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被囚禁,权力被剥夺,日子极为困难,但他们能对上师有着伟大的虔诚心,对佛法修行的热诚从未动摇,极度受苦的经验反而把他们的心转向法,同时加强他们修行的决心。
如果碰到幸运的状况,我们永远不应当执著,反而将它们视为梦或幻影。如果得到财富,住在美丽的大房子中,不应该认为自己重要或伟大;我们更不应该囤积财富,或者想要住得更华丽,也不应当在乎名利。事实上我们应当了解,任何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好运都是因为上师的慈悲。当我们获得任何财富,或成就某些伟大的事情,永远不能忘记,这个世界上一切无常——经文中说:“所生的必死,所聚集的必散,所累积的必耗尽,所有高的将会被拉低”。
遇到顺境,应当心想:“愿自己现在所有的财富能够分配给一切众生,愿自己所有现在的财富能够供养给莲花生大士,愿自己衣食温饱就能满足”。事实上,要维持自己是很容易的,只需要足够蔽体的衣服免被风吹雨打,也不需要过多的食物就可以了。就像过去的圣人一样,我们若有机会到山洞中或独自闭关的地方居住,应当感到满足。
所有过去伟大的圣人都曾住在山洞中,与野兽为伴,这是因为他们能从心底深处转向佛法。他们放下一切,以流浪的苦行方式来修行,这样一位出离者的心充满了法,法的念头引领他到岩洞中独居,而死亡的念头持续激励着他的精进,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学习这样的心态。
如此一来,我们甚至可以防范将顺境变成为自己修行的障碍;否则,有些佛法修行者得到一些名声,就开始认为自己是老师或喇嘛,这样的想法会让他们认为自己应该吃好的,穿贵的,以及有更大的名声等。当情境真的如此时,执著及我慢就加强,而完全忘了修行的原始动机,这是行不通的;视有利的情境如梦如幻,可以避免此类过失而加强我们的修行。
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式看待自己修行状态的改变:如果修行本身遭遇困难,比如说昏沉、念头狂野,以及观想不清等,我们应利用这个机会来培养纯净的觉受;也就是说,不以一般凡夫的觉受来看待自己的环境及其中的有情众生,而将他们视为铜色山净土,其中住满了空行及勇父。同时也代表着,一切显现就是莲师,一切声音是莲师的心咒,而一切的念头都是莲师智慧的化现。
当我们在修行中很幸运地有着清晰的觉知,以及好的修行体验,我们不应该想“啊!我变成很高的修行者,我应当成为一位老师!”我们毋须太重视它,而在清新生动的当下觉知中歇息,没有目的也没有执著。
简而言之,无论我们得到的是财富、名声、食物、衣服或心灵体验,我们内心中都不应该生起执著及攀附。如果有这样的感受时,我们应静静地安坐,然后吐出三浊气,同时想着贪、嗔、痴伴随着浊气被驱离,然后忆起这些暂时性的成就是如何的无意义及快速消逝。
过去佛陀出生在印度,修行而后开悟,在许多地方他转动*轮,令数以千计的阿罗汉得以了悟,这些圣者可以在空中游走并示现许多神通。今天,这些不可思议的事迹除地名外,未留下任何踪迹。稍后,佛法传到西藏,迅速地生根并被弘扬,因此产生许多伟大的圣者,而他们又将伟大的法教传承下去。今天所有这些伟大的圣人都到了净土,而不曾留下任何痕迹。忆起这些,我们必须领悟,无论我们得到或达到的是什么,都非实质或实在的。我们永远不应渴求世间事物或法上的成就,而应当在全然无执著的状态中安住。
偶尔,我们在现实中或在梦境中遇见狂野精怪或麻烦制造者,受到他们暴力的影响及接受到负面能量。如果这类情境发生,就算在梦境中,我们不应想要去消灭这些精怪,而应当省思这些障碍的制造者,过去世曾经是我们的父母。虽然父母曾经照料养育过我们,但现在却要伤害我们,这必然是自己过去世的负面行为所造成,我们应该对他们生起大的悲悯心。
如果他们看起来是要伤害我们,我们应该将此诠释为一个将自己蔽障清净的机会。如果我们能将一切逆境视为自己上师的化现,那么身体上的疾病、障碍,以及心意上的痛苦都可以被当成修行之道;以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净化自己的恶业及其所带来的苦果。如果能保持这样的态度,这样负面力量将无法造成任何真实的障碍。但是,如果我们将这一切逆境视为敌人,认为我们必须摧毁它们,那只会让事情更糟糕。
&nbs, p; 现今由于众生的念头狂野及散乱,许多人经验到各种负面的干扰,这都只是他们自心所造。如果他们能了解到这些经验是上师所给予的礼物,经由这些历练可以让他们在修行道上进步,不将它们误解为外在影响;如果能专心一意向上师祈请,同时对他们所认为的邪魔能心存慈悲,那么他们就不会受到任何伤害。
