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到经行道的另一端再走回来。
无论去哪个地方,都把呼吸放在心中的第一位,吃饭是这样,坐着也是这样,做一切的事情都是这样,这个称为行处正知。
如果大家修习慈心,在行走的时候,对众生散播慈爱;坐着的时候,也是对众生散播慈爱;站着的时候,对众生散播慈爱;躺卧的时候,也是对众生散播慈爱;乃至在吃饭时,对一切众生散播慈爱;在蹲厕所的时候,都是对一切众生散播慈爱。
第四种是无痴正知(asammohasampaja¤¤a)。a(没有)+ sammoha(痴迷的、迷惑的),asammoha即是没有迷惑的、不痴迷的。这里的“痴迷”是指认为有“我”——我在行走、我在吃饭、我在说话,认为有个“我”,称为痴迷。在修行无痴正知的时候,内心不存在“我”,只有修行。无痴正知特指修观(vipassanà,毗婆舍那),因为修观首先必须破的就是“我”,不是什么东西都以“我”为第一,我先走,我怎么样。
培养无痴正知有很多种方法,我们举在行走时如何修观为例子。
在行走的时候,先观照这个身体只是四界(地、水、火、风)而已,然后再行走。行走是由于心生风界带动着整个业生色、心生色、时节生色跟食生色,并没有一个所谓的“我”或某人在走路,只是一堆四界由于心生风界的带动而走,如此地观照,称为无痴正知。
或者可以观照只是一堆色法(地、水、火、风、颜色、身净色、眼净色、耳净色、鼻净色、舌净色……)在行走而已,并没有一个实体的“我”、灵魂或者自我在走。
又或者在行走的时候,观照这一堆色法和名法的无常、苦、无我。
为什么会行走呢?由于想要行走的心一生起,这种想行走的心就产生很多的心生色法,这些心生色法立刻扩散到脚部,由于心生色法里面的风界是很明显的,于是带动整个身子,我们所说的“有一个有情在行走”或“我在行走”,实际上只是一堆色法在行走。
还可以依生灭或者坏灭来观。在经行道上经行的时候,走到中间时,刚开始走时的那一堆名色法、一堆五蕴已经灭去了;当走到经行道末端的时候,走到中间的那一堆名色法也已经灭去了;当折回来的时候,走在末端的那一堆名色法都灭去了。这也是一种无痴正知的修法。
乃至可以观:在提脚的时候,站立时的名色法已经灭去了;在伸脚的时候,提脚时的名色法已经灭去了;在脚下去的时候,伸脚时的名色法已经灭去了;当这只脚踏地的时候,脚落下时的名色法已经灭去了;当提另外一只脚的时候,刚才踏地的那一堆名色法已经灭去了。就这样不断地观生灭,乃至观刹那刹那的生灭、刹那刹那的坏灭,然后去作意行走的这一堆名法与色法也是无常、苦、无我的。
这是在行走的时候修观的方法,对于前进、返回也是同样。
在饮食的时候如何修习这四种正知呢?经典里面讲到:在吃东西的时候,有些人如果一定要他注意呼吸,他会比较困难,则可退而求其次,修其它的方法。
例如可以思惟吃饭的目的:“我现在省思所吃的食物,不为嬉戏,不为骄慢,不为庄严,不为装饰,只是为了这个身体能够住立存续,为了不会遭到饥饿的伤害,只是为了资助我们的梵行生活,如此我将能够消除由于饥饿带来的旧的苦受,而不会产生由于吃得过饱、撑得太多的新的苦受,透过这样,我将能够没有过失地、安乐地过活。”这种称为有益正知。
适宜正知就是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的,或者对禅修、对内心平稳有帮助的食物,相反则是不适宜的。例如:你不能吃辣椒,却取辣椒来吃;你身体的底子不适合吃某种性质的食物,但是你偏偏不顾,没有挑选地吃;你吃了这种食物之后,晚上会失眠,导致第二天打坐昏沉,吃这些食物都是不适合的。选择适当的食物来吃,称为适宜正知;若没有选择地乱吃,则称为不适宜正知。
吃饭时的行处正知,就是在吃饭的时候什么都不想,只是把业处放在心中的第一位。如果修入出息念,就只是知道呼吸,如果修其它业处,例如慈心、三十二身分,就只是把业处放在心中的第一位地吃饭。
对于无痴正知,可以这样想:并没有人用钳子把你的嘴巴张开,只是由于心生风界,你的嘴巴张开。并没有人用铲和桶把食物倒进你的嘴里,只是由于心生风界,你张开嘴巴,手把食物送进嘴里。并没有臼跟杵在捣着嘴里的食物,只是由于心生风界,你的牙齿随着嘴巴张合,舌头在搅动,夹杂着唾液,把食物嚼得很烂,假如吐出来是很难看的,然后把它吞下去,只是这样而已。并没有人用棍子在你的喉咙里把食物往下塞,只是由于心生风界,你吃下去的食物就往胃里倒。并没有人在胃里面用炉火烧、用扇子扇,只是由于命根九法聚里面的火界使吃下去的食物得到消化。并没有细棒把食物往肠里塞,只是由于心生风界的关系,吃下去的食物往肠里移动,只是这样而已。
或者观照只是一堆名色法、一堆五蕴在咀嚼着一堆时节生色而已,并没有所谓的食物,没有所谓真实的人在吃,这样也称为无痴正知。或者在吃的时候,只是观照名色法的无常、苦、无我,观照其生灭,观照其坏灭,这也是无痴正知。
