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無畏布施:“人間佛教”的虛雲模式(陳堅)▪P2

  ..續本文上一頁的主人公虛雲和尚也有一個“無畏布施”救少女的故事,事情的經過大概是這樣的:抗戰期間,大學生陸秀瓊在某諜報隊服役,該諜報隊隊長貪其姿色,曾叁番五次向她求婚,在均遭拒絕後便“因愛不成而成仇”,懷恨在心,伺機報複陷害。有一次。陸秀瓊請假回韶關老家探親,不料第二天便遇日寇攻陷韶關,幸虧她機警,逃脫了日寇的追捕。鑒于戰亂交通受阻一時回不了諜報隊,陸秀瓊就向總部報告,決定先北上乳源縣找其未婚夫,等交通恢複後再回諜報隊。諜報隊隊長知悉陸秀瓊去了乳源縣,便密謀授意該縣抗敵總指揮薛漢光將陸秀瓊逮捕關押,然後按通敵罪論處,公報私仇,以泄私憤。事有湊巧,那個看管陸秀瓊的獄卒正好是陸秀瓊未婚夫的好友,于是在該獄卒的幫助和指點下,陸秀瓊的未婚夫帶著陸秀瓊在獄中寫的原委信去求見當時駐錫雲門寺(位于乳源縣境內)的虛雲和尚,希望後者能出面翰旋,釋放無辜的陸秀瓊,因爲獄卒告訴他逮捕和關押陸秀瓊的薛漢光乃是虛雲和尚的皈依弟子,而弟子總會是聽師傅的話的。虛雲和尚“見信,盡知陸女之詳情,系被人裁贓陷害,遂于翌日晨粥後,和書記二人同往。當時知客、當家都勸老人不要去,因爲此乃國家法律所禁,誰人亦不敢出面去保釋通敵寇之漢奸。然而老人慈悲心切,菩薩精神,見死不救實在于心不安,是以毅然決然,不避嫌疑,在冰天雪地中,親至乳源縣,去見薛漢光,要求釋放。薛漢光既是老人皈依弟子,自然是不會過逆師意的,但只是保證決不槍決,待部下調查實情,再作處理。後經老人再叁要求,謂她身患重病,急待調養 ,請他無論如何都要准許釋放,帶回雲門治療,日後有甚要事,可派人來寺把她帶走。總之,日後有何後果,老人一口承當,負起全部責任。在此情形之下,薛某只好把陸女交給老人帶回雲門,但是申明:一旦案情屬實,以法辦理,希勿再加阻止。老人亦一口答允。”後來,“諜報部隊長再叁催促,要求薛某無論如何,都得把陸女槍決。薛礙于友情,真是難做左右祖,結果還是派出一隊遊擊隊前去雲門,向老人說:“總部要審陸女,審完之後,把她送回。”其實,此乃騙老人之假話,實際上是將陸帶回總部,便要執行槍決。豈料陸女命不該死,當薛派來之遊擊隊將抵寺右邊約裏許一山坡時,恰巧與日寇軍隊遭遇。當時以薛某派來的人太少,乃不顧提解陸女,迳飛奔回城,去報告敵情。這樣一來,陸女又從死亡線上再一脫險,得保生命。不然,此次做枉死城的冤鬼了。”①雖然陸秀瓊最後得以保全性命頗具陰差陽錯之戲劇性,與虛雲和尚沒有什麼直接關系,但要是此前沒有虛雲和尚不避風險將其保釋出獄帶回雲門寺,陸秀瓊恐怕早已被當做通敵漢奸執行槍決了。

  (二)“無畏布施”化幹戈

  虛雲和尚駐錫雲南賓川縣雞足山期間,正值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風潮席卷各地,其時:

  賓川盜匪趁機借名響應,招集民衆圍攻縣衙,呼喊著要活捉張某(時任賓川縣知縣),五馬分屍。張某則帶兵堅守縣衙,抵擋盜匪的進攻,幾天過去仍無救兵,彈盡糧絕,而前來參加圍攻的人越來越多,情況萬分危急!

