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乞丐,或地位低下、长相粗俗、从事不当的职业、缺乏良善品质的人。帝洛巴杀鱼,撒拉哈(Saraha)是制箭工匠,夏瓦里巴(Shavaripa)是猎人。因此,你遇见的任何一个人,事实上都可能是一个圆满的菩萨,而他有着普通平常的外貌,甚或有着令人作呕的外貌。因此,你应该敬重一切有情众生,视他们为上师。
当你听闻释迦牟尼佛过去生世的事迹,你就能够了解,每一次他以不同的方式显现,都是他要利益众生、无量的菩萨事业的展现。菩萨离于所有自私自利的发心,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善巧方便的展现。则同一滴落入尘土的水银,仍然一尘不染,纯洁无瑕,菩萨在这个世界显现,却没有受到世界的染污。
去认识菩萨圆满无瑕的良善,怀着信心去把每一件事物视为清净的,能够确保你的佛法修行不会从根处腐烂。信心开启了教法的大门。在七圣财85之中,信心是最崇高的。怀着全然的信心和虔诚,视上师为真正的佛,把他的所作所为视为圆满智慧的展现。
85.七圣财(seven noble qualities or riches)分别是:信心(fath)、戒律(discipline)、精进(conscientiousness)、谦逊(modesty)、学识(learning)、布施(generosity)、智慧(wisdom)。
你的行为举止应该和你的上师、法友协调一致。你要和他人打成一片,确定你的存在不会带来压迫或拘束——如同一条舒适的皮带,可以时时穿戴,完全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进入所有的情况之中,不制造任何麻烦和困难——如同盐巴立即溶入水中。从上师那里领受教法和指引,而不替上师制造任何不便;和法友相处时,完全不要让他们感到困扰——如同在莲花湖上的天鹅,宁静地滑过水面,而不扰动湖水,在莲花之间穿梭,却没有混乱花朵精细的排列。
让你的觉知保持清净,把一切显现的事物视为无限清净。如此,每一件事物都将激励你去修持佛法,每一件事物都将是教法的实例。密勒日巴说:
周遭世界是所有书籍之首——
我不需要去读一本白纸黑字的书。
就金刚乘而言,信心和净观是修行的两大根本。如果你尚未拥有信心和净观,那么努力去生起信心和净观。如果你已经生起信心和净观,那么不断努力去使其增长。一旦你的行为或思想违背信心和净观时,要有所觉察,并立刻忏悔,加以对治。矫正自己的缺失,而不要去张扬他人的缺失。这么做有助于保持三昧耶的清净,维持僧伽之间的和谐,并大大地护持教法。
从金刚乘的上师那里领受了灌顶之后,你必须和与你进入同一个坛城的金刚兄弟姊妹和睦相处,直到你们全都获致证悟为止,如同一盏油灯的灯芯和火焰一起燃亮,直到灯芯和火焰都燃尽为止。毁坏或动摇三昧耶——你和其他弟子之间的神圣连结,将障蔽你的修行觉受和了悟,阻碍你获得所有凡俗的成就,尤其是证悟的无上成就。而对治的解药,即是去看清万事万物的本然清净。这是菩萨的真正修行。
C.不执着功德主的财产。
33
供养和敬重可能会带来争执,
使闻、思、修衰微,
因此,避免执着于朋友、施主之家,
乃是菩萨的修行。
把所有的努力投注于今生的事务之上,毫无疑问地,你将获得巨大的财富,积聚大量的黄金,登上名望权势的顶峰。然而,即使在那个时候,你可能还是会怨恨那些比你更富裕、更有影响力的人;你会蔑视那些被你抛在身后、社会地位比你低下的人;面对你的同僚,你感到竞争和忌妒,等待任何可以超越他们的机会。连乞丐看到其他乞丐化到缘,都会妒火中烧。
人们让自己落入连吃饭或睡觉的时间都没有的田地。你是如此全神贯注于达成凡俗的目标,而变得像蚂蚁一般忙碌,不断早出晚归——如同达波伟大的医师冈波巴所说:“以星辰为帽,以白霜为靴。”
然而,从事所有这些永无止境活动的最终结果是,你变成一个随时可以馅媚奉承、虚假伪善的人,如同一个可悲的乞丐,为了一点剩菜残羹而准备面对凶猛看门狗的啃咬。寂天大师说:
我是那个努力求取自由的人,
