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相互照耀,各出变化,作种种佛事。这是第七观“华台观”。华为西方净土的佛菩萨座乘、座具,上品往生者的交通工具,中下品往生众生的托生处,故观想佛菩萨前先观想莲华座。
【经文】
佛告韦提希:“欲观彼佛者,当起想念,于七宝池上作莲花想。令其莲花一一叶作百宝色,有八万四千脉,犹如天画;一一脉有八万四千光,了了分明皆令得见;华叶小者纵广二百五十由旬。如是莲华有八万四千大叶,一一叶间,有百亿摩尼珠王以为映饰,一一摩尼珠放千光明,其光如盖,七宝合成遍覆地上。释迦毗楞伽摩尼宝以为其台,此莲花台,八万金刚甄叔迦宝、梵摩尼宝妙真珠网以为交饰。于其台上,自然而有四柱宝幢,一一宝幢如百千万亿须弥山,幢上宝缦如夜摩天宫。复有五百亿微妙宝珠,以为映饰,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处处变化各作异相,或为金刚台,或作真珠网,或作杂花云,于十方面随意变现施作佛事。是为花座想。名第七观。”
三十六、释迦牟尼佛说,此宝华座乃法藏比丘本愿力所成。
观想阿弥陀佛时,当先观想宝莲华座,凡与华座有关之一一叶、一一珠、一一光、一一台、一一幢等都要观分明,观至如明镜摄影,全然入实,不可有丝毫马虎。此观想若成就,其功德作用可灭除五百亿劫生死之罪,必定当生极乐世界。
【经文】
佛告阿难:“如此妙花,是本法藏比丘愿力所成。若欲念彼佛者,当先作此妙花座想。作此想时,不得杂观,皆应一一观之,一一叶,一一珠,一一光,一一台,一一幢皆令分明,如于镜中自见面像。此想成者,灭除五百亿劫生死之罪,必定当生极乐世界。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三十七、第八个观想法为“总像观”。
行者观想莲华座成就后,接著一一观想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为何要作此观?佛陀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能遍入一切众生的心想之中。当众生的心想佛时,众生心即是三十二相,即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想时,是心是佛。十方三世一切佛,皆从心想生,因此应当要专志一心系念阿弥陀佛、谛观阿弥陀佛,二圣亦然。”作此观的要领,先一心观想佛像,无论闭眼、张眼,坐在宝莲华座上的阎浮檀金色佛像,都极其清楚的映现在心眼中。次观极乐世界的宝地、宝池、宝树、宝网等胜景,极其清明,如观掌中珠。次观想阿弥陀佛左右各有一大莲华座,其上各有一菩萨,左为观世音,右为大势至。次观想佛与菩萨皆放金色光,照诸宝树。次观想一一树下有三莲华,弥陀、观音、势至坐华上;遍极乐世界是此相。此观想成就时,行者当次观想听闻流水、光明及诸宝树、凫雁、鸳鸯等化鸟皆说妙法。行者无论出定入定,恒闻妙法。行者所闻之妙法,出定之时亦忆持不舍,与修多罗所述相合。若与经不合,则是妄想;若与经合,则是“粗想见极乐世界”。这是第八观,称作“总像观”。成就此总像观,其功德作用可以灭除无量亿劫生死之罪,于现身中得念佛三昧。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此事已,次当想佛。所以者何?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想彼佛者,先当想像。闭目、开目见一宝像,如阎浮檀金色坐彼华上。像既坐已,心眼得开,了了分明,见极乐国七宝庄严宝地、宝池、宝树行列,诸天宝缦弥覆树上,众宝罗网满虚空中,见如此事,极令明了,如观掌中。见此事已,复当更作一大莲华在佛左边,如前莲华等无有异,复作一大莲华在佛右边。想一观世音菩萨像坐左华座,亦放金光如前无异,想一大势至菩萨像坐右华座。此想成时,佛菩萨像皆放妙光,其光金色,照诸宝树。一一树下亦有三莲华,诸莲华上各有一佛二菩萨像,遍满彼国。此想成时,行者当闻水流、光明及诸宝树、凫雁、鸳鸯皆说妙法。出定入定,恒闻妙法。行者所闻,出定之时忆持不舍,令与修多罗合。若不合者名为妄想,若与合者名为粗想见极乐世界。是为想像。名第八观。作是观者,除无量亿劫生死之罪,于现身中得念佛三昧。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三十八、第九观想法为“无量寿佛观”。
行者于粗想见极乐世界成就后,接著观想无量寿佛身像:(一)先观佛之身色,如无量亿夜摩天的阎浮檀金色。(二)次观佛的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不可量)。(三)次观佛的白毫,右旋,宛转如五须弥山。(四)次观佛的眼睛,清净如四大海水清白分明。(五)次观佛的毛孔,放出无量光明。(六)次观无量寿佛圆光如百亿三千大千世界,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如是无量无边。(七)次观其佛有无量相好、无量随形好、无量光,一一光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当心清明,得见此种种殊胜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这是第九观,称“无量寿佛观”或“一切佛身观”。
