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浅释—如来寿量品第十六

  

《妙法莲华经》浅释—如来寿量品第十六

  

主讲:法闻法师(北京广济寺)

  

2010 年7月31日 北京汉唐华夏美术馆

  如来寿量品,越读我们就越能领悟如来佛祖说法的真实义趣。这一品寿量品,顾名思义,如来是久远劫早已成佛,到我们娑婆世界应化说法,演说救度我们众生慧命的无上妙法,当妙法说完了,佛祖也是应化入灭。

  为什么是“如来”寿量品,而不是“释迦佛祖”寿量品?我们知道“如来”是所有成就都具备的十大名号,或者叫作德号,这一品题目突出的是如来,如来是佛的十大名号之一,排在第一,也就是他最能够体现佛所成就的真实身份。为什么成佛?我们说佛、无上士、天人师,都还不直接,唯有如来才最能够代表佛所成就、所证得的生命真谛,了悟诸法义趣。如来,简单说,如是乘如实道,来是来成正觉,如来是“乘如实道,来成正觉”。这是佛祖之所以成佛,什么能标志佛的成就,佛的境界,也就是佛之所以成佛的标志,在这十个德号里面,如来最能体现。

  如来寿量品,强调了佛法的修行,就是完善我们每一个生命本来所具备的福寿两个方面。首先是发现,然后是恢复众生原本具备的无量福、无量寿。佛法无非就是起到这样一个作用,释迦牟尼佛祖虽然给我们地球人示现了生、老、病、死的生命过程,但是实质上,他是凭借以往的愿力来到地球上,到娑婆世界为我们众生说法。他的生老病死都是应现、示现,就像演戏一样,在短短两个小时内,我们看戏就能够展示一个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整个生命过程,到最后死亡,这就是示现。如来寿量是不是就是八十几岁?像我们地球人寿命一样?不是这样的。这只是一种幻化的现象,如幻如化的一种现象。实质上如来是“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本性是如如不动,不受时空的局限。时间再怎么过,对证得生命真谛的大成就者来说,时间左右不了他,影响不了他,这就是如来寿量品的第一层含义。再有,如来也可以解释为,如是如如不动,来是不来不去,原本如此,如来就是原本如此,生命所拥有的,所本具的无量福寿,是原本具备的。

  我们说佛祖说此《妙法莲华经》的时间是佛祖晚年所说,佛祖快入灭之前所说,所以刻意强调一下如来寿量品。不要以为如来受生老病死,逃脱不了的一种所谓的自然规律的束缚。在证得如来境界后,这种所谓的自然规律只是一种示现,而不是真实。这一点很重要——福寿无量!之所以学佛,修佛法,佛法的实际功用、用处,他的意义,在我们生命活动中的现实意义,就体现在福慧两方面。佛是福慧两足尊,为什么在《法华经》里单列出了寿量品,而没有讲到福?这应该是佛祖的有意安排,强化了对时间的认识,首先是时间对我们生命存在的重要,所以他提出了如来寿量品。向学无学人,后世弟子特别交待,要正确理解在如来境界上,不存在生老病死。另外我们说,如来跟我们众生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应该说是如来不仅发现了自己的法身慧命,而且他完全把握,完全拥有了法身慧命。我们把法身慧命又叫作真身,相对于真身就是应化身,证得法身以后,从法身可以出化身。这就像佛法的体用,法身慧命是本体,化身是作用,应众生之机类而现身,为众生说法。如来化身自在,百千亿化身都是很自在,任运自如的。

  我们众生之身,与如来相同之处是都具备一样的法身慧命,只不过我们没有发现他,或者是修学多年的行者已经认识到了生命的真谛,认识到真实生命,了解生命的实相确实存在,不受时空局限。但是没有完全把握。把握真身具体怎么说?我们知道法身慧命,是智慧之身,智慧成就。佛法的智慧是用般若来代替,般若智,不是我们现代汉语里的智慧的意思,我们大家都读过《般若心经》,《般若心经》是最简单地解释般若的经典。般若,简单说,戒定慧中的定慧,尤其是定,定就是如实地观照、观察,如实地观察生命的本质。观照,通过修观,通过修照,通过修定,然后定的功夫到一定程度,自然就上升到慧,定慧等持,从定上升到慧。像《般若心经》开始说的“观自在菩萨”,整个《般若心经》以观察的观开始,观是修般若的方法,离开观,般若就无从谈起。般若慧绝对不是我们的杂念妄心,杂念多、妄念多跟般若智慧没关系,般若慧是观照功夫。般若慧的成就才是法身的成就。我们为什么要念《般若心经》,不是说念念就完了,要知道《般若心经》的作用、意义、好处。用《般若心经》起般若观照,定慧等持,去发现每一个人所具备的,与如来一样不受时空局限的生命实相。去发现他、去肯定他,进而完全把握他,应用他,这是我们念诵《般若心经》的目的、作用。法身慧命就是般若成就,别无二途。

