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胜者、胜利者。耆那教的创立起源也很古老,在佛陀在世的时候,公元前六世纪,那个时候有一个耆那教的教主,他们说应该是第二十四位教主,叫做Nigaõñho Nàñaputto,古代翻译成尼乾陀若提子,这是耆那教的教主,他的弟子称他为Mahāvīra——大雄。耆那教主张极端苦行,他们也相信业报轮回,也相信灵魂,而且灵魂能够解脱。那灵魂如何得到解脱呢?耆那教认为,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具有重的下降性,而灵魂含有上升性。灵魂其实不受污染的,它本来就自由的。但是由于有了物质的形成,乃至由于有了业,因此灵魂受到束缚,这也就是轮回的因,是导致轮回的原因。也就是说本来灵魂是自由的,具有一切知。然而由于它追求了物欲,执着于身体,于是会造各种各样的业,那么灵魂就受到了污染。受到污染的同时又造了业,它就被业所束缚,从此就有了生死轮回。如果人想要脱离轮回,就必须得严守不伤害、不妄语、不偷盗、不淫和无所得这五戒,称五大誓,这样的苦行生活,通过苦行,能够制欲。接着是叫防护(samvara),防护善业以及恶业,并且能消除旧业,发现灵魂本来的清净自性,达到止息一切的业,获得解脱,这就是他们认为的“涅磐”。“涅磐”呢就是说把一切的旧业消除,发挥到灵魂本来具足的清净的本性,这样的话就能够从生死当中解脱出来。耆那教又认为人所造作的业,都必须得承受着由这种业带来的果报。为了让恶业尽早消除,通过极端的苦行,让苦报早日结束,从而达到解脱。也就是说,他们认为你造了善业就必定会得到善的果报,你造了不善业必定要得到恶的果报。然而,在轮回当中,由于人、由于众生一直都是在造作恶业,造作不善业,因此,他的轮回是很漫长的,他必须得要受这些苦。也就是说,造了业你就必须得要承受。那如果是这样的话,他怎么解脱呢?因为未来的那些果报还没有受,所以现在就应当通过苦行,通过身体的苦、折磨苦,而让这些果报尽快受,这也就叫消业,让这些由于过去所造的恶业带来的果报,通过现在折磨自己,自我摧残、自我折磨,来让这些业尽快消除。等业消除了,灵魂就可以得到解脱。
苦行的方式五花八门,苦行在古印度乃至到现在都很流行,我们从经典里看,在佛陀在世的时候,苦行已经是非常流行的了。苦行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自我折磨,制造肉体的苦。例如,有些耆那教的苦行僧,他们认为有了这个身体,这个身体是充满体液的,因此身体会有很多物质的障碍。为了要达到灵魂从身体中得到解脱,得到自由的目的,他就必须要折磨自己。怎么样折磨自己呢?通过减食,通过极端的禁欲,通过各种各样的苦行来磨练自己,让自己的身体遭到残害,或者说遭到折磨。通过这种方式,让灵魂尽快地摆脱对肉体的执着,对物质那种执取,这样才能够得到解脱。他们认为一切的执着都是会产生贪欲的,因此认为连穿衣服都是种执着。一个修行人应当要致力于无所有,什么都没有,就叫做(anupalabhya),就是刚才所说的五戒的最后一个,什么东西都没有。他们吃东西不用锅,不用碗,只是用手;平时不穿衣服,光着身体,认为这是很荣耀的。在现在印度,有时候在一些大街小巷,仍然可以看到一些裸体的苦行僧在行走。苦行的方式各种各样,只要能够达到折磨自己,折磨这个肉体就可以。因此,有的人从食物方面去折磨自己,例如,吃一些很粗糙的东西,吃一些别人丢弃的东西,吃树叶,吃草根,吃一些水果,吃腐烂的东西;有些人不吃,有些人吃生的东西,如生的菜、生的米;有些人通过减食,通过绝食、断食来达到;有的专门吃一类的,不吃一类的,例如有的不吃孕妇所供养的,有的不吃女人所供养的,有的不吃肉,吃素;有的就用芭蕉叶,或用一些其它叶子来装食物,有的用骷髅——就是用死人的头骨来装食物,有的用手来盛食物,有的用木锅来装食物,有的用耶子壳来装食物;而有的呢就不吃一切人给的,而是吃地上拣来的东西;有的就只吃粪便,他们认为食物要经过煮,所以要杀生,而且也不吃生的粪便,因为怕粪便里有虫,他们吃干粪。