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人间佛教与儒家伦理(李明友)▪P3

  ..续本文上一页。 比如说我们学丙方,西方的东西学的也不少,但是中国原来固有的东西能不能清理出来,近现代有哪些人在做这个工作,做到什么程度,我们今天要不要继续去做,比如说杭州的马一浮先生。五四以后,马一浮把三教结合起来,认为这三教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我们就是研究这些问题,这些问题不足纯学术的,当然是学术问题,但可以提供给今天一个文化的融合的思路。文化是多元的,从世界上来讲,是多元的,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文化,还有我们的儒家文化,印度的佛教文化,但是多元的文化现在要通过文化的对话互相欣赏,互相融合,不要去加剧冲突,不同的文化肯定有矛盾和冲突,但是现在大家都在寻找共同点,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关键是异中求同,我们是异、不同,但是在不同当中求同,有什么共同点可以互相学习的我们也可以吸收西方的文化,西方的一些人也在吸收我们的文化,但是我们国内呢

  现在的中国对传统文化持什么态度呢

  能我们像以前一样老批判呢

  也要吸收和融合,但是吸收是要研究,不研究吸收什么呢

  现在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取去精华,去其糟粕”,不研究的话是不清楚的,精华可能当糟粕去除,糟粕也有可能被当做精华来学习。

  我现在简单介绍一下太虚大师。作为浙江人,也应该提提太虚,我们应该为浙江近现代史上出现了这么一位佛学家太虚大师而感到光荣。太虚的祖籍是浙江崇德人,今天是属于桐乡的,民国时代是另外一个县。但是他出生在海宁,民国的时候,海宁叫海宁洲,后来改成海宁县,现在改成海宁市长安镇。他因为幼年的时候父亲病世,母亲改嫁,他跟着外婆外公生活,他的外祖母是信佛的,也到过九华山、普陀山,参拜过一些佛寺,所以在他外祖母的宗教熏陶下,他幼小的心灵播下了佛教的种子。到了10岁的时候,他外祖父病逝,家里生活没有着落,他舅舅家衰弱了,后来太虚到长安镇一个商店当学徒,年纪很小,生活相当困难,后来16岁就在苏州一个乡小庙里面剃度,他的师傅就是士达,士达师傅是他剃度的法师,后来八指头陀给他受戒,是戒法师。八指头陀就是寄禅和尚,他为了坚定自己信佛的决心,烧掉了自己的手指,号称为“八指头陀”,当时在全国的影响很大。当时太虚就在天童寺受戒。

  最值得一提的是,太虚这个人眼界极其开阔,因为他感到中国近现代的救亡图存的一种时代的变迁,他感受到西方文化科学民主在中国的传播引起对儒家思想的批评,他也看到了中国传统的佛教在近现代暴露出的弱点,受到别人的批评,所以他决心要寻求佛教的调整。他想,要作奸这些事,那就要了解中国的社会,要了解世界,所以他早就到过新加坡、台湾日本宣讲佛法。最有意思的,是他到了欧美,那是1928年8月11号开始的,太虚乘坐安特雷朋号油轮开始远洋的计划,从上海山港,当时送他的人很多。当时坐轮船很艰难,经过香港、西贡、埃及等地最后抵达法国,在法国东方博物院发表了一个重要的演讲,那就是《佛学之源流及其新运动》,他向西方人介绍了佛教的源头流派,以及他今天领导的佛教的革新当时东方博物院的院长阿甘先生亲自为他主持,阿甘是一个汉学家,非常精通汉语,太虚总共讲了五个问题,佛学的发源、在印度和中国的流行,佛教传入中国怎么跟中国的固有文化相结合,形成的中国的佛教。 最后他讲到自己正在领导的佛教的新运动。当时反响非常强烈法国的媒体对太虚演讲的报道非常的崇拜,后来太虚到比利时、英国、德国。在英国的时候他会见了当时英国最著名的哲学家罗素,现在太虚大师全书里面就记录着他当年和罗素对话的情况。太虚讲经说法,通俗易懂,使西方人听得懂,你讲了,他听不懂等于没有讲。太虚就在那里宣扬佛法,结合西方的文化,因为他到欧美讲经说法,已经做了充分准备,对西方的东西已经比较了解了,所以他讲经说法的时候尽量要使西方的听众们能够理解、了解。

