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小业分别经》一▪P3

  ..续本文上一页二十岁;又好像阿难尊者也活到了一百二十岁;就好像吧古喇尊者(Bàkula薄俱罗),他是佛陀在世的时候最长寿的弟子,也是有佛教史记载以来最长寿的弟子,他活到了一百六十岁。他是八十岁才出家的,在佛教僧团里又活了80岁,于是一共一百六十岁,所以这是很长寿的一个例子。

  接着,佛陀又继续说:

  “在此,年轻人,有些女人或男人用手、用石块、用棍棒、用刀枪恼害诸有情。他如此完成、如此受持该业,身坏命终后,投生到苦界、恶趣、堕处、地狱。假如身坏命终后并没有投生到苦界、恶趣、堕处、地狱,而是来到人界,则无论生在何处皆多病。年轻人,这就是导致多病之道,即:用手、用石块、用棍棒、用刀枪恼害诸有情。”

  也就是说,一个人经常伤害生命,经常虐待生命,死的时候他将会因为这种不善业而堕落到恶趣。假如很侥幸,并没有堕落到恶趣而投生到人界的话,他将会很多病。

  接着佛陀又说:“在此,年轻人,又有些女人或男人不用手、用石块、用棍棒、用刀枪恼害诸有情。他如此完成、如此受持该业,身坏命终后,投生到善趣、天界。假如身坏命终后并没有投生到善趣、天界,而是来到人界,则无论生在何处皆健康。年轻人,这就是导致健康之道,即:不用手、用石块、用棍棒、用刀枪恼害诸有情。”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经常爱护生命,爱惜生命,不去伤害生命,这是导致健康的原因。如果一个人经常喜欢虐待,那他将导致很多病。

  就好像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尊者叫(布利答德)尊者,他在佛陀在世时候生了重症!有一天他生了病,这种病是种很厉害的病,全身长满脓疮,一点一点的红点,而这些脓疮也一天比一天的扩大,一天比一天肿。全身的这些疮都流着脓血,他的全身变得很脏、很臭、很讨厌。而当时那些陪伴他的比库们,都不愿意再照顾他,因为太臭了,于是丢下他不管。佛陀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就去问他说:“比库,你为什么躺在这里,没有人照顾你呢?”他就说:“为之前其他比库生病时,我并没有去照顾他们,因此,现在我生病了,也没人照顾我。”佛陀听了之后,就亲自将他从地上扶起来,帮他洗伤口、洗脓疮,这件事情记载于律藏里面。佛陀在处理完他的伤口与脓疮之后,就召集了其他比库说:“诸比库,你们应该要照顾伤病的人!你们现在都离开了父母,如果你们不互相照顾,那谁去照顾你们呢?因此诸比库,谁想要照顾我,他就应当照顾病人。”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僧团里,如果一位比库得了病,他能够得到很好的照顾,有人帮他托钵,而他可以很安心地养病。就是因为佛陀制定了这条学处。

  那为什么(布利答德)会有这么样的果报呢?是由于他在过去佛咖沙巴佛(Kassapa迦叶佛)的时代,那个时候他是一位捕鸟者。他每天都到树林里去抓鸟,用各种方式抓鸟。抓到鸟之后,就会把大多数的鸟献给国王, 剩下的那些拿到市场上去卖掉。他担心那些卖不完的鸟飞走,于是它们的翅膀全部给拗断,又把它们的脚折断,这样使那些鸟没办法飞走。由于他从事这样的不善业,经常残害这些鸟,残害生命,残害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在那一生他死之后,就堕落到地狱,很长的时间遭受各种各样的痛苦煎熬,达到几百万年之久。不过,也是由于他过去生曾经造过一些善业,因此在佛陀在世的时候,能够投生为人。所以,(布利答德)能够在佛陀出世的时候,得益于佛陀,而当佛陀帮他清洗了身体,清洗了袈裟之后呢,他的身体变得很舒服,于是佛陀就为他说法,当他听了佛陀说的法之后,他就证得了阿拉汉果。

