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加持,从莲师前额放光流入我们的前额,在这些脉中的所有不净都被洗净,同时我们接受了莲师金刚身的加持。
四种灌顶的第一灌是“瓶灌顶”,一般在上师给予灌顶时,我们观想主尊及整个坛城都在灌顶仪式所用的宝瓶中,坛城融入甘露,充满整个宝瓶,我们从宝瓶中接受加持。在这里,我们透过光入前额,重新得到第一灌。经由此,授权我们可以做各种生起次第的禅定、仪轨以及观想,像是寂静及忿怒本尊的生起次第。经由这样的加持,在我们心中种下成熟为持明者的种子;持明者的意思是指心已成熟为智慧。虽然身体依然是一个五大的皮囊,但已准备好临终时融入智慧身;从五道的观点来看,这是与资粮道及加行道相关联。接受了第一灌,奠下了成就化身的必要善缘。
接下来,从莲师的喉间,我们观想红色的“阿”字,灿烂的光芒由此射出,就像是从一颗闪亮、灿烂的红宝石所射出的光芒;光入我们的喉间,进入我们所观想的“阿”字。这道红光涌入我们的身体,遍满并清净我们的脉,清净了我们在语上一切的恶行,譬如谎言、谣言、闲话以及谩骂等,也清净了负面语言所依存的业风,同时我们得到莲师金刚语的加持。接受了第二灌,或称“秘密灌顶”,通常是上师由充满甘露的头骨中赐予此无死之甘露。第二灌授权我们持颂各种咒语,同时也种下成就“寿命自在持明者”的种子。第二灌能令身心转为智慧,同时也奠下成就报身的善缘。
接着,从莲师的心中观想种了字“吽”,像秋天里蔚蓝天空的湛蓝色,射出灿烂的光芒,融入我们心中的“吽”字。再一次,光芒遍满我们的身体,同时遍及我们全身所有的脉,清净了三种负面的心意,嫉妒、恶意、邪见,同时也净化了支撑心意的红、白明点。此时,我们得到莲师金刚意的加持,也得到第三灌,或称“智慧灌顶”。通常在接受第三灌时,我们观想坛城所有的本尊放出无量光明,融入我们全身。这令我们得以领悟大乐的智慧,达到法身的阶段,成为大手印持明者。当莲师传授金刚普巴的灌顶给弟子时,他在坛城的中央化现为金刚普巴。这样一种化现为无量智慧本尊的能力,就是这个层次持明者的特征或果报,被称为“大手印”是因为手印代表“化现”。
现在第二个蓝色的吽字由莲师心中的吽字射出,像一颗流星,穿入我们心中,与我们的心意相融,我们全身充满了光,这完全清除了我们身语意上一切障蔽觉醒的微细烦恼,同时也清净了烦恼的迷惑基础,也就是本始基。在梵文中称为“阿赖耶”,事实上是一切习性的储藏处,也是所有正面及负面业力的储藏所。在两种障蔽中,这个灌顶清除妨碍究竟知识或直观的障蔽;这层面纱的障蔽是来自西藏人所称的三轮概念,也就是主体(能)、行动、客体(所)。经由此灌顶,我们同时得到莲师身、语、意合一的加持。
第四灌或称“文字灌顶”,就是指出一切现象的自然状态;经由此灌顶,我们就成为修行大圆满的适当容器,我们的内在也种下了“任运天成持明者”的种子,这令五身40得以任运天成,也就是莲师本身的证量层次。这是究竟的佛境,三身的不可分割,或是法界体性身,此时我们的身语意与莲师的身语意合成一味而无分别,然后安住在于此一味的平静中,继续持颂咒语,这是称为“亲见究竟上师真实面目”。如果我们因此了悟自心即是法身,这就等同从三世(过去、现在、未来)诸佛处接受灌顶一样。
在上师相应法中有五个层次的意义:1.外在意义上是累积功德,这包含在前方虚空中观想上师及其眷属众,心中想着所有本尊圣众都只是上师智慧心的展现,然后向他们皈依、发菩提心及做七支献供。2.内在意义上是净化自己的觉受,这包含了观想上师在头顶,然后接受他的加持。3.在密意上,是令自己的智慧刹那现起,这就是观想上师在自己心中。4.最秘密的意义上,就是认识到本尊就是自己,这就是观想自己为本尊,了悟到自己身语意从未与上师的身语意分离过,而自己现起为本尊。5.究竟的意义上,也就是究竟空广而不受概念及条件之限,然后无勤(不需用功)安住于此不可思议的光明智慧中。
三、临终时的转化
在四灌顶之后,而在结束修行前,我们念以下的祈请文:
此生面临终了时,
我乃金刚瑜伽母,
转为灿然光明圈,
得与莲师无二融;
愿己成佛大乐境,
自显殊胜阿亚山,
无二化现之佛土。
这指的是临终时刻,此生的一切现象及觉受都消失了,而下一世的现象及觉受正要开始。在不自觉的情形下落入死神之手,我们无法确定自己在未来是否不会遭遇大的痛苦,因此我们应热切地向莲师祈请:
莲师,在此临终时刻,
请以大悲眷顾我;
