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如意宝--上师相应法▪P12

  ..续本文上一页 带着此热烈的虔诚心,除对此生的引诱感到厌离外,别无其他,如此就不会为世间事所分心。了解到行为所带来的果报,我们就不会造恶的行为。所有求取个人解脱的心愿都已了结,我们不会落入下道。看待一切现象为本尊及大乐,我们不会落入凡夫的觉知。将一切视为上师,将自己全部的心念都汇聚于对上师的热烈虔诚心中,我们就不会落入邪见。这样一来,自然就会有出离心及心不散乱,一切所应舍弃的都会自动消失,禅定及禅定后合而为一,而究竟本性即自身的智慧觉性就会显现。

   我们应该持续修行净见,直到我们自然地看到宇宙及一切有情众生都完全纯净及圆满。特别是不论心意活动是向着外在现象,还是内在的印象,我们都应该认出它们的本性,然后令它们自然解脱。我们应避免沉溺于回忆过去的事,当这些念头生起时应即刻看穿它。如果我们不检查念头,那么像是战胜敌人的记忆,或是沉醉于赚钱的企图,又或是一直想着要重复过去的成功,这将引发许多念头,就像风吹湖水创造了无尽的涟漪。如果让自己迷失在贪、嗔、痴、慢、疑的记忆中,就会让自己更牢固的被迷惑所捆绑;就因为这些状况的挂碍,所以会造业以及持续受苦。

   当念头生起时,只要知道它生起了,同时要记得它没有来处、住处及去处,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就像一只鸟飞过天空不留下任何痕迹。就是这样,当念头生起,我们可以令它在究竟的辽阔中解脱;当念头不生起时,我们应当在自然状态的开放单纯中歇息。

   简而言之,不论我们做什么事,永远不要与莲师的鲜明记忆分离,由此可以得到大利益;除此以外,我们一切的行为都应为利益天下广大众生而回向。心中怀抱他人,是修行的第一点,也是生起珍贵菩提心的基本准备。

   在正行中,一切所做都应伴随着空性的领悟,而我们的心应专注于修行上,这是第二点。如果我们在此修行的初期无法生起对空性的了悟,那我们应努力地专注于莲师,丝毫不令自己的心落入负面情绪。

   最后也就是第三点,在结行时应做功德回向,将自己在修行时以及所累积的一切功德,为利益所有众生而回向。

   这就是大乘无上三要点:1.前行的预备,可以让自己的修行有最究竟的成就;2.正行的主修,可以保护我们的修行不入歧途且无障碍;3.结行的回向,可以保证自己修行的利益无量增长。

   倘若我们已有专注的能力,那么修行上师相应法的困难并不大或没有困难。但,如果对于心没有正确的训练,或是没有培养大乘的功德,却坚持只愿修持大圆满,这对我们是无助益的。大圆满的见解颇高,而此时我们的心续颇低,就像一个两三岁的小孩缺乏成年人的经验、能力及理解。倘若在我们所有的生命中都能记得上师的指导,那么上师将不会放弃我们,然后我们的内心会逐渐对不同阶段的修行道路,发展出正确的了解。

   为了确保上师永远与我们同在,我们必须持续修行。如果认为修行几个月或一年,就足以成就,这对我们没有帮助;我们应该从此刻起一直修行到最后一口气。如果我们希望在面对死亡的恐怖及困难时刻能保持信心,这样的精进修行是有必要的。我们应该问自己,当死亡来临时,我们是否能记得上师所有的指示;就算记得,可能也很难在受着死亡之苦时修行这些指示,除非我们一生都在持续的修行。

   一位佛法修行者,应该能够面对任何情境,不应在好的时候趾高气昂得意,或坏的时候心情沮丧。无论好或坏,都能超越期望及怀疑,我们应忆起上师。快乐和悲伤、喜悦和痛苦,它们本身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成为修行道上的助益或障碍,我们如何看待这些经验,才是自己修行真正的见证;这就是此上师相应法的真实要义,也是它主要的修行。如果我们尽全力如此去修行,也就没有所谓的“更深”开示了。

   如果是以繁复的常轨来修,生起次第的观想有四种,它们与四种投生的净化有关(胎生、卵生、湿生及化生),而本上师相应法是这一切的精华,所以不需要这些繁琐的细节。生起次第的其他方面都包含在上师相应法中,虽然没有一一分开来说明。譬如“清晰的显现”就是本尊的清楚观想;“纯净的正念”指的是了解到本尊的所有象征意义(如:一面象征究竟本性是同一个,二臂象征方法及智慧);“佛慢坚固”指的是完全的信心及信念,从无始以来我们即是本尊。

   仅只清晰鲜明地观想自己根本上师一刹那,利益即远大于对其他百千本尊的观想。本上师相应法也是圆满次第的精华,在圆满次第中有六瑜伽:1.“拙火”即内热,也就是修行道路的根本;2.“幻化身”是修行道路的基础;3.“梦瑜伽”是修行道路上进步的测量;4.“光明”是修行道路的要义;5.“中阴”是在修行道路上持续修行的邀请;6.“颇瓦”即转识,这允许我们穿越修行道上所残留的部分。

