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无畏布施:“人间佛教”的虚云模式(陈坚)▪P2

  ..续本文上一页的主人公虚云和尚也有一个“无畏布施”救少女的故事,事情的经过大概是这样的:抗战期间,大学生陆秀琼在某谍报队服役,该谍报队队长贪其姿色,曾三番五次向她求婚,在均遭拒绝后便“因爱不成而成仇”,怀恨在心,伺机报复陷害。有一次。陆秀琼请假回韶关老家探亲,不料第二天便遇日寇攻陷韶关,幸亏她机警,逃脱了日寇的追捕。鉴于战乱交通受阻一时回不了谍报队,陆秀琼就向总部报告,决定先北上乳源县找其未婚夫,等交通恢复后再回谍报队。谍报队队长知悉陆秀琼去了乳源县,便密谋授意该县抗敌总指挥薛汉光将陆秀琼逮捕关押,然后按通敌罪论处,公报私仇,以泄私愤。事有凑巧,那个看管陆秀琼的狱卒正好是陆秀琼未婚夫的好友,于是在该狱卒的帮助和指点下,陆秀琼的未婚夫带着陆秀琼在狱中写的原委信去求见当时驻锡云门寺(位于乳源县境内)的虚云和尚,希望后者能出面翰旋,释放无辜的陆秀琼,因为狱卒告诉他逮捕和关押陆秀琼的薛汉光乃是虚云和尚的皈依弟子,而弟子总会是听师傅的话的。虚云和尚“见信,尽知陆女之详情,系被人裁赃陷害,遂于翌日晨粥后,和书记二人同往。当时知客、当家都劝老人不要去,因为此乃国家法律所禁,谁人亦不敢出面去保释通敌寇之汉奸。然而老人慈悲心切,菩萨精神,见死不救实在于心不安,是以毅然决然,不避嫌疑,在冰天雪地中,亲至乳源县,去见薛汉光,要求释放。薛汉光既是老人皈依弟子,自然是不会过逆师意的,但只是保证决不枪决,待部下调查实情,再作处理。后经老人再三要求,谓她身患重病,急待调养 ,请他无论如何都要准许释放,带回云门治疗,日后有甚要事,可派人来寺把她带走。总之,日后有何后果,老人一口承当,负起全部责任。在此情形之下,薛某只好把陆女交给老人带回云门,但是申明:一旦案情属实,以法办理,希勿再加阻止。老人亦一口答允。”后来,“谍报部队长再三催促,要求薛某无论如何,都得把陆女枪决。薛碍于友情,真是难做左右祖,结果还是派出一队游击队前去云门,向老人说:“总部要审陆女,审完之后,把她送回。”其实,此乃骗老人之假话,实际上是将陆带回总部,便要执行枪决。岂料陆女命不该死,当薛派来之游击队将抵寺右边约里许一山坡时,恰巧与日寇军队遭遇。当时以薛某派来的人太少,乃不顾提解陆女,迳飞奔回城,去报告敌情。这样一来,陆女又从死亡线上再一脱险,得保生命。不然,此次做枉死城的冤鬼了。”①虽然陆秀琼最后得以保全性命颇具阴差阳错之戏剧性,与虚云和尚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要是此前没有虚云和尚不避风险将其保释出狱带回云门寺,陆秀琼恐怕早已被当做通敌汉奸执行枪决了。

  (二)“无畏布施”化干戈

  虚云和尚驻锡云南宾川县鸡足山期间,正值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风潮席卷各地,其时:

  宾川盗匪趁机借名响应,招集民众围攻县衙,呼喊着要活捉张某(时任宾川县知县),五马分尸。张某则带兵坚守县衙,抵挡盗匪的进攻,几天过去仍无救兵,弹尽粮绝,而前来参加围攻的人越来越多,情况万分危急!

  虚云和尚听到消息后即刻一路小跑从鸡足山赶到宾川县城。围攻的人见虚云老和尚,就说:“这个张某太可恶了,师父你把他引诱出来,让我们把他杀了以平民愤!”虚云老和尚点点头说:“让我先面见你们的首领吧。”见匪首后,虚云老和尚说:“杀张某并不难,但我们这儿是边远偏僻地区,消息传得慢,谣传不知道可不可信,现在国家大局未定,你们就围攻县衙杀皇帝任命的官员,要是有一支官兵来救援的话,你们怎么办?你们都得死!你们全家都跟着你们遭殃!”听虚云老和尚这么讲,很多人觉得有道理,都怕了起来了,不敢再攻打。匪首问:“那现在怎么办?”虚云老和尚说:“这儿到大理也只有一两天路程,前段时间四川布政使王公奉命到那儿,你们要是认为张某有罪,可到那儿告他,将他治于死罪,而你们都无罪。”匪首听言,屯兵县衙外。

  虚云老和尚又走进县衙,见知县张某拿枪亲自领兵迎战,见到虚云老和尚,他握着老和尚的手沉重的说:“看情势我将要赴义,劳累师父给我埋葬尸体,我在九泉之下心也就满足了。”虚云老和尚说:“不必这样!这里的士绅以张静轩威望高,把他请来!”张静轩来到,几个人商议,虚云老和尚从各个角度分析利弊要害给他们听,张静轩深感虚云老和尚所说极为有理,答应按虚云老和尚吩咐的去办。张静轩回去,果然群众全退走,只剩盗匪继续围攻。张静轩连夜赶到大理会晤王公通报情况,王公即刻派兵前来支援,盗匪见势不对便各自逃命,宾川战火得以平息。……事后,张某写信感谢虚云老和尚,信中发自肺腑的对虚云老和尚在他危难时不顾个人安危,智勇双全挺身而出,平息了一场互相残杀的救命深恩表示真诚地感激,信中说:“……师父非独救吾生,且造福宾川;不然,杀父之仇,吾子岂能不报哉?”①

