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解脱自在园十年▪P8

  ..续本文上一页台的桌子上正式说法,以法作为赠礼,有好几十人坐在附近浓密的树荫下听讲。虽然白天的活动已相当累人,尊长的慈悲和良好的体力,还支持他讲了大约两个钟头。

  他首先介绍佛陀的德行,由于使用的是浅白的泰国话,所以每位听众都能正确地认识佛陀,就一般说法而言,这已经相当于讲一卷佛经了。接着他说明《随摄经》(Anusangahita Sutta)的内容。对佛陀有深入认识的人可遵循这部经进入更高的修行层次。该经说到一个具正见(sammaditthi)的人若能结合戒(sila)、闻(suta)、论(sakaccha)、止(samatha)、观(vipassana)这五种德行,就可达到心解脱(cetovimutti)和慧解脱(pannavimutti)。尊长在整个说法中一一解释这五种德行的特质,并且明确地举例说明。他那完美的说法──声音始终平和安详而没有沙哑;虽然蚊子不停地骚扰,却专注如故──使在场的每个人敬畏不已。尊长附带把他的游历,以及向一般百姓和受刑人说法的一些经验分享给听众。晚上十点过后,他才在特别为他准备的屋子里养息,那屋子是解脱自在园中最大的。

  第二天早上尊长盥洗后,于早斋前,一如前一天傍晚,提供一些主持佛法修行的要领给佛使比丘,接着当地村民在波塔蓝寺方丈巴拉揣迪索法师的帮助下,献上无以数计的晨间供养。早斋后,尊长以短暂的开示表达他的谢意,并再一次向大家肯定供养的功德,早晨的说法就在比丘们用巴利语唱诵的感谢词中结束。八点刚过,主客一行就启程往火车站。

  接着,尊长参观铁路旁的法施社办公室,并且赠送一套(八册)他的演讲集和诗文创作,前一天他也送一套同类的书籍给解脱自在园。他同时送法施社两套(每套四册)他的中文演讲集,该套书籍完全用中文出版。

  尊长所送的书籍依泰文字母顺序排列如下:

  《法类》(Dhamma Category)

  《四念偈》(Abhihapaccavekkhana)

  《十六问》(Solasapanha)

  《十六问说》(Solasapanhadesana)

  《病教诫》(Gilanovada)

  《大六处经》(Mahasalayatanika Sutta)【译注二】

  《鸟瞰法与律》(Spectacles for Dhamma—Vinaya)

  《八力论》(Atthabalakatha)

  中文书籍是:

  《善论》(Sadhukatha)

  《筏喻论》(Navupamakatha)

  《心》(Ruan Chai)

  《惭愧》(Hiri-Ottappa)

  尊长同时要他的净人【译注三】捐献五铢,赞助法施社的活动。

  接近午斋时,大家离开法施社转往只有三分钟脚程的猜耶维安寺佛堂。由于法施社的办公室相当狭窄,法施社就决定和其他比丘、居士一起在猜耶维安寺供养午斋,并就地安排说法。午斋前,尊长先去不远处的佛舍利寺顶礼佛陀舍利,再回来和欢迎他的比丘、沙弥共进午斋。教区僧长首盘那教授师负责这次午供活动,关照得非常妥善。施主供斋后,尊长以「法保护行者」为主题再次说法,这次说法像给猜耶人民的一帖补药,尊者自称它是送给猜耶县每位居民的一把伞。

  一开始他说「猜耶」是个美名,意指「胜利」,鼓励大家应追求胜利,并且告诉大家要尝试:以施舍降伏悭吝或悭吝的人,以无瞋克服瞋恼,以善转化恶,以实语改造说谎或空谈的人。行者是胜利的人,法将保护行者让行者安然无事,就像大伞保护撑伞的人不至于被雨淋湿。

  尊长以下列四种德行解释何谓修法:智慧(panna)、正念(sati)、精进(viriya)、忍辱(khanti(。他用非常清楚的例子依次详述这四种德行,因为它们是每个人都应努力开显的四种本自具足的德行,具足这四种德行的人堪称是道地的行者,就会受到法的保护,就像在雨中行走的人受大伞保护一样。整个说法持续一个半小时,听众超过两百人,包括法师和居士。下午两点刚过,尊长在猜耶站搭火车前往椿枫。

