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若希望经》二▪P4

  ..续本文上一页当于人间已经很漫长的时间了,在当时人寿一万岁的时候,他是一个很富有的人,每天他都做了很多食物,做了一些饭菜等等去布施给那些贫苦的人、那些穷人,那些外地来的人,每天都使他们吃饱,如此做了布施,做了一万年那么久,死了之后,他投生为天神。但是由于他布施的那些人都是没有道德的人,或者说他们可能连五戒都没有受持的人,由于没有道德的人,他们受施的人(就是接受布施的这种人)的功德很小。即使他供养的数量很多,时间很长,但是他的功德仍然很少。而因陀卡(Indaka),他是佛陀在世的时候投生到天界的。他是因为什么因缘投生到天界?当时他只是用一汤勺,就是一勺的饭供养给阿奴卢塔(Anuruddha阿那律尊者),因阿奴卢塔是一位阿罗汉,天眼第一,只是因为他供养了这么一勺,他就投生为天界上等神。为什么?因为接受布施的人的功德非常强大。

  就好像现在,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大都市,我们在商业旺地,在市中心,哪怕我们只是用壹、两万块去投资,我们可能会赚到很多的钱,是不是?因为那是商业旺地。但是我们在穷乡僻壤,在很边远的地方,在一个山村里面,我们投资几万、几十万块开个很大的服装店,能够赚到钱吗?哪一个人能够挣到更多的钱?前面的还是后面的?一个只是投资几千块他的回报大,还是一个投资几万块在穷乡僻壤里面,哪一个大?为什么?几千块怎么回报有那么大?投资那么多钱还不能够得到很高的回报,为什么?对。因为接受的人不同。也就是,如果是商业的话,投资那种商业不发达的地方,你投资回报就很小。如果你投资的地方是商业旺地,投资对的话,你的回报很多。好像如果我们把一些种子随便地撒在很肥沃的土地上跟我们用一些很高档的种子撒在沙漠里边或撒在很贫瘠的土地上,哪一个地方可以长出更好的粮食出来?肥沃的地方。对!所以为什么我们称僧宝为福田?福田的意思就是培植福德的田地。这个称为福田pu¤¤akkhetta§。当我们在念诵到僧宝的功德的时候,我们会讲到:àhuneyyo pàhuneyyo dakkhiõeyyo a¤jalikaraõãyoanuttara§ pu¤¤akkhetta§ lokassà”ti.àhuneyyo应当恭敬的,pàhuneyyo应当供养的,dakkhiõeyyo应当布施的,a¤jalikaraõãyo应当礼敬、应当合掌,anuttara§无上的,pu¤¤akkhetta§无上的福田,lokassa世间的。所以说僧宝是世间的无上福田。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们供僧功德很大,如果一个僧团持戒清净,他可以带来无量无边的福报。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佛陀说:如果一个比库他希望,他真的有悲悯心,有慈爱心的话,他应当持戒清净。因为他持戒清净呢,他自然而然可以使供养他的、护持他的、恭敬他的人带来很大福报。他没必要做出一番啊,我跟你怎么样,怎么样,我祝福你、我加持你、我保护你,没必要。只是他,乃至他,如果自己真的持戒很清净,他一合掌、一礼敬、乃至他做些很小的事情,他都可以得到很大的福报。就是因为他有戒德,因为他的德,他堪受人的恭敬,甚至一个人有德,天人也会恭敬。

  所以作为出家人应当致力于完全的持戒。作为在家人也是,在家人你们也要好好的守好自己的戒。如果你们希望你们的布施,你们的服务,你们的恭敬能够得到更大的果报的话,你们也应当持戒清净。

  就讲布施来说,有四样东西可以决定一个人布施很殊胜。

  第一个就是布施的人有戒行。对在家人来说有戒行很容易,只要你受三皈五戒,你的戒行就清净了。

  第二、你布施的是你如法所得的物品。就是说,你供养的那些必需品你不是抢来的,不是骗来的,不是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渠道而得来的。而是你自己的血汗钱,你自己辛苦赚来的,你把这些财物换成出家人需要的东西,你去布施。

  第三、如果是用一个很喜欢的心去布施,这样的话,会带来很大的福报。

  第四、接受布施的人,他也有道德。

  我们刚才讲到那个Kalyani河畔的渔夫,就是因接受布施的人有道德,他死后才能得到升天的福报。虽然他自己没有道德,甚至他有邪见,因为他打渔嘛!经常打渔,如果他有正见的话,他就知道这个是恶业,他就不会去做。所以他是个没有道德的人,他也有邪见。但是他布施的对象有很大的功德,所以就是这么三次的布施会使他能够得来天界很长久的快乐。虽然他以前所做的不善业还是会成熟,但至少他在那一生结束之后,他可以享用很长一段时间的快乐。所以对于在家人来说,也应当经常致力于戒行清净。戒行清净的意思就是我们完善自己的道德,戒的意思就是我们品质,我们的行为,要把五戒养成你们的习惯,甚至成为你们的性格。因为戒本生也含有性格的意思、本性的意思。Sãla就包括一个人的自然本质、品质、性格、行为、习惯,希望把那种很良善的素质成为自己的性格,这个就叫做戒。

  对于受施者来说也是,受施者特别是对于出家人来说,也就是我们应当好好地守护自己的戒、完善自己的戒。如果自己能够不犯,就不犯。如果自己在无意之间犯了戒,我们应当通过如法地忏悔,如法地忏悔之后,我们的戒仍然是清净的。我们仍然能够接受在家人的礼敬、供养。

  那我们今天就先讲到这里,我们明天晚上接着再继续讲。

  好,我们现在大家一起合掌来做回向。

  Idaü me pu¤¤aü,àsavakkhayaü vahaü hotu.

  Idaü me pu¤¤aü,nibbànassa paccayo hotu.

  Mama pu¤¤abhàga,sabbasattànaü bhàjemi,

  Te sabbe me samaü,pu¤¤abhàgaü labhantu.

  愿我此功德,导向诸漏尽!

  愿我此功德。为证涅槃缘!

  我此功德分,回向诸有情!

  愿一切有情,同得功德分!

  Sàdhu! Sàdhu! Sàdhu!

  萨度!萨度!萨度!

  

  

  

《《若希望经》二》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若希望经》三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