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花果,为自己
开发了一亩良田土地。
受持五戒:不杀生,就是对别人的生命不侵犯:不杀生而护生,自然长寿。不偷盗,就是对别人
的财产不侵犯:不偷盗而布施,自然富贵。不邪淫,就是对别人的名节不侵犯:不邪淫而尊重,
自然和谐。不妄语,就是对别人的信誉不侵犯:不妄语而守信,自然誉好。不吸毒,就是对自己
的理智不伤害:不吸毒而正常,自然健康。⑩
去年台湾的九一记者节,由人问卫视、人间福报、国际佛光会发起并承办“媒体环保日·身心零污染”系列活动,其目的主要在于杜绝社会乱象、匡正社会人心;唤起媒体自律,还给阅听人干净的社会:负起社会责任,关怀弱势族群;推动社会祥和,净化人心;关怀地球永绩经营,生命再造;提升阅读品味,建构优质媒体。当天的“誓师大会”由主办单位广邀台湾各主要报纸、电视台、杂志等媒体代表在星云大师的主持下,共同宣誓坚守“不色情、不暴力、不扭曲”的三不原则,并且奉行“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的三好运动,固定将每月一日定为“媒体环保日”共同来推动,从每个月的第一天开始,努力著手实现媒体净化运动。这里,我们不难发现“三好运动”其实就是“身、口、意三业”的净化运动。
在一甲子的弘法生涯中,星云大师都是顺应社会与信众的需要而发展。例如早期孤儿很多,他创办孤儿院;老人须要安养,他又开始办老人院。甚至青年需要教育,他著手办佛学院及一般大学,以及高中、小学,还有多所幼稚园。甚至在偏远山区,有人生病了,要到都市就医很辛苦,他又发心办云水医院,坚持每天有二十多部云水医疗车到处行医。除此,他也在大学教书,看到很多人有心念大学,但是学费很贵,他由办南华大学,不收学费(经过八年后,为了维持校务长期运作,后来才开始收费)。乃至办佛光大学、西来大学等,一切都是依据信众需要而做。他本身也著书立说,所有稿费都用来从事弘法事业,许多佛光弟子也在各大学教书,乃至在各地服务,大家觉得用钱要用得有意义,就集中起来,所以成就了今日佛光山的慈善、教育、文化等各项弘法事业。
佛光山正式建立道场之际,星云大师的一个作法也引起相当大的争议,就是夫妻来到道场可以住在一起。大师认为佛教制度里有出家人,有在家人;出家人都是独身,有戒律,男女有别:对于在家人,佛陀一再倡导夫唱妇随、夫妻相爱,互相尊敬,尤其倡导人间佛教,人生佛教先重视伦理,重视家庭,重视五伦,夫妻就是夫妻,结婚相爱是神圣正当,也是为佛陀所允许。另外,佛光山在硬体设备上,除了舒适、干净之外,铺地毯、装冷气、使用电器设备,布置富丽堂皇等,这些点点滴滴,现在看似稀松平常,可是在当时民风还是保守的台湾来说,均被视为是违反佛制,没有修行。在星云大师看来,信仰佛教不是一定要穷苦寒酸,不是二正要贫穷受苦才叫修行,佛教其实是个富有、快乐、幸福的宗教。西方极乐世界黄金铺地、微风吹动、八功德水,人民善良、树木花草……现实生活把它变成极乐世界何尝不可
当下就是净土,是社会进步自然的现象,并没有违背佛法,在科技腾飞的今天,使用电脑电话、网路资源、搭乘飞机,已经非常普及,是要运用得当,给大众欢喜方便,也即是实践佛陀的示教利行。
星云大师除了特别重视现世,还特别强调自我建设。他认为,人除了物质生活以外,还需要精神生活,光是文学、感情、娱乐等是不够的,人还需要有艺术的生活,即是有美感、音乐、绘画等。更为重要的是,人要有宗教的生活,因为宗教是每一个人的心,心灵升华扩大,生活才会丰富圆满。
为此,星云大师一心要把三寸院学校化”,他要将寺院建设成学校,成为人生的加油站,让每个人到寺院来充电、加油,精神更有动力;让寺院如百货公司,提供信众购买精神的粮食;尤其让寺院成为每个人学习做人处事的学校。现在大师有在积极推动读书会,提倡全民阅读,为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的人生课题,创造终生学习的机会,进而提升宗教信仰得到生命层次。大师认为因为书香化就是教育,人人都受良好的教育,人人都能明理、有智慧,世间的纷争自然消弭于无形。目前已有两干多个读书会,未来的目标是三年中发展至一万个,扩展到全球,从个人开始到世界,建设书香的家庭、书香的社会、书香的世界。
五\传统现代相结合
“人问佛教”包含生活层面和精神层面,其中又包括人世思想和出世思想,同时也具有现代特色与传统特色,所以说,“人间佛教”的性格足一切普化,兼容并蓄的。
星云大师说过,他自己并非佛教的改良者,只是将传统佛教与现代弘法方式进行融和,并给予制度化、现代化、国际化。也就是说,佛教的发展不能一味的保守传统,虽然佛教的真理是永恒不变的,但传教的方式可随著时代发展而改变,弘法度众的方法是应众生根器,将前人智慧经验的传统,配合现代潮流的发展,彼此融和,佛教不但要传统与现代结合,更要僧众与信众共有,行持与慧解并重,佛教与艺文合一。为了使传统与现代能更紧密的结合,星云大师提出要以六种方法来达到佛教现代化的目的:㈠观机逗教,㈡契理契机,㈢方便多门,㈣恒顺众生,㈤随喜功德,㈥不舍一法。
