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疼你爱你的。”
未生怨王听了之后,感到了很深的内疚。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一直都没能够睡好,白天不能睡,晚上也不能睡,一直在痛苦、懊恼、后悔中煎熬。直到后来有一天晚上,在一个叫耆婆的大臣的推荐之下,他到了芒果园那里去,见了佛陀,佛陀跟他说《沙门果经》,说完经之后,他对佛法僧生起了信仰,然后就说:我确实做了很不好的事情,因为我杀死了我很正直的父王。当时佛陀说:“确实你做了很蠢的事情,你杀死了你正直的父王。”当未生怨王告退了之后,佛陀就和在座的那些比库说:“这个国王做了愚蠢的事情,假如他不杀死他那正直的国王,他在听闻我说《沙门果经》的座上将能生起法眼,将能证得初果,然而由于他杀死了他正直的父王,他不能够证得任何的禅那乃至圣果位。”这就是说,造下不善重业之后,今生不可能证得禅那和涅槃。
当未生怨王对佛陀、对法、对僧生起信心之后,他成为一个很大的护法。在佛教史上最有名的第一次圣典大结集,就是以未生怨王为外围的护法。他用很多的资具、必需品供养僧团,乃至佛陀入灭之后,他都一直供养僧团。但是由于他杀了父亲,阿阇世王也就是未生怨王,现在在哪里呢?他现在在地狱里面。为什么呢?因为他杀了自己的父亲,所以死了之后就堕落到地狱,他堕落的地狱叫做铜锅地狱。从他投生到铜锅地狱开始,他就从很滚烫的油里一直往下沉,往下沉。由于铜锅地狱很深,他就一直在下沉,沉到锅底要用3万年的时间,沉到锅底时,他又开始往上浮,往上浮,又要浮3万年的时间,浮了3万年时间他的这种果报就结束了。未生怨王在很久远的未来,他也将能够成为独觉佛,他的名字将叫Vijita,为什么呢?因为他毕竟在过去生还是有修行的,正因为如此,他积累了很强的巴拉密,可以通过听闻佛陀的说法证得初果,但是由于他杀死了自己的父亲,亲近了那些恶知识,那些狐朋狗友,亲近Devadatta这样的恶人,所以他浪费了很好的解脱资粮。由于他过去生的修行以及他那一生中对僧团的护持,因为佛陀是在未生怨王继位第八年入般涅槃的,那么我们可以知道至少有7年时间,未生怨王大量的支持佛陀,护持佛陀及僧团,乃至到佛陀入般涅槃之后,他也是一直在护持僧团,直到未生怨王被自己的儿子杀死。未生怨王的死也是因为被自己的儿子杀死,因此我们说造下不善重业的果报,下一世必定堕入地狱,今生也不可能证得禅那及涅槃。
还有另外一种就是造了重的善业,造了重的善业是指证得禅那,如果一个人可以证得禅那并且维持到临终那一刻,他将能够投生到梵天界。当然这是如果他有意愿的话,在佛陀的教法里面,作为佛陀的弟子,如果一个人证得禅那,他还有选择的余地,可以选择下一世继续投生为人,可以选择下一世投生为出家人,但是在佛陀教法以外或者说那些外道,他们修禅那就没有选择的余地,就像我们的菩萨最后一生,刚出生的时候有个叫阿私陀的隐士,一个仙人,给菩萨看相,他预言菩萨必定会成佛,但是他先笑,后来却老泪纵横,为什么呢
因为他看不到我们的菩萨成佛,转*轮,为什么呢?因为他知道自己将在菩萨还没有成佛之前死去,而且投生到非想非非想处天,没有因缘听闻到佛陀说法,为此他老泪纵横。
当然,如果说证悟出世间的圣道呢,因为圣道也是属于一种善业,所以这个是勉强而说的。
