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绷紧的时候,我们应当修行慈心;如果我们的精进力退堕了、我们懒惰了、我们懈惰了,应当修习死随念。
对这些一切处业处我们经常都可以修习的。然而,如果是自己的根本业处,就不应当经常换,如果你是把安那巴那当作你的根本业处,你就尝试修行,修行到真的不行你再换,不要才修行一两天、两三天,一两个星期你就换,换来换去,到后来什么也不是。
比如说,一只狐狸要去猎取猎物的时候,在它前面出现了三只兔子,他一会儿去追这只兔子,然后,它看到另一只兔子停了下来,它想:我倒不如去追那只停下来的兔子,结果,它就去追那只停下来的兔子。然而,那只兔子又跑了。后来,它又发现另外一只兔子又停下来了,所以它又去追另外一只兔子……如果这样跑来跑去,跑了一整天,它可能连一只兔子都追不到,是不是?到后来得到的是自己的身心疲倦,再加上原来的饥饿,那可能是已经疲惫不堪了。
如果你今天修不净,明天修安般,后天修地遍,大后天要修慈心,什么时候成功?再比如,现在在你面前摆了三四锅水,要让你烧开,你现在只有一把火,你在这一锅水下面烧,烧了一会儿又到另外一锅水下面烧,然后又在另外一锅水烧……你什么时候才能够把水烧开呢?倒不如专心地烧一锅水直到它烧开为止。
甚至有些人,在修禅那的时候,在修止的时候,他的心已经可以很安定地专注了,甚至禅相(nimitta)很亮了,可能只是时间的问题,结果他又去换业处了,这种情况就正如说当你在烧一锅水的时候,已经可以听到水在响了,结果你就把火撤掉,去烧另外一锅水,这是聪明人所干的吗?是不是?所以要用一颗持恒的心、用耐心、用单纯的心去对待我们的业处、我们的禅修,我们就能够更快的得到法的利益,所以心不要太多所缘,对我们的禅修业处不要太多所缘,专一一点。
但一切处业处都可以修没关系,因为这是帮助我们提升定力的。一切处业处就正如病一样,有病我们就要吃药,生起贪爱的时候我们就修不净,生起嗔恨的时候我们就修慈心,信心退堕的时候或者对所缘失去信心的时候,就修佛随念。然而,如果是我们的根本业处,我们就不应当经常换,经常换就像一只饥饿的狐狸追兔子一样,那只是白费劲的,什么东西都得不到,所以我们的禅修业处也应当单纯。
最后要讲的是中舍的心,或者平等的心(upekkhà),中舍的心态对我们禅修是很有必要的,upekkhà的意思就是中等、中舍,是不会患得患失的。对我们在座的大部分人来说,很多人都是初学者,你可能会说,你怎么说我是初学者?我已经可以进初禅了,进初禅还是初学者。又有的说,你说我是初学者?我已经可以修到色业处了。色业处还是初学者。在禅修的过程中,如果你的定力还不稳,还经常晃来晃去,很可能你就是属于初学者,对初学者来说,禅修要一帆风顺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们在上一次也提到过,在讲入出息念时也提到过,我们的禅修要很多的外援支助,我们的身体状况、心态、气候、食物等等,任何一种外在条件的不调和都可能影响到我们的禅修,在越初期的阶段、一刚开始的阶段,这种影响就越大。我们感冒了、发烧了,我们要专注是很难的,太热了要专注也是很难的,吃得太饱专注也是很难的,或者吃了一些不适当的食物要专注也是很难的。在禅修的初期阶段,禅修的进度总是起起落落的,有时好有时坏,可能今天好明天就坏,可能这一座好下一座就坏,可能前半座好后半座就坏……对于禅修的起起落落、进进退退,不是你一个人,也不是你跟他,也许百分之八九十的人在刚开始禅修的时候都是这样,所以,进进退退的不是你一个人,受苦的也不是你一个人,不要担心,大家都跟你同甘共苦。
如何对待我们在禅修当中的起落呢?中舍的心是很重要的――upekkhà,upekkhà就是不会患得患失的心。禅修好了就得意忘形,禅修不好了就满脸沮丧,禅修本来已经波动了,已经不稳定了,你的心比它波动得更大,你的心过分地紧张在自己的禅修上,过分地紧张在自己禅修的成绩上。在这个时候,我们应当培育中舍的心,我们要尝试不要去衡量自己禅修的结果,不要去衡量我们禅修的进度,我们所要做的是只管坐,只管我们的业处,好不好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
