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类:也就是色法、心法、心所法。其中的身是属于色法,第三个心念处的心是属于心法,而受及第四种法念处是侧重于心所,所以这两种是属于心所。
如果用四分法来说呢,就是身、受、心、法,就是这里所讲的四个念处。
如果用五种分法来分呢,五种分法他们分别就是色、受、想、行、识,五蕴、五取蕴。色就是这里所说的身念处,受就是受念处,就是取受念处为所缘的受,想和行是在法念处。而识,第五种识蕴是属于这里第三种念处——心。因此,我们修四念处,其实是观照名色法。观照内在、外在的身、心,是观照五取蕴。因此,它还是离不开我们平时所观照的那些。
同时,我们也可以说是眼、耳、鼻、舌、身、意,用六种分法来说也可以,因为身——眼、耳、鼻、舌、身,在这里是偏重于身念处的,而意呢,其实已经包括了受、心、法这三种。
所以讲来讲去,其实还是讲同样的东西,因为我们说四念处其实是依所缘来分的。而我们要修行观(vipassanà)。修观我们要培育自己的智慧,离不开两种业处:第一种是色;第二种是名。我们所观照的就是这五取蕴,五取蕴就是这个身、心,就是诸行法,我们称为行法的就是五取蕴,名色法就是五取蕴。说到自己的身、受、心、法还是五取蕴。
在《阿毗达摩》里面分为名色法或者分为色法、心法、心所法也是指五取蕴,也就是这里所说的世间。所以我们所说的行法、有为法、世间法、五取蕴、名色法、心、心所跟色法、都是我们观智的所缘、观智的目标,最后连我们的观智本身,能观的观智本身也是属于名法,也是属于应当被观照的对象,就是所观的所缘、能观的心、能观的观智,都必须得观照,观照它们是怎么样?观照他们是无常、苦、无我、不净。
因此,我们这样地修行,我们就是在修四念处。所以离开了四念处其实没有其它的法可以再观,离开了名色法,没有其它的什么法可以再观,是不是?因为我们观照的,无论是观名法也好,观色法也好,无论是我们观身、观受、观想、观行、观识也好,其实都离不开这些有为、因缘造作之法。
同时,我们观照四念处也可以对治四种颠倒(vipallàsa)。哪四种颠倒呢?常、乐、我、净。(nicca、sukha、atta、suddha)。这四种称为常、乐、我、净。众生这些有情染着于世间,染着于有为造作之法,认为他们是常的;认为是乐的;认为是我的、有个自己的、有灵魂、有自我的、有大我的、有小我的等等;净的、圆满的、美丽的、漂亮的……于是生起了四种颠倒。
以无常的诸行法生起了常想,这称为常颠倒;以诸苦法生起了乐想,这称为乐颠倒;以无我之法生起了我想、生起了实体的想,生起了本体的想,这个称为我颠倒;以不净的法生起了净想、生起了圆满想、生起了美丽想,这个称为净颠倒。由于佛陀为了要去除众生的四种颠倒,所以教导了四念处。
有时候,在某一个方面我们也可以把观身是偏于不净的,观受是偏于观苦的,观心是偏于无常的,观法是偏于无我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当然,真正在我们修四念处的时候,它并没有这样的界定,但是他们如果一定要说略有侧重的话,观身,因为身是不净的,很容易观到。但是,身除了不净之外,还是无常的、还是苦的、无我的。
观受的苦是很容易观到的。然而除了苦之外,它也是无常的、也是无我的、也是不净的;观心也是,虽然心是无常的,很容易观,然而也是可以观到它是苦的、是无我的、不净的;观法也是,真理无我很明显,然而也可以观照它的无常、苦跟不净。因此这些都是属于我们观智的目标。是不是?就是身、受、心、法。
由于我们对四念处持续不断地修行,我们就能够对于这一个身心的世间,对五取蕴的世间,对诸行法,对世间法,我们的心能够从此中超越出来,我们就能够镇伏、调伏对于这些世间,五蕴的世间,名色法的世间,无常、苦、无我的世间的执着,使心能够从中抽离出来。因为抽离出来,所以就能够调伏对这个世间的染着,这个是属于贪。
对于这些不可意所缘的那种排斥,这个是忧。因此,佛陀在这里就说:「如果于身随观身而住,于受随观受而住,于心随观心而住,于法随观法而住。只要能够热诚、付出精进、正知、要具有智慧、具念、要有正念,这样的话,我们就能够出离这个世间,我们就能够断除贪啊、忧啊,贪、嗔、痴这些的烦恼。」所以佛陀在这句话说的意思就是这样。
那么我们明天晚上再继续讲阿那巴那那一章,佛陀教导我们应当如何来修习呼吸念,修习入出息念,那么今天晚上就讲到这里。
现在大家回向:
Imàya dhammànudhamma-pañipattiyà Buddha§ påjemi
Imàya dhammànudhamma-pañipattiyà Dhamma§ påjemi
Imàya dhammànudhamma-pañipattiyà Saïgha§ påjemi
Addhàimàyapañipattiyàjàñi-jarà-maraõamhàparimuccissàmi .
以此法随法行,我礼敬佛!
以此法随法行,我礼敬法!
以此法随法行,我礼敬僧!
切实依此而行,我将解脱生、老、死!
Idaü me pu¤¤aü,àsavakkhayaü vahaü hotu.
Idaü me pu¤¤aü,nibbànassa paccayo hotu.
Mama pu¤¤abhàga,sabbasattànaü bhàjemi,
Te sabbe me samaü,pu¤¤abhàgaü labhantu.
愿我些功德,导向诸漏尽!
愿我些功德。为证涅槃缘!
我此功德分,回向诸有情!
愿一切有情,同得功德分!
Sàdhu! Sàdhu! Sàdhu!
萨度!萨度!萨度!
《《大念处经》开示(三)》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