一般来说,出世间圣道只是缩短乃至完全断除了轮回,这里特别是指前三圣道。第一个圣道叫做入流道sotàpatti-magga,当入流道生起之后,可以使一个人在证得圣道之前,即使是无恶不作,也不会再堕落到恶道,不会再堕落到恶趣,就像aṇgulimàlà指鬘尊者那样。如果一个人证得了第三圣道,不来道anàgàmi-magga,他将不会再投生到欲界,乃至到欲界的天人也不会,他必定会投生到梵天界。从这个理由上说,证悟出世间圣道,也是一种重的善业,但是这种善业是属于出世间的善业,是属于第一种优先成熟的业。如果一个人造作重业,无论是重的善业还是重的不善业,特别是重的不善业,在他临死的时候没有选择的余地,必定将会堕入到地狱,将会堕入到恶趣。如果一个人证得了禅那,他愿意的话,可以一直维持他的禅那到临死的时候,当他投生到梵天界,犹如睡醒一般。这是属于第一种优先成熟,最先成熟,而没有任何的业可以与它对抗的业。
第二个是近死业,又称为临死业,是指一个众生、一个有情在临死之前所造下或者所回忆的业,也就是说在临死速行心路过程里面即将生起之前所忆起或者所造的业,就像一个品德恶劣的人,在临终的时候可能会忆起以前所造的善业,或者在当时所造的善业,他将会投生到善趣;反之,当一个善人有时候在临终的时候,他回忆起过去所造的不善业或者在临终之前造了不善业,造了一个恶业,他有可能会堕落到恶趣。在这里我们讲一个叫做玛塔衮达理的故事,玛塔衮达理是阿槟那目巴嘎婆罗门的儿子,出生在婆罗门的家庭。阿槟那目巴嘎是一个生性很吝啬的婆罗门,从来都不肯帮助别人,不肯施舍一点点的东西,是一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他生了玛塔衮达理之后,为了省下工钱,连给他儿子的装饰品都自己做。到他的儿子长到十几岁的时候,有一天,儿子得病了,这个吝啬的阿槟那目巴嘎,仍然不肯请医生,他认为请医生要钱,开药的话,又要钱,也许用不着请医生,儿子的病也会自然好。结果他的孩子由于得不到适当的治疗及适合的药品,于是一天一天的病越来越重。当他儿子的病已经几乎没得救的时候,这个老婆罗门就把他的儿子搬到走廊里面,搬到门厅里面,为什么呢?因为当他把他儿子搬到门厅里面,那些想要看望他儿子的人就可以不进到屋里,这样就看不到他家里的财富了。
有一天,佛陀在托钵之前,观察这个世间,他发现这个婆罗门的儿子玛塔衮达理有过去的巴拉密,于是佛陀和比库就穿了袈裟,拿了钵,入城里托钵,来到了阿槟那目巴嘎的家里。因为这个老婆罗门是城里出名的吝啬鬼铁公鸡,佛陀也知道他不可能供养什么东西的,因此没进他家,只是站在门口,那个时候佛陀就发出一道光,一直照射到玛塔衮达理的身上,玛塔衮达理隔着墙就发现佛陀就站在他的门口,由于佛陀充满慈爱的光照在他的身上,他的身体非常的欢喜愉悦,于是他对佛陀产生了很强的信心,想要起来礼敬佛陀,但是由于他太虚弱了,没办法起来,他从心念里念:我皈依佛、我礼敬佛陀。不久之后,玛塔衮达理就去世了,投生到三十三天,成为三十三天的天子。
话说那个婆罗门在儿子死了之后,就把他埋了,然后天天在儿子的坟前不停地哭。有一天,当投生为天人的玛塔衮达理看到自己以前的父亲在坟前哭,于是变成一个小孩子,跑到坟边,也在那里哭。那个婆罗门哭多大声音,那个小孩子就哭多大的声音。后来婆罗门感到很奇怪,他就问:“小孩子,你年纪青青的,哭什么?”小孩子就说:“不关你的事。”然后又哭,他越是不给婆罗门知道,婆罗门就越想知道,就说:“小孩子,你不要哭了,你想要什么,说一声,我可以给你买。”于是那个小孩子说:“我的玩具车坏啦。”“你的玩具车坏啦,是怎么坏的?”“我的玩具车两个轮子坏啦,所以我才哭。”婆罗门就说:“这样的话,我买一个新的玩具车给你。”那个小孩子说:“不行,我的玩具车左边的轮子是太阳做的,右边的轮子是用月亮做的。”这个时候婆罗门说:“你是不是脑筋有问题啊?哪里有车的轮子是用太阳和月亮做的。”那个小孩子他说:“我在哭是哭我坏掉的车,你是在哭已经死去的人,如果死去的人可以哭活的话,那么我的那辆车也就可以得到的。”婆罗门一听:“啊!这个孩子年纪小小的,竟然可以说出这样的话来。”于是就问:“你到底是谁家的孩子?”小孩说:“我是阿槟那目巴嘎,你的孩子。”“啊?我的孩子!”这个时候,小孩子现出原形,显露出天子像,说:“父亲啊!你不能再这么样了。今生你没有造善业,你应该要赶快去邀请佛陀,去供养佛陀和僧团,多造一点善业,以后才有好日子过。”
