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如意宝--上师相应法▪P7

  ..续本文上一页,影子会突然显现。在死亡后,当我们意识停留在中阴身34,我们负面行为的力量会迫使我们往生下三道的可怕痛苦中;我们日前仍然有机会,透过忏悔的练习,净化这些负面行为及其果报。

   负面行为的唯一好处,就是能够被净化;事实上,没有任何负面行为严重到不能被净化。透过四力,我们开始净化这些负而行为:

   第一种力量是支持的力量——为了修补负面行为所造成的伤害,我们需要一个适当的忏悔对象作为支柱;在此,是以莲花生大士为对象,观想自己在他的而前,向他忏悔。

   第二种力量是忏悔的力量——这是一种诚恳的后悔,忏悔我们的行为,我们如此想,就会生起忏悔心,“多可惜!无始轮回以来,因为我不断犯下的负面行为,会令我投生到畜生道、饿鬼道或地狱道。这所有负面行为将阻碍我达到觉醒”。

   第三种力量是对治的力量——这也就是实际的净化方法,我们用最大的虔诚心向莲花生大士祈请,同时向他忏悔。因着我们的虔诚,从莲花生大士的心以及全身射出光芒和甘露,融入自身,将我们所有负面障蔽彻底清除。我们的身体净化了,完全没有杂质,透明如水晶,充满智慧甘露。莲花生大士对我们灿烂地微笑,说,“你所有的障蔽已经净化了!”而后他化入光,融入我们,我们就禅定在与莲花生大士心相融的状态中。

   第四种力量是承诺的力量——在忏悔、后悔、净化所有负面行为之后,我们必须坚决地承诺,即使牺牲自己的性命,未来也不会犯下同样的错误:如果不许下这样的承诺,忏悔也没有太多用处。如果我们心想“未来就算碰见同样状况,我还是没有办法克制自己,还会重蹈覆辙”,或者想“犯错没关系,因为之后可以把它净化”,这样我们的进步就很有限。在没有听闻佛法之前,我们并不了解负面情绪和负面行为的严重后果,现在我们已经清楚了解到,所以必须坚定地承诺,在未来避免犯下同样的行为。

   根据要义指示完成第三支的练习:观想一切由身语意所累积的负面行为,以黑色物质的形式聚集在我们的舌尖;接着,莲师从他的身体放光,光芒碰触我们的舌头,将舌尖上所有的垢染完全消灭,就如同早上的太阳光将前天晚上凝聚于草尖上的露水蒸发一样。观想一切被净化,我们领悟到法身——究竟境界——的空性与清明。这境界完全脱离二元对立,没有任何的负面情绪,只是因为自己的障蔽,让我们分别净与不净,于是让我们无法领悟到现象的根本空性。所以说,在所有忏悔的形式中,究竟忏悔就是在法身广大光明中的忏悔:在这里,没有主体、客体,或者行为。

  

  

  

  

  

  四、随喜功德

  

  第四支就是随喜功德,这是专门对治嫉妒和仇恨的。对于两种真理(二谛)所含摄的一切正面及善德的行为,我们心中要培养出一种深沉的喜悦。在相对真理(俗义谛)的层面来说,要随喜的善德包含物供、荟供,以及对僧团的献供,同时也包含绕行圣地,或者在圣地做大礼拜等。在究竟真理(胜义谛)的层面来说,是对三摩地甚深禅定的随喜;任何在相对层面的善行,必须辅之以三摩地的究竟觉性,否则效果不彰。

   培养善行的同时不能够傲慢或自满,我们也不应该鄙视善行不合自己标准的人;永远不能想,自己的供养最伟大、最有深度,无人能相比。就算我们尽了全力完成了伟大的善行,好比持颂百万遍六字真言咒或金刚上师咒语,但永远不要认为自己已做够了。我们要像一只野生牦牛一样,不管吃了多少草,还在到处寻找更多的草;同样地,不论我们累积了多少正面行为,永远应当积极地累积更多善德。如果对于自己善行有任何骄傲或期望,希望能够因此而得到名气,这会让我们的行为和供养染上污点,令它们无效。

   他人的善行应当成为自己快乐的泉源。如果我们花很多钱,做出很大的供养,而后看到别人的供养更大,可能会心烦,心想别人所累积的功德超过自己的,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应该想,他做了这么好的供养,诚恳的希望他能够在未来做出更大的供养,同时对他的善行随喜,没有任何嫉妒心。如果能够在他人累积功德时如此诚恳随喜,心中没有任何嫉妒和执著,我们将累积同样的功德。举例而言,帕桑纳吉的国王曾经邀请佛陀以及整个僧团到皇宫来住,负责他们一个月的食宿。在同一个城市里,有一位对佛陀非常虔诚的老妇,这位老妇非常贫穷,但是见到国王如此的布施,她每天心中充满喜悦地想:“国王能够累积这么多功德,真是美妙啊!”因着自己的全知,佛陀知道老妇心中所想的,一个月结束了,当佛陀回向功德的时候,他回向给这一位虔诚的老妇,令全场所有人讶异。