  我们在这儿说的是《妙法莲华经》,为什么要强调般若经典?我们说般若是方法、是手段,而《妙法莲华经》是一种境界,是成就。般若是通往《妙法莲华经》佛之境界的途径,离开般若别无他途,为什么?我们一开始就说的如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如来,虽然现在还不是,但是我们是未来的。现在已成就的如来,就像我们的佛祖,他也是跟我们一样的众生,怎么上来的?通过修般若。佛祖说般若说了很长时间,四十九年说法,二十二年说般若。这个是历史考证的,大家公认的。为什么说般若?众生跟佛比较,相同之处是法身相同,不同之处是报身、化身不同。甚至我们现在谈不上圆满报身,只能说是化身。为什么化身不同?佛祖化身是自在化身,虽然生来和我们人一样生老病死,但是佛祖住在真身,住在法身慧命上,化身对他无所谓,就像我们之中的有些人,只是愿力示现而已。我们众生还依赖这个化身,我们也算是应化身,但是我们这个化身并不是建立在真身的基础上的愿力化身,我们这是迫于业力,很无奈,在业力牵引下,业的化身,用其他宗教的话说“罪孽的化身”。有些宗教的话说人生来就是有罪的,这也有一定的道理。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是我们的愿力,都是逼迫而来的,是业力牵引。这就是佛的化身与我们众生业化身的不同:佛是愿力感召来到我们世间。众生和如来相同的法身慧命,是体,是根本。法身是本体,化身是建立在法身的基础上,我们只要把握好实相法身慧命,化身就是无所谓了。因为化身是一种示现,有人说他很虚幻不实,或者说是无常,这就是指的我们业力化身。我们要是忘失了法身,而只注重化身的话,或者叫作业报身的话,无有是处,背道而驰,远离了如来生命实相,解释生命实相用如来这个词最直观、最直接。我们每一个生命都是如其本来,原本如此。但现在还到不了这个境界,要体悟佛法,体悟乘如实道来成正觉,在佛祖来说,他是已经法身自在了,因愿力而来示现成佛,给我们地球生命作了一个表率和榜样,也叫作来成正觉。更重要的是如来通过示现,给我们众生指出了证得永恒生命的方法。乘如实道,就是体悟般若的真实之道,才能够证得正觉的法身,正觉的境界,得到不生不灭的永恒生命,无量寿。

  我们看宣化法师的解释:如来有二身,就是真身和应身。真身是法身,应身是化身,虽然名词不同,但是体用相同。应身就是化身,佛祖和我们地球世界的人一样,看上去也受生老病死自然规律的支配,但实质上他住在实相上,在真实上。举例而言:真身好像空中的明月,应身好像水中的月影。所谓“千潭有水千潭月”,凡是有水的地方,只要清净无浊,皆能现出月光。可是水中的月没有去,天上的月也没有来。所以说如来是不来不去。水里的月亮不是真实的,真实的月亮在哪儿?在他的本位上,佛祖到我们世界来就像水中月应现来的,真身他已经证得如来果位,他住在生命的本位上——法身慧命。有人会问了,法身慧命的本位在哪儿?在什么方位?是不是指的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也是为了方便众生的方便法,真正的本位在哪儿?还是要多体悟般若,《金刚经》上讲的生命的本位在哪儿?“应无所住”,这是金刚般若中最能体现佛祖发现的生命本位的一句话。“无所住”,或者简单说是不执著,这就是生命的本位,没有一个固定的位置。

  还有如来有三身,刚才说二身(真身、化身),这里说如来有三身(法身、报身、化身)。一是真身,三身中第一清净法身,就指的是法身,真身。第三是千百亿化身,化身就是应化身,为什么三身里面多了个圆满报身?真身是般若智慧成就,光有般若智慧,真身在哪儿呢?真身无形相、无所住,简直就像空中的无线电波一样,无形相,也没有质量,有能量没有质量,他虚飘着,法身无所不在,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法身,生命自身的伟大就是无限时空、无量福寿,所以他可以涵盖整个时空,这就是法身、真身。但是这样就太玄、太神了,光有能量没有质量不能成为宇宙,大宇宙如果没有物质存在就不成其为宇宙。后面说只有空间,没有时间,这个世界能展现吗?不能展现。所以我们生命不仅有无限的能量,还有无限的质量,是作为具体的事物而存在,所以有圆满报身。真身也就是法身,是般若智慧的成就的体现,而圆满报身是无量福德,积功累德,具体说我们做的任何一件善事,有意义的事都会积聚起来,庄严我们的报身,转化为质量,转化为我们可见的报身,具体地展现在时空里面,显现出来。报身没有固定的,佛的圆满报身是非常的不可思议,以前我们打过比方,我们众生要想见到佛的报身,就像蚂蚁要想看我们人的整个形相,是不可能的。那我们众生的报身怎么理解呢?形相不尽相同,大体上是一样的。为什么不尽相同?因为心念、意念不同,外现的形相就有不同。相由心生,这句话最能说明报身的形相。报身是德成就,法身是智慧成就。…

《《妙法莲华经》浅释—如来寿量品第十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