有的怕杀生,走路时用扫把先扫一下,怕有虫子;有的用布把自己的鼻子和嘴巴封了,怕呼吸时有虫子吸到自己的鼻子里面,这样会造成杀生。有的经常举着一只手,有的经常举着一只脚;有的经常倒立,有的把自己的身体埋在沙里面,有的经常在土里面,有的经常趴在水里面;有的经常光着身子,在很冷的白天他就躲在树林里面,晚上跑到旷野里去受冻;有的白天跑到旷野里去晒太阳,晚上回到树林里。他们使用着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方式,而他们认为苦行的最高的方式是饿死,就是绝食而死。
还有各种各样的学其它动物的,例如有的专门学狗,结果吃粪便,他们认为“现在我学狗,持狗戒。我现在我行狗戒,以后我再投生的时候,就可以避免投生为狗”。有的学牛,持牛戒,他们就去吃草。有的是学鸡,他们就持鸡戒。
当我们的菩萨在成佛之前,也经过了六年的苦行。当时也是由于他有这种邪见,认为通过苦行,可以使灵魂得到解脱,于是就在(乌卢枚拉)的苦行林里,跟其他那些苦行僧一起,进行了六年的苦行。最后,他才发现到苦行是毫无意义的。在经典里面记载,当时我们的菩萨在行苦行的时候,(用)很多种方式。他首先通过闭气的方法、屏气的方法,刚开始,他很强烈的呼吸,之后呢就把鼻子闭住,把嘴巴也闭住,这样的话会发现到他身体的毛孔由于闭气而受了很大的冲击。后来他又把所有身体的毛孔都闭住,之后他发现气往(耳)门冲,这是闭气的方式。还有他也用过断食的方式,一天只吃一粒米、一粒粟,然后又减到几天一直到半个月,他通过这样的方式摧残自己的身体,认为这样可以解脱。最后,他发现苦行是野蛮的、低劣的,苦行只是造成身体的痛苦、意志的消磨,而没有带来任何的益处。于是当时菩萨就放弃了苦行,接受了牧女苏加达的乳饭、乳粥,吃了之后恢复了体力,就在尼蓝加河边洗了个澡,然后就坐在菩提伽耶的菩提树下禅修、打坐,就在那天晚上他证悟了sammàsambuddha——正自觉者。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佛陀在他讲的第一部经《转*轮经》Dhammacakkappavattana Sutta里边,一开章第一句就说到:“纵欲,放纵欲乐是一个极端,而苦行也是另外一个极端。这两个极端都不能够导向解脱、导向正觉。惟有中道,才是导向解脱的方式方法。”
我们再总结基于业的轮回,就是(kamma saüsàra)。印度各个宗派开展出五花八门的修道解脱论,他们的共同主张或基本的主张是通过消除业障,消除恶业,净化灵魂,来达到解脱。包括印度的正统的宗教——婆罗门教跟印度教,也包括非正式的耆那教。在印度还有另外一个叫做瑜珈派,他们认为通过一定的禅定境界,最后通过证得了禅那,死了就可以跟梵我合而为一,认为这是最上、最大的解脱。
然而,佛陀将这些修道解脱论称为戒禁取(sīlabbataparāmāsa),戒sīla就是一定的行为,一定的修行方式,bbata就是他们一定要例行一定的方式,parāmāsa就是取著、认为这样。也就是说他们执取非生天之因、计著这是生天之因,他们把这些非解脱之道认为是解脱之道。这就是戒禁取,也就是我们说到的错误的修行方法。
我们再从经典里面,看看佛陀是怎么样来看待我们上面所说到的那些修行解脱论。
首先,我们再看一下婆罗门教,他们认为通过读诵经典,通过念咒,通过祭祀,通过祈祷,认为这样来取悦诸神,然后能够消除自己的罪业,能够净化灵魂,最终达到解脱。
