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六讲 下篇

  

师父开示《大乘百法明门论》笔记要点(第六讲)(下篇)

  

(5月31日)

  

  甲三、如何应用百法来承担实践,发菩提心

   乙一、以实践为目的而学习

  【如理认识】从经验上面观察和从文义上面来理解、看待,是不同的。

  有经验的人,和通达文字的人,是两回事情。

  【学法动机】我们学佛法的目的是要把一篇文章弄懂,还是要去使用,这两个动机是不同的。如果我们本身没有希求,认为听了法要去实践,没有思想上的准备和希求,听完了是不会去做的。

  【喻】投资课,听完课是否准备去投资?若单单只是听课,觉得讲得很好,听完就完了;如果要去投资,他听完(去投资)就有可能发财。

  【引申】听法也是一样的,我们听完法后想不想去做?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否则哪怕我们听了一百次,如果没有一次想要去做,那就是白听了。

  【重在行持】如果我们听完了、知道了,就能去做、去行持,那效果就不一样,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佛法、修观,才是真正意义上来认识自己的心。

   乙二、在承担中学习把握缘起

   丙一、认识心相,破除自我

  【心为根本】我们学习广论、百法,都是与心有关,都要用心,生死轮回、还灭涅槃,都是因为心。

  【认识心所】世亲菩萨在部派佛教思想非常发达的时代造本论,简明扼要,让我们容易学,并且他讲得非常形象。如心所,三个定义,先界定什么叫心所。如果我们没学过,可能只是知道很多心所,如信、惭、愧、慧、定,等,但是究竟什么叫心所不知道,只是举了个别心所的定义。

  【不识之果】这样就是不明白佛法告诉我们的心所的意义,就非常容易从自我的身份来看待问题。自我的身份,比如说你是一个什么“头”,负责人,就很容易以你的身份去看问题。

  【应机譬喻】以前春节广化寺法会的负责法师,工作干不好,大家都不听他的,光杆司令。这就是佛法没有学好的表现。

  只有通达了缘起法才有办法去组合。

  【我执行相】若自己认为“我比别人要高,安立这个位置就是要去命令别人”,那是不行的!

  【了解缘起】你要对现实缘起了解得清清楚楚,要花心思,如庙里有些什么事,有多少人,事情是怎么分工的,如何执行的,等等。上面的人要告诉下面的人使他明白,下面的人不明白问上面的人要能够回答,不能一个人一个说法,毫无章法。

  【师父策励】(这些缘起),要去关心、学习,才能掌握。

  【破斥误区】如果认为与自己的工作无关,就不会去管,心就会收得很紧,慢慢人心就收死了。这样我们内心的智慧就不能增长。

  【认清我执】我们吃饭、工作、休息、拜佛等,做任何事,其实背后都有一个“自我”在起作用。这样的话,吃饭、穿衣、拜佛、做事,都是增长我执、扩大我相的表现。事情做得好,大家称赞,我执、我相在增强;做不好,别人批评,也是在增强。

  【师父破斥】自己做好做不好都是在增强,看别人也是在增强,所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在增强我执法执,看不惯时觉得很讨厌;他人与自己相应,都是增长自己的执着、分别。这些都是同我们修道相背离的,都是注重外在的体相,不是真正观照内心。

  【师父提醒】这些都是要特别注意的,否则到一定时候很难治。

  【善用其心】不管做什么事,都要用心,这是很关键的问题。

  如何用心?观照自己的心,观照外在的缘起。

  【认识缘起】缘起不是一种借口,不是说事情解释不清楚,我们就说“缘起如此”。佛说缘起,事情的产生、出现是由什么因缘而起的,这些因缘都是可以观察、改变的。

  【由内到外】首先我们要从内在来观照,然后从内到外。从内心的改变来改变外在。

  

   丙二、善观缘起,如理应对境界

  【应机譬喻】游客吃饭不排队,你争我抢,甚至发生纠葛。怎么做能很快恢复秩序?就要去观察。如果方法不对,还会火上浇油。本来境界很平静,你去了反而更乱,你自己还会起烦恼。

  【前行调心】事先要有心理准备,这种混乱的局面,我要怎样做?如不清楚只有乱上加乱。

  这时都对我们是一种考验。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做好前行。心态平静之后,还要有方法。

  【善观缘起】这种方法,即是对缘起的观照。

  如:语言如何表达让大家能够听到、能够理解,且大家愿意照着去做?

