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智度论卷第十▪P2

  ..续本文上一页,众人言佛来,我亦随众人出,见光明便礼。头上金钗堕地,在大暗林下,佛光明照之,幽隐皆见,即时得钗。我自是后,乃作比丘尼,忧波[毛@匊]更问:佛在世时,比丘威仪礼法何如?答曰:佛在时,六群比丘,无羞无耻,最是弊恶;威仪法则,胜汝今日。何以知之?六群比丘入户,不令油弃。此虽弊恶,如比丘仪法,行、住、坐、卧,不失法则;汝虽是六神通阿罗汉,不如彼也。忧波[毛@匊]闻是语,大自惭愧!以是故,言一心敬慎。一心敬慎,善人相也。

   复次,何以故言一心敬慎?是菩萨难胜难及,难破难近?譬如大师子王,难胜难破;亦如白象王及龙王,如大火炎,皆难可近。是菩萨大福德智慧力故,若人欲胜欲破,是不可得,正可自破,是故言难近。

   问曰:一切大菩萨皆大功德,智慧利根,一切难近,何以独言娑婆世界中菩萨难近?答曰:实如所言。但以多宝世界中菩萨远来,见此世界不如,石沙秽恶,菩萨身小,一切众事皆亦不如,必生轻慢,是故佛言一心敬慎,彼诸菩萨难近。

   复次,乐处生人多不勇猛,不聪明,少智慧。如郁怛罗越人,以大乐故,无出家,无受戒;诸天中亦尔。是娑婆世界中,是乐因缘少,有三恶道,老、病、死,土地自活法难,以是故,易得厌心。见老、病、死至,心大厌患;见贫穷人,知先世因缘所致,心生大厌,以是故智慧利根。彼间菩萨,七宝世界,种种宝树,心念饮食,应意即得,如是生厌心难,是故智慧不能大利。譬如利刀,著好饮食中,刀便生垢,饮食虽好而与刀不相宜;若以石磨之,脂灰莹治,垢除刀利。是菩萨亦如是,生杂世界中,利智难近。如人少小勤苦,多有所能,亦多有所堪;又如养马不乘,则无所任。

   复次,是娑婆世界中菩萨,多方便故难近,余处不尔。如佛说:我自忆念宿世,一日施人千命。度众生故,虽诸功德、六波罗蜜、一切佛事具足,而不作佛,恒以方便度脱众生。以是事故,是娑婆世界中菩萨难近。

   ﹝经﹞尔时,普明菩萨从宝积佛受千叶金色莲华,与无数出家、在家菩萨,及诸童男、童女,俱共发引。

   ﹝论﹞问曰:是普明菩萨大力神通故应能来,是出家、在家菩萨及诸童男、童女,云何自致?多宝世界最在东边,道里悠远,是自用力行?为宝积佛力?是普明菩萨力耶?为释迦牟尼佛力?答曰:尽是四种人力。是出家、居家菩萨,或是不退五通成就菩萨,四如意足好修,先世释迦牟尼佛因缘,亦自用己力,亦是普明菩萨力。何以故?是中力势薄者,是普明菩萨力故得来。如转轮圣王飞上天时,四种兵及诸宫观、畜兽,一切皆飞;转轮圣王功德大故,能令一切随而飞从。此亦如是,力势薄者,以普明菩萨力故皆亦得来。亦是宝积佛力,及释迦牟尼光明照之。若自无力,但释迦牟尼佛光明照之,亦应能来,何况有三?

   问曰:是普明菩萨,何不独来而多将众人?答曰:翼从所宜故。譬如国王出时,必有营从。

   复次,是普明菩萨,及释迦牟尼佛因缘人故。所以者何?彼大众中二众共来,是故知有因缘者来,无因缘者住。

   问曰:是菩萨何以故与诸居家、出家,童男、童女俱来?答曰:佛弟子七众:比丘、比丘尼、学戒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优婆塞、优婆夷是居家,余五众是出家。出家、在家中更有二种:若大、若小;小者童男、童女,余者为大。

   问曰:大者应行,小者何以能来?答曰:在功德,不在大、小,若失功德利,行不善法,虽老而小;若有功德利,行善法,虽小而大。

   复次,见此小者远来,人见则叹:小而能尔,为法远来!亦显佛法小、大皆得奉行。外道法中,婆罗门得行其法,非婆罗门不得行;佛法无大、无小,无内、无外,一切皆得修行。譬如服药,以除病为主,不择贵贱大小。

   ﹝经﹞皆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东方诸佛。

   ﹝论﹞问曰:若皆供养东方诸佛,诸佛甚多,何时当讫,得来此间?答曰:是诸菩萨非作人、天法供养,自行菩萨供养法。菩萨供养法,身入禅定,其身直进,从其身边出无量身,化作种种供养之物,满诸佛世界。譬如龙王行时,从身出水,普雨天下。

   问曰:此诸菩萨欲诣释迦牟尼佛,何以中道供养诸佛?答曰:诸佛第一福田,若供养者得大果报。譬如人广修田业,为多得榖故。诸菩萨见诸佛供养,得佛果报,是故供养。

   复次,菩萨常敬重于佛,如人敬重父母。诸菩萨蒙佛说法,得种种三昧,种种陀罗尼,种种神力,知恩故广供养。如法华经中药王菩萨,从佛得一切变现色身三昧,作是思惟:我当云何供养佛及法华三昧?即时飞到天上,以三昧力,雨七宝、华香。幡盖,供养于佛。出三昧已,意犹不足。于千二百岁,服食众香,饮诸香油,然后以天白毡缠身而烧。自作誓言:使我身光明,照八十恒河沙等佛世界!是八十恒河沙等世界中诸佛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以身供养,是为第一!胜以国财妻子供养百千万倍,不可以譬喻为比。于千二百岁,身然不灭。