  法施社非常感激尊长的慈悲和提携,并将永远铭记在心。受益良多的佛使比丘说,他从尊长那儿所学习到的包括:实修的方法、教理的原则与如何翻译一本书。在我们的记忆中,从来没有人像尊长的奉献、慈悲与和善如此叫人无从回报。他另一项值得推崇的典范是,他坚毅、自制地遵循法与律,一如昨日才刚受戒的比丘,这种典范说明了比丘可以出于自律而始终坚毅,直至年老或逝世。相反的,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的比丘,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他们不但无法去除坏习性,受戒后更日趋恶化。法施社社员和解脱自在园的所有比丘与沙弥,认为尊长是目前所见最好的榜样,期许自己在戒腊渐长及对法与律有较深入的了解后,能达到他的境界。

   法施社敬书

  【译注一】「合十」是泰国一贯优雅亲切的招呼方式。泰国人见面时通常不握手,而以双手合十为礼。依照传统,手举得愈高表示愈尊敬对方,所以理论上说来,我们只需要观察两个人的手势就可知道他们身分的差别。

  【译注二】请参阅《大正藏》第2册,87页,经名译为《六入处经》。

  【译注三】「净人」是担任僧之使役给事的人。十诵律中说:瓶沙王见到大迦叶自行踏泥修理房子;后来王捕到五百名盗贼,他问盗贼:「你们如果能供给比丘,我就赦免你们的罪。」盗贼都表示愿意。王就安排贼众在祗园精舍替僧众作各种杂务,以免僧众因作务而有过,这就是佛教「净人」的起源。(据《大正藏》第54册,303页释氏要览卷下「净人」条)

  

  法施社的理想

  复兴并提升修法的主要活动,分别属于三大部门:

  

  一、解脱自在园部门

  1. 学术研究和图书馆单位:负责学术原理的探讨。

  2. 总务和知客单位:管理膳宿、接待访客。

  3. 联络和资讯交换单位:负责公关。

  4. 修法单位:以从事修观为主。

  5. 弘法单位:利用现代科学及艺术方法传播新发现的知识。

  6. 博物馆和禅修辅助单位:保管有助于学习禅修的物品和图片。

  

  二、法施社部门

  7. 布教单位:安排行者至全国各省巡回弘法。

  8. 法化单位:在本地或猜耶县境内,固定地点宣扬法义。

  9. 公共阅览室:鼓励人们好学。

  10. 研究图书馆:因应活动需求提供藏书柜。

  11. 学术研究单位:负责研究与汇编佛教资讯。

  12. 广宣单位:决定现代广宣方法与政策。

  13. 杂志社:在能力范围内定期出版杂志,达到传扬佛法与联络沟通的目的。

  14. 图书文档单位:出版书籍,出售或低价出售,也免费流通而把所获的功德当作利润。

  15. 印刷单位:减少到远方印刷的困难。

  16. 佛学院单位:包括培养基础佛法的学校以及佛教学院。

  

  三、慈善部门

  17. 一至二周例行布施单位:负责每周至每两周的布施(如供僧物)。

  18. 每年例行布施单位:负责每年的布施(如依法于安居后供养僧人袈裟)。

  19. 特殊时机布施单位:负责非经常性的布施(如救济灾区或孤儿院)。

  即使缺乏资源,工作人员仍尽了最大的可能,把以上所有的理想一点一滴地付诸实现了。目前一个工作人员有时得负责到十个部门之多,因此成果很难尽如理想。无论如何,法施社很希望能获得慈善捐款、随喜赞叹,更期盼具有财富、知识、卓见且志同道合的人,能提供适当的支持,共襄盛举,总有一天所有的理想会全部实现。请不要忘记,法施社随时等待有心人助一臂之力!

  法施社

   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一日

  

  

《解脱自在园十年》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一问一智慧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