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我不但有好福气能生而为人,而且我也已入佛门,得遇上师,并受法教。因此今日我将尽力遵循佛法,并且仅只行善。我这么做,并非只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是要为一切众生的利益着想,无一例外。”
夜晚就寝时,一一检视当日的言行与念头。若曾为了自己或他人行善,我们应该随喜,并回向功德给一切有情众生,并祈愿他们皆能因如此功德而尽皆成佛。同时也希望明日将累积更多善行。若发现自己曾做恶行,便应思维:“我有如此殊胜的人身,能够遇见上师,却做出这样的事情!”你必须生起强烈的忏悔,决心不再犯下相同错误。
我们若要培养观照自心的能力,就必须随时检视自己的意图与行为。凡夫俗子于轮回之中来来去去,甚至从未曾想过他们的恶行是不好的,也没有想到恶行将带来有害的结果。就算他们曾经短暂了解,却不放在心上,更鲜少有人会实行对治这些恶行的方法。这其实正是他们仍留在轮回的主因。因此,我们必须时时观照自己的意图与行为。首先,我们必须清楚记住哪些行为不应做、哪些应该做,其次则要观察自己是否遵循所知的善恶来行事。
为了发展坚定勤勉的观照力,我们必须了解,目前于轮回中的所处情境与所受的一切痛苦,不过就是过去恶行的果报。如果不停止这些恶行并继续为之,我们也会继续受苦。透过善行、善言、善念,我们便能获取快乐。如果我们明白这一点,就自然会以高度警觉来时时监控自心。
第四,痛苦
我们为何要行善避恶
一般的轮回状况只有痛苦。我们看看轮回诸道便可以清楚了知。下三道充斥着极为悲苦的状态。地狱道的众生由于怒气与嗔恨而投生此道,承受着热或寒⒄之难忍苦。饿鬼道的众生由于贪婪与吝啬而投生此道,有多年甚至连食物或水都没听过。畜生道的众生因愚痴、无法洞察善恶之别而投生此道,不仅无法得见解脱道,也没有机会认清何者会带来快乐或痛苦;家畜家禽类的动物被用来做为奴隶,并被屠杀以取其肉与皮毛。
⒄ 八热地狱与八寒地狱之外,还附有十六小地狱,分别为八炎火地狱与八寒冰地狱。
另外,还有人道、阿修罗道和天道。此三者被称为上三道,是因为众生在此所受之苦较不那么迫切。人道的众生有八苦,分别是生、老、病、死,其次是怨憎会、爱别离、遇所恶缘、离所欲缘⒅。
⒅ 这里所说世间八苦,八种辛苦的后两者:“遇所恶缘”、“离所欲缘”,与一般佛学辞典中所常见的稍有不同:“求不得”、“五蕴炽”(后者依据《涅槃经》十二,则为“五盛阴”)。
阿修罗道的众生对天道众生的忌妒与怨恨,使其时时刻刻受煎熬,因为如意树根植于阿修罗道,却结果于天道。当他们见到天道众生享受如意果实、甘露湖,以及种种他们无法拥有的其他完美悦意物时,便妒火中烧,难以忍耐。于是他们试着攻击天道的众生,与之打斗,却永远是输家。
即便是天道的众生,似乎拥有一切所欲——华丽的宫殿、和花园、充满鸟语花香的森林、美妙的友伴、可口的食物等——与痛苦应该是十分远离的。然而,一旦他们受毕这些微少善行之果实、而业报已尽时,将再度投生到最痛苦的轮回道中。
第五,解脱的无上功德
如果我们思量轮回中所可能经历的一切不同状态,并了知无处没有痛苦时,将生起强烈的疲惫感与悲伤感。我们会疑惑:“究竟要如何才能将自己带离这种痛苦
”此即所谓的出离心,想脱离轮回的渴望。它是修法的基础与开端。如果有人被暴君丢进监狱,他将日夜思考:“我怎么这么惨!我该如何才能离开这里
谁能帮助我
”这些会是他唯一的想法。同样地,当你认清轮回诸道皆不尽人意、只有痛苦时,你会想:“我要如何解脱
谁能帮我
解脱的方法有哪些
”当你深切思考这些问题时,便会清楚知道,你不仅需要上师的协助,也必须避免造成痛苦的行为,修习能带来快乐的作为。这就是踏上佛法修道的方法。
跨入佛法的门槛,并不表示你得采用不同的仪态或表象⒆。而是你要清楚知道轮回的缺失与无尽痛苦,以及解脱的不变功德。
⒆ 诸多上师皆曾开示,我们应要学习佛法的精髓,而非佛法经过当地风俗民情与文化历史影响之后所产生的表象,或只重视外在的仪式,而缺乏内在的精神。
否则,如果我们无法认清轮回原本痛苦,也缺乏想要离开的动机,则无论我们觉得法教多么有趣,仍然会将较多心思放在如何增加财富、获得高位、更多权势等等之上。若以这种动机发心,就算我们做了一些彷若善行的作为,对于帮助自己与其他众生远离轮回之助益甚少。
我们必须知道,所有众生正如自己一般,都受制于痛苦。因此我们要有勇气去想:“我必须有能力靠自己让众生远离轮回。为此,我先要自我解脱,成就圆满,并达到证悟。”这必须是修法的根本动机。以此态度,你将逐渐加深修法的证量,达到了悟,并因此能够真正帮助众生。