   复次,是供养佛,得无量名闻福德利益,诸不善事皆悉灭除,诸善根得增长,今世后世常得供养报,久后得作佛。如是供养佛,得种种无量利,以是故,诸菩萨供养佛。

   ﹝经﹞持诸华香、缨络、末香、泽香、烧香、涂香、衣服、幢盖,向释迦牟尼佛所。到已,头面礼佛足,一面立。

   ﹝论﹞问曰:应言礼,何以名头面礼足?答曰:人身中第一贵者头,五情所著而最在上故:足第一贱,履不净处,最在下故。是故以所贵礼所贱,贵重供养故。

   复次,有下、中、上礼:下者揖,中者跪,上者稽首;头面礼足,是上供养。以是故佛毗尼中,下座比丘两手捉上座两足,以头面礼。

   问曰:四种身仪:若坐、若立、若行、若卧。何以故一面立?答曰:为来故不应行,为恭敬供养故不应卧。此事易明,何足问耶?应问或坐、或立。坐者于供养不重,立者恭敬供养法重。

   复次,佛法中,诸外道出家及一切白衣,来到佛所皆坐。外道他法,轻佛故坐;白衣如客,是故坐;一切五众身、心属佛,是故立。若得道诸阿罗汉,如舍利弗、目连、须菩提等,所作已办,是故听坐,余虽得三道,亦不听坐,大事未办,结贼未破故。譬如王臣,大有功勋故得坐。是诸菩萨中,虽有白衣,以从远来供养佛故立。

   ﹝经﹞白佛言:「宝积如来致问世尊:少恼、少患、兴居轻利,气力安乐不?又以此千叶金色莲华,供养世尊」。

   ﹝论﹞问曰:宝积佛一切智,何以方问讯释迦牟尼佛,少恼、少患,兴居轻利,气力安乐不?答曰:诸佛法尔,知而故问。如毗尼中,达贰迦比丘作赤色瓦窟,佛见已知而故问:阿难!此作何物?阿难白佛:是陶家子出家,字达贰迦,作小草舍,常为放牛人所坏,三作三破,是故作此瓦舍。佛语阿难:破此瓦窟!何以故?外道辈当言,佛大师在时,漏处法出!如是等处处知而故问。

   复次,佛虽一切智,随世界法,世人问讯,佛亦问讯,佛人中生,受人法,寒热、生死与人等,问讯法亦应等。

   复次,世界中大贵、大贱,不应相问讯;佛力等故,应相问讯。

   复次,是多宝世界清净庄严,佛身色像光明亦大,若不问讯,人谓轻慢。又复欲示佛世界身色光明,种种虽胜,智慧、神力俱等无异,是故问讯。

   问曰:何以问少恼、少病不?答曰:有二种病:一者、外因缘病;二者、内因缘病。外者,寒热、饥渴、兵刃、刀杖,堕落、推压,如是等种种外患,名为恼。内者,饮食不节,卧起无常,四百四病,如是等种种,名为内病。如此二病,有身皆苦,是故问少恼、少患不?

   问曰:何以不问无恼、无病,而问少恼、少患?答曰:圣人实知身为苦本,无不病时。何以故?是四大合而为身,地、水、火、风,性不相宜,各各相害。譬如疽疮,无不痛时,若以药涂,可得少瘥而不可得愈。人身亦如是,常病常治,治故得活,不治则死。以是故,不得问无恼、无病。外患,常有风雨、寒热为恼。复有身四仪:坐、卧、行、住,久坐则极恼,久卧、久住、久行皆恼。以是故,问少恼、少患。

   问曰:问少恼、少患则足,何以复言兴居轻利?答曰:人虽病瘥,未得平复,以是故,问兴居轻利。

   问曰:何以故言气力安乐不?答曰:有人病瘥,虽能行步坐起,气力未足,不能造事施为,携轻举重,故问气力。有人虽病得瘥,能举重携轻,而未受安乐,是故问安乐不!

   问曰:若无病有力,何以未受安乐?答曰:有人贫穷、恐怖、忧愁,不得安乐,以是故,问得安乐不。

   复次,有二种问讯法:问讯身,问讯心。若言少恼、少患,兴居轻利,气力,是问讯身。若言安乐不,是问讯心。种种内、外诸病,名为身病;淫欲、嗔恚、嫉妒、悭贪、忧愁、怖畏等种种烦恼,九十八结,五百缠,种种欲愿等,名为心病。是二病问讯故,言少恼、少病,兴居轻利,气力安乐不。

   问曰:人问讯则应尔,诸天尚不应如此问讯,何况于佛?答曰:佛身二种:一、神通变化身,二、父母生身。父母生身,受人法故,不如天,是故应如人法问讯。

   问曰:一切贤圣,心无所著,不贪身,不惜寿,不恶死,不悦生,若如是者,何用问讯?答曰:随世界法故,受人法问讯。遣问讯,亦以人法。千叶金色莲华,如上说。

   ﹝经﹞尔时,释迦牟尼佛受是千叶金色莲华已,散东方如恒河沙等诸世界中佛。

   ﹝论﹞问曰:佛无胜如,今何以故向东方诸佛散华供养?如佛初得道时,自念人无所尊,则事业不成,今十方天地谁可尊事者?我欲师而事之!是时,梵天王等诸天白佛:佛为无上,无过佛者。佛亦自以天眼观三世十方天地中无胜佛者。心自念言:我行摩诃般若波罗蜜,今自致作佛,是我所尊,即是我师,我当恭敬供养尊事是法。譬如有树名为好…

《大智度论卷第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