  虛雲和尚聽到消息後即刻一路小跑從雞足山趕到賓川縣城。圍攻的人見虛雲老和尚,就說:“這個張某太可惡了,師父你把他引誘出來,讓我們把他殺了以平民憤!”虛雲老和尚點點頭說:“讓我先面見你們的首領吧。”見匪首後,虛雲老和尚說:“殺張某並不難,但我們這兒是邊遠偏僻地區,消息傳得慢,謠傳不知道可不可信,現在國家大局未定,你們就圍攻縣衙殺皇帝任命的官員,要是有一支官兵來救援的話,你們怎麼辦?你們都得死!你們全家都跟著你們遭殃!”聽虛雲老和尚這麼講,很多人覺得有道理,都怕了起來了,不敢再攻打。匪首問:“那現在怎麼辦?”虛雲老和尚說:“這兒到大理也只有一兩天路程,前段時間四川布政使王公奉命到那兒,你們要是認爲張某有罪,可到那兒告他,將他治于死罪,而你們都無罪。”匪首聽言,屯兵縣衙外。

  虛雲老和尚又走進縣衙,見知縣張某拿槍親自領兵迎戰,見到虛雲老和尚,他握著老和尚的手沈重的說:“看情勢我將要赴義,勞累師父給我埋葬屍體,我在九泉之下心也就滿足了。”虛雲老和尚說:“不必這樣!這裏的士紳以張靜軒威望高,把他請來!”張靜軒來到,幾個人商議,虛雲老和尚從各個角度分析利弊要害給他們聽,張靜軒深感虛雲老和尚所說極爲有理,答應按虛雲老和尚吩咐的去辦。張靜軒回去,果然群衆全退走,只剩盜匪繼續圍攻。張靜軒連夜趕到大理會晤王公通報情況,王公即刻派兵前來支援,盜匪見勢不對便各自逃命,賓川戰火得以平息。……事後,張某寫信感謝虛雲老和尚,信中發自肺腑的對虛雲老和尚在他危難時不顧個人安危,智勇雙全挺身而出,平息了一場互相殘殺的救命深恩表示真誠地感激,信中說:“……師父非獨救吾生,且造福賓川;不然,殺父之仇,吾子豈能不報哉?”①

  (叁)“無畏布施”鎮日寇

  1945年2月,行將就木的日寇侵入乳源縣:

  所到之處,抓勞役、掠糧食、搶牲畜,稍有姿色的中青年婦女如躲得不快,就遭受蹂躏。當時雲門禅寺住有僧尼、難民工匠近千衆,加上鄉民擁護,聲勢浩大,故日寇不敢侵襲。一天,一日寇軍官假拜佛之名,帶著數十衛兵來到寺裏探聽虛實。日寇軍官心裏懷的鬼胎,虛雲老和尚在禅定中早已預測得一清二楚,便一人在天王殿等著。一個道德品質高尚的人,對大衆的攝受力量是無比的,哪怕他往那兒一站,一言不發,也可令十惡不赦之徒心生忏悔。日寇軍官下馬耀武揚威地走進天王殿,見坐在彌勒菩薩前禅定的虛雲老和尚如如不動,具足威儀,正義凜然不可侵犯地法相,一下子他的腳癱軟了,跪下便叩頭。隨行的鬼子不知何因,“叽叽咋咋”耳咐了一番,也都跪下叩頭。此時,虛雲老和尚慢慢的睜開眼睛,認真打量著面前這幫雙手沾滿了中國人民鮮血,無惡不作的日本鬼子不說一句話。想到他們對中華民族同胞的種種非人暴行,他真想站起來給他們幾個耳光。但他心裏也知道,這些鬼子是日本軍國主義思想的毒害使他們喪失了人性,他們既是害人者又是被害者,當政者發動侵略戰爭使他們離別妻兒老小,背井離鄉,步入了罪惡的槍林彈雨,造下了無邊的罪孽。虛雲老和尚咬牙切齒地痛恨他們,而又深深地悲憫他們。有的鬼子偷偷地擡頭看了他一眼,但他們的眼光與虛雲老和尚的眼光一碰撞,就馬上被虛雲老和尚眼中射出的俨然不可侵犯的正義眼光射回去,擡不起頭來,更不敢起來。這樣,過了一分鍾、二分鍾……虛雲老和尚用低沈而又足以震撼人心的聲音問道:“你們來做什麼?”