释迦牟尼佛又强调说: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诸佛之心者,即是大慈悲;以无缘慈,摄诸众生。能成就此观者,才能舍其所处之世,往生诸佛之土,证无生法忍。智者应当系心谛观无量寿佛。见无量寿佛,即是见一切诸佛;以得见一切诸佛故,诸佛现前受记。”这是成就第九观,观阿弥陀佛相好光明观的功德作用。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此想成已,次当更观无量寿佛身相光明。阿难!当知无量寿佛身,如百千万亿夜摩天阎浮檀金色,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眉间白毫右旋宛转如五须弥山,佛眼清净如四大海水清白分明,身诸毛孔演出光明如须弥山。彼佛圆光如百亿三千大千世界,于圆光中,有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化佛。一一化佛,亦有众多无数化菩萨以为侍者。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其光相好及与化佛不可具说。但当忆想,令心明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作是观者,名观一切佛身。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诸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作此观者,舍身他世,生诸佛前,得无生忍。是故智者应当系心谛观无量寿佛。观无量寿佛者,从一相好入,但观眉间白毫极令明了。见眉间白毫相者,八万四千相好自然当见。见无量寿佛者,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得见无量诸佛故,诸佛现前受记。是为遍观一切色想。名第九观。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三十九、第十种观想法为“观世音菩萨观”。
行者成就无量寿佛观后,接著观想观世音菩萨像:(一)先观菩萨身高八十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二)次观菩萨身色紫金色。(三)次观菩萨顶有髻,项有圆光,面广百千由旬。(四)次观其圆光中有五百化佛,一一化佛各有五百菩萨和无量诸天侍者,举身光中有五道众生,及一切色相。(五)次观顶上所戴毗楞伽摩尼妙宝冠,宝冠中有一站立的化佛,冠高二十五由旬。(六)次观菩萨面如阎浮檀金色,眉间毫相作呈宝色,放射无量光明,一一光明中有无量化佛,一一化佛各有无数化菩萨为侍者,变现自在满十方界。(七)次观菩萨的手臂如红莲花色,有无量光明为璎珞,璎珞中,普现一切庄严事。(八)次观菩萨手掌如无量数杂莲华色,十指指端各有八万四千画,如印,一一画中有无量色光,其光柔和,普照一切,菩萨以此手接引众生。(九)次观菩萨足,足下有千辐轮相,化成五百亿光明台,举足时,金刚摩尼花布散一切处,无不遍满。观世音菩萨的其余身相,众好具足,如佛无异,只有顶上肉髻及无见顶相,不及佛而已。这是第十观,称“观世音菩萨相好观”。
成就第十观世音菩萨相好观的功德作用,可不遇诸祸,净除业障,除无数劫生死之罪。
“观世音菩萨相好观”之观法,佛陀末了说,亦可先观顶髻、次观天冠、再次观其余诸相。但观的功夫,要如观掌中珠一般分明。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无量寿佛了了分明已,次亦应观观世音菩萨。此菩萨,身长八十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身紫金色,顶有肉髻,项有圆光,面各百千由旬。其圆光中有五百化佛,如释迦牟尼。一一化佛,有五百菩萨、无量诸天以为侍者。举身光中,五道众生、一切色相皆于中现。顶上毗楞伽摩尼妙宝以为天冠,其天冠中有一立化佛,高二十五由旬。观世音菩萨面如阎浮檀金色,眉间毫相,备七宝色,流出八万四千种光明,一一光明有无量无数百千化佛,一一化佛无数化菩萨以为侍者,变现自在满十方界。臂如红莲花色,有八十亿微妙光明以为璎珞,其璎珞中,普现一切诸庄严事。手掌作五百亿杂莲华色,手十指端,一一指端有八万四千画,犹如印文。一一画有八万四千色,一一色有八万四千光。其光柔软,普照一切,以此宝手接引众生。举足时,足下有千辐轮相,自然化成五百亿光明台。下足时,有金刚摩尼花布散,一切莫不弥满。其余身相众好具足,如佛无异,唯顶上肉髻及无见顶相,不及世尊。是为观观世音菩萨真实色身想。名第十观。”
佛告阿难:“若欲观观世音菩萨,当作是观。作是观者不遇诸祸,净除业障,除无数劫生死之罪。如此菩萨,但闻其名,获无量福,何况谛观!若有欲观观世音菩萨者,当先观顶上肉髻,次观天冠,其余众相亦次第观之,悉令明了,如观掌中。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四十、第十一种观想法为“大势至菩萨相好观”。
行者成就观世音菩萨观后,接著应观想大势至菩萨的相好光明。作如是观:(一)先观身量,大势至菩萨身量如观音,高八十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二)次观圆光及菩萨面,各二百五十由旬…
《人间佛教·生命教育系列——《观无量寿经》的脱离苦厄自得安乐法(依淳)》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