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智度论卷第十

  大智度论卷第十

  释初品中十方诸菩萨来之余

   ﹝经﹞宝积佛报普明言:「善男子!西方度如恒河沙等世界,有世界名娑婆,是中有佛,号释迦牟尼,今现在欲为诸菩萨摩诃萨说般若波罗蜜,是其神力」。

   ﹝论﹞问曰:佛譬如须弥山,不为大海水波所动,今何以答普明?是则动相。摄心则无语,散心则有说。说法从觉观生,觉观粗事,佛不应有此粗事!答曰:佛虽入深禅定,不为世事所动,今以大慈悲心怜愍众生,为之说法断疑。如须弥山王,小风则不能动,若随岚风至则大动散。佛亦如是,有大慈悲风来,怜愍心动,散身无数,入五道教化众生,或作天身乃至畜生。

   复次,佛实不动,常入禅定,先世福德因缘故,身遍出声,应物如响。如天伎乐,自然发声。又如摩尼珠,随人所欲,种种与之;若欲衣被、饮食、医药,自恣所须,自然皆得。佛亦如是,从其身边诸毛孔中自然有声,随心说法,是中佛无忆想,亦无分别。如说密迹金刚经中,佛有三密:身密、语密、意密。一切诸天人皆不解、不知。有一会众生,或见佛身黄金色,白银色,诸杂宝色;有人见佛身一丈六尺,或见一里、十里、百千万亿,乃至无边无量遍虚空中,如是等名身密。语密者,有人闻佛声一里,有闻十里,百千万亿无数无量遍虚空中;有一会中,或闻说布施,或有闻说持戒,或闻说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如是乃至十二部经、八万法聚,各各随心所闻,是名语密。是时目连心念,欲知佛声近远,即时以己神足力,去无量千万亿佛世界而息,闻佛音声如近不异。所息世界,其佛与大众方食。彼土人见目连立其钵缘,彼佛弟子问其佛言:此人头虫从何所来?著沙门被服而行!其佛报言:勿轻此人!此是东方过无量佛界,有佛名释迦牟尼,此是彼佛神足弟子。彼佛问:目度伽略子!汝何以来此?目连答言:我寻佛音声故来至此。彼佛告目连:汝寻佛声,过无量亿劫,不能得其边际。

   复次,佛出世,为断众生疑故为说法,此不应难!汝不应问:日何以除暗?佛亦如是,不应问佛何以故答。

   问曰:诸佛等故,名为等觉,今何以称言是彼神力?答曰:示无吾我,彼此灭嫉慢故。

   复次,世界有天,常求尊胜,憍慢法故,自言天地、人物,是我化作。如梵天王谓诸梵言:我作汝等。毗纽天言:世间有大富贵名闻人,皆是我身威德力分,我能成就世间,亦能破坏世间,世间威德皆是我作。有如是天破因缘法相;诸佛实语不坏因缘法相故,言是彼佛神力。

   ﹝经﹞是时,普明菩萨白宝积佛言:「世尊!我今当往见释迦牟尼佛,礼拜、供养;及见彼诸菩萨摩诃萨绍尊位者,皆得陀罗尼及诸三昧,于诸三昧中而得自在」。

   ﹝论﹞问曰:若诸佛持戒、禅定、智慧、度人皆等,是普明菩萨何以欲来见释迦牟尼佛?答曰:诸菩萨常欲见佛无厌足,听法无厌足,见诸菩萨僧无厌足;诸菩萨于世间法皆以厌患,于上三事心无厌足。如手居士从净居天来欲见佛,其身微细没失,譬如消苏,不得立地。佛语手居士:汝化作粗身,观此地相!居士即如佛言,化作粗身,观念地相,头面礼佛足,一面立。佛问居士:汝几事无厌生净居天?答言:我三事无厌生净居天:一、见佛供养无厌;二、听法无厌;三、供给僧无厌。如佛在阎浮提,四部众常随逐佛,听法、问法;是我净居诸天,亦常从我听法、问法。声闻犹尚听法无厌足,何况法性身菩萨?以是故,普明菩萨来见释迦牟尼佛,及见此间诸菩萨摩诃萨绍尊位者。皆得陀罗尼及诸三昧,如先赞菩萨品中说。于诸三昧而得自在者,

   问曰:如佛一人,一切三昧中得自在,何以言菩萨亦一切三昧中得自在?答曰:有二种三昧:一者、佛三昧;二者、菩萨三昧。是诸菩萨于菩萨三昧中得自在,非佛三昧中。如说诸佛要集经中,文殊尸利欲见佛集,不能得到。诸佛各还本处,文殊尸利到诸佛集处,有一女人近彼佛坐入三昧,文殊尸利入,礼佛足已,白佛言:云何此女人得近佛坐而我不得?佛告文殊尸利:汝觉此女人,令从三昧起,汝自问之。文殊尸利即弹指觉之而不可觉,以大声唤亦不可觉,捉手牵亦不可觉,又以神足动三千大千世界犹亦不觉。文殊尸利白佛言:世尊!我不能令觉。是时,佛放大光明照下方世界,是中有一菩萨名弃诸盖,即时从下方出,来到佛所,头面礼佛足,一面立。佛告弃诸盖菩萨:汝觉此女人!即时弹指,此女从三昧起。文殊尸利白佛:以何因缘,我动三千大千世界不能令此女起?弃诸盖菩萨一弹指,便从三昧起?佛告文殊尸利:汝因此女人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是女人因弃诸盖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以是故,汝不能令觉。汝于诸佛三昧中功德未满。是诸菩萨三昧中得自在,佛三昧中少多入,而未得自在故耳。

   ﹝经﹞佛告普明:「欲往随意,宜知是时。」尔时,宝积佛以千叶金色莲华,与普明菩萨而告之曰:「善男子!汝以此华散释迦牟尼佛上。生彼娑婆世界诸菩萨,难胜难及,汝当一心游彼世界!」

   ﹝论﹞问曰:佛何以言欲往随意,宜知是时?答曰:佛于弟子爱断故,于弟子中心不著故。

   复次,是菩萨未得一切智,未得佛眼故,心中少多有疑。谓释迦牟尼佛功德大,所益或胜,是故语言欲往随意。

   复次,是菩萨遥见释迦牟尼佛身小,心生小慢,言彼佛不如。是故佛语:汝往莫观佛身,勿念世界,但听佛说法!