   在上师相应法中,这一切修行都必然会开展。内热及幻化身的修行是和上师的金刚身瑜伽相关;梦及光明修行则和上师金刚语瑜伽相关;中阴及颇瓦修行则是和上师金刚意瑜伽相关——这就是为什么上师相应法是圆满次第的要义。

  如果我们渴望能了悟到广大的观点及更深的内观,那么,

  

  了悟到自己本有智慧,是因着功德累积、障碍净化,

  以及开悟上师加持的结果;除此外之一切方法皆无意义。

  

  此外,

  

  欲寻超越理性外之智慧,若不向上师祈请,

  就如在洞中面向北方等待阳光照耀,

  将永无法领悟现象及自心乃同一个。

  

   上师相应法是了悟一切事物自然状况的究竟方法,如同法本上所说“自然状态之核心”。“核心”这个名词指的是隐藏的精华,它不明显,却是一切的心脏。有无数关于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及大圆满的开示,但它们全部以浓缩的形式存在于上师相应法中。上师相应法就像一个链环中最主要的连结,将所有的开示连结起来。一个很容易做的修行,没有真正的困难或走上歧路的危险,同时能引领至最高的成果。就像一个精密设计的机器,可以在一小时内完成上百劳工的工作;这儿则是一个单一的开示,集结所有其他的开示;没有任何一个开示,不论多深奥,不包含在上师相应法中。上师相应法是令我们修行进步,以及去除障碍最主要的方法,它是那个“能成就一切的法”。

   技术上来说,上师相应法是前行预备法的一部分,事实上它是正行的核心。在佛法的不同传承中,无论宁玛、萨迦或格鲁的修行,没有一个不以上师相应法作为最主要的基础。

   在萨迦的传统中,著名“道果”的开示,也就是同时修行“道”与“果”,我们同样会看到一开始先修行“上师相应的甚深道路”,其中我们接受上师身、语、意的加持或灌顶,然后再对上师修禅定。噶举传承,也因强烈虔诚心的修行而著名。修行佛法而没有虔诚心,就像没有头的人。无论我们修行多少种不同的法门,如果缺乏虔诚心,也就是缺乏对上师尊敬的热诚,无法让我们看待他是一位真正的佛,那么我们无法有内在的体验及领悟。

  伟大的噶当派老师贾瑟峨邱督美,除了观想自己的老师阿底峡尊者为真正的佛外,没有任何的其他修行;他一生都以身、语、意来服侍上师。在噶当派最著名的开示“修心七要”中,第一步就是上师相应的修行。在所有不同的教传41或是伏藏传承,以及宁玛派的传统中,没有一个法门或修行不以上师相应来开展。

   与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修行不同,上师相应法可以随时修行,比如在修行生起及圆满次第时,有很多关于身姿、语言及心意的重点要注意。在做生起次第的闭关时,我们必须在一天中将修行分为四个特定时段,同时必须设置坛城并做水、花、香等外供,以及食子、甘露等内供。但是,上师相应法可以在任何时间以及任何情境下修行,而且是经由上师相应法,才可能得到生起次第的所有成就。

   在圆满次第中,内热的修行以及各种身体的运动练习,像是“大宝瓶”及“持气”,有时会有着障碍及偏差的危险,特别是强化了“心气”或“心能量”的危险,以及因着这种强化所带来的“心”干扰。而上师相应法,不会有这些危险,同时经由上师相应,各种“气”将自然带入中脉,就像吃饭自然立即驱除饥饿,修行上师相应法能让我们悟到内在的本有智慧。

  在睡觉时、醒时、走路及工作时,或做任何事都应该向上师祈请:“上师知,请慈悲地眷顾我!”如果我们一直保持这样的渴求及虔诚心,那么我们的心将变成适合接受上师加持的容器——“当心准备妥当,上师不再安住予外”。如果在听闻上师的开示并且以他为依止后,我们随时能清楚记得该如何取舍,同时对自己的言行及念头能保持警惕,这样一来我们就算准备妥当。带着这样的知识,我们应该有决心,就算在梦中也不要做任何一点负面行为;同时,就算最微不足道的正面行为也应培养,这就像把一个大容器放在涓涓细水底下,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装满水。如果在修行道上能多重视正面行为,就可以迅速进步;如果无法有这样的正念觉知或妥善的心,我们有可能会屈服于恶习以及负面倾向的力量,也因此忽略什么是正面的。

   我们同时必须建立一种“留心的内观”,如此一来,我们从早到晚都能察觉自己的行为。如果知道自己在做负面的行为,应该想“看看我!我已经从慈爱的老师那儿接受如此多的法教,可是我仍然坠入负面的行为,在上师的回前我应感到难为情”。然后,我们应该做一个清楚而由衷的忏悔,接着生起一种不动摇的愿望,从这一刻起只做正面行为。如果一天中正在累积正面行为,应该记住以三要点来加强:1.前行或生起菩提心,此处指的是为利益一切众生而发…

《如意宝--上师相应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