面,当情况糟到无法修行,心中生起强大的烦恼和烦躁的情绪,与所有人争吵的时候,我们要想:“我知道一切如幻;因此,我不会让自己被情绪牵着鼻子走。我不做弱者!我要把他人的过患、贫困、疾病和死亡背负在自己肩上。”简而言之,我们要如是思维,只要珍贵的菩提心不退减,谁在乎堕入下三道?谁在乎失去财产?无论如何,我们要像握有珍宝的乞丐,绝不放弃菩提心。

  

  二事舍命护。

  

  一般说来,这指的是声闻乘、大乘和金刚乘的誓言,尤其是修心的特殊誓言。修心的誓言是:把所有胜利和利益归给他人,自己承担所有的亏损和失败,尤其是敌人的亏损的失败。如果我们正确地修持,修心将会有成果。反过来说,如果没有持守这两种誓言,我们既无法获得今生安乐、投生天道和人道的短期利益,也无法具足往生净土的长期利益。我们要不顾任何代价,遵守这些誓言,如同走在森林中,要保护自己的眼睛,免得让刺跑进去。

  

  当学三种难。

  

  这三种是比较进阶的修行:正念的修行、去除的修行,以及“断念”的修行。

  第一个是正念。这是非常难的修行。我们要在烦恼生起的那一刹那,立即察觉。刚开始,我们很难保持足够的觉察力,来认清烦恼的生起。然而,当负面情绪生起,我们要分辨它们是贪、嗔或痴。即使我们能加以辨识,也不容易用对治来去除它们。举例来说,如果一个无法控制的强烈情绪生起,我们无助地被它控制,但我们仍然要面对它,质疑它。它的武器在哪里?它的力量在哪里?它伟大的军队和政治强权在哪里?我们会发现,情绪只不过是一些不具实质的念头,本质是空的:无来处,无去处,无停留处。当我们有能力去除烦恼之后,接着就是困难的“断念”修行。这意味着,我们依据所叙述的对治方法去除烦恼,如同一只鸟飞过天际,不留下任何痕迹。我们要努力从事这些修行。

  

  取三主要因。

  

  成就佛法的三个主因是:遇见合格的上师;透过他的开示,培养正确的动机;最后,具备必要的资粮。

  如果不跟随真正的上师,我们永远无法知道如何修行。如果释迦牟尼佛没有转*轮,我们不会知道哪些行为应该做,哪些行为该避免。我们已经没有福报亲见佛陀,如果又不跟随上师,我们要如何修持解脱之道?如何认出错误及劣等的道路?如同我们用油来处理僵硬的皮革,使其滑润有弹性,我们要用平静谦虚的态度,正确地修持佛法,不受干扰。最后,我们目前生活在欲界中,如果无法填饱肚皮,没有衣服蔽身,是不可能修持佛法的。

  如果俱足三种根本条件,应该感到欣喜,因为我们拥有一切修持佛法的条件。这就像在爬坡时有一匹好马,路途就不会太困难。同时,我们要祈愿所有众生皆能同样幸运。

  如果我们不具备这三种根本要素,应该省思,虽然进入佛法,领受许多法教,但我们仍然缺乏修行的适当要件。

  事实上,有许多弟子正因为此而无法正确修行。他们就是所谓的“善业转恶业。”如前面所述,“老瑜伽士发财;老上师结婚。”对于这样的人,我们要感到怜悯,并祈愿他们得不到顺缘的因,能在自己身上成熟,因而改善他们的情况。

  

  修三种不可退减。

  

  即虔诚、热忱和菩提心。

  对上师的虔诚心,是大乘一切功德的泉源。如果释迦牟尼佛本人现前,而我们缺乏虔诚心,就无法看到他的功德,也无法领受他的加持。佛陀的亲戚提婆达多和善星比丘,没有把佛陀视为觉醒的人;他们误会并批评佛陀的一切行为,被自己的忌妒心战胜,最后往生地狱道。如果能够对上师生起圆满的信心和虔诚心,把上师的一切事业视为正面的,那么就算上师不是无上觉醒者,自己心中也会油然生起了悟的智慧。如同常啼菩萨27,透过对上师的虔诚而成就了空性。因此绝不能让自己的虔诚心退减。

  

  27.常啼菩萨(Sadaprarudita):法上菩萨(Dharmodgata,或昙无竭菩萨)时代的一位伟大菩萨,因自己的勇气、精进及对法的追寻而著名。

  

  修心是大乘法教的精华。它是从法教的牛奶中提炼出来的奶油。在佛陀开示的八万四千法门中,如果我们能够修持菩提心,就已足够。事实上,菩提心如同不可缺乏的药丸,我们不能没有它。菩提心是一切佛法的结晶。能够听闻菩提心,是多么幸运。宣说菩提心的上师,其仁慈亦无与伦比,因为菩提心本身是无比的伟大。反过来说,如果我们运用四种密法事业28,是为了让自己长寿或战胜敌人、土匪等等,那只不过是为了自己目前的生活而已。

  

  28.四种密法事业(Four tantric act…

《觉醒的勇气--阿底峡之修心七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