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人间佛教的思想(星云法师)▪P2

  ..续本文上一页我们要散布欢喜的种子,让举世之人都能得到佛法,让大家都在幸福美满欢喜中过日子。

  有时候,物质上的生活丰富,经济成长繁荣,不一定能解决人的痛苦。金钱多、物质多,带给人的烦恼也很多。佛法的欢喜,是要我们从法喜、从禅悦、从真理中去体会内心的自在、内心的安乐。如果我们的信仰,只是建立在贪求上面,向菩萨、一切神明要求贪取,要平安,要富贵,要家庭美满,要长寿,中奖券……这种以贪婪为出发点的宗教层次,并不高尚。我们应该把信仰建立在“舍”的上面,信仰宗教是奉献的,是牺牲的,是利众的。人间佛教的利他性格,应该具有这种慈悲喜舍的精神;所以,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是人间佛教的主要内容。

  四、六度四摄是人间的佛教

  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的四摄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的六度,都是人间的佛法。虽然西方国家不是佛教国家,但我感觉西方人士比较有人间佛教、大乘菩萨的性格与精神。

  以布施来说,西方人肯布施,上教堂,或多或少都会乐意捐助。社会有什么事情,都会欢喜的尽一点心力。尤其见到人,会给你一个微笑,一声亲切的招呼:“Hello!How are you?”“你好!”这就是布施。一个笑容,是容貌的布施;一句问好,是语言的布施。他们把布施融会在生活里,随时都在实行布施。

  持戒,戒律就是法律,西方人是很守法的。他们是法治的国家,但不一定在法院中讲法。在马路上遇到红灯,没有车子、警察,也不会随便抢越马路,只要一个“Stop”的记号,他就不会直行过去,总是停一下再通过。即使排队也是如此。

  在一些观光景点,有时候参观的人太多,守卫来不及分配座位,就在路口用一条绳子围起来,指挥大家坐次。不管是各国的国王、州吏,各州的州长、议员,这一条绳子一拉,个个都守法地站在那里。为什么?这条绳子就象征法律,不能逾越过去。法律的尊严、神圣,已和西方人士的生活、思想融和为一体,老百姓守法,国家自然是个法治的国家。

  相反地,开发中的国家是什么情形呢?不要说一条绳子,就是一道墙,他都会想尽办法爬过去。所以,守法就是守戒,守法与否,关系一个国家的形象,也关系一个国家的进步、富强,我们应该建立人间佛教法制的观念。

  谈到忍辱。忍,不是你骂我,我不回口;打我,我不回手的忍一口气;这些都不是忍。忍,是担当,是能消除,是能化解;忍,是有力量的,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牺牲,是一种忍辱负重。西方人士工作的时候,难道不辛苦吗?他在忍受辛苦;排队依序不超越,这也要忍。所以彼此互相忍让,社会就能井然有序,不会有脱序的现象。

  说起西方人士的精进,如积极、奋发、努力,也是众所皆知。我们常说西方国家像天堂,那是由于西方人士很勤劳,对工作认真,讲求效率,不偷懒、不苟且的敬业精神所致。佛教说精进,有所谓的四正勤--“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长,已生恶令断除,未生恶令不生”。他们不断研究、突破,精益求精,因此西方国家大都成为强盛、进步的国家。

  提到禅定,有时候我们在西方国家的街上看不到人,大人小孩都在家里。讲话时,以彼此能听到为主,不喧哗、不吵闹人。坐火车,都是一副悠悠然不计较的样子,这就像禅定一般。

  至于智慧,有人说西方人好笨,两块钱一个,跟他买六个,十二块钱,他算不出来,要两块加两块加两块再加两块……。其实他们并不笨,中国人虽然机巧,但机巧得过头,变成投机取巧。西方人笨拙、呆板,可是他不随便乱来,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所以他们研究科技,能够发达精确,做任何事也很稳靠。

  说西方人的优点,并非我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我只是慨叹:我们是推行大乘佛教,实践佛法的国家,为什么那么悭吝、势利、自私、逃避,没有爱心,只顾自己?所以我们要提倡人间佛教,实践布施、利行、同事、爱语,这才是今天人间及社会所需要的佛教。五戒可以安定社会,六度可以建设国家,四无量心可以普利大众。

  五、因缘果报是人间的佛教

  我曾到军中布教,将官们提到军中一个问题,有些服役的青年认为:“我去年入伍当兵,他也是去年当兵,为什么他升任班长,我还是小兵?”心里总是不平衡。为什么两人种的是同样的因,同时入伍,结果却不一样?

  佛教讲“因缘果报”,其中“缘”的因素很重要。缘不同,产生出来的果,就不一样。例如这朵花,多浇一点水,多下一点肥料,播种的地方肥沃,有和风吹拂、阳光照耀、雨水滋润,这朵花和那朵花,就会不同。虽然同是一朵花,结果不一样,是因为“缘”的不同。

  凡人常怨恨命运,埋怨世间不公平,挑剔家里的成员这个不好,朋友那个不好,社会不好,国家不公,为什么不研究自己的因缘,究竟哪里出了毛病?譬如,本来要升班长的,就因为说错一句话,升迁的机会就失去了;本来竞争对手的条件没有比较好,可是在要紧的时候,他立了一个汗马功劳,担负一个重大责任,说了一句好话,他的缘份增加,就做了班长。

  因此,在佛教讲求广结善缘,所谓“要成佛道,先结人缘”,要重视这个缘。日常生活当思一粥一饭,有多少的因缘成就,要感谢因缘,感谢大众给我机会,感谢大众给我方便,这一切都要感谢的。