  (三)“无畏布施”镇日寇

  1945年2月,行将就木的日寇侵入乳源县:

  所到之处,抓劳役、掠粮食、抢牲畜,稍有姿色的中青年妇女如躲得不快,就遭受蹂躏。当时云门禅寺住有僧尼、难民工匠近千众,加上乡民拥护,声势浩大,故日寇不敢侵袭。一天,一日寇军官假拜佛之名,带着数十卫兵来到寺里探听虚实。日寇军官心里怀的鬼胎,虚云老和尚在禅定中早已预测得一清二楚,便一人在天王殿等着。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对大众的摄受力量是无比的,哪怕他往那儿一站,一言不发,也可令十恶不赦之徒心生忏悔。日寇军官下马耀武扬威地走进天王殿,见坐在弥勒菩萨前禅定的虚云老和尚如如不动,具足威仪,正义凛然不可侵犯地法相,一下子他的脚瘫软了,跪下便叩头。随行的鬼子不知何因,“叽叽咋咋”耳咐了一番,也都跪下叩头。此时,虚云老和尚慢慢的睁开眼睛,认真打量着面前这帮双手沾满了中国人民鲜血,无恶不作的日本鬼子不说一句话。想到他们对中华民族同胞的种种非人暴行,他真想站起来给他们几个耳光。但他心里也知道,这些鬼子是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毒害使他们丧失了人性,他们既是害人者又是被害者,当政者发动侵略战争使他们离别妻儿老小,背井离乡,步入了罪恶的枪林弹雨,造下了无边的罪孽。虚云老和尚咬牙切齿地痛恨他们,而又深深地悲悯他们。有的鬼子偷偷地抬头看了他一眼,但他们的眼光与虚云老和尚的眼光一碰撞,就马上被虚云老和尚眼中射出的俨然不可侵犯的正义眼光射回去,抬不起头来,更不敢起来。这样,过了一分钟、二分钟……虚云老和尚用低沉而又足以震撼人心的声音问道:“你们来做什么?”

  日寇军官小声回答说:“拜佛。”

  “拜佛?”虚云老和尚提高了声调历声问道,不容质疑的声调直刺日寇军官心底。

  “是——是来拜佛。”诡计被老和尚看穿,日寇军官吓得语无伦次。

  “你们是应好好的拜佛忏悔了……”虚云老和尚语重心长的开导他们,并告诉日寇军官,要严管下属,勿扰人民。日寇军官被说得面红耳赤,深生惭愧,说战与和,他无能为力;临走,他写给虚云老和尚几张布告,分贴寺周各村。从此,日寇不再侵扰云门一带。

  云门四周乡民常沐虚云老和尚的恩光,乡民们都将他视为观世音菩萨,非常尊敬和爱戴他。②

  三、“无畏布施”与“人间佛教”

  有关虚云和尚“无畏布施”的事迹举不胜举,这些“无畏布施”不消说都是属于“人间佛教”的,因为它们都是在帮助人间众生解困救急。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近现代乃至当代中国“人间佛教”史上,致力于“财布施”和“法布施”并取得巨大成就者大有人在,但是,能够一直坚持不懈地从事“无畏布施”即平时总是想世间人之所想,急世间人之所急,乐于并尽力帮助世间人解决其所面临的种种急难,这样的僧人,还是当推虚云和尚为第一人,至今无人出其右者——虚云和尚不愧是“无畏布施”的杰出榜样,“无畏布施”乃是虚云和尚作为一代高僧的标志性僧格之一。虽然虚云和尚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人间佛教”思想家和活动家,但他那彪炳人生的“无畏布施”实在是“人间佛教”的一种重要模式,只是这种模式一直不被“人间佛教”的舆论所关注,一直没有成为“人间佛教”实践的自觉行动,总而言之是一直没有入“人间佛教”之“法眼”,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无畏布施”没有象“财布施”和“法布施”那样一开始就成为“人间佛教”的选项呢?为什么“无畏布施”在开始落选后就再也没有机会在中途搭上“人间佛教”的班车呢?要知道在原本的佛教中,“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可是“三口一家”不分离的呀!怎么到了“人间佛教”那里就只剩下“财布施”和“法布施”而缺了“无畏布施”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下面两个原因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

  (一)从发生学上看,“人间佛教”乃导源于太虚大师的佛教改革运动①,太虚大师因应当时“庙产兴学”的风潮而主张“教产革命”,认为佛教与其坐待外人来侵占寺庙的财产以兴办学校等世俗事业,还不如主动拿出钱财来兴办或资助世俗事业,这就是“人间佛教”慈善事业即“财布施”的肇始②;另外,太虚大师又鉴于清末“经忏佛教”和“鬼神佛教”盛行而主张“教理革命”,实行“人生佛教”,认为佛教就其本意而言应该是为着使活人能更幸福地生活于世上,而不是念经拜忏为死人做超度,这就是“人间佛教”“法布施”的嚆矢。太虚大师的“教产革命”、“教理革命”以及为保证这两者能得以有效地落实的“教制革命”构成了太虚大师佛教改革运动的所谓“三大革命”,经由这“三大革命”而形成的以“财布施”和“法布施”为内容的“人间佛教”模式由于太虚大师在近现代中国佛教史上无人能匹的影响力而从一开始就…

《无畏布施:“人间佛教”的虚云模式(陈坚)》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