   当我们看到一位上师开示法教、利益众生、建造寺庙时,我们要随喜。如果我们看到,甚至于听说有瑜伽士隐居山中,精进地修行大圆满而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我们要随喜。如果看到有人受在家戒或出家的全戒,我们要随喜,心想:“这是绝佳的善德,他们能够如此,真是太好了!”同时许愿,希望所有众生也能够一样。

   在培养善德的同时,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它的本质是梦幻的、本性是空的,这才是真正的正行。用这种方式涵盖两种真理,我们的善行将不受执著及攀附所束缚。

  

  

  五、请转*轮

  

   七支之中的第五支是请转*轮,这是对治无明的。在佛陀的所有事业之中,转*轮是最珍贵,也是最根本的。请求转*轮的祈请文说“请求转三乘之*轮”,虽然祈请文之中没有,在此可以加一句“为了三种不同根器的众生”。声闻乘及缘觉乘的法教35是为了利益下根器的众生;大乘的法教是为了利益中根器的众生;密咒乘的法教是为了利益上根器的众生。我们要虔诚地请求转这三乘*轮。

   当佛陀在菩提树下觉醒时,他彻底了悟到一切现象的本质是空的。在觉醒之后,他感到众生因着无明的枷锁,而无法体会,因此他说“我找到如甘露般的法,甚深、祥和、无造作、光明、无始,但如果将这份了悟向他人传授,他们是无法体会的”。他在甚深三摩地中停留了三周,感到传法给他人是无意义的,但天道的众生看到释迦牟尼已经证悟,如果不说服他向众生说法,众生就无法得到利益。于是,帝释天向佛陀献出右旋海螺,婆罗门供出千辐金轮,他们一起请求佛陀出三摩地,转*轮;佛陀接受他们的请求,透过这样的请求,帝释天和婆罗门累积了无量功德。

   同样地,我们请求转*轮,随喜上师开示,也能够累积很多功德,因为透过这些,众生能够被指引走上佛法的道路,永远摧毁无明。我们要观想从自己化出各种不同众生,王者、菩萨、天神,以及一般众生,每一位都在向上师供出海螺、金轮,以及其他珍贵宝物,请求上师为众生转*轮。

  

  

  六、请求上师住世

  

  七支之中的第六支是请求上师留住于世上,祈请文说:“请求上师在轮回未空之际,为利益众生而长久住世,勿入涅槃,直到众生完全脱离轮回为止”。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佛,没有心灵导师和道上的伙伴,空有一个暇满人身,也只能投入轮回的事业和诡计中。我们所有时间将花在保护亲人、征服敌人,努力累积财富、名誉和权力,这是没有利益的。我们无法了解下三道的苦,以及苦之因,无法了解我们将面临无数未来世的枷锁,无法知道此生该努力培养什么,该努力避免什么。所以,我们要观想自己是在家弟子纯陀(纯陀曾经祈请释迦牟尼佛停留世上,结果释迦牟尼佛的生命延续了三个月),我们要祈请,愿上师们长留世上,直到众生完全脱离轮回为止。

  

  

  七、回向功德

  

   七支之中的最后一支是回向功德:“回向三世所累积的一切功德,愿达成伟大的觉醒”。我们将所有透过前六支修行所累积的功德,所有过去以及未来一切善德,回向给一切众生。回向时,我们祈请:“以此功德,愿无量众生奠下觉醒的基础;愿一切众生经由此功德,得以由下三道中解放出来,走向解脱之路”。要尽量用最广大的胸怀做回向,这很重要,这样我们能效法原始佛和文殊菩萨等伟大的菩萨,他们回向功德时是为所有众生的利益。回向时不应当有任何私心,希望得到任何回报,不要认为有行动者、行动,以及行动的对象;尽可能从这样的观念中解脱出来,要了解,这三者只不过是空的概念而已。

   如果我们修持前行法,最正规的做法就是大礼拜和上师相应法同时进行,同时念颂七支祈请文,这是因为大礼拜、献曼达,和忏悔如果能针对自己上师时,是更有效的修持。对自己上师做一次大礼拜的力量,远超过对十方诸佛菩萨做十万次大礼拜,这就是为什么七支献供要直接针对自己的上师。这样能够消除我们所有的障碍,自己也能够快速得到上师的加持,让我们能快速完成智慧与功德的累积。如果我们把雨水收集到一个大漏斗中,很快能够装满一大桶水;同样地,如果集中一切力量献给上师,我们的进步会很迅速。

   每一次修行都要封上封印,将所累积的任何功德回向给所有众生,利益他们走向解脱。回向的任何功德永远不会失去,就像放在大海中的水滴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功德如果没有回向,只能产生暂时的效果,像水滴放在炙热的石头上,立刻会蒸发。

  

  

  

  

  第三章 虔诚心与祈请

  

  上师相应法是一个善巧方式,让我们培养强烈的虔诚心,这种虔诚心使我们不需费力就能将自己上师视为佛陀本人。最开始,这样的虔诚心可能不是很自然,所以我们要用许多不同的技巧来帮助自己;最主要,我们随时要想起上师一切的功德,尤其是他对我…

《如意宝--上师相应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