倘若我们受到这样的负面能量所干扰,应当检验它们存在的本性为何;我们应该探讨它们是否具体或有形的,是否可以用手摸或用棍子打。如果这样一种负面能量是存在的,它们住在哪里
起源于何处
什么样的因缘令他们产生
心中带着这样的分析,我们专心一意的念颂金刚上师的咒语,然后想:“经由莲师的慈悲愿,这些灵界众生遇见的都是善法及有利益的法教,也愿他们不会伤害他人及自己,愿菩提心妙宝在他们心中生起”。
以大悲心将这些灵界有情的觉知,与自己的心及莲师的觉醒心相融,尤其会有利益。当我们了解到一切现象就是上师智慧的化现,那么就连“障碍”这个词都会消失。
无论发生什么事,我们永远要保持纯净的见地,视一切现象为完全纯净,永远别让自己的心偏离净见,不要让自己有丝毫不净的觉受。我们永远要将自己所在的地方视为铜色山净土,而其中一切的有情生命,不论多微小的昆虫或是我们的朋友及亲戚,视他们为空行及勇父;一切所听闻的,就是金刚上师不中断的咒语。
坐着的时候,应想上师在自己头顶,然后对他有虔诚心;走路时,应永远感觉到莲师及其净士在我们右肩上方,而我们尊敬地在绕行。我们应想,不是只有一个铜色山净土,在莲师身上每一毛孔中,都有着数十亿莲师的净土,每一净士中都有着莲师及其随行眷属。
在我们吃或喝东西之前,应先观想它们转化为纯净的甘露,然后将此甘露的第一部分供给住于喉间的上师;然后,我们应想自己所吃的或喝的(供养所剩下的部分),是让我们赖以维生的加持,如此令我们消除对食物的攀附与执著。
晚上睡觉前,白天安住于我们顶上的莲师,现在进入我们的头部,然后缓缓下降到心间,安坐于一朵灿烂微开的四瓣红莲花上——这朵莲花非常明亮、透明且生动。然后,莲师放射出无量的光芒,充满我们全身以及整个房间,灿烂光明扩大充满全宇宙;当整个宇宙因此而转入纯净光明时,我们在纯朴中歇息,保任在觉性中。之后,当我们感觉要入睡时,应该观想外在宇宙的光融入自己,接着我们化入光,融入莲师,此时像拇指般大小的莲师化为光,然后融入虚空。
接下来,我们应该在广大究竟的明空辽阔中安静歇息,因为入睡时与死亡的过程很相似,因此这个修行对于我们临终的准备来说是很重要的。
倘若我们醒来发现自己在夜间无法保持这份光明,我们应当热切地向莲师祈请:“愿我能觉知光明!”单纯的安歇,然后入眠。如果我们的心不安静而念头狂野,让我们无法入眠,我们应当了解到这些念头无生、无住处、也无灭。倘若我们不受念头干扰,我们应单纯而无散乱地在自然状态下歇息。如果梦境生起,我们应当尽量试着认知自己在作梦。
早上醒来,我们应当观想前方虚空是莲师及其随从眷属众,环绕在莲师周围的空行及勇父,以金刚上师咒语及天籁充满整个空间,将我们从睡梦中唤醒。起休时,应该想我们正踏入铜色山净土,住在那里的都是空行及勇父,而我们自己是金刚瑜伽母,从无始以来到现在都非杜撰的真实存在。
我们以虔诚心及向往心呼唤上师:“喇嘛千诺,喇嘛千诺!”意即“上师知,上师知!”莲师一直安住于我们心中的红莲花,现在这朵莲花盛开,而莲师现出上升到我们的头上,我们不停地向他恳求:“愿我的心转向法,愿我在修行道上的佛法增长,也愿一切幻化的现象转为智慧。”
我们应当尽量做这个修行,直到自己的心满怀对上师的忆念;无论我们是在吃饭、睡觉、走路、或坐着,对上师的念头应该一直鲜明的保持着——仅仅认识上师和得到某些简短的忠告是不可能有成就的。上师不仅仅存在于外,而是一直存在于自心的觉醒本性中。
莲师说“我从未离开具虔诚心者”,如果我们认为上师是一位有着血肉的凡夫,就很难生起修行所需的强烈虔诚心,因此我们应当看待上师如莲师不变智慧的化身,他的全知智慧遍满三界,就算同一时刻百万众生向他祈请,莲师也能准确地知道是谁在祈请。
修行道上的核心就是虔诚心,如果我们心中只有上师,同时心中除了强烈的虔诚外别无其他,那么一切事情都可以被视为上师的加持。如果我们能单纯的带着此虔诚心修行,这就是祈请本身。
当一切念头都浸润着对上师的虔诚心,自然就会有信心来面对所发生的一切事。一切形象都是上师,一切声音都是咒语,一切所生起的粗糙及微细念头都是虔诚心。在究竟本性中,一切事情都自然解脱,就像虚空中所打的结,这是最高的上师相应,也就是了悟到上师是三身的不可分割。我们无需依赖生起次第,也不需依靠闭黑关、空观或持气入中脉,就可以达到此成就。只需透过这一种修行,所有其他的修行都会融入到专一的虔诚心,就像贡赞巴尊者及其他伟大的圣者们,透明日夜安住于专一虔诚心的状态,经年累月的如此做,连饥饿和口渴都不会注意到。
…
《如意宝--上师相应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