若您无法持续地关爱,
我将无法由轮回迷惑中解脱。
在我们向莲师虔心热烈祈请时,仍然观想,自己是金刚瑜伽母,这时莲师以大爱的眼神看向我们,同时面带微笑。从莲师的心中化现出温暖的红光,就像旭同般,充满大乐慈悲的加持,融入我们自己的心。这道光芒,就像邀请及引领我们去殊胜铜色山的使者,我们融入光中,然后从头顶及脚底逐渐消融至自己的心中,然后成为一颗灿烂的小红光圈,接着射上虚空。这个红色的光球,就像我们虔诚心的精华,向上跳跃进入虚空并融入上师的心,而莲师自身就像彩虹般消失于虚空,融入光中而究竟的广大合一。然后,我们安住于无二的状态中,在上师心与己心无区别下安住。如果可能,我们应住于此自然的纯朴中,不追逐念头也不压抑念头。在所有上师相应法的结尾中,这是最高的,也是临终修行“颇瓦”,也就是转识的修行中最深及精要的。如果我们突然或毫无预警的面临死亡,应当清晰地观想自己上师的心,而我们的心与上师的心相融。
这是上师相应法的圆满次第,接着,我们念颂最后一段祈祷文:
由心底深处向您祈请,
非只口说;
由您心中的广地赐予加持,
令我一切心愿得以圆满。
莲师的心和我们自己的心合而为一,我们在乐空无造作的状态中安住片刻,这也是自然纯朴的上师心。
当我们从这样的状态中起座,应觉知一切现象都是上师的化现,一切声音为咒语,而一切念头都是智慧的化现。接着,我们以大爱及慈悲,将修行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同时将此修行中的了悟带入一切自己的事业中。我们可以用龙钦宁体前行法长轨中的回向文。
一般说来,任何时刻我们都应一再为所有众生做广大的祈请:
愿上师们长久住世遍传佛法
愿我能利益无量众生及法教
在入睡时应思维“愿一切众生达到究竟境界”;醒来时应想“愿一切众生在证悟状态中觉醒”;在起休时应想“愿一切众生得佛身”;在穿衣服时应想“愿一切众生虚心及知耻”;在点火时应想“愿一切众生燃尽烦恼之木”;吃饭时应想“愿一切众生食用三摩地的食物”;开门时想“愿一切众生开启解脱之门”;关门时想“愿一切众生关闭下三道之门”;出外时想“愿我踏上解脱众生的道路”;上坡时想“愿我引领一切众生前往上道”;下坡时想“愿我引领众生离开下道”;见到快乐时想“愿一切众生达到成佛的快乐”;见到痛苦时想“愿一切众生的痛苦得以抚平”。据说,我们对众生未来的利益,全赖我们在修行道上祈请的程度来决定。
在这所有的祈请文中,有一篇是由龙钦巴尊者所写的:
生生世世,无论出生于何处,
愿得上道七功德;
出生得遇佛法,具足闲暇修正法,
令上师欢喜,愿日夜修法;
对法了悟且达其根本目的,
在该世愿渡脱生死之海;
弘扬正法于世间,
愿永不倦怠于利他成就;
经由无偏利他之巨浪,
愿一切众生同登佛境。
在修行的时候以大愿伴随回向是非常重要的。
卷二、将修行当作生活的一部分
一般来说,谈到“佛法修行者”一词,我们指的是一个人,能够面对任何状况,不论好坏,甚至能够把最坏的经验拿来当催化剂,帮助他在修行道路上进步。人生的遭遇应当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待修行、经验和领悟,我们应当了解,所有遭遇,不论正面或负面,都是修行道上的开示。
不论是好的和坏的经验,都可能使障碍生起,这些障碍永远不能改变我们的心意,或者征服我们。我们要像大地一样,不去分辨好坏、有利或不利,而同样地养育所有众生;很单纯地,大地就在那里。当修行者面对困境,应当运用这种困境作为加强修行的机会,这就像是强风不但无法吹灭大火,反而会加强火苗,让火烧得更旺盛。
如果我们面临不幸,像是碰到不良影响,被人辱骂或批评,甚至被丢到牢里,我们不应当想“我一直都在向三宝祈请;我不应得到这样的待遇”;我们要了解,所有这一类的困难都是因为在过去世不断伤害他人的结果。我们要忍受这种苦难,心想:“愿其他所有众生,因着他们过去世累积一切恶业所带来的痛苦,透过我的遭遇,集中在我身上,并在我身上耗尽”;要永远了解,困难的状况其实是莲花生大士善巧方法的示现,以此方法给我们机会净化自己的负面业力。
于是,我们要快乐地接受任何痛苦或批评,心想:“这是因着上师伟大慈悲才降临我身上的”。举例说,有许多……人,过去二十五年在……
《如意宝--上师相应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