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诠释再深入了解,引出经论出处,作增注本也可以。此外,像大乘三系,导师也只讲了几部重要的经论,还有一些导师没有讲的部分值得我们再深入研究。
第三,以学术研究来讲,导师认为中国佛教还有可研究之处,是在早期的竺法护、支娄迦谶等所翻译的汉译佛典,从这里可以找到初期大乘佛教起源的线索,这部分从巴利佛典无法知道,从后期的西藏佛教、梵文经典也没办法了解。但早期的汉译佛典不好阅读,翻译的原因是其中一个。
◎关于导师的“《大智度论》笔记”是导师早年阅藏时,亲笔整理多年逐一写成的,它伴随著导师漂洋过海来台,后来,导师将笔记赠予研究《大智度论》的院长,这份珍贵的笔记,院长在2003年进行扫描、转写并制成光碟,以保留珍贵的法宝并流通于世,关于此,其意义如何?
答:《大智度论》笔记是福严学生作讲义的武林秘笈,当论典的内容看不懂时,对照导师的《大智度论》笔记就一目了然了。从导师的笔记当中,可见到导师治学的方法,与今日仰仗电子佛典检索得到的结果,两者意义上是大不相同的。毕竟,对于肩负弘扬正法续佛慧命的修学者,更需要的是扎实地深入经藏,才得以转化出如海的智慧。虽然目前数位化日益普及,可以藉著关键词检索到若干片段资料,但却无法作整体的归纳与统合。因此导师笔记之公开,不但可以呈现当代佛学泰斗之治学方法,也可以从中窥见其读经之心得,这可以说在电脑时代,提供给大众极为珍贵的资产,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在人才培育方面,未来福严佛学院的课程,还是以导师的思想作为学习的主要依据吗?
答:除了导师的著作之外,我们还安排了许多经论导读的课程,如《阿含经》、《大毗婆沙论》、《俱舍论》、《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瑜伽师地论》……等,主要是希望培养同学们解读经论的能力。导师曾提示过,初学佛应该先对整个佛教的基本教理及佛教史有个通盘的了解,再从自己有兴趣的部分著手深入,这样才能了解自己所学经论、所修法门在整个佛教思想当中的定位,了解自己所学的只是佛法大海中的一小部分,对别人所探究的领域也能够予以尊重,才不会以为自己所学的就是最高的法门,而随意轻视别人。
不过说实话,导师的著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不但有组织架构完整的基础佛学著作,也有重要经论的讲记,不然深奥的经论到底要从哪里入手,是很令人头痛的问题。
◎那么福严佛学院最基本的佛学课程是甚么呢?
答:就是以《成佛之道》、《学佛三要》、《佛法概论》等导师的著作为基础课程,这也是导师帮大家整理出来的方便路径,学生在这当中建立研究经、律、论的基础,有了扎实的基础之后,再继续开展下去,对经论的研究就比较能够深入了。
◎福严的推广教育班开办至今已有四年半共九期的课程,吸引不少新竹地区乃至外地的信徒前来学习,探讨导师的著作或是佛教经论。关于这种对信众推广佛法的教育是否会继续办理?院长还有哪些计画?
答:由于福严、慧日的住持已提早改选,明年七月之后上任。新当选的福严佛学院院长是净照法师,我将被调到台北接任慧日讲堂住持。我想福严推广班的方式依然会继续维持,我的理想是分成初、中、高班,初级班每一期都要开,帮助大家确立基本的正见,打下佛法的良好基础。高阶班最好也能开,帮助有基础的学员继续提升。净照法师认为推广班还可以加个暑期班。
我预计在台北讲四年《大智度论》,我这样想,既然导师的人菩萨行跟《大智度论》关系密切,深入这部论是有必要的。我记得在福严开始要教《中论》的时候,导师说:你不要只讲《中论》喔!我想:教《中论》不讲《中论》,那要讲什么?导师说:要配合《大智度论》讲,这样才会有有深观与广行,才是整个龙树学的全貌。像导师这样全面性的思想家,真是稀有难得!
对于导师思想的宣扬,不知道院长想以甚么方式,继续在未来传递这些理念?
答:对于导师思想的弘扬,希望赞同这个理念的人大家一起来推动。以前导师在世时,也曾跟我们谈起推广的步骤与方式,首先纠集志同道合的人,慢慢由小的团体开始,这也是导师稳健的行事作风。就像盖寺庙一样,先从小规模做起,慢慢扩充,不用好高骛远,才不会一下子掉入自己无法控制的局面。也就是先宣传理念,聚集一些志同道合的学友一起慢慢做,就像当初我们成立“印顺文教基金会”的时候,导师也说能做多少算多少,量力而为。但这并不表示没有理想,就如“成佛”,你能说这个目标不高远吗?但实践起来,还必须脚踏实地,生生世世累积福德智慧资粮才行!
在作法上,当然也是要考虑因应这个时代的方式,引用现代科技来架构一个以导师思想为主的网路平台,现在网路的速度很快,消息纷杂,导师刚圆寂不久,连论导师功过的讯息都出来了,当然这也是网路特色,我们希望能提供一个具有正确知见的管道,结合各地弘扬导师思想的团体,包括台湾、马来西亚、美国……等,作为跨国的平台机制,来传递正确清晰的讯息,也让有疑问的人有咨询的管道。只要大家对人间佛教思想有疑问,就可以在此获得解答,也由这个平台建立起海内外学友的沟通管道,这个平台目前已经在计画当中,希望能快一点建立起来。
另外,也希望将平常授课的讲义挂上去,方便有心研读的人下载。此外,或许还可以组成读书会,研读导师的《成佛之道》、《人间佛教思想论集》……等,彼此共同研讨、交换心得,这也是我们近期筹画的目标。
院长百忙之中与我们深谈了一个下午,相信会让大家更了解到印顺导师人间佛教思想的特色及未来的展望。院长期许大家,除了能够正确理解导师的思想之外,也希望志同道合的学友,不忘挺身互助,为导师思想的传承延续,尽一分心力,让正法久住,长留人间。
《访厚观院长谈印顺导师与人间佛教》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