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狱,或让他们升官,那么我们不应该期待获得他人的肯定。如果我们长期认真修行,或知识广博,严守戒律,也不应当期待他人的尊敬。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发现他人知识渊博,应当祈愿他们能够真正博学;如果他们严守戒律,应当祈愿他们能够像佛陀时代的弟子;如果看到他人修行,应当祈愿他们的心与修行合而为一,没有障碍,他们的道路能引领他们走向最后的目标。这应该是我们禅修的方式,关心他人胜过自己。如果我们能做到,也不应为自己庆贺,认为自己做了什么伟大的事。瓦君30曾给过这样的忠告:“不要依赖他人;专心对本尊祈请。”不要依赖他人,认为他人会给我们食物、衣物等等。然而,要对三宝生起完全的信心。有一种说法:“相信上师是究竟的皈依;利益他人就是究竟菩提心,因此不要炫耀自己的成就。”永远持守这种态度,因为依赖他人,结果未必如我们所愿。
30.瓦君(Radreng):也就是种敦巴,见21.
不应暴戾。
如果我们在公众场合被忽略,不要认为自己是这么好的修行者,人们怎么不在乎我,不来供养或请求加持。此时,不能烦燥,不能严辞以待。此刻,我们还不能用法教来对治我执。我们忍辱的程度非常脆弱,如身上的水疱。我们易怒的程度,则像一只头痛的熊。这完全是因为无法用法教来对治。
不轻喜怒。
水晶球因自身的透明,而呈现各种颜色,放在什么上面就变什么色。同样的,有一种修行者得到很多金钱就会想:“哇,这是多么慷慨的功德主。”但如果得不到钱,就口出恶言,牢记在心。我们不能被如此微小的事情动摇。
莫期待回报。
如果帮助他人,或有机会修行,我们不应当期待他人的感谢、称赞或给予好名声。如果我们能够终身修持两种菩提心,在座上和座下皆正常禅修;如果我们能将心与禅观融合,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就不会是凡夫的经验。再说,如果不被日常生活干扰,有助于禅修的进展。但如果禅修时非常的专注,事后完全分心,就无法对禅观产生信心。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在座下培养许多正面习惯,但在禅修过程中不专注,修行同样是无意义的。要努力做正确的修行。
结语
此教义之精要,
由金洲上师所传授,
能将五浊之肆虐,
转化成觉醒之道。
五种衰败(五浊)如下:在末法时代,(一)众生因饥荒、疾病、武器与战争的肆虐而早逝;(二)众生有邪恶的习性,不倾向善德,全然反对无上法教;(三)众生寿命很短;(四)堕落情绪非常强大;(五)所有的观念和见解都粗糙而错误。
在这种时代,乐因很少。众生累积恶业,恶业带来苦果。上述的恶劣条件无处不在。我们像是要穿过森林,但林中树枝全缠在一起!虽然如此,透过修心,无论我们遭遇疾病、邪灵作恶、障碍或毁谤等伤害,我们都能把它们用来做为觉醒的道路,持续增进的善德。如同一个完全知道自己是谁的人,把毒药当救命丹呑下。他不会死,反而像孔雀,毒食更增添它的美丽灿烂。
殊胜的菩提心带来所有利益。透过它,我们能够结集身、语、意一切正面行为,让我们的心与法教合而为一,为自己及他人争取轮回与涅槃的一切快乐。精进修心,不久之后就能够为众生及自己成就丰富的福祉。
因着过去修行之善业,
得到强烈之加持,
我无视于苦及他人之指责,
寻找降伏我执之指示;
我死而无悔。
伟大上师切卡瓦·耶喜·多杰是瑜伽士之王。他曾向许多噶当派大师求教。在接受这个修心法教后,他透过闻、思、修,真正走上修心道路。最后完全去除对自我的珍爱,关心他人超过自己。
因法王札巴及其弟子请求,
揭露这如宝藏般的精要开示,
愿所有众生修行,
并成就两种菩提心。
因有成就的大乘修行者札巴·嘉岑(Drakpa Gyaltsen)反覆地请求,僧侣督美在寂静的俄邱寺写下以上《修心七要》的精要说明。札巴·嘉岑曾对弟子说:“不要以为观世音是住在布达拉山上有着四臂的人;你只要去见那位住在俄邱寺的喇嘛,接受他的开示就好了。在观世音身上也不会见到比他多的东西。”
从小,督美就怀有强烈的菩提心。当他年纪尚幼时,有一次他走到外面方便。回来时,他看到一棵覆满雪的草丛,以为那是一个人,而把自己的衣服脱了,披在草丛上,赤裸回家。
母亲问他:“你的衣服呢?”
