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林开示 第五讲 除障与修福▪P7

  ..续本文上一页乐而不为呢?是不是?因此,我们要用一种很柔软的心,对别人的成就,对别人的功德表示随喜,表示赞叹;这个是属于随喜。

  第八种是闻法(dhammasavana),就是听闻佛法,听闻佛法的开示。我们在经典里面可以看到,如果一个禅修者要证悟初果,有四种必须具备的:第一种是亲近善知识;第二种是听闻佛法;第三种是如理作意;第四种是法随法行。

  亲近善知识是第一种,然后,我们还要听闻佛法。因为听闻佛法,我们才知道如何禅修,我们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不善、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什么是应做、什么是不应做。

  而在中部的《小业分别经》里面说到:「我们经常去亲近沙门、婆罗门、亲近比库、听闻佛法,是属于我们智慧的因。」

  如果我们过去生能够亲近善知识,听闻佛法,我们今生是智慧的原因。有些人很聪明,就是因为曾经听闻佛法,曾经询问什么是善、什么是不善、什么是应做、什么是不应做。因此,听闻佛法等于说我们让别人帮我们打开慧眼,使我们清楚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是应做的、什么是不应做的。

  而如果在禅修的道场,我们可以通过听闻佛法,可以了解我们应当如何禅修,应当如何排除障碍,应当如何解决我们禅修中碰到的问题,应当如何持好戒律,应当如何积累善行,所以,听闻佛法是有很大的功德的。

  同时,佛陀也说过:「梵行的全部都依靠善知识。」但是如果我们跟善知识在一起,我们不听闻佛法,这个就跟汤匙放在汤里面一样。如果我们有听闻佛法,我们就可以很好地吸收,这个就像舌头去尝汤的味道一样。

  因此,跟善知识在一起,如果不询问、不听闻、不恭敬,那就好像汤匙放在汤里一样,永远也尝不到汤的味道;如果能够听闻佛法,那就好像是舌头尝汤的味道一样。而且,在这里,我们之所以能够依照次第,次第分明,很有系统地禅修,也是因为我们听闻佛法的原故,听闻禅修导师那种或者简短,或者详细的禅修解说,这个我们都可以说是闻法。

  当然,闻法更重要的就是说我们如果有机会听闻佛法的开示、一些佛法的讨论,我们都去珍惜这样的机会,去听闻,这个也是属于听闻佛法。而听闻佛法当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很恭敬地听、很用心地听、很认真地听,在听闻佛法的过程中,我们生起几乎都是属于喜俱的智相应的心。喜俱智相应的心如果大家是很主动的来的话,这种是属于无行的心,这些都是很强的善业,是不是?而且它又可以使我们能够成为以后很聪明,很有辩才,很有智慧的因。因此,听闻佛法也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种很好的积累善业、积累福德因缘的因,一种很好的机会。

  第九种是说法。当然,说法就不是随便说我现在一知半解,半桶水,就到处去说,说法还必须得是自己对佛法有透彻的了解。如果自己懂得戒律,才能够讲戒律;自己懂得法,才能够讲法;自己懂得禅修的业处,有禅修的经验,才可能去指导别人。

  要不然的话,那就很容易造成误导,使别人混淆,乃至到法说非法,非法说法,这样子就很不应该。因此,说法,如果自己不行的话,介绍别人。比如说,把一本很好的书,禅修指导的书,或者说佛法的书,介绍给别人,这其实也是一种间接的说法;或者说,哪里有闻法,我们去鼓励别人说:「现在某某地方有说法,我们去听闻佛法,听闻佛法是很有利益的。」这样的话,其实也是一种间接的,虽然自己还不能够说法。

  然而,还有另外一种解释方法,就是如果我们去助印佛法的书籍,禅修的指导书籍,这个也是说法。因为,有些大长老解释,因为自己不一定有能力说法,因为说法必须得要有精通教理(pariyatti)的人,才有资格说法。然而对于绝大部分的人,他想要在这方面积累巴拉密,积累福德因缘,又没有能力的话,他可以通过去助印一些佛法开示的书籍,一些禅修的书籍,来积累这种善业,因此,在这里还是可以做到的。

  最后一种是正直自己的见解,自己的知见(ditthijjukammavasena)。对于正直己见,自己的见解,有两大类的解释方法,帕奥禅师曾经解释:正直己见就紧扣着禅修来的,第一种就是,如果一个人证得了禅那,在禅那的心路过程里面的慧就是属于禅那正见;而如果一个人修vipassanà,在修vipassanà的时候,他的观智就是属于这里的正见,而如果一个人可以证得圣道与圣果,在圣道与圣果里面的慧,就是这里所说的正见,这是一种说法。

