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智度论卷第九▪P2

  ..续本文上一页众生,各自见佛在前说法;譬如日出影现众水。

   复次,众生不同:有人见佛身遍三千大千世界而得净信;有人各各见佛在前说法,得心清净,信乐欢喜。以是故,佛今各各在前而为说法。

   ﹝经﹞尔时,世尊在师子座,熙怡而笑,笑光遍照三千大千世界。以此光故,此间三千大千世界中众生,皆见东方如恒河沙诸佛及僧;彼间如恒河沙等世界中众生,皆见此间三千大千世界中释迦牟尼佛及诸大众。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论﹞问曰:佛上已多放光明,今以何故复放斯光?答曰:先放光明,各各有事,如先说。今以彼此众会,两未相见故,以光明神力,令彼此世界一切大会,两得相见。

   问曰:如弟子中天眼第一,大阿罗汉长老阿泥卢豆,暂观见小千世界,谛观见二千世界;大辟支佛暂观见二千世界,谛观见三千大千世界。今一切人,云何能见东方恒河沙等诸佛世界?答曰:是佛神力令彼得见,非众生力也。设阿罗汉及余处辟支佛等,亦以佛力故,所见无限。譬如转轮圣王飞行,一切营从及诸象马众畜,皆亦随去。今佛神力故,众生虽在远处,亦得相见。又如般舟三昧力故,虽不得天眼,而见十方佛,眼耳(耳乃见字之形误)无碍。亦如劫尽烧时,一切众生自然皆得禅定、得天眼、天耳。佛以神力令一切众生皆得远见,亦复如是。尔时,世尊在师子座而笑,笑如先说,余未说者今当说。

   问曰:此间众生远见彼方,是佛神力,彼间众生亦见此方,是谁力耶?答曰:是释迦牟尼佛力,令彼得见此间三千大千世界,及见释迦牟尼佛,并一切众会。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释初品中十方诸菩萨来

   ﹝经﹞是时,东方过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其世界最在边,世界名多宝,佛号宝积,今现在为诸菩萨摩诃萨说般若波罗蜜。

   ﹝论﹞问曰:如佛所说一切世界,无量无边,云何言其世界最在边?最在边者,是堕有边相;若世界有边,众生应尽。何以故?无量诸佛,一一佛度无量阿僧祇众生,令入无余涅槃,更无新众生,故者应尽!答曰:佛经虽言世界无量,此方便说,非是实教。如实无神,方便故说言有神。此十四难,世界有边,无边,俱为邪见。若无边,佛不应有一切智。何以故?智慧普知,无物不尽,是名一切智。若世界无边,是有所不尽;若有边,如先说咎。此二俱邪见,何以故?依无边以破有边故。是多宝世界,非一切世界边,是释迦牟尼佛因缘众生可应度者最在边。譬如一国中最在边,不言一阎浮提最在边。若无边,佛不应一切知者。如上佛义中答,佛智无量故应知,譬如函大故盖亦大。

   问曰:世界名多宝,宝有二种:财宝、法宝。何等宝多,名为多宝世界?答曰:二种皆有。又多菩萨照法性等诸宝,言此宝大菩萨所有,以为宝冠。宝冠中皆见诸佛,又了达一切诸法之性。多故名为多宝。是中有佛名宝积,以无漏根、力、觉、道等法宝集故,名为宝积。

   问曰:若尔者,一切佛皆应号宝积,何以独称彼佛为宝积?答曰:虽一切诸佛皆有此宝,但彼佛即以此宝为名;如弥勒名为慈氏,诸佛虽皆有慈,但弥勒即以慈为名。

   复次,如宝华佛生时,一切身边有种种华色光明故,名宝华太子。如然灯佛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然灯太子,作佛亦名然灯。旧名锭光佛。宝积佛亦如是,应当初生时,亦多诸宝物生,或地生,或天雨种种宝集,故名为宝积。

   问曰:唯有释迦牟尼一佛,无十方佛。何以故?是释迦牟尼佛无量威力,无量神通,能度一切众生,更无余佛。如说:阿难一心思惟过去诸佛,宝华、然灯等皆生好世,寿命极长,能度一切众生。今释迦牟尼佛恶世生,寿命短,将无不能度一切弟子耶?如是心疑,佛时即知阿难心之所念,即以日出时,入日出三昧。尔时,佛身一切毛孔出诸光明,亦如日边出诸光明,其光遍照阎浮提内;其明满已,照四天下;照四天下满已,照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满已,照十方无量世界。尔时,世尊从脐边出诸宝莲华,如偈说:

   青光琉璃茎,千叶黄金色,金刚为华台,琥珀为华饰。

   茎软不粗曲,其高十余丈,真青琉璃茎,在佛脐中立。

   其叶广而长,白光间妙色,无量宝庄严,其华有千叶。

   妙华色如是,从佛脐中出。是四华台上,宝座曜天日,

   一一诸宝座,座各有坐佛。如金山四首,光曜等如一。

   从四佛脐中,各出妙宝华;华上有宝座,其座各有佛。

   从是佛脐中,展转出宝华,华华皆有座,座座各有佛。

   如是展转化,乃至净居天,若欲知近远,当以譬喻说。

   有一大方石,纵广如大山,从上放令下,直过无所碍。

   万八千三百,八十有三岁,如是年岁数,尔乃得到地。

   于是两中间,化佛满其中,其光大盛明,逾于火日月。

   有佛身出水,亦有身出火,或复现经行,有时静默坐,

   有佛行乞食,以此福众生。或复说经法,有时放光明,

   或到三恶趣,冰暗火地狱。和气济寒冰,光明照暗狱,

   热处施凉风,随事救其苦,安之以无患,度之以法乐!