他说:“外面一个人快要冻死了,我把衣服给他。”母亲走到外面,看到的是一棵草丛。
督美就是如此的菩萨。他真正在修行,完全体验了菩萨道。
以上所述菩提心的修持,是佛陀八万四千法门之精要。如果我们现在无法圆满地成就它,修心的法门仍然会为此生带来快乐;对于来世,我们既可避过下三道,也可利益任何与我们有缘的众生。佛教中有许多甚深广大的法教,例如大手印和大圆满,但我们的心有限,又不够精进虔诚,无法经由这些法教得到解脱。虽然如此,只要练习修心,我们就会得到很大的利益。这是一个殊胜的教导,菩萨一切法教的精要,而且一再被赞叹。让我们不受干扰地修心。
愿从开始到现在,包括自己上师在内的所有证悟诸佛,为利益一切众生所许下的宏愿,透过印行此法本的一切努力而得以达成!愿一切吉祥!
心之甘露
修心七要祈请文
蒋扬·钦哲·旺波著
《修心七要》是俱足七圣教义的无上噶当派之诀窍,这是依着切卡瓦·耶喜·多杰三殊胜功德行的传统来诠释。
第一,首善功德行
I. 论名
心意之甘露,修心七要祈请文
II. 礼赞
顶礼最高乘诸法友,
轮回涅槃诸善之源,
经上师恩典之加持,
愿以三信净化我心。
第二,中善功德行:著作本文意
I. 前行 法教之基础
上师恩典之加持,
知此殊胜人身难得而易毁,
在己诸行业报中愿知所取舍,
愿此前行法令己生起解脱真决定。
II. 正行 菩提心的训练
上师恩典之加持
愿净化虚诳之能所二执入虚空,
愿能修习甚深之自他交换,
且续禅修胜俗二谛菩提心。
III. 转恶缘入菩提道
上师恩典之加持,
愿视诸恶及痛苦,
皆为我执邪灵之把戏,
愿转此为菩提道。
IV. 一生实践此修行
上师恩典之加持,
愿精简一生修行要义,
决定净行、积累资粮、除障、许愿,
一生实践此五力。
V. 心意练习之征兆
上师恩典之加持,
当一切生起为我执之对治,
我心自由、快乐及有信心
愿将一切恶缘转为道。
VI. 修心之承诺
上师恩典之加持,
愿我守诺言,不虚伪,
愿无偏颇,且少作样显于外,
守护修心之承诺,如己护命般。
VII. 修心格言
简言之,上师恩典之加持,
愿我真诚而修心,
以此深入胜俗二菩提心之格言,
于此身成就无上乘之了悟。
第三,末善功德行
I. 回向
全心渴求修此法——修心七要,
此乃绝世之主及弟子之心要,
以此功德回向一切众生,
愿彼皆得觉醒之成就。
II. 后记
此祈请文乃由蒋扬·钦哲·旺波,一位对珍贵的噶当派传统怀抱着最高敬意的流浪者,在拉萨河的聂塘,在殊胜的阿底峡尊者法像前,专心一意而写下。
愿善德永续!
附录一:注释
① 观世音。藏文Chenrezig,梵文Avalokiteshvara或Lokeshvara。慈悲的菩萨,佛陀八大心子之一。他是诸佛语的精义,也是诸佛慈悲的化身。他是三佛部怙主的三位菩萨之一(另两位是文殊菩萨和金刚手菩萨),也是西藏地区及西藏人民的守护者。
② 俄邱·督美·藏波(Ngulchu Thogme Zangpo,1295-1369):伟大上师布敦仁波切(Buton Rinpoche)的弟子,噶当派著名上师,《佛子三十七行颂》的作者。
③ 莲师:又名乌金·贝玛·炯涅(Orgyen Pema Jungne),铜色山净土之莲师。无上智慧和瑜伽事业的密乘大…
《觉醒的勇气--阿底峡之修心七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