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论卷第三十九
释往生品第四之二
﹝经﹞「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得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游戏其中入初禅;从初禅起入灭尽定,从灭尽定起乃至入四禅,从四禅起入灭尽定,从灭尽定起入虚空处,从虚空处起入灭尽定,从灭尽定起乃至入非有想非无想处,从非有想非无想处起入灭尽定。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故入超越定。」
﹝论﹞问曰:若凡夫人不能入灭尽定,云何菩萨从初禅起入灭尽定?答曰:阿毗昙鞞婆沙中小乘如是说,非佛三藏说。又是菩萨,圣人尚不及,何况当是凡夫!譬如六牙白象,虽被毒箭,犹怜愍怨贼!如是慈悲心,阿罗汉所无。畜生中犹尚如是,何况作人身,离欲入禅而不得灭尽定!
问曰:若菩萨得灭尽定可尔,超越定法不能过二;若言从初禅起乃至入灭尽定,无有是法?答曰:余人虽有定法,力少故,不能远超;菩萨无量福德智慧力,深入禅定,心亦不著,故能远超。譬如人中力士,踔不过三四丈,若天中力士,无复限数。小乘法中,超一者是定法;菩萨禅定力大,心无所著,故远近随意。
问曰:若尔者,超越者是大,次第定不应为大?答曰:二俱为大。所以者何?从初禅起至二禅,更无余心,一念得入,乃至灭尽定皆尔。超越者,从初禅起入第三禅,亦不令余心杂,乃至灭尽定,逆顺皆尔。有人言:超越定胜,所以者何?俱无余心杂而能超越故。譬如槃马,回转随意。
﹝经﹞「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修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取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以方便力,为众生故起八圣道分,以是八道,令得须陀洹果乃至辟支佛道。」佛告舍利弗:「一切阿罗汉、辟支佛果及智,是菩萨摩诃萨无生法忍。舍利弗!当知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在阿鞞跋致地中住。」
﹝论﹞问曰:何以不说是菩萨行六波罗蜜,而但说得四念处?答曰:若说若不说,当知菩萨皆行六波罗蜜;于三十七品或行或不行。不证声闻、辟支佛道者,有大慈大悲,深入方便力等,如先说。
问曰:自不得诸道果,云何能以化人?答曰:佛自说因缘:所谓声闻、辟支佛果及智,皆是菩萨法忍,但不受诸道果名字;果及智皆入无生法忍中。
复次,唯不取证,余者皆行。得菩萨道故,名为阿鞞跋致。
﹝经﹞「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住六波罗蜜,净兜率天道,当知是贤劫中菩萨。」
﹝论﹞释曰:菩萨有各各道,各各行,各各愿。是菩萨修业因缘,生兜率天上,入千菩萨会中,次第作佛。如是相,当知是贤劫中菩萨。
﹝经﹞「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修四禅乃至十八不共法,未证四谛,当知是菩萨一生补处。」
﹝论﹞问曰:是一生补处菩萨,应生兜率天,云何说得四禅等?答曰:是菩萨生兜率天上,离欲得四禅等。
复次,是补处菩萨,离欲来久具足佛法,以方便力,随补处法,生兜率天。未证四谛者,故留不证。若取证者,成辟支佛,欲成佛故不证。
﹝经﹞「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无量阿僧祇劫修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论﹞释曰:是菩萨虽种善根,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钝根杂行故,久乃得之。以深种善根,故必得。
﹝经﹞「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住六波罗蜜,常勤精进,利益众生,不说无益之事。
﹝论﹞释曰:是菩萨先有恶口故,发菩萨心愿言:我永离口四过,得是道。
复次,此菩萨知是般若波罗蜜中诸法,无有定相,不可著、不可说相故。如是知能利益者,皆是佛法;若不能利益,虽种种好语,非是佛法。譬如种种好药,不能破病,不名为药;趣得土泥等能瘥病者,是名为药。以是故,恐其谬错,故不说无益之事。
﹝经﹞「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常勤精进,利益众生,从一佛国至一佛国,断众生三恶道。
﹝论﹞释曰:是菩萨住六神通,到十方世界,遮上、中、下三种不善道。
﹝经﹞「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住六波罗蜜,以檀为首,安乐一切众生:须饮食与饮食,衣服、卧具,缨络、华香,房舍、灯烛,随所须皆给与之。
﹝论﹞释曰:菩萨有二种:一者、能令众生离苦;二者、能与乐。复有二种:一者、怜愍三恶道众生;二者、怜愍人。是菩萨与众生乐,怜愍人故,随所须皆与之。﹝经﹞「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变身如佛,为地狱中众生说法,为畜生、饿鬼中众生说法。
﹝论﹞问曰:是菩萨何以故变作佛身,似不尊重佛?答曰:有众生见佛身得度者,或有见转轮圣王等余身得度者,以是故变身作佛。
复次,世间称佛名字是大悲,是世尊。若以佛身入地狱者,则阎罗王诸鬼神不遮碍,是我所尊者师,云何可遮!