虽然,接涌而来的讥谤、排挤、斗争、挫折不断,⑩但是台湾传统的佛教在星云大师力排众议之下开始走向现代的佛教,由于自古以来的寺院僧团多半僻居山林,以致不能充分发挥佛陀慈悲济世的本怀,有监于此,星云大师率领弟子走入社会,办理多种佛教事业,提倡将道场寺院建于十字街头,便利大众,更于各个乡镇设立布教所,方便信众前往听经礼佛。佛光山的发展和佛光会的成立,主要的目的都是希望把传统的佛教融入到现代人的生活中。在全球遍设的国际佛光会,极力推行“檀讲师”制度,成立各种讲习会,让信众能从弟子晋升到讲师,从而拥有更多的空间提升自我,奉献佛教服务大众。星云大师为教育信徒而又特别设立一个“信徒大学”,目的是让信徒不要将自己的信仰建筑在贪心上面,慢慢将信仰从拜佛、求佛、信佛、学佛,提升到“行佛”。此外、为了解决社会层出不穷的问题,星云大师率先提倡心灵净化改革,重整道德伦理思想,重视亲子之问、夫妻之问、亲友之间、主雇之间、师生之间等人际关系,期使社会井然有序,世界没有纷争与距离的困扰。
在佛教制度方面,星云大师领导的佛光山教团以法为中心,他强调法治重于人治,并讲究制度领导、集体创作、职务轮调、序列等级、僧团立法等,他突破窠臼,以制度来保障缁素二众平等的权益。凡是入室的在家弟子,男众称为“净士”,女众称为“师姑”,大师不但手拟规章,让他们与出家弟子拥有一样的权益,更明订“佛光山宗务委员会”必定要有在家徒众参与其中,共同开会拟定各种决策,上述种种无一不是星云大师运用现代各种方法,将传统佛教以现代化的方式呈现。过去佛陀倡导四姓平等,现在星云大师主张僧信四众一家,传统与现代的融和使得六和敬僧团更为健全稳固。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星云大师真正将佛教带动至一个崭新的高峰,并开创佛教先河的无数个第一:组织第一支佛教歌咏队、电台电视弘法第一人、发行第一张佛教唱片、设立第一问在都市弘法的讲堂、首开国家殿堂开大座的先例、出版第一本精装佛书、第一套佛光教科书、主持第一场佛化婚礼、策画主办都市佛学院、大专佛学夏令营、儿童班、星期学校、佛教音乐全球巡回展演、建立僧众等级制度、举办世界佛学会考……,还有诸如信徒穿著制服、每月印经、环岛布教、佛教纪念品种种,使得今日的佛教逐渐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山林步入社会,从唯僧成为和信,从地区迈向国际!也正是星云大师敏锐而又果断地把握了时代的动脉,以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使传统佛教转型成功,并继续在现代社会中乎稳而继续发展。
六\国际弘法重实践
人间佛教主要是由身体力行的实践作为主轴,为了国际佛教的发展,为了促进国家的交流,增进人类一家的“地球人”理念。星云大师总是不辞劳苦,“每年的足迹踏遍五大洲,飞行达数万里。虽然一九九五年的心脏手术,医生一再嘱咐不可作长途飞行,但是,只要忆及远方有一重要法务,即使是要我徒步跋涉,万水千山,我都心甘情愿”。由于胸怀人间佛教国际化的强烈使命感,大师即使“经过两次轻微的中风之后,深感健康已大不如前,但我仍在五大洲往来飞行,穿梭弘法”。大师曾说过,人间菩萨的精神,就是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要有自我奉献牺牲的精神,将色身交给常住,性命付予龙天。二OO一年,他“曾八次进出美洲、澳洲、台湾的各大医院,做色身血管的整健”。但是,为了加强大家对于世界宏观的认识,进一步的从自身的修行,扩大到菩萨道的利益他人,星云大师毅然率领佛光山梵陨赞颂团一百二十人前往欧洲十个国家巡回公演,接而又支持世界佛教徒友谊会在澳洲南天寺召开大会。此外,又为国际佛光会在德国柏林成立了欧洲总部:在美国波士顿哈佛大学的麻州大道上,成立佛光山三佛中心,便利国际学者研究佛教:促成澳洲昆亡兰的葛雷芙大学(GriffithUniversity),组织佛教和耶、回、犹太等宗教共建“世界宗教中心”。
除了佛教的国际化,大师特别重视各种宗教的交流,佛光山和天主教合办世界性的“佛教与天主教对谈”,罗马教廷还派出枢机主教安泽霖与会。四月八日浴佛节,佛教教旗在世界闻名的雪梨达令港升起,这是该港首度升起澳洲国旗以外的旗帜;此举梵蒂冈也致函表示天主教对佛诞节的祝贺,贺函中表明,愿与佛教共勉奉行道德生活,期以宗教之文化深耕社会。不久后,中天寺也获得澳洲护旗协会的颁奖肯定。当“自由宗教联盟”齐众匈牙利时,在国际佛教…
《星云大师人间佛教思想简论(满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