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修道
下一个部分是关于如何处理人们用羞辱回报仁慈。
17
即使同僚或部属
出于骄慢而竭尽所能地贬损我,
恭敬地视他们为头顶上的上师,
乃是菩萨的修行。
一个和你拥有同等能力或地位的人,或一个没有任何良善品质、地位比你低下的人——尽管你待之以礼,对他体贴周到——可能会出于自负骄慢而轻蔑地批评你,试着用各种方法来羞辱你。这种事情发生的时候,不要气愤或恼怒,或觉得自己遭受恶劣对待。
相反的,把这种人视为指示你解脱道的仁慈上师,敬重以待。祈愿你能够尽可能地善待他。不论发生什么事情,不要希望有采取报复的时刻。那些缺乏你所拥有的教育、力量和技能的人鄙视你、伤害你,而你能够安忍地承受,这种忍辱的能力尤其令人仰慕。在安忍地承受羞辱时,仍然保持谦卑,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来对治根深蒂固的串习——只顾自己的快乐和欢悦的串习。
绝对不要骄慢自大。相反的,采取最谦卑的姿态,视每一个人在你之上,仿佛你把他们背负在你的头上一般。话说:
把一切有情众生背负在头顶之上,
即是菩萨之火炬和旗帜。
伟大的上师种敦巴甚至会绕行一条在路旁的狗,认清那条狗如一切有情众生般具有佛性。
iii.把“成功”与“匮乏”用于修道
a.如何把“匮乏”用于修道
18
即使遭受他人的捨弃和诽谤,
身染重病,
受到邪魔的侵害,
仍然担负一切众生的痛苦和过失,
不灰心丧志,
乃是菩萨的修行。
在这个世界上,无以数计的人丧失一切——食物、衣着、住所和情感,他们几乎无以维生。许多人是遭受虐待的受害者,或染上严重的疾病。
当你承受如此的痛苦折磨时,怀着慈悲和勇气去祈愿白己承担一切众生的困难和痛苦,把你所拥有的快乐布施给众生。试着去提供人们所需的一切,思量痛苦的正面品质。
事实上,痛苦在许多方面有助益。它激励你的发心。如许多教法所指出,没有痛苦,就没有脱离轮回的决心。悲伤是有效对治骄慢的解药,巴楚仁波切曾说:
我不喜欢快乐,我喜欢痛苦:
如果我快乐,五毒就会增长。
如果我痛苦,我过去之恶业就会耗尽。
我不重视高位,我喜欢卑下低微。
如果我重要,我的骄慢和妒嫉会增长;
如果我卑下低微,我会轻松自在,
我会增长修行。
最低下之处,是过去圣者之座席。
卡拉•贡秋59说:
困难是上师;
障碍是修持佛法的动力,
痛苦是扫除恶业的扫帚,
切匆嫌弃它们。
59.卡拉•贡秋(Kharak Gomchung),十一世纪的噶当派大师,一个放弃所有活动,仅仅从事修行的出离者之完美典范。想到不可避免的、即将发生的死亡,他甚至甚至不造通往他的洞穴的阶梯,也不移除洞穴入口长满荆棘的树林。他认为,如果他那天就要死去,做这些事情是多么浪费时间。他以无限的悲心闻名。他的著作《七十支法语》(Seventy Counsels of Advice)浓缩了噶当派教法的精髓。他是格西贡巴(Geshe Gonpa)最重要的弟子。他的弟子则包括谷•东(Ngul Ton)和达玛•雅(Dharma Kyap)。
的确,困难的时刻和情况生起时,即是真正的修行和装模作样之间的差异立见分晓的时候。
有渴望夺取生命的恶灵。阻止他们伤害你及他人的最佳方式,不是怀着嗔恨与他们战斗,而是一再地观想你把自己的身体当做供养来满足他们。在你准备就绪,能够为了其他众生而布施你的生命和身体之前(目前你无法做到这个程度),你至少能够在心意上如此从事。当你的心习惯了利他的慈悲之后,你的语言和行为将自然而然地反映出那种态度。
曾有五个罗刹(以血肉维生,如食人魔般的众生)抵达一个陌生的国家,准备大肆猎杀。他们首先攻击羊只,试着用武器、尖锐的牙齿和爪子杀害眼睛所见的每一个生物,却徒劳无功——他们无法杀害任何动物,甚至无法伤害它们。这个国家的生物似乎刀枪不入,仿佛它们是石头做的。他们的嗔恨转为惊讶。他们询问一些牧羊人:“为什么我们无法杀害任何一只羊?”牧羊人告诉他们,这个王国是由一个名叫“慈爱的力量”的君王所统治。他一直待在宫殿最高的塔内,全神贯注、深刻地观修慈悲。正是他慈爱的力量,使王国之内没有饥荒、疾病或瘟疫,没有生物能被杀害。
