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中注定了恶运已经降临到她儿子身上,而且她也知道如果她不去的话,可能国王会把他杀死,因为他派了四种兵准备去剿灭Angulimàla。她就去找到他的丈夫说:“夫君,我的预感这个Angulimàla必定是我们的儿子ahiṁsaka,且让我们去解救他吧”,但是巴嘎哇嘎格说:“由他去吧,他杀了那么多的人,他是应该死的。”但是出于作为母亲对儿子的母爱,曼达妮她还是决定亲自去劝她的儿子,金盆洗手,别干了。于是她就一个人去到Angulimàla住的地方。
这个时候Angulimàla已经杀了九百九十九人,就差一个他就可以凑够一千个手指头了。那个时候,他已经杀得火红了眼,已经冷血了,没有任何感情了,他只是想赶快再杀一个人,凑够一千个数。结果他看到了他的母亲的身影现出了,于是他准备杀他的母亲。佛陀也是在同一天,看到Angulimàla即将要犯这个罪大恶极的无间业,要去解救他。当佛陀赶往加利尼树林的时候,见到那些牧羊人、那些牧牛人,见到那些村民,他们见到佛陀就说:“沙门!你不要去那里,那里住着一个盗贼Angulimàla,是杀人不见血的,十个人去他也照杀,二十个人去他也照杀,三十个人去他也照杀,四十个人去,成群结对的去他都照样把他们杀掉,是个很凶狠的杀人魔王,你不要去,你去也会给他杀掉。”但是佛陀根本不理他们,继续赶路。到的时候,Angulimàla正好走前去杀他的母亲,他发现到佛陀出现在他的面前。于是Angulimàla一动念:“诶,这个沙门!平时人家成群结对来都害怕,他竟然敢一个人来,他真的不怕死了。现在我准备杀我的母亲,正好有一个沙门来,我可以杀死他,这样的话我不用杀死我的母亲。”于是他就拿着盾、刀,向佛陀冲过去,这个时候佛陀转身就走了。Angulimàla跑步追,但是佛陀用平常的脚步走,佛陀显现神通,即便是很平缓慢慢地走,Angulimàla拼命地跑却怎么也追不上佛陀。当时Angulimàla就感到真的是奇迹,真的是未曾有啊!我平时的速度,一个狂奔的大象都可以把它追到,一个狂奔的马都可以把它追到,我可以追上奔驰的战车,还可以追到跑得很快的鹿,但是这个出现在我前面的沙门,他竟然只是以平常的脚步走,而无论我如何卖命,如何拼命地追,竟然都追不到他。好!就让我问他,于是当时Angulimàla就说:“停下来!沙门!停下来!沙门!”佛陀就说:“我已经停下来了Angulimàla,但是你却没有停下来。” Angulimàla想:这个沙门!他们自称真实,他们遵行真实,但是明明我看到他走,他却说自己停下来。那且让我问这个沙门:到底是怎么样的意思?于是他就问佛陀说:“沙门,你说你停下来,但是你自己却没有停,你反而叫我停下来,这个是什么意思?”佛陀这个时候说:“Angulimàla,我已经停止了杀害一切众生,但是你却没有停止。”
当佛陀说了这首偈颂之后,Angulimàla就发现出现在他面前的人是非凡的人,传闻中很伟大的、很有智慧的苟达马佛陀。那个时候他放下了刀,就跪在佛陀面前,请求佛陀原谅。佛陀知道了,就劝他放下,最后Angulimàla决心洗心革面,并且认为现在他做了那么多罪业,没有其它的选择,于是他请求出家。
然后佛陀就说:“ehi bhikkhu”,就是说:“善来,比库”。当佛陀这样说之后,Angulimàla的头发自然就没有了,身上的袈裟自然完具,他就成为善来比库。当Angulimàla成了僧团的一员之后,佛陀就带他回到住的地方,给孤独园。
话说Pasenadi王当时正带着四步军,五百个士兵,浩浩荡荡准备向加利尼树林里面进发,但他经过了佛陀住的地方,他想当时正好是中午,既然我现在来到了给孤独园,且让我去拜见世尊一下。然后他就跳下马、除掉了冠,除掉了刀,途步走到了佛陀住的地方,向佛陀礼敬。
佛陀就问他说:“大王呀!你是不是想攻打邻国,带那么多兵器干什么?” Pasenadi王说:“世尊,现在在加利尼树林里出了一个杀人魔王,十个人也杀,二十个人也杀,三十个人也杀,四十个人也杀,已经没办法对付了,所以现在我们要出兵去捕捉他。“然后他又补充一句:“世尊!其实我真的很没有信心。”
佛陀当时说:“如果你看见Angulimàla,他已经剃除须发,穿袈裟衣,已经远离杀生、离不与取、离妄语,只是日中一食、披三衣,那会怎么样?”