  这就是如果有人经常很残忍、很残酷地虐待生命,那他将会很多病。而现在呢,一般的那些养鸡场,或者说一些助养从事种植业的,虽然没有直接去杀,但是他造的业本身就是一种邪业,因为他是饲养那些供屠宰用的猪啊、鸡啊。而往往呢,在那些在种养场或者养殖场里,他对待动物也是很残酷的,好像担心鸡长大了之后,去啄其它的小鸡,啄眼睛,所以在鸡很小的时候就把它的嘴割掉;而对于猪来说,很小的时候就把它们全部阉割掉,公鸡也是把它们全部阉割掉,这样的话它会长肉。虽然他没亲自去杀,但这些都是虐待众生,虐待有情,虐待生命的行为,这些都是不善业。这种不善业成熟,必定会使他堕落到地狱、恶趣、苦道。很侥幸他能够投生为人,必定会多病。而假如一个人如果经常爱护生命,不去伤害、不去虐待其他的众生、其它的有情,这是一种善业。这种善业可以使他投生到善趣、天界,如果他投身为人的话,他身体会很健康,不会很多病。

  就好象吧古喇尊者Bàkula。吧古喇的意思就是两家、两家之人,为什么会叫两家尊者呢?是因为他在很小的时候,他的家人就不小心把他弄丢了。当时,他的佣人在河边给他洗澡时弄丢了,然后掉到水里去,被一条大鱼给吃了。正由于在他的那一生,是他最后一生,他自然本能会有一种叫做胜遍满神变。鱼即使吃了,都不能够伤到他。这条鱼后来就一直游到了另外一个地方,游到了(巴那西,地名)那个地方,结果被一位渔夫抓到了。这条鱼由于很大,就卖给当时在(巴那西,地名)一个很有钱人的妻子。结果,在宰这条鱼的时候,把鱼肚一剖开来,看到了里面居然还有一个小孩,而且更加不可思议的事情,就是小孩活着,还没有受到伤害。于是,这位长者的妻子,就把他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去抚养他。后来这一个奇怪的消息——居然给大鱼吃了还没有死的消息,就传到他原来的父母那里,就变成了两家都要争这个孩子。最后就裁定,两家共同拥有这一个小孩。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他的名字就叫做吧古喇,就是两家。

  吧古喇尊者由于过去所造的善业,因为两家都是很有钱,所以他享尽了荣华富贵。然而一直到八十岁,在八十岁他才有机缘听闻佛法,后对佛法升起了很强的信心,八十岁他请求出家。出家之后,他就真的把以前的那些财产、那些荣华全部抛弃掉,很精进地修行。这样持续地修行了七天,结果就在第八天,证得了阿拉汉果,连同四无碍解智。所以,吧古喇尊者也是佛陀的大弟子之一,他是长寿第一。吧古喇尊者证得了阿拉汉果之后呢,仍然过着很艰苦的生活。

  吧古喇尊者自己描述说:他自从出家到现在八十年,他连背都没有靠过墙,就是他是属于长坐不卧的。而且,他说:“我记得我从出家到现在,八十年以来,我的身体没有受过一丝毫的病痛,连一片药草的叶子我都没服过。”在北传《中阿含经》中有一部经叫做《薄拘罗经》,也是专门描述他。这个就是很健康的例子。他八十岁那一年出家,一直又在佛陀的教法里又活了八十岁,因此他是160岁,他160岁就盘坐入般涅磐了。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佛陀宣布他是属于健康第一跟长寿第一的大弟子,那么为什么他能够有这么殊胜的果报呢?那是由于他在一阿僧祇跟十万大劫以前,当时有一位佛陀叫Anomadassi佛,就是最上见佛,当时这位佛陀驻世。在这个佛陀还没有出世之前,当时的吧古喇尊者是一位隐士,是一位出家人。这位隐士过着出家的生活,拿着一根竹竿,在森林里采野果吃,然后平时就在那里修定。在佛陀还没有出世之前,他已经证得了四种禅那,四种无色界定,而且还证得了五种神通。他就这么样经常在森林里面一个人独坐,虽然有很多随从,但是他一个人独住,他就在那边享受很殊胜的禅定之乐。当最上见佛出世的时候,有一次他有因缘听闻到佛陀说法,他就对佛、法、僧三宝升起很强的信心,于是就皈依了三宝。但是他并没有在佛陀的教法中出家,他仍然保持着一个隐士的身份,成为佛陀的弟子,但是他不是佛教里面的出家人,只是属于隐士的身份。