   复次,是世界离娑婆世界极远,最在东边。是菩萨闻释迦牟尼佛所说诸法相,与宝积佛说诸法相正同;便言世界虽远,法相不异,增益大信,心转坚固。

   复次,先世因缘故,虽远处生,应来听法。譬如绳系雀脚,虽复远飞,摄之则还。

   复次,是娑婆世界中菩萨,见普明远来听法,便作是念:彼从远来,况我生此世界中而不听法?如是种种因缘,是故佛言欲往随意,宜知是时。

   问曰:诸佛力等,更不求福,何故以华为信?答曰:随世间法行故。如二国王力势虽同,亦相赠遗。

   复次,示善软心故,以华为信。世间法中,使从远来,必应有信;佛随世法,是故致信。

   复次,诸佛恭敬法故,供养于法,以法为师。何以故?三世诸佛,皆以诸法实相为师。

   问曰:何以不自供养身中法,而供养他法?答曰:随世间法,如比丘欲供养法宝,不自供养身中法,而供养余持法、知法、解法者。佛亦如是,虽身中有法,而供养余佛法。

   问曰:如佛不求福德,何以故供养?答曰:佛从无量阿僧祇劫中修诸功德,常行诸善,不但求报,敬功德故而作供养。如佛在时,有一盲比丘,眼无所见而以手缝衣,时针衽脱,便言:谁爱福德?为我衽针!是时佛到其所,语比丘:我是爱福德人,为汝衽来!是比丘识佛声,疾起著衣礼佛足,白佛言:佛功德已满,云何言爱福德?佛报言:我虽功德已满,我深知功德因,功德果报,功德力,今我于一切众生中得最第一。由此功德,是故我爱。佛为此比丘赞功德已,次为随意说法。是比丘得法眼净,肉眼更明。

   复次,佛虽功德已满,更无所须,为教化弟子故,语之言:我尚作功德,汝云何不作?如技家百岁老公而舞,有人诃之言:老公年已百岁,何用是舞?公答:我不须舞,但欲教子孙故耳。佛亦如是,功德虽满,为教弟子作功德故而作供养。

   问曰:若尔者,佛何以不自遥散释迦牟尼佛上,而遣人供养?答曰:为此间诸菩萨信普明故。

   复次,佛所遣使,水、火、兵、毒,百千种害,终不能伤;道里悬远,欲令安隐故。

   问曰:何故不以好宝深经,若佛菩萨宝言此宝诸天所不见能出种种妙物,如摩尼珠,故名佛宝也。为信,而以莲华?莲华小物,何足为信?答曰:佛不须物,佛宝、天宝尚亦不须,何况人宝?以不须故不遣,亦以佛自等有故不遣。深经亦尔。

   复次,诸经于佛则无甚深,甚深之称,出自凡人,凡人所疑,于佛无碍;凡人所难,佛皆易之。

   复次,华香清妙,宜为供养。如人献赠,必以异物。

   问曰:何故正以莲华,不以余物?答曰:供养唯以华香、幡盖;华有二事,有色、有香。

   问曰:余华亦有香、有色,何故唯以莲华供养?答曰:如华手经中说:十方佛皆以华供养释迦文佛。

   复次,莲华有三种:一者、人华,二者、天华,三者、菩萨华。人华,大莲华十余叶;天华百叶;菩萨华千叶。彼世界中多有金色光明千叶莲华;娑婆世界中虽有化华千叶,无水生者,以是故遣。是莲华千叶金色,如上舌相中说。

   问曰:佛何以令普明以华散佛上?答曰:供养法,华香、幡盖:幡盖应上,干香应烧,湿香应涂地,末香及华应散。

   问曰:何以不供奉而已,而自散上?答曰:自手供养是身业,软言问讯是口业,能起身、口业是意业。是三业得功德牢固,与佛道作因缘。

   问曰:何以言汝当一心敬慎,娑婆世界中诸菩萨难及难胜?答曰:佛、辟支佛、阿罗汉一切诸贤圣,皆一心敬慎。魔若魔民,及内身结使,种种先世罪报,皆是贼;近此诸贼故,应一心敬慎。譬如入贼中行,不自慎护,为贼所得。以是故,言一心敬慎以游彼界。

   复次,以人心多散,如狂如醉;一心敬慎,则是诸功德初门。摄心得禅,便得实智慧,得实智慧,便得解脱,得解脱便得尽苦。如是事,皆从一心得。如佛般涅槃后一百岁,有一比丘,名忧波[毛@匊],得六神通阿罗汉,当尔时世为阎浮提大导师。彼时有一比丘尼,年百二十岁,此比丘尼年少时见佛。忧波[毛@匊]来入其舍,欲问佛容仪,先遣弟子。弟子语比丘尼:我大师忧波[毛@匊],欲来见汝,问佛容仪。是时,比丘尼以钵盛满麻油,著户扇下试之,知其威仪详审以不?忧波[毛@匊]入,徐排户扇,麻油小弃。坐已,问比丘尼:汝见佛不?容貌何似?为我说之!比丘尼答:我尔时年少,见佛来入聚落…

《大智度论卷第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