  其中大有学问。要观察大家的状况:男、女、老、少,学佛的,不学佛的,等。

  【不识缘起的错误案例】我们常常批评别人排队不好,罪过多大;饭没吃干净,“下辈子要下地狱”。刚刚学佛的人,(听到)吓都吓死了:“庙里边饭没吃完就下地狱,以后再也不敢来了。”其实这话是祖师大德对我们的策励,不能随便乱用。我们应该告诉他,庙里面的饭来之不易,大家不要浪费粮食,他就会听。这就是表达不当(的一个例子)。

  【何谓缘起】缘起,就是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做我们需要做的事情。

  【错误案例二】如果这件事情不是你管的,你跑去管,别人也不好阻挡,提也不是,不提也不是。我们内心里面还很难明白。

  【师父提醒】事情该不该我管?我什么时候去管?怎么去管?这里面都有很大的学问。

  心王、心所,都是很重要的。

  如果不恰当,虽然动机是好的,行为是好的,但方法是不好的,也会引来很多问题。

  【正确心态】我们要去观照,如何表达对事情的解决有帮助,而不是在这个境界上显示自己比别人高一筹、能力比别人强,而是看如何表达对事情的解决、顺利成办是有利的,同时让大家容易接受,都能高兴,这些都是要去考虑的。

  

  

   乙三、认识诸法实相,策发广大心力

   丙一、如理策发承担动机

  【把握动机】社会上做事,动机和目的是很清楚的,佛门里面更清楚。佛法本来就是心法,心法就是讲动机的。

  【喻】商品的成本、利润、税收、分红、奖金等,都清清楚楚,公司才能办下去。

  【对比认识】佛教里面讲“功德”,功德是无形相的,世间上物质的财富是有形相的。

  ◇有形相的东西来分的话,就会患得患失。

  ◇无形相的,你只要去说好话,赞叹、随喜功德、观功念恩,你要它有多大就有多大。

  【无私发心】只要看你怎么去作意、思考,看你有没有这个心,是不是愿意把这个功德分享给大家。这种能力是很不容易培养的。但只要我们培养起来以后,自然而然就很好办。

  

   丙二、如理认识世间虚幻

  【众缘和合】我们学佛法、唯识,就是要去明白:世界、人、社会都是众缘和合而成,包括我们个人,也是众缘和合而成。每个人及他的行为都是一个缘,你、我、他……所有人都是一个缘。

  【缘起性空】这样就需要去剖析世界上的虚幻相,才能达到诸法实相。如果不能观察到这些假相、幻象,就容易被迷惑住。

  

   丙三、如理修行发菩提心

   丁一、广发大愿服务社会

  【如理认识】我们常说这个人不正常,那个人情绪失控,其实,按照佛法的标准看,所有的人都是不正常的。为什么说不正常呢?一个正常的人,对自己的学习、工作及未来,都是非常清楚、非常笃定的,而且越走越有把握,越走越坚定。

  【错误根源】社会上面各行各业的人,外在的成就背后都是自我的成就,自我意志的加强,实际上都是一种执着。外在的成就是一种表相、我相,是我所提出、所表现出的一个法相。内在实际上都是一种自我的成就感。佛教里面讲,恰恰我们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是因为“我”引起的,(这样)自然就会不正常。

  【社会现状】这些不正常的人一多,因素一多,就会造成整个社会上面的失衡、失调。用比较新的名词来讲,叫做“人类集体心智的失衡”。就是整个人类,大家集体的、心理的、智慧的失衡;就是大家普遍内心有问题,智慧有问题。所谓智慧有问题,就是没有真正的智慧。

  【结合当前】比如现在的甲型H1N1流感,具备猪流感、禽流感、人流感的基因片段,过去都是没有的。

  【究其根由】为什么会有这些奇奇怪怪的疾病?都是因为我们人不尊重其他动物,不尊重大自然,只想到我们人本身,没有考虑到其他道的众生,没有考虑到其他的环境。这就是一种失衡,就是跟其他道众生的一种失衡,人跟自然环境的失衡、人跟社会环境的失衡。

  【连锁反应】大家都这么想、大家都这么做,不正常的东西就变成正常。不正常的东西变成正常,自然而然正常的东西就变成不正常,社会就发生很多不正常的现象…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六讲 下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