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了嫉妒之心,所以自失去五种神通。
这时帝释天拜佛说道:“佛陀,我今疑惑有问题要问您,您所说的嫉妒,到底是什么?”
原典:
复作是言:“世尊!若有众生见他胜己,生如是念:“云何令我获彼所得?”如是之心,是嫉妒不?”佛言:“不也!此是贪心,非为嫉妒。天主!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是为嫉妒。”
现代汉语译文:
帝释天接著又说:“佛陀,若有众生见他人胜过自己,而思量要如何能令我获得他人所获得的,这样的念头是嫉妒吗?”
佛说:“不是,你说的是贪心而不是嫉妒。天主,所言嫉妒者,自求名利而不希望他人同有,对于已有之人,心中生出怨恨那就是嫉妒。”
原典:
尔时诸天众皆从座起,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如佛所诲,我诸天众皆当奉行。如来世尊为父、为主、为尊重者、为最胜者,能于我等起大慈悲而来至此,令诸天众皆得利益。我等所愿,犹为未满,欲于如来重请一事。世尊!世间之人于我等诸天多生轻慢。何以故?以诸佛如来人中生故,复于人中成正觉故;人中多有诸阿罗汉而得果故;诸大威德辟支佛复于人间而出现故。如来今者,若不住此,下阎浮提,世间之人谓我等诸天,不知如来有大威德,应受诸天如法供养,复谓我等不能供养诸佛世尊。惟愿如来少住于此,受我微供!令彼人间知我等诸天供养于佛。”
现代汉语译文:
这时诸天界众生都从座位上起身,右膝著地合掌拜佛而说:“正如佛陀您所教诲的,我们应当一一奉行。佛陀就如我们的父亲,我们的天主,是我们理应尊重的也是最殊胜的。您能发大慈悲心救度我们,令我们获得佛法利益,然而我们祈愿还未圆满,仍有一事要请求您。佛陀,世间的人对于我们这些天界众生多生出轻慢之心,为什么呢,因为诸佛如来都在人道中出生,并在人道中修炼出无上正等正觉。人间有很多的阿罗汉修炼得果,还有一些大威德的辟支佛大菩萨,他们在人间一一出现。佛陀今日,若不在天界中,而要前往人间世界中,世间之人会说我们这些天界众生,不知道佛陀有大威德,应该受到诸天众如法的供养,也会说天界众生不能供养佛陀,我们希望佛陀还能够在天界多呆些时日,再受我们一些微薄的供养,令人间知道我们供养于您。”
原典:
于时世尊默然许可。
尔时佛告大目揵连:“汝可先往阎浮提,问讯四众,作如是言:“一切众生忆念我者,咸应集会僧伽尸国。却后七日,皆当见我。”尔时大目揵连顶礼佛足。礼佛足已,如一瞬顷到阎浮提,以佛所敕告诸四众。时优陀延王等及一切众生,闻佛此言,若身、若心欢喜踊跃,皆除忧恼,普得清凉。
现代汉语译文:
这时佛陀默然,表示了许可。佛告诉其弟子大目揵连说:“你可以先回到人间世界,问讯大家,一切众生想见到我的人,都应该集会到僧伽尸国,七日之后便能见到。”大目揵连顶礼佛足,礼佛足后一瞬间便回到了人间世界,他以佛所敕书的告诉了优陀延王等和一切众生,听到佛陀如此一说,大家身心欢喜踊跃,皆除去了忧恼,倍感清凉。
原典:
尔时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欲共往诣僧伽尸国,并先来集王舍城中,互相谓言:“如来世尊下阎浮提,谁能先得恭敬礼拜,法未尽来恒为上首!”
尔时摩诃迦旃延闻此语已,心怀不悦,恐比丘尼得为上首。何以故?彼众之中,有优波难陀、莲花色二比丘尼,善能通达诸佛法藏,所得神通唯除目连更无等故。作是念已,种种诃责比丘尼众。
时莲花色比丘尼告诸尼言:“我等女人在于俗间常被尊贵,纵使种族卑贱之者,仍得丈夫恭敬礼重、承事供养。又佛法中诸比丘尼,父母、眷属多是王种,精进持戒,不犯威仪,具诸德业,仍令礼敬初戒比丘。又尊者迦旃延,今复作此种种呵责。我为汝等设诸方便,令比丘尼出过于彼。”作是语已,与诸四众即时往赴僧伽尸城。
现代汉语译文:
这时佛陀所有的四众弟子们,都开始一起去往僧伽尸国,并先到王舍城中集会,互相告知佛陀将回到人间世界中来,若有人能先得恭敬礼拜,在末法时代之前便一定能够修炼成为上首菩萨。摩诃迦旃延听到这样的话,心怀不悦,唯恐比丘尼成为上首菩萨。为什么呢?在佛陀的四众弟子之中,有优波难陀、莲花色二位丘尼,善能通达佛陀所说的一切法藏,所得神通除了大目揵连更是无人能与之相等。这样的念头过后,他开始种种诃责比丘尼众。这时莲花色比丘尼告诉诸比丘尼说:“我们这些女人在俗世间常被尊贵,纵使是种族卑贱的人,仍能得到丈夫恭敬礼重承事供养,而且我们今日修习佛法的诸位比丘尼,父母眷属多是王宫贵族,精进持戒不犯威仪具诸德业,仍然应该礼敬初戒比丘。今日尊者迦旃延,对我们作此种种呵责,我将施设些方便善巧之法,令比丘尼不输于此行。”说完后,并与诸四众一起往赴僧伽尸城。
原典:
尔时波斯匿王、阿阇世王及毗舍离国严炽王等,各将四兵,前后导从,有大势力,所乘象马,皆以种种宝物庄严:幡盖、香花并众妓乐,威容肃穆,状若诸天,皆亦往诣僧伽城所。
尔时优陀延王严整四兵以为侍从,乘大白象珍宝绮饰,躬自荷戴所造之像,花幡音乐随逐供养,从其本国向僧伽尸城。
现代汉语译文:
这时波斯匿王阿阇世王,以及毗舍离国严炽王等,各派出军队前后导从,有大势力所乘象马,皆以种种宝物庄严,幡盖香花美妙音乐,威容肃穆宛如天界众生,一一前往僧伽城所。
这时优陀延王严整四兵以为侍从,乘大白象珍宝绮饰,自己背负荷戴著所雕刻的佛陀之像,花幡音乐随逐供养,从其本国向僧伽尸城出发。
原典:
尔时毗首羯磨天并诸天众,知佛将欲下阎浮提,作三道宝阶,从僧伽尸城至忉利天,其阶中道琉璃所成,两边阶道悉用黄金,足所践处布以白银,诸天七宝而为间饰。
尔时帝释遣使往诣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及于梵世,而告之曰:“如来不久下阎浮提。欲有供养,愿来至此!”复遣使往四天王天、大海龙王、揵闼婆、紧那罗、夜叉等众,而谓之言:“世尊今欲下阎浮提,可持所有来此供养!”时彼诸天及龙、神等闻此语已,靡不云集忉利天中。
现代汉语译文:
这时毗首羯磨天以及诸天众,知佛陀将欲下人间世界,作三道珍宝台阶,从僧伽尸城直至忉利天,其阶中道是琉璃所做,两边阶道悉用黄金铺筑,足所踩踏的地方布以白银,诸天七宝而为间饰。
这时帝释遣使者往诣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等诸多的天界之中,并对那些天界的君主告之说:“佛陀不久将下人间,想做供养的话便可以来此处。”后又遣使者往四天王天,大海龙王揵闼婆紧那罗夜叉等众,而告诉他们说:“佛陀今欲下人间,可持所有的珍宝来此供养。” 这时诸天及龙神等听闻后,各自云集到忉利天中。
原典:
尔时世尊在须弥山顶,与诸天众将欲下时,一切诸天前后翼从,威德炽盛,光明赫奕。如满月在空,众星共绕;如旭日初出,彩霞纷映。时佛众会,其状如是。
尔时阎浮提中,以佛威神有五种希有之事:一者、令彼诸天不见人间不净之物;二者、令诸女人见彼天男而无欲想;三者、亦令丈夫见诸天女不生染意;四者、令于人间遥见诸天种种供养;五者、诸天之身光洁细妙,非人所睹,以佛神力显然明著,皆可得见。
现代汉语译文:
这时佛陀在须弥山顶,与诸天众将欲下时,一切诸天前后翼从,威德炽盛光明赫奕,如满月在空而众星共绕,如旭日初出而彩霞纷映,当时佛众会的情景也正是如此。
这时人间中,以佛威神发生了五种稀有之事,一者令诸天众不见人间不净之物。,二者令女人见天男而无欲想,三者亦令丈夫见天女不生爱意染著,四者令于人间遥见诸天种种供养,五者诸天之身光洁细妙并不是凡人所能看见的,而以佛神力却清晰可见。
原典:
尔时世尊从天初下,足蹈宝阶。梵王在右,手执白盖;帝释在左,手持白拂。其余诸天皆乘虚空,随佛而下,一时同奏种种音乐,各自捧持幢幡、宝盖,散花供养。净居天众侧塞虚空,无量百千诸天婇女,持宝珠、璎珞歌赞佛德。复有诸天于虚空中雨种种香及种种花,诸龙雨于微细香雨。于时空中净无云曀,雷声美妙,闻者喜悦。揵闼婆神、紧那罗神奏提婆那伽微妙之曲,歌赞如来本生之事。于时阎浮提内,王及臣人并四众等,周匝遍满僧伽尸城,或散香花、或持幡盖,吹螺击鼓,种种音乐向空供养,举手合掌,瞻仰于佛。人、天名花,上、下交散,缤纷而下,积至于膝。诸外道众见斯事者,咸亦发心,归依礼敬。
现代汉语译文:
这时佛陀从天初下足蹈宝阶,梵王在右手执白盖,帝释在左手持白拂,其余诸天皆乘虚空随佛而下。一时同奏种种音乐,各自捧持幢幡宝盖散花供养,净居天众侧塞几乎布满了虚空,无量百千诸天婇女,持宝珠璎珞歌赞佛德。还有一些天界众生,于虚空中雨种种香及种种花,诸龙雨于微细香雨,那时空中净无云曀,雷声美妙闻者喜悦。揵闼婆神、紧那罗神、奏提婆那伽微妙之曲,歌赞佛陀本生之事。一时人间内,国王及臣人并四众等,周匝遍满僧伽尸城,或散香花或持幡盖,吹螺击鼓种种音乐向空供养,举手合掌瞻仰于佛,人天名花上下交散,缤纷而下积淹没了大家的脚踝膝盖,一些见到此会的外道,也一一发心归依礼敬。
原典:
尔时世尊足蹈宝阶,次第而下,至于半路。四天王天即于其所,广设供养。此供殊妙,劫初已来,未曾有也!
尔时如来受天供毕,复与大众巡阶而下。至最下级,欲践地时,其莲花色比丘尼即变其身,作转轮王,领四种兵七宝前导,从空来下疾至佛所,诸国王等各兴是念:“此转轮王从何所来?”于时尊者须菩提在自房中见佛下来,即整衣服,遥申礼敬。时莲…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语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