问曰:若地狱中火烧,常有苦痛,心常散乱,不得受法,云何可化?答曰:是菩萨以不可思议神通力,破镬灭火,禁制狱卒;放光照之,众生心乐,乃为说法,闻则受持。
问曰:若尔者,地狱众生,有得道者不?答曰:虽不得道,种得道善根因缘。所以者何?以重罪故,不应得道。畜生道中当分别:或得者,或不得者。如阿那婆达多龙王、娑竭龙王等,得菩萨道。鬼神道中,如夜叉、密迹金刚、鬼子母等,有得见道,是大菩萨。
﹝经﹞「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变身如佛,遍至十方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为众生说法;亦供养诸佛及净佛世界,闻诸佛说法;观采十方净妙佛国相,而以自起殊胜世界。其中菩萨摩诃萨,皆是一生补处。
﹝论﹞释曰:是菩萨遍为六道说法,以佛身为十方众生说法;若众生闻弟子教者,不能信受;若闻佛独尊自在者说法,信受其语。是菩萨二事因缘故,供养诸佛:庄严世界,闻庄严世界法。到十方佛国,取清净世界相,行业因缘,转复殊胜光明亦多。所以者何?此国中,皆一生补处菩萨。
问曰:若先已说兜率天上一生补处菩萨,今云何说他方世界菩萨,皆一生补处?答曰:兜率天上一生补处者,是三千世界常法,余处不定。所谓第一清净者,转身成佛道故。
﹝经﹞「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成就三十二相,诸根净利。诸根净利故,众人爱敬;以爱敬故,渐以三乘法而度脱之。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应学身清净、口清净。」
﹝论﹞释曰:是菩萨欲令众生眼见其身得度,故以三十二相庄严身。诸根净利者,眼等诸根明利,出过余人;信、慧根诸心数根等,利净第一;见者叹其希有,我无此事!爱敬是菩萨,信受其语,世世具足道法,以三乘道入涅槃。是三十二相眼等诸根,皆从身、口业因缘清净得,以是故,佛说菩萨应当净身、口业。
﹝经﹞「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得诸根净;以是净根,而不自高,亦不下他。」
﹝论﹞释曰:是菩萨常深净行六波罗蜜,故得眼等诸根净利,人皆爱敬;慧等诸心数法根,净利无比,为度众生故。世间常法,若得殊异,心则自高,轻诸余人。作是念:汝无此事,我独有此;以是因缘故,还失佛道。如经中说:菩萨轻余菩萨,念念一劫,远于佛道,经尔所劫更修佛道。以是故,而不自高,亦不下他。
﹝经﹞「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住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乃至阿鞞跋致地,终不堕恶道。」
﹝论﹞释曰:是菩萨从初已来,怖畏恶道,所作功德,愿不坠堕。乃至阿鞞跋致地者,以未到中间,畏堕恶道故作愿,菩萨作是念:若我堕三恶道者,自不能度,何能度人?又受三恶道苦恼时,以嗔恼故,结使增长,还起恶业,复受苦报;如是无穷,何时当得修行佛道?
问曰:若持戒果报不堕恶道者,何以复说布施?答曰:持戒是不堕恶道根本,布施亦能不堕。
复次,菩萨持戒,虽能不堕恶道中,生人中贫穷,不能自利,又不益人;以是故行布施。余波罗蜜,各有其事。
﹝经﹞「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乃至阿鞞跋致地,常不舍十善行。」
﹝论﹞释曰:佛说持戒故,不堕恶道,布施随逐。今不知云何行尸罗波罗蜜,乃至阿鞞跋致地;是故复说常行十善。
复次,先菩萨持戒不牢固,布施随助;今说但持戒牢固,不舍十善,不堕三恶道。
﹝经﹞「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住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中,作转轮圣王,安立众生于十善道;亦以财物布施众生。」
﹝论﹞释曰:是檀、尸波罗蜜因缘故,作转轮圣王。行尸罗波罗蜜故,能令众生信受十善。行檀波罗蜜故,以财宝给施众生,亦不可尽。
问曰:一切菩萨,皆行是二波罗蜜,作转轮圣王不?答曰:不必然也!何以故?如此品中,诸菩萨种种法入佛道;有菩萨闻转轮圣王仪法,在此处能利益众生,故作是愿。或有菩萨种转轮圣王因缘,虽不作愿,亦得转轮圣王报;自行二波罗蜜故,作转轮圣王,亦教一切众生行十善道,亦自行布施。闻者生疑,为一世作,为世世作?以是故:
﹝经﹞「佛告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住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无量千万世作转轮圣王,值遇无量百千诸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论﹞释曰:若菩萨知作转轮圣王大益众生者,便作转轮圣王;若自知余身益大,亦作余身。
复次,欲以世间法大供养佛故,作转轮圣王。
﹝经﹞「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常为众生以法照明,亦以自照;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离照明。舍利弗!是菩萨摩诃萨,于佛法中已得尊重。舍利弗!以是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身、口、意不净,不令妄起。」
﹝论﹞释曰:上菩萨行檀、尸波罗蜜,作转轮圣王;是菩萨但分别诸经,读诵、忆念、思…
《大智度论卷第三十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