后来这位婆罗门就听了他的已经去到天界的孩子的话,邀请佛陀、供养佛陀。这对于那些邻居们和城里的居民们,可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因为这个曾经一毛不拔的铁公鸡,竟然能够邀请佛陀,供养佛陀,当时有很多人一起去围观,看他是怎么供养的。结果这个婆罗门就把为什么会供养的缘由告诉了佛陀。这个时候玛塔衮达理天子从天上带了很多天人一起来,当时有很多比库就很难理解,他们说:“难道一个人可以凭借仅仅是对佛陀很强的信仰,就投生到天界吗?”于是佛陀就说了偈颂:“如果一个人的心念是清净的,由此而生的语言跟行为,这样的话他得乐报,他的快乐将能够追随着他,犹如影子追随着行人,如影随形。”佛陀说了这首偈颂,而且作了一系列开示,佛陀做完开示后,很多人就证得了初果的果位。
这里讲到的玛塔衮达理就是在他临死的时候,忆念起佛陀,由于这是一种很强的善业,很强的功德,使得他往生到天界。同样的,一个人在临死的时候,能够忆念佛陀,忆念佛陀的功德的话,这种业是很强的业。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根本找不到任何一个人的功德可以比佛陀更强的,是不是?佛陀有无比的戒德、定德、慧德、解脱德、解脱知见德,有无比的智慧和慈悲,有无比的福德。正是因为有这么强的所缘,当一个人的心忆念起这么强的所缘的时候,他的心必定是属于一种很强的善心。因为佛陀的所缘太强了,所以一个人忆念起佛陀的时候,他的心也是强有力的,正如有些禅修者,在观照缘起的时候,会发现有一些禅修者在过去生曾经见过佛陀,可能很多一些细节、一些名相均不记得了,但是他见到佛陀的影子很深,为什么呢?正如一个人一生见过一次佛陀,他可能终生都难忘。因为佛陀的功德很强,佛陀的相很庄严,很伟大,一个人哪怕在很多生前的轮回中见过佛陀,当他能够开发他的宿命智,或者他在修缘起的时候,回忆过去,哪怕曾经见过佛陀的那一段是很短的时间,他的印象都会很深。
如果一个人在临终的时候忆念佛陀的功德,他的心也是很强的。除非是一个外道,或者一个有邪见的人,一个有断灭见的人,他看到佛陀会生气,一般的人见到佛陀,那一份寂静、宁静,那一份庄严的相,他会生起恭敬心,生起欢喜心跟清净的心。如果一个人在临死的时候,他生起的是清净的心,善的心,他必定将会投生到人界、天界善趣。
那么今天业的成熟次序就暂时先讲到这里,我们后天再继续,后天还有很多的故事。好,我们大家一起来做回向:
Idaü me pu¤¤aü, àsavakkhayàvahaü hotu.
Idaü me pu¤¤aü, nibbànassa paccayo hotu.
Mama pu¤¤abhàgaü sabbasattànaü bhàjemi,
Te sabbe me samaü pu¤¤abhàgaü labhantu.
愿我此功德,导向诸漏尽!
愿我此功德,为证涅槃缘!
我此功德分,回向诸有情!
愿彼等一切,同得功德分!
Sàdhu! Sàdhu! Sàdhu!
萨度!萨度!萨度!
《《业的分类》二》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