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基督新教与人间佛教的现世关怀:经典编纂的比较研究(翟本瑞、尤惠贞)▪P4

  ..续本文上一页经文都没有升天的记载,现存版本仍然加注并将“长”的版本与“短”版本并列,以保留升天的段落。甚至,大部份的编纂委员仍以文体、语感、以及内容的丰富性等外在理由,支持“长”的版本为可接受版本的看法。[19]设想,耶稣死后没有升天,或是没有复活,基督教的教义将会呈现出什么样的宗教风猊?

  此外,由于希伯来文译为希腊文时,诸如“原罪”、“爱”等观念,在《新约》与《旧约》中的用法有著相当大的差异,《圣经》翻译等于创造了一种新的宗教传统,与希伯来的宗教有所分化。观念上如此,制度上也是如此,犹太人以谨守律法著称,基督教则以耶稣“登山宝训”的诫命替代。“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划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约15:10)

  犹太教的传统中,“安息日等于全部十诫”,安息日是十诫中最重要的制度性传统,耶稣、保罗等使徒也都严谨地遵守安息日的诫律,即使是在保罗安提阿大会后,基督教扩大到非犹太人教团时,也仍遵守安息日的诫律。然而,在使徒去世之后,立基于犹太《旧约》社会的文化传统,扩大适用到非犹太人的罗马世界时,其意义与形态会因为处境差异而有所调整。当采取外邦观点来看待犹太制度时,强调的重点与诠释上的意义也会有所改变。许多人以耶稣屡次在安息日的守法事项上触犯犹太人的传统,认为安息日应强调精神而非形式。此外,因为各地犹太人在罗马社会中常常发生暴动,受到罗马政府严厉镇压,基督徒为了怕被误认为是犹太人,便接受埃及太阳信仰的传统,改在星期日(太阳日)礼拜。基督徒在星期日作礼拜的最早文字记录是在150AD,后来罗马主教带头提倡在星期日礼拜,终至成为基督教的制度基础。实则,就圣经经文而言,没有任何根据可将安息日由原先的星期六改为星期日;耶稣在牺牲前设立三个新约的礼(浸礼、洗脚礼、圣餐礼)也没有更改安息日。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改教提出“以圣经为唯一权威”(Sola Scriptura)的口号,然而,艾克神父(John Eck) 在1533年与马丁路德辩论时,举出教会更改安息日一项证明教会的权威高过圣经的权威,马丁路德也没能合理答辩,仍守星期日未变,并未以圣经为唯一权威。[20]

  天主教接受《圣经》、教会、传统对宗教的解释,然而基督新教自始即强调宗教是每个人直接阅读《圣经》,从上帝处得到启示。然而,经文存在这么多变异,即使是宗教权威也无法完全辨正,人们又将如何适从?时至今日,很少有圣经学者仍然认为马太、马可、路加和约翰真的写了〈四福音〉,〈保罗书信〉中能确定出自保罗之手的可能不到一半,《新约》诸多篇章很有可能是为了支持教会系统的合法性而有意选取出来的版本,对于不利早期教会的其他异文,也就有计画地将之排除在外。[21]所谓的正典,只是对特定教会所选择的正典。即令如此,终究还是产生了那么多的诠释空间。“这书上的豫言,若有人删去甚么,神必从这书上所写的生命树,和圣城,删去他的分。”(启22:19)《圣经》应该是不增不易的,否则严格意义依形式条文的信仰系统变得没有意义了。然而,在《圣经》编纂的过程中,却处处可见人为更动的痕迹。是故,耶鲁大学的H.Bloom教授指出:“所有我们对《圣经》的评价都是学者的虚构或是宗教的幻想。”[22]

  依《圣经》为主的信仰系统中,诸如摩门教等近世教派,因为建立时书写传统早已成为社会构成的最基本条件,所以在教义经文上没有太大的争议。除此之外,在古老宗教中,只有回教在经文教义上没有歧异与争执。

  回教的《古兰经》仍然是建立在口说传统之上。610至632AD的22年间,经文内容是真主经由吉卜利里大天使启示穆罕默德,要求他可以默诵为止;由於穆罕默德无法读、写,所以在记忆犹新时马上口授门徒,由门徒用文字记下来,再向他诵读确定无误。待穆罕默德归真(632AD)后,由第一任哈里发阿布伯克(AbuBakr)命令替穆罕默德记录启示的总抄写员济德(Zaidibn)去搜集《古兰经》所有章节,并在干事团监督下将《古兰经》合订为一册。由于古兰经是以穆达尔(Mudar)部族的语言启示给穆罕默德的,所以干事团便决定以穆达尔部族的发音为《古兰经》读音的标准。当《古兰经》被编辑成册后,再由多位门徒(包括五位能背诵全部经文的门徒)审核,在651AD时完成标准本。第二任哈里发欧默(Omar)在伊斯兰国境开授许多教授《古兰经》的学校,将《古兰经》推展到伊斯兰文化区域中。到了第三任哈理发欧斯曼(Othman)知道远地有人以不同发音朗诵《古兰经》时(尤其是新信奉的非阿拉伯人),他马上派遣济德等人到各处将应用中的《古兰经》收回,再以原始标准版本来代替,使得各地在经文与发音上都能一致。时至今日,除了后来加上音标符号使得经文容易诵读外,回教徒相信他们的经文与651AD的原始经文是完全一致的,这种一致性,强化了回教徒坚信他们的经文是完美无缺得到真主保证的。[23]

  这是将口说传统特定版本固定化,成为唯一正典的作法,当然也就没有异文与不同版本的问题。于是,回教的绝对宗教权威性也建立在不易不移的经典一致性上。不同宗教派别的正典,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异,也存在著对正典诠释的空间。经典与制度的差异,区分出不同的信仰系统,也发展出不同的教派。近东地区依《圣经》为信仰中心的一神信仰源头,发展出犹太教、回教与广义基督教的传统。在天主教的世界中,又因教会权力的关系,区分为希腊正教、罗马公教、俄罗斯教会和希腊教会。介于旧教与新教间有科普替教会、原始加特利克教会、圣公会等不同派别。至于新教中较有名的至少下列的教派:安息日再临派、基督使徒派、耶和华证人派、五旬节教团、兄弟派、莫拉维派、朋友派、门诺教派、浸信会、公理宗、信义宗、长老会、卫理教会、救世军、基督教科学、瑞典堡派、人类主义协会、道德重整协会、摩门会、一位论派、普世主义者等等。而传到世界各不同文化、不同地区,因应各地特色本土化而产生的各种变异,则就更不胜其数了。

  这些信仰系统随著历史上的因缘际会,在诸如理论、学说、文字记载、翻译译文、社会地位、组织型态、经济条件、宗教领袖的个人经历等外在表达方式差异,“同出而异名”,发展成为完全不同的宗教。如果将其各自视为具有绝对性的宗教,当然就只能从经义的优劣来判断其变异。然而,如果我们将这些不同派别的宗教,都当成同一思想体系的不同表述,则正如同口说传统的各不同版本都具有相同意义一般,共同构成了一个活的体系,彼此可以针对不同教义内容相互启发,而无从坚持其统一与绝对性。

《基督新教与人间佛教的现世关怀:经典编纂的比较研究(翟本瑞、尤惠贞)》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