很多禅修者都有这样的体验,今天我很想要坐好这一座,我很想要把今天的禅修都修好,结果当他一坐下来往往就不好。当他漫不经心的时候,当他根本都不去想今天禅修到底怎么样,当他一坐下来,也许他可以专注得很好,也许整座1个小时、2个小时、3个小时他都可以很平静、很专注地把心投进所缘,这说明了什么?我想在座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这就说明了,其实我们禅修的好坏不是我们的心可以控制的,与其我们尝试去控制我们禅修的好坏,倒不如我们管好自己的心态更好。
很多东西在没有成熟的时候,过分的期待是没有用的。在树还没有长高、还没有结果的时候,你去着急,那也只是干着急。正是因为我们的禅修,要依赖很多的因缘,要依赖我们的身体、要依赖外部的环境、要依赖气候、要依赖食物,很多很多的缘我们都要依赖,然而很多的因缘我们都不能控制。比如说我们的身体的好坏,我们不可能说我今天要让我的身体变得很好,你的身体就会变好;我想要我今天不会病、我经常都不会病,可以吗?不可能。
现在这天经常下雨,你说:「天啊,你不要下雨吧,那么潮湿,对我们禅修的干扰是很大的,这样的话,你会造很大的不善业的。」那,天真的就会不下雨吗?不会的,是不是?外在的很多环境我们不能够控制,既然我们不能控制我们就不要在意,什么东西是我们可以控制的?我们自己的心、心态,用什么方法去控制呢?用upekkhà,用一颗中舍的心、用一颗平等的心、不会患得患失的心去控制,唯有这样,才能够控制。
外部的因缘不可以控制,自己禅修的好坏也超越了自己的控制,超越了自己的期待,唯一我们可以控制、我们可以调节的,我们可以使不好的变好,使只是一般的变得更好的,是我们自己的心态、我们对待禅修的心态、我们对待法的心态,这种心态调整了,你禅修的好坏就不会成为你的干扰,你禅修不会干扰到你的心,你的心就平稳。你的心平稳,你的禅修就在进步,你的定力就在培育。
结果当你尝试去调整自己的心态,不会患得患失的时候,你将会发现你禅修的进步越来越多,你禅修的波动越来越小,你能够专注的时间、专注的频率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在不知不觉当中你的禅修已经在进步了,因为禅修的好坏已经干扰不了你的心,而你的心又可以影响到你禅修的进度。
因此,对于大部分的禅修者来说,用一颗中舍的心去对待我们禅修,不要过分在意得、失。患得患失你的心就会有苦乐,你的心就会有波动,就必定会对你的禅修有影响,把这些东西都放下吧,放下的心就是舍的心。
如果我们有一颗中舍的心,我们就有一颗平稳的心,我们的心态平稳了,我们的禅修才能够有可能平稳,我们的心平稳我们就越少障碍,越少障碍我们的禅修就进步得越快,如果大家想要禅修进步的话,首先,我们可以在心态上下功夫,放下吧。
好,那我们今天在讲禅修的心态方面我们就已经讲了:
首先,我们应当出离,出离是出离最粗的,出离那些社会的、俗家的;
然后,我们再出离那些对我们禅修有干扰的,对我们于法方面有干扰的那些贪嗔痴,那些不善的心;
之后,我们再用一颗恭敬法的、恭敬三宝的、恭敬导师的心来尝试去投入禅修;
同时,我们也要尝试创造一个很好的禅修的气氛跟环境,对我们周围的这些同修们、姐妹们多一点散播慈爱,大家多一份包容,多一份关爱;
然后,我们再把这种柔软的心放到我们的业处上,我们的业处越单纯越好,越专一越好,让我们的心尽量保持一颗纯真的心、单纯的心。
之后,对于禅修当中有什么起伏啊,有什么波动啊,进进退退啊,不要太过在意,就让我们以这五种心态来平衡。我们可以每天晚上都用这五种心去检查一下,是不是今天,我在哪一方面做得不够呢?我的心是不是患得患失呢?我的心是不是单纯呢?我是不是对其他人有怀恨呢?还是不是对很多所缘有排斥呢?我是不是真的能够恭敬法呢?我的出离心是不是很强呢?我们可以这样每天地省思。如果你每天都能够按照这种禅修的心态来禅修的话,那么,我们的禅修就会更顺利,就更加没有障碍。
如果没有障碍的话,我们就能够在这种很好的时节因缘,在各种环境的造就下,使我们能够顺利地禅修,乃至到在今生当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获取最大的法的利益。
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
萨度 萨度 萨度
下面我们一起来回向:
《禅林开示 第三讲 禅修心态》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