我必不能受到财富和名誉的束缚。
密勒日巴也说:
雷,尽管爆发巨大声响,却是空虚的音声;
彩虹,尽管色彩绚丽夺目,却逐渐消散;
这个世界看似迷人,却是一场梦;
感官的欢悦尽管美妙,却带来不幸与祸害。
彻底放弃所有世俗的活动。满足于你所拥有的事物,以及每天所发生的事情。如此一来,你将自然而然地明白一切。嘉瑟·东美说:
满足于你所拥有的事物,
乃是究竟之财富;
不贪恋或执着于任何事物,
乃是究竟之安乐。
修持佛法时,刚开始你可能会遭遇困难。但是后来,这些痛苦将被巨大的快乐和宁静取代。但如果你从事以俗的活动,结果只会是相反的。刚开始,世俗的活动似乎带来快乐,但是后来,它们堕落恶化成为痛苦——此乃世俗活动的本质。就此而言,不断做正确的选择,乃是菩萨的修行。
D.不说尖酸刻薄的话。
34
尖刻的话语扰动他人的心,
毁坏自己的菩萨修行。
因此,放弃让他人感到不悦的粗暴言词,
乃是菩萨的修行。
现在,你已经生起为其他人而获致证悟的想法。因此从现在升始,你应该不说伤害他人的话语——伤害他人的感情,注定会引发嗔怒的话语。相反的,你应该只说鼓励他人的仁慈语、温柔语。
蹂躏世界的战争,大多起于尖刻的话语。争执、怨恨和永无止境的仇恨,全都是因为缺乏宽容和忍辱而产生。
如同龙树在《致亲友书》(Letter to a Friend)中所说,人们所说的话有三种;佛陀把这三种话语形容为蜂蜜、花朵和粪便。有益的、令人欢喜的话语如同蜂蜜。诚恳真实的话语如同花朵。但是充满暴力、有害的话语和谎言则如同粪便,必须抛弃。
卡拉·贡秋说:
停止放射尖刻言词的毒箭,
放弃本性邪恶的侵犯行为。
如果你让刻薄的言词从嘴巴吐出,不但会烦扰他人的心,也会烦扰自己的心。在这样的时刻,菩萨道丧失了。那些四处宣扬他人弱点的人,或毁谤上师及其他修行传承的人,等于是在为自己累积大量的恶业。
相反的,菩萨用语言带领人们走上解脱道。起先,他或她会说一些令人们感到快乐的事情和故事,来开启他们的心,然后逐渐地、善巧地介绍佛法的意义。佛陀根据众生不同的能力和接受度来教导众生。对于拥有较少能力的众生,佛陀教导以根基乘的教法,强调放弃今生俗务的必要,并且离开家园,做一个无家可归86、居住在僻静处的人。对于有较大能力的众生,佛陀教导以大乘甚深广泛的教法,解释如何布施、持戒、忍辱,如何从放弃所有俗务做为起始,依止一个上师的指引,在僻静的闭关处专一地修持他的教导。佛陀教导他们如何透过思量世间八法87的徒劳无益来维持他们的决心,以及如何透过生起真正的利他发心,所做所想都以利益他人为目标,来使修行与菩提心相互交融。
86.在经典之中,“离开家园,做一个无家可归的人”这句话用来表达舍弃在家的生活,受戒成为比丘或比丘尼。
87.世间八法是指苦、乐、利、衰、称、讥、毁、誉。
III.修学如何戒除负面情绪
35
当情绪变成串习,
很难用对治来戒除。
因此,怀着观照和警觉,
紧握着对治的武器,
在执着及其他负面情绪生起的刹那加以摧毁,
乃是菩萨的修行。
不论你正在从事什么样的修行,它必须是一个有效的解药,来对治你的负面情绪,以及你认为事物真实存在的信念。
任何情绪在最初都只是一个微小的念头或感受,然后变得愈来愈强大。如果你能够在念头初生的刹那,即加以认清,很容易让念头消退平息。在那个阶段被认识出来的情绪,如同晴朗天空中的一小片云朵,不会带来任何雨水。
另一方面,加果你没有觉察到这样的念头,让它们扩张增生,那么很快地,它们将会一个接着一个、迅速成为一连串的念头和感受。你将发现自己愈来愈难以破除那强大的情绪,也很难去阻止这个情绪可能引生出来的负面行为。如同《大乘庄严经论》所告诫的:
情绪摧毁自己、摧毁他人,也摧毁戒律。
在《入菩萨行论》中,寂天大师把负面情绪比喻为必须被击退的敌人。但是他指出,负面情绪不像一般人类的敌人,它们没有任何可以撤退的处所。你只要认清负面情绪的本质,就能加以根除:
悲惨的烦恼,被智慧之眼击溃!
在对抗情绪时,如果你失去警戒,即使只是失去片刻,都要立…
《你可以更慈悲(菩萨37种修行之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