   如是种种方便,一时顿能度十方无量众生;度众生已,还入本处住佛脐中。尔时,世尊从日出三昧起,问阿难言:汝见此三昧神通力不?阿难白佛:唯然!已见!重白佛言:若佛住世,一日之中所度弟子、可满虚空,何况在世八十余年!以是故,言一佛功德神力无量,现化十方,无异佛也。

   复次,如佛所言,女人不得作转轮圣王,不得作天帝释,魔天王、梵天王,不得作佛。转轮圣王不得一处并治,十力世尊亦无一世二佛。又佛说言:佛言不虚,世无二佛,一法难值,佛世尊也。无量亿劫时时一有:是九十一劫中,三劫有佛。贤劫之前九十一劫,初有佛名鞞婆尸。(此言种种见。)第三十一劫中有二佛:一名尸弃,(此言火。)二名鞞恕婆附。(此言一切胜。)是贤劫中有四佛:一名迦罗鸠飧陀,二名迦那伽牟尼,莫此言金仙人也。)三名迦叶,四名释迦牟尼。除此余劫皆空无佛,甚可怜愍,若有十方佛,何以故言余劫无佛,甚可怜愍?答曰:虽释迦牟尼佛有无量神力,能变化作佛在十方说法,放光明度众生,亦不能尽度一切众生,堕有边故,则无未来世佛故。然众生不尽,以是故应更有余佛。

   复次,汝言佛自说女人不得作五事,二转轮圣王不得同时出世,佛亦如是。同时一世亦无二佛,汝不解此义。佛经有二义:有易了义,有深远难解义。如佛欲入涅槃时,语诸比丘:从今日,应依法不依人,应依义不依语,应依智不依识,应依了义经不依未了义。依法者,法有十二部,应随此法,不应随人。依义者,义中无诤好恶、罪福、虚实故,语以得义,义非语也。如人以指指月,以示惑者,惑者视指而不视月。人语之言:我以指指月,令汝知之,汝何看指而不视月?此亦如是,语为义指,语非义也。以是故,不应依语。依智者,智能筹量分别善恶,识常求乐,不入正要,是故言不应依识。依了义经者,有一切智人,佛第一;一切诸经书中,佛法第一;一切众中,比丘僧第一;布施得大富,持戒得生天,如是等是了义经。如说法师说法有五种利:一者、大富,二者、人所爱,三者、端正,四者、名声,五者、后得涅槃,是为未了义。云何未了?施得大富,是为了了可解。说法无财施而言得富,得富者说法人种种赞施,破人悭心,亦自除悭,以是因缘得富,是故言未了。是多持经方便说,非实义。是经中佛虽言世无二佛俱出,不言一切十方世界;虽言世无二转轮圣王,亦不言一切三千大千世界无,但言四天下世界中无二转轮圣王。作福清净故,独王一世,无诸怨敌;若有二王,不名清净。虽佛无嫉妒心,然以行业世世清净故,亦不一世界有二佛出。百亿须弥山,百亿日月,名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十方恒河沙三千大千世界,是名为一佛世界,是中更无余佛,实一释迦牟尼佛。是一佛世界中常化作诸佛,种种法门,种种身,种种因缘,种种方便,以度众生。以是故,多持经中一时一世界无二佛,不言十方无佛。

   复次,如汝言:佛言一事难值,是佛世尊。又言九十一劫,三劫有佛,余劫皆空无佛,甚可怜愍。佛为此重罪不种见佛善根人,说言佛世难值,如优昙波罗树华,时时一有。如是罪人,轮转三恶道,或在人天中,佛出世时,其人不见。如说舍卫城中九亿家;三亿家眼见佛,三亿家耳闻,有佛而眼不见;三亿家不闻、不见。佛在舍卫二十五年,而此众生不闻、不见,何况远者?

   复次,佛与阿难入舍卫城乞食,是时有一贫老母立在道头,阿难白佛:此人可愍,佛应当度!佛语阿难:是无因缘!阿难言:佛往近之,此人见佛相好光明,发欢喜心,为作因缘。佛往近之,回身背佛;佛从四边往,便四向背佛,仰面上向;佛从上来,低头下向;佛从地出,两手覆眼不肯视佛。佛语阿难:复欲作何因缘?有如是人,无度因缘,不得见佛。以是故佛言:阿难!佛难得值,如优昙波罗树华。譬如水雨虽多,处处易得,饿鬼常渴,不能得饮。汝言九十一劫,三劫有佛,为一佛世界故,不为一切余诸世界。是处劫空无有佛出,甚可怜愍者,亦是此间一佛世界,非为一切余诸世界也。以是故,知有十方佛。

   复次,声闻法中有十方佛,汝自不解,如杂阿含经中说:譬如大雨连注,渧渧无间,不可知数,诸世界亦如是。我见东方无量世界,有成、有住、有坏,其数甚多,不可分别;如是乃至十方。是十方世界中无量众生,有三种身苦:老、病、死;三种心苦:淫、嗔、痴;三种后世苦:地狱、饿鬼、畜生。一切世界皆有三种人:下、中、上。下人,著现世乐;中人,求后世乐;上人,求道,有慈悲心,怜愍众生。有因缘,云何无果报?佛言:若无老、病、死,佛不出世。是人见老、病、死苦恼众生,心中作愿:我当作佛,以…

《大智度论卷第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大智度论卷第十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