  另一方面太虚又在那里留心的观察西方的基督教究竟是怎么传教的

  他曾到日本研究日本的佛教, 日本的佛教有四长四短,中国的佛教有四长四短,我们长的可以由日本人去补充短的, 日本人的优点可以补充中国佛教的短处,他都进行研究和比较,中日佛教是这样的。他对欧洲的基督教研究后得山一个结论,认为中国的佛教散漫,基督教的传教所纪律相当严明,教徒们团结的精神和凝聚力相当强,而佛教是自由白在的躲在山林里面自己修行,没有一个教团,不像基督教有集团,有传教所,有教会。中国那个时候佛教没有教会,都是各自分散的寺院,而且寺院大部分都分散在名山大川,山水之间,佛教太悠闲了,佛教徒太散漫了,太虚大师说这对佛教的传教是不利的,所以他从基督教的传教的行为、组织方式以及他们的精神,反观佛教自身,回来以后就要改造中国的佛教,要使中国的佛教形成凝聚力强,形成教团,但是后来他没有成功,冈为释迦牟尼佛主张的六合僧的僧团本身就是比较松散的要改变这个传统相当不容易。尽管中国古代有禅林的制度,但是这些制度都不是他所学习的西方的教团教会的形式,所以中国解放以前,民国时代,中国佛教会的教会的组织后来也都失败了。解放后建立的中国佛教协会实际上也是那个时候的一种延续,但是中国佛教协会以及各省各市的佛教协会究竟作用如何

  现在也都在研究和探讨怎么改进,这个应该说是太虚大师那个时候做了很多的思考和努力的,经过努力很多失败了,太虚晚年的时候写的一篇文章《我的佛教改革失败史》,他承认自己失败了,有的改革是直到解放以后才真正的实行。

  太虚大师到了抗战期间又组织抗战的救援队。因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我们民族的精神被焕发出来了,包括佛教界,很多人主张佛教徒也要组织军队上前线去杀日本鬼子,后米太虚讲(因为他当时是佛教的一个领袖),我们直接拿刀枪去杀日本鬼子固然很爱国,但是违反教义,因为佛教的第一戒是不杀生,所以我们不能够拿枪拿炮,但是我们可以组织救护队,运输队,做这个工作,后来他就组织了救死扶伤的救护队,就是我们前线的士兵跟日本人打仗受伤了,抬下来,很多佛教的救援队活跃在前线,把捐躯牺牲战士们的尸体抢回来,好奸的处理。这是符合佛教的精神利教义的,所以后来太虚大师组织的佛教的救助队和运输队在抗战当中也是立了大功的。更了不起的就是太虚大师在抗战期间出访南亚一带。因为当时抗战的时候,国际上援助中国抗战的物资都是从缅甸到云南的这一条公路运进来的,这条公路当时叫做抗战物资生命线。后来出现什么情况呢

  后来出现日本人就在印度一缅甸一尼泊尔一泰国一柬埔寨一越南这一带到处宣传,说日本人为什么要统治中国呢

  他说因为中国消灭佛教,日本人就利用这些国家佛教的信仰和对佛教的感情,所以这些国家的人一时也受蒙蔽了,说中国要消灭佛教, 日本人才要去占领中国,这事情被歪曲了,而且他们把这条公路封起来了,不让国际上的援助中国抗战的物资从这里经过。国民政府当时就受到很大的压力,怎么办呢

  派谁去说服那些国家的领导人和民众呢

  让他们把滇缅公路开放,让援助抗战的物资进来。后来国民政府听取了一些人的意见,觉得还是要佛教徒去,所以就派太虚去。太虚带了一个代表团,那个代表团是很艰苦的,不像现在坐…匕机,当年就坐着一个吉普车,就从这条公路,先到了尼泊尔、缅甸,最后到印度,连泰戈尔都出来会见太虚。后来这些国家,佛教徒也好,政界也好,民众也好,说日本人怎么说中国人消灭佛教呢

  中国这么一个很好的大和尚不是来了吗

  而且,太虚大师的佛义特别精通,他一讲,这些国家的民众就被吸引住了。他们非常的佩服太虚。所以太虚回来以后,滇缅公路就打通了,运输的物资就进来了。

  所以当时国民政府在重庆授予太虚大师胜利勋章。田汉、郭沫若也曾去看望太虚大师。抗战胜利以后不久,太虚身心非常劳累,他从重庆回到南京,又回到上海玉佛寺,1947年圆寂了。

  现在的中国佛教界都在提倡中国的佛教应该走人间佛教的道路,人间佛教就是当年太虚提出来的,而人间佛教的思想又是以佛教的基本理论吸收中国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而构建起来的。

  

《人间佛教与儒家伦理(李明友)》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