五个罗刹前去会见国王。他们告诉国王,为了活下去,他们必须吃肉饮血,但他们在他的王国之内找不到任何食物。国王说:“我想给你们提供食物,但我不能让你们伤害任何人。由于你们需要血肉来维持生命,因此就把我自己的血肉给你们吃。”国王用一枝矛刺穿身体,把血肉布施给五个罗刹。五个罗刹尝到菩萨国王的血时,突然体验到一种慈爱的甚深禅定状态。他们立下誓言,从那个时候开始,绝不伤害任何生命。
这个故事说明了慈爱的力量。《大乘庄严经论》提及观修慈心所生起的八种无上功德60。巴楚仁波切曾说:观修慈心可以平息邻近地区所有的灾难和纷扰。密勒日巴尊者也说,对待人道众生如同对待天道众生,等于是献给我们自己一个宝藏;如果我们只希望他人快乐,并且充满慈心,就会开启各种圆满成就的宝库,而我们所有的愿望都会自然而然地实现。
60.《大乘庄严经论》提及观修慈心所生起的八种无上功德:1)天众与人将随喜;2)他们将保护你;3)你不会受到毒药的伤害;4)也不会受到武器的伤害;5)你将拥有一个快乐的心;6)你将体验到各种快乐;7)你将毫不费力地成就愿望;8)即使你没有立即获得解脱,也将投生上三道。
b.如何把“成功”用于修道
19
虽然我具有名望,受人敬重,
如财神般富有,
但去了解世间的财富和荣耀缺乏本质,
并且离于骄慢,
乃是菩萨的修行。
菩萨把财富、美貌、影响力、功成名就、家庭传承(即今生所关注的一切凡俗事物)视为如闪电般转瞬即逝,如露珠般短暂,如泡沫般空洞,如蛇皮般逐渐蜕去。不论他拥有什么样的世俗成就和殊荣,他从不自大骄慢。
不论你累积了多少财富,它终究都会被取走,不是被盗匪、被有权有势的人取走,就是被死神取走。如果你的子孙继承了你的财富,它不一定会为他们带来任何真正的好处;他们可能会用它来超越敌人,左右亲戚,以及累积会把他们推入轮回下三道的恶业。
密勒日巴总是教导在家弟子:慷慨布施那些穷困潦倒的人,是成就佛法的最佳方式。怀着利他心所从事的布施行为,即使是微小的,也能够积聚大量的功德。如果你拥有权势和财富,那么让它们充满意义;要如西藏三个伟大的法王61一般,为了佛法和利益众生来运用权势和财富。另一方面,吝啬贪婪(不论你目前是富裕或贫穷)即是种下投生饿鬼道的种子;饿鬼道的众生会被剥夺一切。
61.松赞干布(Songtsen Gampo,609-698)、赤松德赞(Trisong Detsen,790-844)和赤喇巴千(Tri Ralpachen,于815-838统治西藏)。在他们统治西藏期间,由于他们的信心、努力和慷慨,佛教经典、论著和上师因而被带入了西藏。
祈愿你能够追随伟大菩萨的典范;伟大的菩萨因为过去的慷慨布施及其累积的功德,投生成为有权有势的君主,拥有惊人的财富。他们用财富来帮助穷困的人,纾解饥荒和疾病。除了照料民众肉体的安康之外,也教导民众避免十不善业62,从事十善业。他们充满慈悲的事业使王国内每一个众生免于堕入轮回的下三道,在他们的王国之内,作物丰收,繁荣昌盛,充满安乐。
62.十不善业包括:身的三不善业——杀生、偷盗和邪淫;语的四不善业——妄语、两舌、恶口和绮语;意的三不善业——贪欲、嗔怨和邪见。十善业是去避免十不善业,从事与十不善业相反的行为。
如是思惟:“愿一切有情众生的需求,即使是最微小的昆虫的需求,都被圆满实现。”尽可能地善用财富来帮助他人。在任何可能的时候,试着提供他人日常所需的食物、衣着、住所等等。在此同时,立下这样的愿望:希望能够给予一切众生佛法的无上礼物,来圆满实现他们究竟的需求。
iv.把“贪”与“嗔”用于修道
a.如何把嗔恨的对象用于修道
20
如果没有克服自己的嗔恨,
愈去和外在的敌人交战,
敌人的数量就越多,
因此,用慈悲的军队来调伏自心,
乃是菩萨的修行。
一旦降服了嗔恨,你将发现外在世界不再有任何仇敌。但如果你持续让嗔恨为所欲为,努力去克服外在的敌人,你将发现,不论击败多少敌人,总会有更多敌人取而代之。即使你能够征服宇宙中的所有众生,你的嗔恨也只会更加强盛。放纵镇恨,你将永远无法适…
《你可以更慈悲(菩萨37种修行之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