  日寇軍官小聲回答說:“拜佛。”

  “拜佛?”虛雲老和尚提高了聲調曆聲問道,不容質疑的聲調直刺日寇軍官心底。

  “是——是來拜佛。”詭計被老和尚看穿,日寇軍官嚇得語無倫次。

  “你們是應好好的拜佛忏悔了……”虛雲老和尚語重心長的開導他們,並告訴日寇軍官,要嚴管下屬,勿擾人民。日寇軍官被說得面紅耳赤,深生慚愧,說戰與和,他無能爲力;臨走,他寫給虛雲老和尚幾張布告,分貼寺周各村。從此,日寇不再侵擾雲門一帶。

  雲門四周鄉民常沐虛雲老和尚的恩光,鄉民們都將他視爲觀世音菩薩,非常尊敬和愛戴他。②

  叁、“無畏布施”與“人間佛教”

  有關虛雲和尚“無畏布施”的事迹舉不勝舉,這些“無畏布施”不消說都是屬于“人間佛教”的,因爲它們都是在幫助人間衆生解困救急。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近現代乃至當代中國“人間佛教”史上,致力于“財布施”和“法布施”並取得巨大成就者大有人在,但是,能夠一直堅持不懈地從事“無畏布施”即平時總是想世間人之所想,急世間人之所急,樂于並盡力幫助世間人解決其所面臨的種種急難,這樣的僧人,還是當推虛雲和尚爲第一人,至今無人出其右者——虛雲和尚不愧是“無畏布施”的傑出榜樣,“無畏布施”乃是虛雲和尚作爲一代高僧的標志性僧格之一。雖然虛雲和尚不是通常意義上的“人間佛教”思想家和活動家,但他那彪炳人生的“無畏布施”實在是“人間佛教”的一種重要模式,只是這種模式一直不被“人間佛教”的輿論所關注,一直沒有成爲“人間佛教”實踐的自覺行動,總而言之是一直沒有入“人間佛教”之“法眼”,這究竟是爲什麼呢?爲什麼“無畏布施”沒有象“財布施”和“法布施”那樣一開始就成爲“人間佛教”的選項呢?爲什麼“無畏布施”在開始落選後就再也沒有機會在中途搭上“人間佛教”的班車呢?要知道在原本的佛教中,“財布施”、“法布施”和“無畏布施”可是“叁口一家”不分離的呀!怎麼到了“人間佛教”那裏就只剩下“財布施”和“法布施”而缺了“無畏布施”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下面兩個原因是我們不得不考慮的:

  (一)從發生學上看,“人間佛教”乃導源于太虛大師的佛教改革運動①,太虛大師因應當時“廟産興學”的風潮而主張“教産革命”,認爲佛教與其坐待外人來侵占寺廟的財産以興辦學校等世俗事業,還不如主動拿出錢財來興辦或資助世俗事業,這就是“人間佛教”慈善事業即“財布施”的肇始②;另外,太虛大師又鑒于清末“經忏佛教”和“鬼神佛教”盛行而主張“教理革命”,實行“人生佛教”,認爲佛教就其本意而言應該是爲著使活人能更幸福地生活于世上,而不是念經拜忏爲死人做超度,這就是“人間佛教”“法布施”的嚆矢。太虛大師的“教産革命”、“教理革命”以及爲保證這兩者能得以有效地落實的“教製革命”構成了太虛大師佛教改革運動的所謂“叁大革命”,經由這“叁大革命”而形成的以“財布施”和“法布施”爲內容的“人間佛教”模式由于太虛大師在近現代中國佛教史上無人能匹的影響力而從一開始就…

《無畏布施:“人間佛教”的虛雲模式(陳堅)》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