佛陀是怎么样看待的呢?有一次佛陀举个例子,他说:“如果有一个村里的村里的人,这些人把一块大石头丟到大河里面,然后,这一个村的村人一起在河边祈祷:“石头啊石头,你浮上来吧,浮上来吧”,那这个大石头会不会因为这些人的祈祷而浮上来呢?”会不会?不会。为什么?因为石头是往下沉的。所以佛陀说:“同样的,假如一个人造作了身的恶业,语的恶业,意的恶业,如果他想通过祭祀、通过念经、念咒、通过祈祷诸神,而让他的恶业消除,就好象这几个愚蠢的村民一样,把大石头丢到水里,然后乞求它能够浮上来。”同样的佛陀也认为说,如果一个人想要洗脱自己的罪,无论他泡到哪条河里面,即便是他们认为的圣河里,他的罪也不能够洗掉。唯有通过正确的方法,才能够洗掉罪。因此,佛陀说:自己造的罪业,不是通过恒河,不是通过亚路那河,不是通过马提河,不是通过萨拉多河,这些河水可以洗掉自己的罪业的。
对于苦行,佛陀又是怎么看待的呢?在《中部》收录了一部经典,第五十七经,叫《狗行经》。《狗行经》就是学狗的行为,这部经讲到当时佛陀住在koliya村的时候,村里有一个持牛戒者,他叫做puṇṇa。他和裸体的狗行者seniya,这两位苦行僧来到世尊之处。来到了之后,那koliya人牛行者puṇṇa就礼敬了佛陀,坐在一面,而那个裸体的狗行者seniya向世尊互相问候,然后坐在一边。坐在一面的koliya人持牛行者——就是他学牛的牛行者,他问世尊说:“世尊啊,这个裸体的狗行者seniya,他行难行之行,忍难忍之忍。他只吃丢在地上的、放在地上的食物,从来都不接受人的食物,他是专门吃丢在地上的食物。而且他修行这种狗戒、这种狗行已经很久了。那我想问当他死了之后呢,他将会投生到哪里?他的命运将会是怎么样的呢?”那当时世尊就说:“你不要问这个问题,你不要再问这个问题,puṇṇa。”他又第二次再问:“这个狗行者他行难行之行已经很长久了,他死了会投生到哪里?他的未来的命运是怎么样?”然后世尊第二次的止住了他。然后他第三次又再问,于是,当时佛陀就说:“其实你真的不应该问问这些问题,既然你一再问,那我就老实地跟你说,puṇṇa,这个人因为他修持了完全充分的狗行,修持了完全充分的狗戒,修持了完全充分的狗心,修持完全充分的狗的行仪——也就是说他学狗他像狗,他的心也像狗,因此他就已经养成了狗的性格。由于他修持完全充分的狗行,修持完全充分的狗戒,修习完全充分的狗心,修习完全充分的狗行仪,当他死了之后,他就会投生在狗群当中,成为一条狗。而如果他执着地认为说“我通过这种戒,这种苦行,我将可以生到天上,或者投生到某一类天,或者投生到梵天”,这是邪见。我说拥有邪见者只会去两个地方:第一是地狱,第二是畜生。所以puṇṇa,如果一个具足的狗行者,他将会投生到狗群那里去。如果因此而失败的话,他将堕落到地狱。”
佛陀这样说了之后,那个狗行者就在哭。然后,他又问说:“那这样的话,那个牛行者他又怎么样?他既然持牛戒,他又怎么样?”然后佛陀也说:“你不要问这个问题。”然后他(狗行者)又问:“牛行者又怎么样”?第三次的时候,佛陀终于说到:“牛行者因为他经常学着牛的行为,过牛的生活,他的心也像牛,他的性格也像牛,死了自然而然他就投生为牛嘛。”这个就是佛陀对苦行的忠告。
也就是因为如此,所以说佛陀说:“苦行是毫无意义的,是没有必要的。惟有通过中道,才是修行的根本的态度,根本的方式。”
那我们今天就讲了古印度乃至到现在种种的修道解脱论,这些修道解脱论其实都是围绕着业,跟如何去除这些业,如何解脱轮回而开展出来的。我们在简单讨论了这些外道的修行方法之后,在后天晚上将来讨论佛陀是如何教导我们出离轮回,如何教导我们去通过了解这些业,业果法则,然后如何去超越业的这张网。
现在我们大家一起做回向:
Idaü me pu¤¤aü, àsavakkhayàvahaü hotu.
Idaü me pu¤¤aü, nibbànassa paccayo hotu.
Mama pu¤¤abhàgaü sabbasattànaü bhàjemi,
Te sabbe me samaü pu¤¤abhàgaü labhantu.
愿我此功德,导向诸漏尽!
愿我此功德,为涅槃助缘!
我此功德分,回向诸有情!
愿彼等一切,同得功德分!
Sàdhu! Sàdhu! Sàdhu!
萨度!萨度!萨度!
《业的开示》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