  我们住在家里,早上开门,报纸就送来;晚上打开电视,多少演艺人员在表演。如果报纸不得看,晚上电视也不得看,那种生活将有多枯燥、无聊?因缘,使散居世界各地的大家和合,他们的辛苦,他们的服务奉献,让我们能够过著美好的生活,这是因缘的价值。别人跟我结缘,我应该如何回馈呢?要处处感恩,懂得感恩,才能享受富足的人生。

  因果实在不可思议,然而我们却看到许多社会人士不了解因果。念佛的人,诸事不顺心时,就怪阿弥陀佛不保佑他,让他的钱被骗,被倒闭,或买股票没赚钱,也怪阿弥陀佛不灵感;吃素,身体越来越不好,怪阿弥陀佛不慈悲。信佛吃素和发财致富、强身长寿有什么必然的因果关系?念佛拜佛,持斋吃素,是信仰上的因果,道德上的因果;发大财得富贵,是经济上的因果;身体要健康,长命百寿,有健康上的因果,如需要运动,正常的保健。因果是不能错乱的,种的是瓜,如何得豆呢?怎么可以把一切责任都推给信仰的阿弥陀佛?这都是错乱因果,不能正确地认识因果。

  《那先比丘经》中记载:有个过路人,偷邻家果园树上的果子吃。

  主人说:“你怎么吃我的果子呢?”

  路人说:“这怎么是你的?它是树上的。”

  主人说:“这是我种的呀!”

  路人说:“你种的果子是埋在土里的,我吃的果子是长在树上的。”

  树上跟土里没有关系吗?这因果是不能斩断的,因遇到缘就会产生果。“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知道因,不会随便乱做,众生不惧因而乱来,终致榔铛下狱,其结果是可怕的。

  佛陀在世时,和我们常人一样,也有老病死生的现象,在因缘里,都不出因果的范围,这是很伟大的思想。因为在因果之前人人平等,谁也逃不了因果业报。“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天是什么?天在佛教中就是因果,因果是非常公道的。现今我们提倡人间佛教,应该大力倡导因果观念,因果是非常科学、理智的,人人有了因果的观念,就不需要警察、法院。因果是自己的警察、导师,因果是自己的法律准则。

  在我的故乡扬州,几十里内没有警察,几百里内没有法院,人民不犯罪,也很少有什么凶杀案。如果我对不起你,你对不起我,不要争不要吵,一起到土地庙、城隍庙,烧个香,发个誓,就能化解纠纷;他们觉得这个方法很公平。为什么?因为因果会给我一个交代。现在有所谓的“自力救济”,没有办法自力救济,投诉无门的时候,心里还有一个值得安慰的因果;因果不会欺骗我们,因为“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六、禅净中道是人间的佛教

  佛学的内容浩瀚无涯,宗派也林立繁多,不管禅宗、净土,或中观的空、中道,都是人间的佛教。

  讲到禅,历代的祖师们参禅都不求成佛,只求开悟,只求明心见性。他们在人间悟道以后,当下的生活能够解脱、能够安住身心,获得现在身心的自在,所以禅者是最有人间性。

  净土行者希望求往生净土,也是要现世念佛,念佛功夫不够,是无法往生的。除了以现实的世界作为立足点,老实念佛、修持,别无捷径。尤其对现在家庭,对忙乱的社会人生,净土是安定我们身心的良方。能够禅净双修,更能契合人间的佛教思想。

  中道的思想,就是空有融和的智慧,可以直接契入世间实相。有了中道的般若智慧,就能在现世生活中幸福快乐。有些人太重视物质的生活,流于世俗狂热的追逐,容易忘失自己。有些人则远离人间,到深山里一个人独处,如枯木死灰,冷冰冰的,对世间生死疾苦,不知关怀。人生太过热烘烘或太过冷冰冰都不好,缺乏中道的圆融。

  所谓中道,是中观的般若智慧,有了这种智慧,遇到事情,就懂得事待理成,懂得把握其中的原则。遇到一切果,知道果从因生,种什么因就会结什么果,不会随便怨天尤人,会去追查原因。“有”的现象,是由于“空”理,“不空”就什么都没有了。没有虚空,宇宙万有如何建设?“空”中才能生妙“有”。所以,人间佛教是过著有物质也有精神的生活,物质、精神的生活是同等的重要。有向心外追求的,也有心内的世界;有前面的世界,也有回头的世界。不是盲从,一味往前冲;冲得头破血流时,要懂得回头是岸。人间佛教有拥有的生活,也有空无的生活;有群居的生活,也有独处的生活。把世间所有的一切都调和起来,使人间成为最美好的生活。

  我所提倡的人间佛教,正如我为佛光山所订定的工作信条:“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肯给人的,肯服务的,肯助人一臂之力的,肯跟人结缘,肯给人欢喜的,那就是佛的教示,是佛在人间所给我们的教导。佛光山提倡人间佛教,就是要让佛教落实在人间,落实在我们生活中,落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上。佛在哪里?在我的心里。净土在哪里?在我的心里。眼睛一闭,宇宙三千大千世界,都在我这里。纵使天下的人都舍我而去,但佛祖在我心中,没有离开我。

  在今天的社会里,每个人的负担都相当沉重,家庭、事业、亲人的种种责任,紧紧地压迫著我们。假如我们拥有了人间佛教,就能拥有整个宇宙大地,如无门慧开禅师说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所谓“心中有事世间小,心中无事一床宽”,能够拥有心内的世界,不一定要求心外世界的广大。如果能扩大心内的世界,则人间所有一切众生、所有一切世界,都离开不了我们的心。以众为我,心、佛、众生,等无差别时,才是真正幸福圆满的人生,也才是人间佛教的真正精神所在。

《人间佛教的思想(星云法师)》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