Pasenadi王说:“如果他真的是这么样的话,我会礼敬他,我会起立来迎接他,为他让座而且我会给他提供保护,会供养他做为一位比库应当有的四种资具。”
那佛陀于是就指着坐在他旁边的:“他就是Angulimàla。”
国王一听,听到Angulimàla又看到他,他就开始发抖,这个时候世尊跟他说:“大王!你不要害怕,大王!你不用害怕。”
然后国王就颤抖着起来了:“尊者,请问你叫什么名字?请问你不是不Angulimàla?”
他说:“我就是Angulimàla。”
那他说:“你的父亲是谁?你的母亲是谁?”
他说我的父亲是巴嘎哇嘎格,他的母亲曼达妮。当Angulimàla这样说了之后,国王才记得当时他出生的时候,自己看到的宝剑发出寒光这件事。
国王就感到很惊讶,而且感到很希奇,他觉得很不可思议:“啊!真的是希有啊!真的是不可思议啊!世尊竟然能够使难调伏的人能够调伏,能够使难寂静的人能够寂静,能够使很不能平静的人得到平静,我要出了很多兵、很多武器,去征伐都不一定能够征伐的人,世尊竟然能够不费任何的兵器,把这样的人征服,把这样的人调伏,也就是我们说到的purisadamma-sārathī,调御丈夫。
当时,国王就想要供养Angulimàla,想供养僧团,想供养他四种资具。Angulimàla说:“国王!三衣已经足够了。”也就是说Angulimàla出家之后就发愿持守苦行,他住在林野、只服三衣、日中一食,而且穿粪扫衣,于是他没有接受国王的供养。
不过虽然Angulimàla已经出家了成为僧团的一员,但是由于他已臭名昭彰。所以当他去托钵的时候,他经常不能够得到食物。Sāvatthī城那里的人对他还是怀恨在心,所以他经常托不到食物,但是他想:“如果这样我就离开,对我是不适当的。”
即使托不到食物,他仍然是这样坚持。而且当他在禅修的时候他不能够平静,他的心不能平静,因为他一旦静下来,就浮现出他以前杀人的景象。他发现他坐下来的时候,以前那些被杀的人在死之前的哀求一直都响在耳边,大人呀!不要杀我呀!饶了我的命吧!我家里很穷,我还有孩子呀!我的孩子还很小!经常响起这样的哀叫声、哀求声,使他的心没办法平静。
有一天,当Angulimàla又进入Sāvatthī城里托钵时,看到一个女人难产,很久都生不出孩子,他生起了悲悯的心,他就想:有情确实很苦啊,众生确实很苦啊!于是他就把这件事情回去报告了佛陀,佛陀教他说:“你回去!就跟那个难产的女人说:“姐妹呀!自从我出生以来,我不记起我曾经故意伤害过众生的生命,以这样的真实语,愿你平安!愿你能够平安地生产!””