  还有另外一位大长老解释,正直己见分为两大类:一类就是皈依三宝,以三宝为自己的信仰;而另外一种,就是我们修四念处,提升正念,这也是属于正直己见。

  无论如何,我们也必须得要把自己的见解,把自己的知见,对佛法、对三宝的这些学说、这些见解,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通常,根据上座部佛教,我们对于佛法的理解,对禅修的指导,都是依照巴利三藏的、依照《律藏》、依照《经藏》跟《论藏》、依照佛陀的教导,以及佛陀在世的时候那些大弟子们的一些教导。

  而对于三藏跟注解以外的,通常就不是我们上座部佛教所应当过分去宣扬和持的。因此,我们说正直己见,最好的方法是:如果我们想要对于佛陀的教导,对于三宝,对于戒定慧有正确的了解,有更好的认识,我们必须得具备有一定的经论知识。我们可以去看一些很好的,那些大长老们的开示,可以去看三藏,最好是自己看三藏了,如果不行的话,我们也必须得要可以去学习一些《阿毗达摩》,具备一些《阿毗达摩》的知识。这样的话,我们就不会很容易给一些其它似是而非的学说而混淆,才可以把自己的对于佛法的理解,对禅修的理解,有一个正确的方向,有一种正确的态度。

  那今天就讲到了,如果我们要积累福德因缘,有十种方法可以积累:

  第一种是布施;

  第二种是持戒;

  第三种是禅修;

  第四种是恭敬;

  第五种是服务;

  第六种是分享功德或者叫回向功德;

  第七种是随喜功德;

  第八种是听闻佛法;

  第九种是说法;

  第十种是正直己见。

  如果我们很清楚地了解这十种做功德的事情,就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积累巴拉密,这十种事情都是巴拉密,不要以为说只有禅修才是巴拉密,任何的善行都可以成为我们禅修的助缘,乃至我们禅修本身,有时候回向我们都说:愿此功德成为我们证悟禅修的助缘。

  同样,听闻佛法,布施、持戒、礼敬比库、礼敬长老、回向功德、随喜功德、听闻佛法,都可以把我们所做的这些善行善业,作为我们的巴拉密,我们证悟涅槃的巴拉密。

  那同样的,在我们做这十种事情当中,只要我们知道了应当怎么去做,而且,都知道我们所做的这些善行,是我们证悟涅槃的助缘,是证悟涅槃、断尽烦恼的巴拉密的话,这就是一种智慧。

  而如果这种智慧出现在我们所做这些善业的心路过程里面,造下的就是属于三因的很强的善心,如果这些善心能够成熟的话,如果在我们今生临死的时候,我们做这十种善行当中的任何一种,在临终的时候成熟的话,下一生我们肯定可以投生为人或天。

  如果,在今生曾经证得禅那,而且这禅那能够维持到临死的时候,甚至还可以投生为梵天界;这些都是我们禅修或直接或间接的助缘,它都可以助成我们在禅修当中去除障碍,排除障碍;都可以使我们更容易地、更快速地让我们达成最高的目标,使我们能够更顺利地证悟涅槃。

  因此,当知道了我们应当避免哪一些障碍,应当积累哪一些善行,哪一些福德,哪一些巴拉密之后,以后就可以更加清楚、更加明确、更清晰地知道什么是应做的,什么是不应做的。在这里,就希望大家都能够排除禅修的障碍,都能够去除禅修的一些没必要的盖障,更好地积累巴拉密,能够使大家都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效率,能够尽早地证悟涅槃,断尽一切烦恼。

  

  Sàdhu!Sàdhu!Sàdhu!

  我们下面再一起回向:

  Idaü me ¤àtãnaü hotu,sukhità hontu ¤àtayo (3x)

  Iminà pu¤¤akammena,mà me bàla-samàgamo.

  sataü samàgamo hotu,yàva nibbàna-pattiyà.

  

  Idaü me pu¤¤aü àsavakkhayàvahaü hotu.

  Idaü me pu¤¤aü nibbànassa paccayo hotu.

  Mama pu¤¤abhàgaü sabbasattànaü bhàjemi,

  Te sabbe me samaü pu¤¤abhàgaü labhantu.

  

  Sàdhu!Sàdhu!Sàdhu!

  

《禅林开示 第五讲 除障与修福》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