第六,依止上师之必要
父母、朋友与一般的老师都无法帮助我们达到解脱,因为他们自己也未脱离轮回。为达证悟,我们必须接受真正上师。没有上师,我们哪里也去不了,就如坐在无人驾驶的飞机中的乘客。所以不要高估你的能力。当你寻寻觅觅,找到拥有智慧、慈悲与能力的具德上师之时,就应具足信心地追随他,领受法教,精进修持。
这六种思量,以及随后谈到的修持,便是一般所称的“加行”或“前行”(预备法,基础法)。但我们称之为“前”或“预备”,并非指它们较不重要。若要建造一幢状况良好的房子,其要素、就是坚固的基础。佛法的修行亦然。
尽管我们要做十万次的大礼拜,以及五种前行各十万次的持诵,但修持前行并非只是累积数字⒇。这些前行的真正意义,乃在于要珍视这个给予我们难得机会来解脱的人身,了知需要解脱的紧迫性,并生起对轮回诸受不过是苦的坚信,同时领悟痛苦乃来自业报、亦即恶行之结果。如果一个人真正生起这四种了解,前行的主要重点就已达成。我们不应只是思量,还应实际体会。正确的前行修持,是要使它融为自身的一部分。
⒇ 一般来说,每一种加行各要完成十一万一千一百一十一次(简称为十万次),约需三年三个月的闭关世间。而过去诸多伟大的上师在一生当中,都曾圆满十二次以上的加行法。
不要以为前行法是某种属于初学者的简单修持,或不若大手印或大圆满等法门深奥。事实上,前行修持之所以放在最开头,就是因为它具有关键的重要性,是一切修持的基础。如果我们直接就去做所谓的“主要修持”,而没有前行来做为预备,对我们一点帮助也没有。我们的心尚未准备就绪,仍然难以调伏。这就像在一个冰冻的湖泊表面建筑一幢漂亮的房屋,根本无法长久。
生起对轮回的强烈出离心或厌恶感,乃是为了引导我们逐渐走向成佛之境。修持佛法在刚开始稍显困难,但随着修持进展,将渐趋容易。相反地,世间的事业在一开始非常简易而享受,但长期却会带来愈来愈多的痛苦。
在修持的所有阶段,我们都必须清楚记得,我们是为了利益一切有情众生而来修持。“一切”并非专指一个数字,因为有情众生的数量是无量无尽的,犹如虚空。如果我们将每一个行为都回向给众生的福祉,这些行为的利益将能持续且增长,直至我们证悟。实际上,为利众生而修持的热望,乃是成就证悟的唯一根基。
前行修持包括一些偈颂的持诵。在此,“共”前行的念诵如下:
喇嘛千诺!
我今具足稀有暇满身,
因知情器无常愿发心。
令己实离三界21痛苦海,
知所取舍修行不退转。
21 轮回“三界”分别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我们常说的六道轮回,指的是在欲界的众生。
在其他的前行修持中,如《龙钦心髓前行法》22,念诵的法本经文比这个详尽得多。但无论是哪一种,或长或短,仅仅念诵法本内容而对其意义与目的毫不清楚,将完全无所助益。我们必须改变的是觉观外在世界的方法。我们必须真的相信轮回的一般状态不过只是痛苦。我们必须随时记得无常、时间的无情流逝与死亡的随时逼近;我们必须谨言慎行,永远也不应不顾因果业报、以为它不重要;必须认清成就解脱的必要,以及为了解脱而依止上师的必要。如此,这个法教的意义才能真正成为我们的一部分。这是非常重要的。
22 “龙钦心髓前行法”为宁玛派大圆满法门的前行修持之一,由巴楚仁波切(Patrul Rinpoche)所开示的藏文英译版《The Words of My Perfect Teacher (Kunzang lama”i shelung)》一九九四年由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出版发行;民初的中译版《普贤上师口授大圆满龙钦心髓前行引导文》由郭元兴译,已经绝版;近期的中译版《慧光集之六:普贤上师言教》由中国色达喇荣五明学院译,为宁玛巴喇荣三乘法林佛学会结缘品。另一个著名的前行修持则是“觉尊心髓前行法”,由蒋扬钦哲旺波上师所开示的《大圆满法觉尊心髓前行课诵仪轨》、以及顶果仁波切于一九八九年四月在尼泊尔开示的《觉尊心髓上师相应法》(Explanation of the Lama Practice of the Chetsun Nyingtik)皆尚未出版。
第二章 不共前行
皈依
前行修法之“内”加行,是以修法道之入门,也就是皈依的…
《成佛之道--殊胜证悟道前行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