Angulimàla说:“世尊啊!这样你不是故意让我打妄语吗?你说我出生以来,我从来都不记得我曾经伤害众生,但是以前经常地我故意伤害众生。”
那佛陀于是就教他说:“Yatohaü, bhagini, ariyàya jàtiyà jàto, nàbhijànàmi sa¤cicca pàõaü jãvità voropetà,
tena saccena sotthi te hotu, sotthi gabbhassàti。”
佛陀就教他诵这首偈,(意思)就是:姐妹呀!自从我在圣生以来,我不忆得我曾经故意的杀害过任何一位众生的生命。通过这样的真实语,愿你平安!愿你能够平安地生产!佛陀这里讲到的圣生,也就是说自从Angulimàla在圣者的家庭里面出生。
Angulimàla听了之后,就回到了那个难产女人的家,那个家里的女人用布把房间遮住,然后就在外面放张凳子,当时Angulimàla就在外面念着:“Yatohaü, bhagini, ariyàya jàtiyà jàto, nàbhijànàmi sa¤cicca pàõaü jãvità voropetà,
tena saccena sotthi te hotu, sotthi gabbhassàti。”
他这样诵后,那个女人就容易地生产了。
佛陀为什么要这么教呢?因为这本来是一个医生的责任,不是一个出家人应当做的事,为什么佛陀这么讲呢?因为佛陀知道:自从他出家以来,他的心一直没办法平静,佛陀想通过这一个例子提醒他,他现在已经重新开始了,他已经在圣者的家庭当中出生了,不要再经常记挂过去。
Angulimàla通过诵这首偈颂,他知道从那个时候开始他真的也改变了,而且佛陀也想通过Angulimàla诵这句话,改变人们对他的印象,因为之前他一直都托不到钵。当时佛陀就想通过他的例子,证明他在佛陀的教法中出家之后,已经完全是另一个人,甚至可以用他的慈心、他的悲悯,让难产的妇女成为顺产。
结果真的从那个时候开始,Angulimàla的心开始平静,他尽量记起他现在已经重生,已经不再是过去的Angulimàla,他心可以平静。Angulimàla开始独处、精进,结果不久他从诸漏中,他的心从诸漏中解脱出来而成为一名阿拉汉。
但是由于他过去的不善业,他在托钵的时候,还是经常会遭到别人的殴打,经常他出外托钵的时候,会有石头丢他、会有棍棒打他,使他经常遍体鳞伤,甚至有一次他出外托钵的时候,没有托到钵,而身体流满的血,他的钵也破了、袈裟也破了。他回到住的地方,佛陀见到了,就说:“你要忍耐!婆罗门!”你要忍耐,这里的婆罗门是指他已经是清净的人了。“婆罗门!你要忍耐!本来你造作的业可以使你在地狱里面好几年、好几百年、好几千年,但是现在你的业,只是在你今生成熟。”
我们从这一个例子可以看到,佛陀说到的:“像什么样的人同样地作了少量的恶业,却能在现法受“报”,即使连极少的“果报在来生”也不见,何况更多?”现法就是今生受报,即使连极少的果报在未来都不见,何况更多?Angulimàla就是很好的例子。
由于他的心已经从诸漏中、从种种烦恼当中解脱出来,因此他不会再有来生。他杀了那么多的人,杀了九百九十九个人,这些业报可以使他在地狱里煎熬好几十万年、甚至上几千万年。然而由于他在那一生已经断尽了烦恼,他死了之后五蕴就不会再重组了,以前那些业不能够带到下一生,在下一生一点点的果报都不可能见,更何况很多的果报?然而在今生由于他所造的不善业,他仍然必须得承受。但是对一切要在未来成熟的业来说,今生承受的这种业又算得了什么呢?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知道佛陀所讲到的有些人有修行,即使他曾经造了少量的恶业也可以在今生受报,而不会带到下一生。
那么我们今天的《盐块经》就讲到这里,后天晚上我们来一起学习。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作回向:
Idaü me pu¤¤aü, àsavakkhayàvahaü hotu.
Idaü me pu¤¤aü, nibbànassa paccayo hotu.
Mama pu¤¤abhàgaü sabbasattànaü bhàjemi,
Te sabbe me samaü pu¤¤abhàgaü labhantu.
愿我此功德,导向诸漏尽!
愿我此功德,为涅槃助缘!
我此功德分,回向诸有情!
愿彼等一切,同得功德分!
Sàdhu! Sàdhu! Sàdhu!
萨度!萨度!萨度!
《《盐块经》二》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