  有一天最上见佛胃痛,于是他就供养了药品,把佛陀的病治好了。有一天,佛陀仍然生病,然后这位当时的隐士,把佛陀的病治好了之后,等佛陀的身体恢复健康,就来见佛陀,并且发愿说:“世尊啊,如来因为我的药而使疾病能够消除,身体恢复健康,愿以这种善业,使我生生世世都没有疾病,即使是几秒钟的不舒服的感觉都没有。”当时他就在最上见佛的面前就发了这个愿。因为当时的他是有戒行的人,而且他所供养的那些药品,是自己森林里面采来的东西,他对佛、法、僧三宝有信心,而且他供养的对象,是至上的佛陀。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他所造的善业很殊胜,而且他发的愿由于他清净的戒行,由于他这些殊胜的善业,可以实现。因此,在他那一生,他死了之后,就经常投生在人或者在天界里边轮回,而不曾堕落到恶趣。一直到我们的佛陀出世,他仍然是很健康、很长寿。

  在胜莲花佛(Padumuttara Buddha)的时代,他是汉纱瓦帝城(Hamsavati)的在家居士。在那一世,当他听到了当时的胜莲花佛宣布,其中一位比库是健康第一的弟子之后呢,当时他也想:“我也希望活在未来世,在未来佛法里面,我愿成为健康第一的弟子。”正是因为他有了这样的愿,当时他就倾心于他的愿,希望他以后在佛陀出世的时候,成为健康第一的弟子。然后在維巴西佛(Vipassi Buddha)出现于世间之前,他出生于曼都瓦帝城(Bandhumati),在那一世他也仍然是一位隐士。不过在那一世,他曾经治好过很多比库,他们因为嗅到了有毒的花朵后而引起疾病。当时,他就用神通在森林里采集各种各样的药材,然后将它熬成药、做成药,治好了那些比库的病。因为这样的善业,所以他生生世世都很健康,而且在身坏命终的时候,如果那一世他有禅那,他将会投生到梵天界。假如不是的话,他也会因为他过去所造的善业,投生在人间,在善趣里面轮回。在咖沙巴佛(Kassapa Buddha)的时代,他又重新整理了古代的那些医方,这些善业都会直接造成他健康跟长寿。一直到了苟答马佛陀的时代,他享尽了80年的荣华富贵,而且也很健康,没有病。等他出家受具足戒成为比库之后,他仍然是很健康、很快乐、很长寿,一直过他轮回的最后一生,直到他涅磐的时候,他以盘腿坐入般涅磐。从此就可以结束他这很少有的、快乐的轮回。

  这是一个导致长寿健康的典型例子。我们今天的《小业分别经》就先讲到这里,后天晚上再继续一起来学习其它的十种因果关系。

  现在,大家一起来合掌回向:

  Idaü me pu¤¤aü, àsavakkhayàvahaü hotu.

  Idaü me pu¤¤aü, nibbànassa paccayo hotu.

  Mama pu¤¤abhàgaü sabbasattànaü bhàjemi,

  Te sabbe me samaü pu¤¤abhàgaü labhantu.

  

  愿我此功德,导向诸漏尽!

  愿我此功德,为涅槃助缘!

  我此功德分,回向诸有情!

  愿彼等一切,同得功德分!

  

  

Sàdhu! Sàdhu! Sàdhu!

  萨度!萨度!萨度!

  

《《小业分别经》一》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