对于穿衣服也是同样,在穿衣时可以省思:“我所受用之衣,只是为了防御寒冷,为了防御炎热,为了防御虻、蚊、风吹、日晒、爬虫类的触恼,只是为了遮蔽羞处。”我们穿衣服不是为了漂亮,不是为了穿名牌,不是为了跟人家比赛、选美等等,不是为了炫耀,只是为了遮羞、为了防寒热,这称为对穿衣服的有益正知。
对于适宜正知,如果是身体虚弱的人,就不要选择很粗的、很重的衣服,可以选择轻一点的衣服;如果是身体比较壮的,也是选择适合自己的衣服。比如:天气热了,不要穿厚的衣服;天气冷了,不要穿很少衣服。在经典里这样说:“破旧的、肮脏的衣服,对一切人、一切时都是不适合的。”所以,不要故意把自己的衣服弄得邋邋遢遢,脏兮兮的,或者弄得破破烂烂。
对于行处正知,就是在穿衣服的时候,你只是觉知自己的业处,例如觉知呼吸。
对于无痴正知,你可以想:“衣服是没有意识的,它并不知道“我要穿在身上”,身体也是没有意识的,也不会知道“衣服要穿在我的身上”,只是由于有了这个动作,所以才叫做穿衣。”
对于睡觉的无痴正知也是同样。当睡的时候,你不会认为“身体要睡在床上”,只是由于没有意识的身体透过心生色法,躺在床上,而床也不会想“有个身体睡在我的身上”,只是由于无意识的床被无意识的身体躺卧着,这样才称为睡的动作发生。
思惟无意识的身体躺在无意识的床上,这样可以很平静、很快地入睡,当一醒来,立刻保持醒觉,这叫做睡眠的正知以及醒来的正知,而不是睡眠时要保持正念正知,因为睡眠是属于很微弱的意门心路过程,比较难控制。当一醒来,正念伴随着意识的清醒,又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
对于说话也是。刚才说了有益正知和适宜正知,如果在说话时没有有益正知和适宜正知,就有可能被别人骂:“你这个人说话不经大脑的。”如果在说话的时候,知道这个是有益的,这个是无益的,现在说这句话是适合的,这样的话是不适合的,这是说话的有益正知以及适宜正知。在说话之后,立刻想“刚才说话的那一堆名色法已经灭去了”,这个称为无痴正知。
对于其他的,比如大便、小便,还有行走、站立、坐着跟沉默等等,都以此类推。
如果一个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能保持正念、正知,他所做的一切的事情都会符合于法、符合于律。当一个人正念正知培养得很强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他走路是很有威仪的,他都是慢慢地走,而不会走路的时候好像要赶着去投胎,或者要去赶场一样。要怎么样走路?犹如经典里面讲到:“要像一头牛拉着一辆装满水的水桶的车在很崎岖的山路上走。”是很稳重地走,而不是很轻浮、轻飘飘地走,是不是?不是把脚提起来晃几晃再踏下去地走,每一步都是很稳重,而不是很轻浮地走。
对于一切的动作,在日常生活当中,除了睡眠之外,一切时、一切地都在培养正念正知,那就是在修行。因此,如果懂得正念正知的话,时时刻刻都是在修行,是不是?
同样的,对于我们的心念也是如此。当心落入情绪的时候,就暂时不要说话,不要做任何事情,因为当你有了情绪,说出来的话就可能会刺伤人,或者你会做很过火、令你后悔的事情。当心产生贪的时候,就有可能去做很愚痴的事情,当清醒的时候,会想到之前做的很愚痴。当生气的时候,所说的话、做的事情,在清醒的时候会感觉到很愚痴,是不是?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没有正念正知。如果拥有正念正知,对自己的心念就会观察得很好、守护得很好,一旦有了正念正知,你对心的观察也会很微细。
如果一个人的正念正知守护得很好,他要修行是很容易的。为什么?因为少散乱。在平时都能够守护好正念,坐下去还会不会胡思乱想?所以,守护好正念正知既是修行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修习止观的前行准备。
学习了如何守护根门以及培养正念正知,接下来即将要结营了,希望大家能够好好地守护。
今天晚上就讲到这里,下一讲将在下一期开营,十七号继续讲。
大家一起合掌来做回向,把我们所做的功德、所积累的这些善业,愿我们都能够早日断除一切烦恼,证悟涅槃。再把我们所做的这些功德回向给一切有情,愿一切有情都能够分享我们所做的功德。
Idaü me pu¤¤aü,àsavakkhayaü vahaü hotu.
Idaü me pu¤¤aü,nibbànassa paccayo hotu.
Mama pu¤¤abhàga,sabbasattànaü bhàjemi,
Te sabbe me samaü,pu¤¤abhàgaü labhantu.
愿我此功德,导向诸漏尽!
愿我此功德,为证涅槃缘!
我此功德分,回向诸有情,
愿彼等一切,同得功德分!
Sàdhu! Sàdhu! Sàdhu!
萨度!萨度!萨度!
《沙门果经5讲》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